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亚洲研究院(以下简称微软亚研院):微软公司在海外开设的基础科研机构,也是亚洲地区第一家基础研究机构。与微软专攻技术不同,微软亚研院更多地关注学术与研究。至今,微软亚研院共在国际一流学术刊物和会议上发表论文一千多篇,并已有多项技术成功转移到微软公司的核心产品当中。
有时候,简历能是最好的敲门砖
比较幸运的是,我进入微软并没有经过面试。当时我的导师需要与微软亚研院进行合作研究,因此导师推荐了我去那边当实习生,于是我按当时对实习生的要求,提交了一份英文简历,通过后就获得了实习机会。
虽说这个机会比较特殊也比较难得,但我觉得即便如此,如果英文简历没有写好的话,微软那边也不会录用我。因为美企非常讲究效率,也是实干型的,所以英文简历写好了非常重要。
当时,我申请的实习职位的上司正从项目方向转向研究方向,所以我知道他现在需要的实习生应该更偏向“是否有科研经验”和“是否有论文发表”方面。于是我在简历中详细叙述了我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经验,我的职责,以及我为项目作的贡献。同时我也把论文作为重要部分详细地呈现,可以说是正合我上司的意思吧。
现在大学生的英文简历有太多繁文缛节,什么求职信、学生时代担任的校内职位等等全部都弄上,照我看完全不必要。因为我在简历上也写了学生时代参与什么活动、什么任职之类的,人们根本不关心。
真诚,实在:同事们都是“非谢尔顿”
人们一听微软,又听是研究院,脑子里不可避免地出现《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以为那儿的人又蛮横,又难沟通。但他们除了对学术研究的执著外,全都是普通年轻人:性格外向的就多说,内向的就多听;男生们爱体育,女孩子们爱聊家常——只是很少聊穿着打扮,也从不讨论文学作品。
在微软亚研院,我这个职位的薪水分几个档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海外学生的薪水都是不同的。同时,会给非京籍学生提供住宿补助,所有学生都有伙食补助。
住宿方面,可选择现金补助或者提供住宿。虽然没有亲身去一趟,但我听说微软的住宿大楼环境非常好,酒店式公寓的两人间,空调、网线都一应俱全。
伙食的话会提供每个月的餐补,你可以用餐补在外头吃,也可以在三楼的食堂吃。微软的食堂很大,分各种区域,有普通食堂一样打份儿菜的,也有单点的炒菜、日料专区等等。普通炒菜是3.5元一个,要是去专区打饭就会比较贵,大概20块钱一份吧。食堂到处都有电视,一般都是体育频道、时事频道之类的。一到中午你就能在热闹的食堂发现,原来学理工的孩子们也是那么能聊的啊!
另外,我们部门的实习生之间还有一个传统——“吃饭打折卡”传递。在微软附近的馆子吃饭,如果亮出这个卡,都能享受打折的待遇,而且还不是小馆子,“云海肴”这样的大馆子也能打折吃的。所以这个卡就十分珍贵,但不是人手一个,需要申请和办理。
在微软,因为实习生非常多,而且能留下来的人一定是非常非常优秀的(亚研院起码是博士才行),所以实习生的流动性也很大。要是有实习生办了这个卡而没被留下来,就会将卡留给接下来的实习生,让这种“打折”的优惠传递下去。
如同清泉般干净的学术气氛
大多数实习生的工作台都非常干净,除了专业书和打印出来的论文,基本没有第三类读物——即使休息区能提供无数种中外杂志。
而且,微软的工作台最特别的一点,就是每个人座位面前放有一块小白板,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在上头记录或者分享,同事们过来讨论问题,那个小白板也是非常就手的工具。
这种“随时记录,即时讨论”的学术气氛充斥着整个微软,微软的墙都是磨砂玻璃,是所有人的临时大黑板。
微软同仁从上到下,都是气质非常相近的人,在平时很随和,讨论和工作有关的问题时却很严肃。
我对我的上司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给我们小组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之后我被上司叫过去,说我的电子邮件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对,我还纳闷是哪个词这么关键呢,后来他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所以要用we而不是you。”
在微软,电脑里用的是全英文的操作系统,所有非私人的东西都是英文的,所以我们的电子邮件都用英文写,而且说话的时候也会中英文混着说。
