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主要从机电设备安装常见问题入手,主要通过论述机电设备施工程序,分析机电设备安装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工作经验,总结出现有问题的技术完善措施,并基于工程实例分析介绍了建筑机电设备的安装与质量控制。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问题;技术完善措施
引言
机电设备安装是现代工业建设、建筑工程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安装技术能够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情况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由于社会对工业建设、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所以对有关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安装技术,提升工程人员的安装水平,从而为机电设备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效能。
1 浅析机电设备的安装特点
机电设备种类很多,在冶金、化工、建筑、市政、电力、水利等多个行业领域都会出现,在不同行业下分类亦是众多,所以,需依据工程对机电设备具体要求给予科学的安装。而以上状况虽细化了机电设备安装工艺,但在起始步骤上亦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不断创新,如工业中的压缩机、风机、泵、换热器、变压器、电机等设备的安装,随着技术的革新,不但对其安装工艺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设备可以发挥设计性能甚至进行优化提升。就某种层面而言,机电设备安装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安装质量。
2 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问题表现
2.1 電气设备问题
常见的电气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第一,安装隔离开关的过程中,若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不足、接触面积较小,可能会造成接触面发生电热氧化反应,进而引起电阻过大、烧蚀触头。第二,安装电流互感器过程中,误使一次绕组断开,断开处会出现极高的过电压,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设备受损。第三,主变压器的绝缘层损坏。若主变压器的密封结构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发生损坏,其绝缘强度则会大幅下降,从而出现局部击穿现象。第四,主变压器保护拒动。当主变压器内部存在短路或接地情况时,保护拒动和断路器不起作用,就会导致主变压器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而变压器油由于高温会快速气化,变成危险性极高的可燃性气体,进而可能引发爆炸。
2.2 超电流问题
机电设备中通常有三种情况会导致超电流问题:其一是泵出现故障,例如泵内主轴承出现损伤、泵壳体和转子间发生摩擦或转子间隙增加,都会导致电阻增大,使泵超负荷运行;其二是电机出现故障, 主要问题一是电源电压过高、过低、不对称或三相电源不平衡,二是电动机过载运行,三是电动机绕组存在断路、短路、线圈接法错误等问题,四是通风散热较差;其三是操作存在问题,如给机电设备使用的介质不符合设备的使用要求,例如介质黏度过大、密度过高等。
2.3 振动问题
机电设备中通常有三种情况会导致振动问题:其一是电机或泵的转子动平衡较差,例如轴承磨损、转子与定子间磨损、转子与泵壳体同心度差等;其二是联轴器存在问题,例如联轴器润滑不足、齿面出现磨损,或长期不维护导致齿圈发生一定的径向位移;其三是操作方面,设定的运行参数超出泵的参数限制范围, 例如出口阀的流量设置过低等。
3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完善措施
3.1 做好机电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需加强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大部分由于人员操作失误亦或操作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因此,需提高安装人员工作责任,在安装过程中加强准备工作的开展。如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测,是否存在裂缝、松动,接头位置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泄漏等问题,如果发现外观存在问题需及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辅助安装的设备、工具、材料等需加强质量把控。而以上操作均需对设备安装前完成相关检测与维护,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装问题的发生。此外,还需加强安装人员与维护工作人员相关培养与教育,加强技术操作与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保证安装操作的整体质量,从源头避免人为操作问题的发生。
3.2 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以设备安装为例
