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实地勘测等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大石桥市沟沿镇东古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进行分析,并提出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顺利开展的相关措施,力求为其他同类地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保障措施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针对农村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的现象,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权属进行调整,以实现充分、合理、有序利用土地的动态过程。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进一步强化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管理,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研究区用地现状分析
2006年末,东古村研究区面积68.9134hm2,其中居民点38.0534hm2,工矿厂房4.6378hm2,坑塘水面2.4104hm2,农村道路8.1133hm2,沟渠1.9468hm2,空闲地13.7517hm2。
2 研究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居民点分散
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密度少于10户/hm2,这种结构松散的居民点布局体系,导致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健全,村庄功能不完善。
表1 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密度表
2.2 人均农村建设用地较高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的上限为150m2/人,而东古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77.32m2/人,高于国家规定上限标准,造成农村建设用地的闲置和浪费,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表2 研究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表
2.3 容积率低
研究区内居民点以独户房为主,且房前有庭、屋后有院。在644户居民中,随机抽取10户进行房屋容积率研究。在抽取的住户中,建筑面积比重(房屋面积/庭院面积)最大值为58.82%,最小值为15.91%,平均比重为28.62%,整体上呈现出土地粗放利用的状态,客观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3 研究区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3.1 分析方法
方法一:
方案I: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最高限指标150m2/人计算,东古村可整理出农村居民点用地38.05(hm2)-0.015(hm2/人)×2146(人)=5.86(hm2)。
方案II:据比较分析,农村人均100m2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即可满足农民生活及生产需求,若按该标准计算,则东古村可整理出农村居民点用地16.5934hm2。
方法二:
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农业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规划目标年农业人口规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选取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人均用地标准,得出规划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进而得出规划期内可整理出的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及潜力系数。
公式:
St=B×Qt
分析测算:Qt=Qo×(1+r)t
ΔS=So-St
α=ΔS/So
式中:Qt—规划农村人口数(人);Qo—现状农村人口数(人);r—人口自然增长率;t—规划期(年);B—规划人均用地(m2/人);ΔS—潜力面积(hm2);So—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hm2);St—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hm2);α—增加用地系数。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结合研究区特点,选取130m2/人作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东古村现有农业人口21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2020年末,规划期限为10年。
则:
Qt=Qo×(1+r)t=2146(人)×(1+0.0015)10=2178(人)
St=B×Qt=130(m2/人)×2178(人)=28.3193(hm2)
ΔS=So-St=38.0534(hm2)-28.3193(hm2)=9.7341(hm2)
α=ΔS/So=9.7341(hm2)/38.0534(hm2)×100%=25.58%
3.2 结论
从人均用地水平看,东古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77.32 m2/人,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均有一定潜力可供挖掘。但考虑到农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地方特点,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制定不同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潜力计算。
参考研究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得出至2020年,东古村农村建设用地理论可增加潜力9.7341hm2,增加系数为25.58%。
此外,研究区内存在较多的存量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4 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保障措施
4.1 行政措施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复杂的工作。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国土部门牵头的规划工程领导小组和规划技术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的实施及解决规划、设计以及实施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4.2 经济措施
(1)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资金的收缴,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资金及时到位。
(2)循序渐进,根据经费情况,先易后难安排项目。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力度。
4.3 技术措施
(1)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建立挂钩规划项目库,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2)将GIS应用于土地利用活动中,通过定期实地检查,运用动态监测技术,监督实施;
(3)将现代工程、生物技术应用于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提高复垦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占录.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J].夏各庄镇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报告,2007,2:20-24.
[2]陈如坚.如何挖掘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J].农村宅基地整理结合迁村并点工作政策研究,2006,11:1-2.
[3]李秀霞.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J].松辽学刊,2001,3:1-2.
[4]吴飞.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思考[J].中国农村研究网,2006,7.
[5]许贵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力究竟有多大[J].光明网,2006,8.