不过这倒不是“洋气”,是因为微软毕竟是美企,有一些专有名词,没有特别恰当的中文翻译。比如“mentor”这个词,词典解释是顾问,但是在微软内部,这个词单指“直属上司”,也有一点“领队老师”的意味,所以在微软人中间,大家都会直接说“你mentor找你了吗?”“下午开会记得别迟到,mentor会生气。”类似这种中文夹杂英文的情况频繁地出现在内部人的互相交流中,也成为了微软人的特色和习惯。
我在没进入微软亚研院之前,就曾经跟着导师到香港科技大学听一个老师的“TALK”(简单解释为微软内部人员展示演讲或者述职报告),当时就是10个人左右,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内。即使我当时只是个去蹭听的人,也能感受到浓烈的学习与学术气氛。整个过程里基本没有任何冷场的时候,底下的人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听完后都会积极地跟展示老师讨论、提问,整个气氛热烈又融洽。成为微软亚研院的实习生后,我参与的无数TALK都与香港的那个TALK一样,气氛很浓烈,大家很愿意交流,也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在交流,每次参加TALK都让人获益良多。
说到TALK,微软会有一个日历,这个日历会清楚地展示将来的一周到一个月内,微软内部会有谁做TALK,时间、地点,都会公开给微软的所有人,有兴趣的可以去参加,就跟大学里选听教授的讲座是一样的。人多的时候,会达到一两百人的规模。
可能拥有中国最好的工作环境
万用的微软“日历”——
除了公布“TALK”的时间、地点、主讲者以外,日历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功能:组队。组队干吗去?去跳舞、做瑜伽,打篮球、打羽毛球啊!查看日历看看有没有同事发起活动,点击就能组队参加。微软还有专人负责帮你把球场定下来。作为实习生,有点怯场和尴尬?不用担心!微软还有“实习生专场”的活动,比如今天有两场羽毛球,有一场就专门只给实习生开放! 另外,微软日历是公开给全部人使用的,你能在上面安排你的日程,同时,你们同组人能互相查看对方的日程,Mentor什么时候有空可以找他讨论个问题,同事什么时候要交任务所以那段时候就不要找他帮忙了……这些信息全部一目了然,非常突显美企干净利索又效率第一的企业文化。
打印也能“一卡通”——
微软的公司范围非常大,也有很多供开会和沟通的小房间,如果从7层去13层找同事开会,是否要先把资料打出来,再辛辛苦苦捧到13层呢?又或者得劳师动众先连接一个13层的打印机?NO,这些都不需要。微软里所有的打印机都是联网的,只需要把你要打印的东西上传,然后无论在微软的哪一层,哪一个打印机跟前,拿胸卡那么一刷,你想要的打印文件就能稳妥地落入你手。
几乎能住在这里的休息区——
微软中国一共有两座大厦,每座大厦14层,几乎平均每两层就有一个休息室。休息室跟所有的工作场地一样,都是铺有地毯的。休息室内提供中英文各种杂志,人们也经常会选择在休息区阅读论文。因为那里的沙发大而宽敞,坐在上面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而且,要是真的累了,可以选择按摩椅放松身心,也可以和同事们玩两局桌上足球舒缓压力。如果你工作已经完成,上班时间全都泡在休息室也没人会说你。
今天的下午茶就吃草莓+酸奶吧!——
几乎在每个工作区的附近,都有一个能提供各式饮料的台子,无论冷的,热的,冲调的,一应俱全,所有人想喝什么都可以自己随时去拿。另外,每天下午三点,是微软的“水果时间”,负责的阿姨会在休息区给大家切好新鲜的水果,这也是微软人每天的小节日,一到点,大家总会兴冲冲地聚在一起往休息区去。而且,无论水果也好,供应的饮品也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出了什么好喝又健康的饮品,又或者香蕉吃腻了想尝尝荔枝,都可以直接跟阿姨说,你的愿望都有可能会在几天后成真。
磨砂玻璃墙——
微软的墙,不是水泥钢板,而是清一色的磨砂玻璃,这些磨砂玻璃的最大功能,就是让大家随时随地涂涂写写!所有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在墙上涂抹,记录自己偶然而得的点子,也能和别人交流想法。
看!那儿有一支笔——
是的,微软营造了一个随时能记录与涂抹的环境,必定会提供记录与涂抹的工具。每层楼都有一个区域,类似“办公用品区”,里头有本子,各种材质不一、颜色各异的笔,还有胶带,固体胶水,信封,微软纸袋……所有你需要的办公用品都能随时在这个小区域内找到。不同于一些500强企业的硬性管理,你想拿这些东西的时候不用写申请,不用走流程,因为美国人觉得——好思路勿打断,好点子不能等!
