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等职业教育是直接面向市场的就业教育,要使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符合社会用人单位对员工语文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必须从学生的求职就业导向和职业发展前景出发,以教学的实用性和方向性为宗旨,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上实施优化,以期通过不懈的探索与实践,构建起促进学生就业能力提高的中职语文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求职就业过程中和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脱颖而出奠定坚实的文化素质基础。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求职 就业 语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63-01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中初级专门人才,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方向性、应用性和特色性。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跳出传统普通教育语文教学的束缚,通过诸多方面的教学优化,展现语文课程的职业属性和专业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为学生的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1 优化教学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决定着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和过程。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教师的教学理念大都深受普通教育教学观的影响,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几乎类同,缺少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职业趋向,偏离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轨迹。要使中职语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求职就业,中职语文教师必须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实际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大方向出发,对应社会职业要求,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在思想上明确中职语文课程的设置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的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基本知识服务未来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谙新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对初中级专业人才的客观实际要求,构建一个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应用性为一体的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以期突出教学中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范围和体系。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均开设了多个专业,而不同专业的就业岗位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的统一,推动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首先,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是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根据各专业对语文知识的不同需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体现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重点突出口语表达方面的教学;而对于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则要重点突出阅读理解方面的教学。
其次,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整。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复杂,语文基础知识层次与素质参差不齐。实施完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难以接受,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鉴于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考虑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整,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梯度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三,编写与学生专业对应的专业语文教材。由于统编教材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专业需求,在专业语文方面缺少体现,特别的对于语文要求较高的专业,统编教材有着明显的不足。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正视这一现实,积极开动脑筋,编写与学生专业对应的专业语文教材,凸显语文教学的社会性特征和专业特性。
3 优化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心理特征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中职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宗旨,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独立解决语文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项链》这一课时,我们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课文分析教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问题讨论、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比较全面地掌握课文的结构、中心和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后续联想,设计编写课本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生动表现课文内涵,发展课文情节。学生求职就业需要我们树立“大语文”意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拓展中职语文教学领域的有效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展演讲比赛、办手抄报、主题征文、社会调查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素质的措施。现代教育技术也为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创造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应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文知识衍化为声画并茂,直观动感的场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快乐和愉悦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4 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激励效应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中职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成功,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个鼓励、一份肯定。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建立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欣赏、发现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突出评价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的激励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学生扬帆启航的信心和勇气时,学生学习的灵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是激发中职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催化剂”。
优化中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提高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优化中职语文教学,突出“学有所用”这一教学核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修养,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賈天乐.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J].西部科教论坛,2009(2).
[2] 尤新锋.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J].教苑荟萃,2011(11).
[3] 王强.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2(5).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 求职 就业 语文教学优化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b)-0163-01
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的是为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一线培养高素质的实用型中初级专门人才,语文学科教学必须以就业为导向,突出方向性、应用性和特色性。这就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师跳出传统普通教育语文教学的束缚,通过诸多方面的教学优化,展现语文课程的职业属性和专业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语文素质,为学生的求职就业奠定坚实的文化基础。
1 优化教学理念,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教学理念是教师对教学活动持有的基本的态度和观念,决定着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信念和过程。由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史比较短,教师的教学理念大都深受普通教育教学观的影响,导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与普通教育的语文教学几乎类同,缺少教学的针对性、特色性和职业趋向,偏离了职业教育语文教学的目的和轨迹。要使中职语文能够有效促进学生的求职就业,中职语文教师必须从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全面素质为基础,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实际需求(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大方向出发,对应社会职业要求,积极优化自己的教学理念。要在思想上明确中职语文课程的设置目的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要让学生掌握就业后所从事的工作必须的语文基本知识,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质,提高学生运用语文基本知识服务未来工作实践的基本技能。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深谙新版中职语文教材的编排意图,结合社会对初中级专业人才的客观实际要求,构建一个集趣味性、综合性、实践应用性为一体的中职语文教学新模式,以期突出教学中的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扎实的语文素质和语文应用能力。
2 优化教学内容,符合专业培养目标
教学内容决定了学生掌握语文知识的范围和体系。为适应社会的需求,每个中等职业学校均开设了多个专业,而不同专业的就业岗位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培养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以实现教学内容与专业特点的统一,推动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无缝对接。
首先,把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第一要素。中职语文教学的重要使命是为专业学习服务。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时,要全面掌握学生的专业特点、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根据各专业对语文知识的不同需要,以“实用、够用”为原则,体现不同专业的教学侧重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职业能力。例如对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要重点突出口语表达方面的教学;而对于机械加工专业学生则要重点突出阅读理解方面的教学。
其次,根据学生接受能力,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整。由于中职学生的生源复杂,语文基础知识层次与素质参差不齐。实施完全统一的教学内容和标准往往会造成一部分学生难以接受,而另一部分学生却“吃不饱”。鉴于此,教师应该在教学大纲的框架内,考虑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对统编语文教材进行适当的加工和调整,表现出教学内容的梯度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学有所得。
第三,编写与学生专业对应的专业语文教材。由于统编教材不可能顾及所有学生的专业需求,在专业语文方面缺少体现,特别的对于语文要求较高的专业,统编教材有着明显的不足。中职语文教师应该正视这一现实,积极开动脑筋,编写与学生专业对应的专业语文教材,凸显语文教学的社会性特征和专业特性。
3 优化教学方法,适应学生心理特征
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倡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是现代教育理论的核心所在。中职语文教师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以推动学生学习方式变革为宗旨,从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出发,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独立解决语文教学问题。例如:在教学《项链》这一课时,我们没有按部就班地进行课文分析教授,而是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问题讨论、小组讨论等学习活动,比较全面地掌握课文的结构、中心和写作特点。在此基础上我们又组织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后续联想,设计编写课本剧,并以小组合作表演课本剧的形式,生动表现课文内涵,发展课文情节。学生求职就业需要我们树立“大语文”意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是拓展中职语文教学领域的有效手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开展演讲比赛、办手抄报、主题征文、社会调查等活动都是行之有效的提高语文素质的措施。现代教育技术也为中职语文教学方法的优化创造了有利的契机。我们应借助网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把枯燥的语文知识衍化为声画并茂,直观动感的场景,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学生在快乐和愉悦中提高语文综合素质。
4 优化教学评价,提高教学激励效应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有句名言:“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与鼓舞。”每个中职生的内心深处都渴望着成功,期待着老师能给他一个鼓励、一份肯定。因此,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上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进而快乐地学习,教师要在全面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兴趣度及自身条件建立科学评价方式,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与方法;既要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语文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以欣赏、发现和激励为基本原则,从多个角度做出有针对性的、艺术性的评价,突出评价的科学性、灵活性和实践性,充分发挥课堂教学评价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和激励功能。让自己的评价贴近学生的心灵,提高课堂教学的激励效应。从某种意义上讲:及时恰当的激励性评价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会到了成功的快乐,增添了学生扬帆启航的信心和勇气时,学生学习的灵感自然得到最大限度的调动,是激发中职语文课堂生命活力的“催化剂”。
优化中职语文教学,促进学生的求职就业能力提高是每个中职语文教师必须面对的课题。我们要在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语文基础、学习潜能、兴趣爱好的前提下,按照社会和用人单位对学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优化中职语文教学,突出“学有所用”这一教学核心,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知识修养,使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就业能力得到稳步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賈天乐.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的改革[J].西部科教论坛,2009(2).
[2] 尤新锋.以就业为导向推进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改革[J].教苑荟萃,2011(11).
[3] 王强.浅谈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改革[J].职业技术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