关键词: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保障措施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是针对农村建设用地利用不合理、不充分的现象,采用政治、经济、法律、技术等手段,对原有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权属进行调整,以实现充分、合理、有序利用土地的动态过程。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可以进一步强化农村建设用地的规划与管理,推进农村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缓解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改善农村居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1 研究区用地现状分析
2006年末,东古村研究区面积68.9134hm2,其中居民点38.0534hm2,工矿厂房4.6378hm2,坑塘水面2.4104hm2,农村道路8.1133hm2,沟渠1.9468hm2,空闲地13.7517hm2。
2 研究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2.1 居民点分散
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密度少于10户/hm2,这种结构松散的居民点布局体系,导致公共基础配套设施难以健全,村庄功能不完善。
表1 研究区居民点平均密度表
2.2 人均农村建设用地较高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的上限为150m2/人,而东古村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177.32m2/人,高于国家规定上限标准,造成农村建设用地的闲置和浪费,阻碍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表2 研究区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表
2.3 容积率低
研究区内居民点以独户房为主,且房前有庭、屋后有院。在644户居民中,随机抽取10户进行房屋容积率研究。在抽取的住户中,建筑面积比重(房屋面积/庭院面积)最大值为58.82%,最小值为15.91%,平均比重为28.62%,整体上呈现出土地粗放利用的状态,客观上造成了土地资源的浪费。
3 研究区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3.1 分析方法
方法一:
方案I:按照国家规定的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最高限指标150m2/人计算,东古村可整理出农村居民点用地38.05(hm2)-0.015(hm2/人)×2146(人)=5.86(hm2)。
方案II:据比较分析,农村人均100m2的农村居民点用地即可满足农民生活及生产需求,若按该标准计算,则东古村可整理出农村居民点用地16.5934hm2。
方法二:
通过对一定时期内农业人口的增长趋势进行分析,计算得出规划目标年农业人口规模;根据国家相关规定,选取符合地方实际情况的人均用地标准,得出规划目标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进而得出规划期内可整理出的农村建设用地潜力及潜力系数。
公式:
St=B×Qt
分析测算:Qt=Qo×(1+r)t
ΔS=So-St
α=ΔS/So
式中:Qt—规划农村人口数(人);Qo—现状农村人口数(人);r—人口自然增长率;t—规划期(年);B—规划人均用地(m2/人);ΔS—潜力面积(hm2);So—现状农村居民点面积(hm2);St—规划农村居民点面积(hm2);α—增加用地系数。
根据《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结合研究区特点,选取130m2/人作为规划人均建设用地标准。
东古村现有农业人口214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1.5‰。结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至2020年末,规划期限为10年。
则:
Qt=Qo×(1+r)t=2146(人)×(1+0.0015)10=2178(人)
St=B×Qt=130(m2/人)×2178(人)=28.3193(hm2)
ΔS=So-St=38.0534(hm2)-28.3193(hm2)=9.7341(hm2)
α=ΔS/So=9.7341(hm2)/38.0534(hm2)×100%=25.58%
3.2 结论
从人均用地水平看,东古村人均居民点用地177.32 m2/人,按照《村镇规划标准》,均有一定潜力可供挖掘。但考虑到农民长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在实施过程中,要针对地方特点,按照人均建设用地指标级别和允许调整幅度,制定不同的人均建设用地标准进行潜力计算。
参考研究区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通过对农村人口变化趋势的分析,得出至2020年,东古村农村建设用地理论可增加潜力9.7341hm2,增加系数为25.58%。
此外,研究区内存在较多的存量建设用地,土地利用强度及土地利用效率均有较大程度的提升空间。
4 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保障措施
4.1 行政措施
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性复杂的工作。为保障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各级政府要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并在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由国土部门牵头的规划工程领导小组和规划技术小组,负责统筹规划的实施及解决规划、设计以及实施管理中的技术问题。
4.2 经济措施
(1)加强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专项资金的收缴,保障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工作实施过程中资金及时到位。
(2)循序渐进,根据经费情况,先易后难安排项目。
(3)加强资金使用管理力度。
4.3 技术措施
(1)进一步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快推进规划信息系统的应用,逐步建立挂钩规划项目库,提高规划管理水平;
(2)将GIS应用于土地利用活动中,通过定期实地检查,运用动态监测技术,监督实施;
(3)将现代工程、生物技术应用于建设用地整理过程中,提高复垦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并通过规模经营提高土地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张占录.土地整理潜力分析基本理论与方法[J].夏各庄镇土地整理潜力分析报告,2007,2:20-24.
[2]陈如坚.如何挖掘现有农村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J].农村宅基地整理结合迁村并点工作政策研究,2006,11:1-2.
[3]李秀霞.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J].松辽学刊,2001,3:1-2.
[4]吴飞.关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挂钩政策的思考[J].中国农村研究网,2006,7.
[5]许贵元.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潜力究竟有多大[J].光明网,20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