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是指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间互相配合,在教师的参与、点拨、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探究的、互助性的学习活动来实现合作小组内每个成员共同发展目标的学习。明确的学习目标、个人责任和组内合作、组际竞争是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产生良好效果的关键。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模式 构建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还在是一个空白,偶有教师运用,多是为了迎和听课教师的需要,才此一举,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些策略。
一、 激发兴趣,生成需求。
课本中有许多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挖掘这些因素,了解学习小组内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了解文本价值的欲望,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生成学习的需要。师生筛选,归纳目标。通过学习小组内部成员提出问题,各小组归纳梳理,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筛选学习目标。这样各个小组有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品读,去思考,既能让小组成员主动学习,又能激发他们的贡献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二、 小组搭建,培养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的学习,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以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
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了合作意识学生就更懂得尊重他人,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服务,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育人职责。
三、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给予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机会,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就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教师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应创设一切条件、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巩固生字的方法。如教学儿歌中的生字时,可让学生自己读儿歌,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再请教同桌,互相教一教。或是组长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进行抢答比赛,读得不准的由组长负责教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他们自发鼓掌坐好,表示庆祝大家通过合作又学会了新知识。最后教师询问:谁帮助同学学会了不认识的字,使自己体验到助人的自豪,使别人体验到受助的温暖。再如:写完一课的生字,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本,开展交流:我写字时注意到了什么?我的经验是什么?别人的字哪里写得好?然后教师再做重点指导。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给他们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我要写好”的主动性得到提高。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鼓励学生编课本剧。这样小组内一个学生产生了好的想法,不但会引发他自己的创造欲望,而且还会引发别人的想象,并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脑力激荡”。学生们彼此接纳,没有压力,没有挫折感,愉快合作,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增强
四、一同参与,加强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在是知识权威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组织交流、进行评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各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一人汇报,其他人补充。在交流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有不同的见解可参与讨论。教师既要恰当引导,又要避免权威式的发言,引导学生学会共同成长。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的评价对合作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应做到:(1)客观记录和教师评价。小组记录本组成员课堂参与的情况,同时记录教师对本组的评价,课堂结束时看本组在班级中的表现;(2)组内和组际互评。组内评价小组成员的贡献以及本组总的表现情况,同时让别的小组评价本组,形成小组间的互评;(3)个人成绩与小组总分相结合。个人表现以及成绩和本组总分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4)学业成绩与合作态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把它与学业成绩联系,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总之评价方式很多,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引导他们主动发表意见,让他们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促使合作、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往往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放任自流,不走过场,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于成功时以表扬;于卡壳时以点拨;于偏题时以引导;于沉默时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慧芳.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初探[J].成才之路.2009(13)
[2]刘景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2009(03)
[3]俞云龙.让合作学习行之有效[J].小学教学参考.2006(09)
关键词:小学语文 合作学习 模式 构建
随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学生的学习方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出现了以“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小组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学习”法是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是当前课堂教学的主流,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方法。但这种学习法并非在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能得到很好的运用,尤其是在农村小学,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还在是一个空白,偶有教师运用,多是为了迎和听课教师的需要,才此一举,学习效果也不明显。新课标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就针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谈一些策略。
一、 激发兴趣,生成需求。
课本中有许多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在教学时教师应尽量挖掘这些因素,了解学习小组内部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了解文本价值的欲望,唤醒他们的内在需求,使学生生成学习的需要。师生筛选,归纳目标。通过学习小组内部成员提出问题,各小组归纳梳理,然后全班汇报交流,师生共同参与筛选学习目标。这样各个小组有了学习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去品读,去思考,既能让小组成员主动学习,又能激发他们的贡献意识,培养奉献精神。
二、 小组搭建,培养意识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中完成的互助性的学习,小组成员的优化组合,是合作学习是否有效的关键。在小组搭建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性别差异、性格差异、思维差异、语言差异和动手能力差异,优化小组组合,形成互补型合作团体,以便于发挥小组各成员的个性特长。
在新世纪,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和学习是很重要的。教师要着重培养学生学习中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有了合作意识学生就更懂得尊重他人,掌握与人交流的技巧,学会与他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教师要为学生的终生学习和终生发展服务,使之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是教师的一个重要的育人职责。
三、引导学生掌握合作学习的方法
新课程标准积极倡导给予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发展的机会,因此,开展合作学习就要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究的情境。教师在不同的学习过程中应创设一切条件、机会让学生通过合作来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在识字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多种识字方法和巩固生字的方法。如教学儿歌中的生字时,可让学生自己读儿歌,不会的字看拼音多读几遍,再请教同桌,互相教一教。或是组长任意出示生字卡片,其他人进行抢答比赛,读得不准的由组长负责教会。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小组合作学习结束后,他们自发鼓掌坐好,表示庆祝大家通过合作又学会了新知识。最后教师询问:谁帮助同学学会了不认识的字,使自己体验到助人的自豪,使别人体验到受助的温暖。再如:写完一课的生字,教师可让学生互相交换作业本,开展交流:我写字时注意到了什么?我的经验是什么?别人的字哪里写得好?然后教师再做重点指导。通过学生间的交流,给他们一个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空间,使学生“我要写好”的主动性得到提高。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表演,鼓励学生编课本剧。这样小组内一个学生产生了好的想法,不但会引发他自己的创造欲望,而且还会引发别人的想象,并产生一连串的连锁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脑力激荡”。学生们彼此接纳,没有压力,没有挫折感,愉快合作,就会产生良好的学习效果,学生的合作意识也不断增强
四、一同参与,加强指导
在教学中,教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教师不在是知识权威的绝对领导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要对每个合作学习小组进行走访,了解各组的学习情况,并加强指导,在了解、指导的同时,要一同参与小组的学习、讨论、交流活动,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学生的合作伙伴,这样不仅可以增进师生间的友谊,还可以了解、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合作学习的效率。
五、组织交流、进行评价
在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小组内各人交流自己的学习感悟,一人汇报,其他人补充。在交流自己的观点时,其他成员认真倾听,有不同的见解可参与讨论。教师既要恰当引导,又要避免权威式的发言,引导学生学会共同成长。
在小学语文合作学习中,教师恰当的评价对合作学习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多元,评价方式要多样。评价应做到:(1)客观记录和教师评价。小组记录本组成员课堂参与的情况,同时记录教师对本组的评价,课堂结束时看本组在班级中的表现;(2)组内和组际互评。组内评价小组成员的贡献以及本组总的表现情况,同时让别的小组评价本组,形成小组间的互评;(3)个人成绩与小组总分相结合。个人表现以及成绩和本组总分密切相关,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荣誉感;(4)学业成绩与合作态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不是一蹴而就的,因而要关注学生的合作态度,把它与学业成绩联系,有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总之评价方式很多,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评价,引导他们主动发表意见,让他们体验到由自己参与评价、交流获取知识的成功感和喜悦感,促使合作、评价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在进行合作学习的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差异、学习内容的不同往往出现一些问题,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在组织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不放任自流,不走过场,真正成为平等中的首席,时刻关注学生的参与情况。于成功时以表扬;于卡壳时以点拨;于偏题时以引导;于沉默时以鼓励。只有这样,才能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参考文献
[1]张慧芳.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研究初探[J].成才之路.2009(13)
[2]刘景平.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与策略[J].内蒙古教育.2009(03)
[3]俞云龙.让合作学习行之有效[J].小学教学参考.20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