有时候,简历能是最好的敲门砖
比较幸运的是,我进入微软并没有经过面试。当时我的导师需要与微软亚研院进行合作研究,因此导师推荐了我去那边当实习生,于是我按当时对实习生的要求,提交了一份英文简历,通过后就获得了实习机会。
虽说这个机会比较特殊也比较难得,但我觉得即便如此,如果英文简历没有写好的话,微软那边也不会录用我。因为美企非常讲究效率,也是实干型的,所以英文简历写好了非常重要。
当时,我申请的实习职位的上司正从项目方向转向研究方向,所以我知道他现在需要的实习生应该更偏向“是否有科研经验”和“是否有论文发表”方面。于是我在简历中详细叙述了我在研究生期间的科研经验,我的职责,以及我为项目作的贡献。同时我也把论文作为重要部分详细地呈现,可以说是正合我上司的意思吧。
现在大学生的英文简历有太多繁文缛节,什么求职信、学生时代担任的校内职位等等全部都弄上,照我看完全不必要。因为我在简历上也写了学生时代参与什么活动、什么任职之类的,人们根本不关心。
真诚,实在:同事们都是“非谢尔顿”
人们一听微软,又听是研究院,脑子里不可避免地出现《生活大爆炸》里的谢尔顿,以为那儿的人又蛮横,又难沟通。但他们除了对学术研究的执著外,全都是普通年轻人:性格外向的就多说,内向的就多听;男生们爱体育,女孩子们爱聊家常——只是很少聊穿着打扮,也从不讨论文学作品。
在微软亚研院,我这个职位的薪水分几个档次。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海外学生的薪水都是不同的。同时,会给非京籍学生提供住宿补助,所有学生都有伙食补助。
住宿方面,可选择现金补助或者提供住宿。虽然没有亲身去一趟,但我听说微软的住宿大楼环境非常好,酒店式公寓的两人间,空调、网线都一应俱全。
伙食的话会提供每个月的餐补,你可以用餐补在外头吃,也可以在三楼的食堂吃。微软的食堂很大,分各种区域,有普通食堂一样打份儿菜的,也有单点的炒菜、日料专区等等。普通炒菜是3.5元一个,要是去专区打饭就会比较贵,大概20块钱一份吧。食堂到处都有电视,一般都是体育频道、时事频道之类的。一到中午你就能在热闹的食堂发现,原来学理工的孩子们也是那么能聊的啊!
另外,我们部门的实习生之间还有一个传统——“吃饭打折卡”传递。在微软附近的馆子吃饭,如果亮出这个卡,都能享受打折的待遇,而且还不是小馆子,“云海肴”这样的大馆子也能打折吃的。所以这个卡就十分珍贵,但不是人手一个,需要申请和办理。
在微软,因为实习生非常多,而且能留下来的人一定是非常非常优秀的(亚研院起码是博士才行),所以实习生的流动性也很大。要是有实习生办了这个卡而没被留下来,就会将卡留给接下来的实习生,让这种“打折”的优惠传递下去。
如同清泉般干净的学术气氛
大多数实习生的工作台都非常干净,除了专业书和打印出来的论文,基本没有第三类读物——即使休息区能提供无数种中外杂志。
而且,微软的工作台最特别的一点,就是每个人座位面前放有一块小白板,所有人都能在第一时间在上头记录或者分享,同事们过来讨论问题,那个小白板也是非常就手的工具。
这种“随时记录,即时讨论”的学术气氛充斥着整个微软,微软的墙都是磨砂玻璃,是所有人的临时大黑板。
微软同仁从上到下,都是气质非常相近的人,在平时很随和,讨论和工作有关的问题时却很严肃。
我对我的上司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有一次我给我们小组写了一封电子邮件,之后我被上司叫过去,说我的电子邮件中有一个词用得不对,我还纳闷是哪个词这么关键呢,后来他说:“我们是一个团队,所以要用we而不是you。”
在微软,电脑里用的是全英文的操作系统,所有非私人的东西都是英文的,所以我们的电子邮件都用英文写,而且说话的时候也会中英文混着说。
不过这倒不是“洋气”,是因为微软毕竟是美企,有一些专有名词,没有特别恰当的中文翻译。比如“mentor”这个词,词典解释是顾问,但是在微软内部,这个词单指“直属上司”,也有一点“领队老师”的意味,所以在微软人中间,大家都会直接说“你mentor找你了吗?”“下午开会记得别迟到,mentor会生气。”类似这种中文夹杂英文的情况频繁地出现在内部人的互相交流中,也成为了微软人的特色和习惯。