首先,要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看其坐标位置、标高、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基础不得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问题,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螺栓孔内不得有杂物;第二,垫铁布置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宜采用“坐浆法”进行施工,垫铁之间应接触紧密,用塞尺进行检查,地脚螺栓安装应当垂直,并按规定扭矩紧固,做好丝扣的保护;第三,设备底座安装应当依据中心标板进行定位放线,用水准仪、水平尺测量水平度和标高,以主轴孔为基准进行精找;第四,无增速器的设备安装,对设备与电机的联轴器同心度可采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找正,有增速器的设备,应以增速器为基准向两侧进行找正;第五:轴与瓦或轴承之间的间隙,采用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接触面可采用着色法进行, 必要时进行局部刮研修整;第六,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先进行手动盘车检查,无异响和卡涩等情况,方可进行下一步试车。
3.3 加强机电安装各阶段的检查、检验
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分为多个施工工序,每一道工序完工后都需要由专业检验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对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 填写分项工程验收单等文件,合格后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首先,要对机械设备各部位的安装误差进行测量,禁止超过说明书、规范、设计规定的误差值;第二,附属润滑油管道安装后,应注意检查油管路冲洗情况,通过观察滤纸判断滤油质量,防止润滑油不合格造成设备发生运转异常;第三,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按要求进行电气性能、绝缘测试、交接试验、耐压试验等,设备接线后应逐一进行校线测试,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操作等。第四, 安装过程中应当注意设备的防护,防止磕碰损坏,还要注意设备孔洞的临时封堵,防止杂物进入设备。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供应和机电系统工程属新建项目,主要包括14 层地面建筑和2 层地下室。此工程具体负责安装建筑配套的机电设备, 例如无机房电梯的安装。
4.2 无机房电梯导轨的安装与调校
在无机房电梯安装过程中,导轨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无机房电梯运行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感。因此,导轨安装时的位置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形位公差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对电梯导轨进行相应调校。
一方面,因为Ω 支架内的轿厢导轨安装位置必须以此支架的位置为基础,具体安装时要求样线保持在支架两边卡扣中间位置, 使支架两边与样线的距离一样,从而保证支架水平。若Ω 支架两边安装轿厢导轨,则必须优先分中再固定。另一方面,在对安装后导轨进行调校时,要求导轨间距的公差范围在2mm 范围内。
4.3 轿厢的安装与调试
一方面,安装底梁时必须分中,安全钳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钳固定面与导轨侧面的间距是1.50 ~ 1.75mm,导靴的内间隙是1.0 ~ 1.5mm,同时要求弹性导靴压紧导轨正面,而靴衬需与导轨两侧保持相同间距。另一方面,底梁框架要求对角线相等, 且轿厢底面水平度必须小于1/1000。
结语
综上述,本文对机电设备安装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对机电设备安装时出现质量问题。未来更多领域当中机电设备价值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廖喆筠.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16(8):182-183.
[2] 贾耀龙. 建筑工程中的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应用与安装技术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9):172-173.
[3] 赵杰.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安装控制措施[J]. 交通世界,2016 (16):140-141.
关键词:机电设备;安装问题;技术完善措施
引言
机电设备安装是现代工业建设、建筑工程等众多领域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安装技术能够对设备的使用寿命、运行情况等方面产生直接影响。由于社会对工业建设、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安全质量要求不断提升,所以对有关机电设备的安装质量要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安装技术,提升工程人员的安装水平,从而为机电设备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其能够充分发挥效能。
1 浅析机电设备的安装特点
机电设备种类很多,在冶金、化工、建筑、市政、电力、水利等多个行业领域都会出现,在不同行业下分类亦是众多,所以,需依据工程对机电设备具体要求给予科学的安装。而以上状况虽细化了机电设备安装工艺,但在起始步骤上亦具有一定的共通性,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电设备安装技术不断创新,如工业中的压缩机、风机、泵、换热器、变压器、电机等设备的安装,随着技术的革新,不但对其安装工艺进行调整,从而最大限度的确保设备可以发挥设计性能甚至进行优化提升。就某种层面而言,机电设备安装贯穿于工程建设的全过程当中,同时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因此,相关部门需加强监督与管理,保证安装质量。
