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教学有利于改变学生学习语文的方式。这一改变,既是对语文教师的教学方式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对未来语文教师最大的挑战。根据新课程理念,教师的教学策略必将发生改变,必然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语文教师应在教学实践中进行大胆尝试、探索和创造,以迎接新课改带来的挑战。下面笔者把在语文教学工作中摸索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交流一下。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上课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语文教学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充满情趣的语言,诉说“倾听”的重要性。
能说会道的学生总是引人注目的,他们当然也毫不费力地吸引了教师的注意力。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公开课中,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活跃的、经常发言,尤其是发言有创意、读书有感情的学生身上。且不说“读”或“说”的机会都是这些学生的,就是在这些学生“读”“说”时,教师也是满面笑容注视着,倾听着,而对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视若无睹,长期下去,学生不去倾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此,留意“听众”的状态,随时予以调整,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学生“倾听”的兴趣,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听,向他们诉说“倾听”的重要性是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还要向学生明确倾听的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倾听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怎样才算认真倾听,认识得不是很清楚。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比如,听的时候要做到:
1.细心。要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要能够从头到尾听完整。听的时候还要把他们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思考有什么不同,能做哪些必要的补充等等。
2.耐心。教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不要打断或插话,因为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也不能把别人的意思听明白。要耐心听教师、同学说完,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表明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当别的同学说得不正确时,更应该耐心听下去,不要争抢着往下说。
3.虚心。现在的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没发言以前,想方设法争取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发言过后,一般就不能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定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这样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批评学生要有艺术
批评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其不良行为,能让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信任和爱护学生之心,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里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有一次,刚走到教室门口时,语文课代表就塞给笔者一张纸条,是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名单。笔者迅速扫视了一眼,发现还是那几个,心里窝火极了。课在进行着,学生都在听录音跟读课文,笔者忽然发现李晓雨闭口不动,挠头摸耳地不知干什么。本来笔者对他很有意见,隔三岔五不做作业,何况今天的黑名单上就有他。这回让笔者逮住了机会,冷不丁把他叫了起来,新账旧账一起算,把他狠很训了一顿。笔者根本不给他找借口的机会,直说得他眼泪汪汪才让他坐下。其他学生一个个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看到这样的效果,笔者暗自得意。
放学后,笔者又把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喊到办公室补作业。李晓雨姗姗来迟,又挨了一顿批。看着他痛苦的样子,似有悔意,笔者也就作罢了,不再一味发牢骚:“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大胆说,我听着。”“我——我学不好!”“为什么?”“我是山村转来的,学习基础差。”笔者似乎明白了,原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自卑到极点了,可自己还雪上加霜批评他。真不该啊!沉思片刻后,“不,你能学好!老师相信你。不信,我们可以试试看。”于是,笔者一边教一边鼓励,他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渐渐他也有了信心,脸上不时露出得意的微笑。笔者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李晓雨由于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强,看到其他同学优秀的表现,而自己什么都不会,就自卑封闭起来,加上学习不得法,更是苦不堪言。此后,每堂课上笔者都会喊他来回答问题,给他鼓励,帮他纠正错误。现在,他也开始积极融入了语文学习中。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学会倾听。这样从教师口中说出的批评至于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乐于接受。
可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能耐心地花时间去倾听学生的话语,充分尊重学生,才能听出言中意和弦外音,使我们能够有机会了解实情并作出恰当的批评,学生也才能更好、更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多动脑筋,善于总结,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责编 张敬亚)
一、让学生学会倾听
学生没有好的学习习惯,尤其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上课的效果影响是很大的。语文教学中要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
(一)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首先,作为语文教师要以充满情趣的语言,诉说“倾听”的重要性。
能说会道的学生总是引人注目的,他们当然也毫不费力地吸引了教师的注意力。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的现象:一堂公开课中,教师的注意力往往只集中在那些活跃的、经常发言,尤其是发言有创意、读书有感情的学生身上。且不说“读”或“说”的机会都是这些学生的,就是在这些学生“读”“说”时,教师也是满面笑容注视着,倾听着,而对更大一部分正在“听”的学生视若无睹,长期下去,学生不去倾听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因此,留意“听众”的状态,随时予以调整,以充满情趣的语言激起学生“倾听”的兴趣,走到学生中间和他们一起听,向他们诉说“倾听”的重要性是迫在眉睫的事。
其次,还要向学生明确倾听的要求。
教师教育学生上课时一定要认真倾听是不够的,因为学生对怎样才算认真倾听,认识得不是很清楚。教师还应该给学生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要求。比如,听的时候要做到:
1.细心。要仔细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要能够从头到尾听完整。听的时候还要把他们的观点与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思考有什么不同,能做哪些必要的补充等等。
2.耐心。教师讲话或同学发言时,不要打断或插话,因为这样做是很不礼貌的,也不能把别人的意思听明白。要耐心听教师、同学说完,再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表明不同的看法。特别是当别的同学说得不正确时,更应该耐心听下去,不要争抢着往下说。
3.虚心。现在的学生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没发言以前,想方设法争取机会表明自己的观点,发言过后,一般就不能再认真听取别人的意见和看法。这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定要虚心听取别人的想法,这样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灵感,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二、批评学生要有艺术
批评作为教育学生的一种必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其目的是为了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其不良行为,能让他们向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师只有像对待自己的孩子、朋友那样,怀有真诚、理解、信任和爱护学生之心,才能使学生亲近、信任教师,和盘托出心里的秘密,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指点。
有一次,刚走到教室门口时,语文课代表就塞给笔者一张纸条,是不做家庭作业的学生名单。笔者迅速扫视了一眼,发现还是那几个,心里窝火极了。课在进行着,学生都在听录音跟读课文,笔者忽然发现李晓雨闭口不动,挠头摸耳地不知干什么。本来笔者对他很有意见,隔三岔五不做作业,何况今天的黑名单上就有他。这回让笔者逮住了机会,冷不丁把他叫了起来,新账旧账一起算,把他狠很训了一顿。笔者根本不给他找借口的机会,直说得他眼泪汪汪才让他坐下。其他学生一个个吓得大气不敢喘一下,看到这样的效果,笔者暗自得意。
放学后,笔者又把几个没有完成作业的学生喊到办公室补作业。李晓雨姗姗来迟,又挨了一顿批。看着他痛苦的样子,似有悔意,笔者也就作罢了,不再一味发牢骚:“你说说看,你为什么这样?大胆说,我听着。”“我——我学不好!”“为什么?”“我是山村转来的,学习基础差。”笔者似乎明白了,原来在他幼小的心灵里已经自卑到极点了,可自己还雪上加霜批评他。真不该啊!沉思片刻后,“不,你能学好!老师相信你。不信,我们可以试试看。”于是,笔者一边教一边鼓励,他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差。渐渐他也有了信心,脸上不时露出得意的微笑。笔者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李晓雨由于性格比较内向,自尊心强,看到其他同学优秀的表现,而自己什么都不会,就自卑封闭起来,加上学习不得法,更是苦不堪言。此后,每堂课上笔者都会喊他来回答问题,给他鼓励,帮他纠正错误。现在,他也开始积极融入了语文学习中。所以,教师在批评学生之前,要学会倾听。这样从教师口中说出的批评至于是出于真心关怀,学生才乐于接受。
可见,在教育教学中,我们能耐心地花时间去倾听学生的话语,充分尊重学生,才能听出言中意和弦外音,使我们能够有机会了解实情并作出恰当的批评,学生也才能更好、更快乐地学习和成长。
综上所述,语文教师要多动脑筋,善于总结,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找到提高学生成绩和素质的行之有效的途径。
(责编 张敬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