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5月23日,“中国梦·我的公益梦――寻找最美追梦人”中华慈善论坛(传媒的力量)在北京举办。论坛上,围绕“传媒的力量”这一主题,各家公益媒体主编、记者各抒己见,或动之以情,或晓之以理,纷纷做了精彩发言。
以公益媒体为主体探索公益传媒的力量,这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创举。
伴随着这个创举,一个严肃的话题浮出水面:如何凸显公益传媒力量?
长期以来,公益媒体的状况深陷于“被传播”状态。
什么叫“被传播”?简言之,就是公益机构、企业或者基金会提供什么内容,公益媒体就传播什么内容。尤其在公益圈子,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报喜,皆大欢喜;报忧,“不可理喻”。
这种“被传播”状态,直接造成了公益媒体的被动局面,即对公益媒体传播力的削弱和公信力的削弱。
公益媒体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公众领域,如果一味在圈子里打转转说好话,这样只能做成公益传播的“死循环”,报道内容越来越窄,传播力量越来越小,话语权越来越窄。
事实上,尽管公益媒体开始关注的领域貌似是一个专业领域,但公益与财经、与时尚等等不同的是,公益话题关乎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命运。因此,公益报道天然就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而从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公益报道必须是建设性的。
记得有一家公众媒体的理念是“理性、建设性”,借鉴这家媒体的理念,公益媒体更应该首先具有理性和建设性。
以理性和建设性为出发点,公益媒体应该从公益现象中深度挖掘、理性观察、发出具有建设性的报道,对于公益圈的读者来说,能从公益报道中看到案例、做法和战略,对于公众读者来说,能从公益报道中感受到公益事业的扎实努力、自我鞭辟,并由此投心、投资、投身于公益事业的实践中去。
如今,新媒体、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不是一星半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力量在于专业性和公信力。
如何结合新技术将专业性和公信力发挥到更大,公益媒体要做的第一步是打破“被传播”局!
以公益媒体为主体探索公益传媒的力量,这是第一次,也是一个创举。
伴随着这个创举,一个严肃的话题浮出水面:如何凸显公益传媒力量?
长期以来,公益媒体的状况深陷于“被传播”状态。
什么叫“被传播”?简言之,就是公益机构、企业或者基金会提供什么内容,公益媒体就传播什么内容。尤其在公益圈子,报喜不报忧似乎成了一种常态:报喜,皆大欢喜;报忧,“不可理喻”。
这种“被传播”状态,直接造成了公益媒体的被动局面,即对公益媒体传播力的削弱和公信力的削弱。
公益媒体从诞生之日开始就是一个区域性的公众领域,如果一味在圈子里打转转说好话,这样只能做成公益传播的“死循环”,报道内容越来越窄,传播力量越来越小,话语权越来越窄。
事实上,尽管公益媒体开始关注的领域貌似是一个专业领域,但公益与财经、与时尚等等不同的是,公益话题关乎社会每一个公民的命运。因此,公益报道天然就应该是面向全社会的,而从推动社会发展、服务社会进步的角度来看,公益报道必须是建设性的。
记得有一家公众媒体的理念是“理性、建设性”,借鉴这家媒体的理念,公益媒体更应该首先具有理性和建设性。
以理性和建设性为出发点,公益媒体应该从公益现象中深度挖掘、理性观察、发出具有建设性的报道,对于公益圈的读者来说,能从公益报道中看到案例、做法和战略,对于公众读者来说,能从公益报道中感受到公益事业的扎实努力、自我鞭辟,并由此投心、投资、投身于公益事业的实践中去。
如今,新媒体、自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已经不是一星半点,在这种情况下,传统媒体的力量在于专业性和公信力。
如何结合新技术将专业性和公信力发挥到更大,公益媒体要做的第一步是打破“被传播”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