2 机电设备安装中的问题表现
2.1 電气设备问题
常见的电气设备主要有以下几类问题:第一,安装隔离开关的过程中,若其动触头和静触头的接触压力不足、接触面积较小,可能会造成接触面发生电热氧化反应,进而引起电阻过大、烧蚀触头。第二,安装电流互感器过程中,误使一次绕组断开,断开处会出现极高的过电压,可能导致人员受伤、设备受损。第三,主变压器的绝缘层损坏。若主变压器的密封结构在设备安装过程中发生损坏,其绝缘强度则会大幅下降,从而出现局部击穿现象。第四,主变压器保护拒动。当主变压器内部存在短路或接地情况时,保护拒动和断路器不起作用,就会导致主变压器内部温度不断升高,而变压器油由于高温会快速气化,变成危险性极高的可燃性气体,进而可能引发爆炸。
2.2 超电流问题
机电设备中通常有三种情况会导致超电流问题:其一是泵出现故障,例如泵内主轴承出现损伤、泵壳体和转子间发生摩擦或转子间隙增加,都会导致电阻增大,使泵超负荷运行;其二是电机出现故障, 主要问题一是电源电压过高、过低、不对称或三相电源不平衡,二是电动机过载运行,三是电动机绕组存在断路、短路、线圈接法错误等问题,四是通风散热较差;其三是操作存在问题,如给机电设备使用的介质不符合设备的使用要求,例如介质黏度过大、密度过高等。
2.3 振动问题
机电设备中通常有三种情况会导致振动问题:其一是电机或泵的转子动平衡较差,例如轴承磨损、转子与定子间磨损、转子与泵壳体同心度差等;其二是联轴器存在问题,例如联轴器润滑不足、齿面出现磨损,或长期不维护导致齿圈发生一定的径向位移;其三是操作方面,设定的运行参数超出泵的参数限制范围, 例如出口阀的流量设置过低等。
3 机电设备安装技术完善措施
3.1 做好机电设备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为了更好的促进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避免事故的发生,需加强安装前期准备工作。对于机电设备安装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原因进行分析能够发现,大部分由于人员操作失误亦或操作经验不足所导致的。因此,需提高安装人员工作责任,在安装过程中加强准备工作的开展。如对设备外观进行检测,是否存在裂缝、松动,接头位置是否牢固、是否存在泄漏等问题,如果发现外观存在问题需及时进行处理。在此基础上,对辅助安装的设备、工具、材料等需加强质量把控。而以上操作均需对设备安装前完成相关检测与维护,从而最大限度的减少安装问题的发生。此外,还需加强安装人员与维护工作人员相关培养与教育,加强技术操作与专业能力,能够更好的保证安装操作的整体质量,从源头避免人为操作问题的发生。
3.2 严格按设计和规范进行安装施工,以设备安装为例
首先,要对设备基础进行验收、看其坐标位置、标高、强度是否符合要求,基础不得有蜂窝、麻面、孔洞、露筋等问题,地脚螺栓孔的位置和垂直度符合要求、螺栓孔内不得有杂物;第二,垫铁布置按照设计和规范进行,宜采用“坐浆法”进行施工,垫铁之间应接触紧密,用塞尺进行检查,地脚螺栓安装应当垂直,并按规定扭矩紧固,做好丝扣的保护;第三,设备底座安装应当依据中心标板进行定位放线,用水准仪、水平尺测量水平度和标高,以主轴孔为基准进行精找;第四,无增速器的设备安装,对设备与电机的联轴器同心度可采用百分表进行测量找正,有增速器的设备,应以增速器为基准向两侧进行找正;第五:轴与瓦或轴承之间的间隙,采用内径千分尺、外径千分尺进行测量,接触面可采用着色法进行, 必要时进行局部刮研修整;第六,设备安装完毕后,应先进行手动盘车检查,无异响和卡涩等情况,方可进行下一步试车。
3.3 加强机电安装各阶段的检查、检验
机电设备的安装过程分为多个施工工序,每一道工序完工后都需要由专业检验人员和相关负责人对设备的安装质量进行检验, 填写分项工程验收单等文件,合格后由相关负责人签字确认。首先,要对机械设备各部位的安装误差进行测量,禁止超过说明书、规范、设计规定的误差值;第二,附属润滑油管道安装后,应注意检查油管路冲洗情况,通过观察滤纸判断滤油质量,防止润滑油不合格造成设备发生运转异常;第三,电气设备安装完毕后应按要求进行电气性能、绝缘测试、交接试验、耐压试验等,设备接线后应逐一进行校线测试,确认无误后方可送电操作等。第四, 安装过程中应当注意设备的防护,防止磕碰损坏,还要注意设备孔洞的临时封堵,防止杂物进入设备。
4 工程实例分析
4.1 工程概况
某建筑物供应和机电系统工程属新建项目,主要包括14 层地面建筑和2 层地下室。此工程具体负责安装建筑配套的机电设备, 例如无机房电梯的安装。
4.2 无机房电梯导轨的安装与调校
在无机房电梯安装过程中,导轨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到无机房电梯运行中的平稳性和舒适感。因此,导轨安装时的位置度、平行度和垂直度等形位公差要求较高,同时需要对电梯导轨进行相应调校。
一方面,因为Ω 支架内的轿厢导轨安装位置必须以此支架的位置为基础,具体安装时要求样线保持在支架两边卡扣中间位置, 使支架两边与样线的距离一样,从而保证支架水平。若Ω 支架两边安装轿厢导轨,则必须优先分中再固定。另一方面,在对安装后导轨进行调校时,要求导轨间距的公差范围在2mm 范围内。
4.3 轿厢的安装与调试
一方面,安装底梁时必须分中,安全钳安装过程中需要保证安全钳固定面与导轨侧面的间距是1.50 ~ 1.75mm,导靴的内间隙是1.0 ~ 1.5mm,同时要求弹性导靴压紧导轨正面,而靴衬需与导轨两侧保持相同间距。另一方面,底梁框架要求对角线相等, 且轿厢底面水平度必须小于1/1000。
结语
综上述,本文对机电设备安装存在的常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供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从而能够有效的防止对机电设备安装时出现质量问题。未来更多领域当中机电设备价值日益提高。
参考文献
[1] 廖喆筠. 建筑机电设备安装质量通病及控制措施[J]. 建材与装饰,2016(8):182-183.
[2] 贾耀龙. 建筑工程中的自动化机电设备的应用与安装技术研究[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6(9):172-173.
[3] 赵杰. 高速公路机电设备安装控制措施[J]. 交通世界,2016 (16):14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