我在没进入微软亚研院之前,就曾经跟着导师到香港科技大学听一个老师的“TALK”(简单解释为微软内部人员展示演讲或者述职报告),当时就是10个人左右,在一个小小的会议室内。即使我当时只是个去蹭听的人,也能感受到浓烈的学习与学术气氛。整个过程里基本没有任何冷场的时候,底下的人无论是什么级别的,听完后都会积极地跟展示老师讨论、提问,整个气氛热烈又融洽。成为微软亚研院的实习生后,我参与的无数TALK都与香港的那个TALK一样,气氛很浓烈,大家很愿意交流,也用一种非常坦诚的态度在交流,每次参加TALK都让人获益良多。
说到TALK,微软会有一个日历,这个日历会清楚地展示将来的一周到一个月内,微软内部会有谁做TALK,时间、地点,都会公开给微软的所有人,有兴趣的可以去参加,就跟大学里选听教授的讲座是一样的。人多的时候,会达到一两百人的规模。
可能拥有中国最好的工作环境
万用的微软“日历”——
除了公布“TALK”的时间、地点、主讲者以外,日历还有一个非常受欢迎的功能:组队。组队干吗去?去跳舞、做瑜伽,打篮球、打羽毛球啊!查看日历看看有没有同事发起活动,点击就能组队参加。微软还有专人负责帮你把球场定下来。作为实习生,有点怯场和尴尬?不用担心!微软还有“实习生专场”的活动,比如今天有两场羽毛球,有一场就专门只给实习生开放! 另外,微软日历是公开给全部人使用的,你能在上面安排你的日程,同时,你们同组人能互相查看对方的日程,Mentor什么时候有空可以找他讨论个问题,同事什么时候要交任务所以那段时候就不要找他帮忙了……这些信息全部一目了然,非常突显美企干净利索又效率第一的企业文化。
打印也能“一卡通”——
微软的公司范围非常大,也有很多供开会和沟通的小房间,如果从7层去13层找同事开会,是否要先把资料打出来,再辛辛苦苦捧到13层呢?又或者得劳师动众先连接一个13层的打印机?NO,这些都不需要。微软里所有的打印机都是联网的,只需要把你要打印的东西上传,然后无论在微软的哪一层,哪一个打印机跟前,拿胸卡那么一刷,你想要的打印文件就能稳妥地落入你手。
几乎能住在这里的休息区——
微软中国一共有两座大厦,每座大厦14层,几乎平均每两层就有一个休息室。休息室跟所有的工作场地一样,都是铺有地毯的。休息室内提供中英文各种杂志,人们也经常会选择在休息区阅读论文。因为那里的沙发大而宽敞,坐在上面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累。而且,要是真的累了,可以选择按摩椅放松身心,也可以和同事们玩两局桌上足球舒缓压力。如果你工作已经完成,上班时间全都泡在休息室也没人会说你。
今天的下午茶就吃草莓+酸奶吧!——
几乎在每个工作区的附近,都有一个能提供各式饮料的台子,无论冷的,热的,冲调的,一应俱全,所有人想喝什么都可以自己随时去拿。另外,每天下午三点,是微软的“水果时间”,负责的阿姨会在休息区给大家切好新鲜的水果,这也是微软人每天的小节日,一到点,大家总会兴冲冲地聚在一起往休息区去。而且,无论水果也好,供应的饮品也好,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比如现在出了什么好喝又健康的饮品,又或者香蕉吃腻了想尝尝荔枝,都可以直接跟阿姨说,你的愿望都有可能会在几天后成真。
磨砂玻璃墙——
微软的墙,不是水泥钢板,而是清一色的磨砂玻璃,这些磨砂玻璃的最大功能,就是让大家随时随地涂涂写写!所有人都能随心所欲地在墙上涂抹,记录自己偶然而得的点子,也能和别人交流想法。
看!那儿有一支笔——
是的,微软营造了一个随时能记录与涂抹的环境,必定会提供记录与涂抹的工具。每层楼都有一个区域,类似“办公用品区”,里头有本子,各种材质不一、颜色各异的笔,还有胶带,固体胶水,信封,微软纸袋……所有你需要的办公用品都能随时在这个小区域内找到。不同于一些500强企业的硬性管理,你想拿这些东西的时候不用写申请,不用走流程,因为美国人觉得——好思路勿打断,好点子不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