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国家示范院校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本文以大连职业技术学院的课程改革建设为实践参考,现就改革研究中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提出探讨意见。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课程 改革 探讨
一、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理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技术知识、技术能力的高低,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完成须基于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将这个实际的“工作过程”引入“教学过程”,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才是高职教育真正需要的“工学结合”。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主流思想是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即根据职业工作内容,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
1、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群
国际物流专业的目标职业群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单证员、报关员等基层操作人员,货运操作部、销售部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重点关注的部门,人才需求最大,也是货代从业人员集中的两个部门。在工作岗位定位方面,除重点培养毕业顶岗实习的岗位,还要考虑预期的发展岗位,即学生毕业3—5年后升迁岗位,该课程重点培养业务员和该职位的上一层职位即操作主管,课程改革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后达到的技能要求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2、根据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设定典型工作任务
国际货运代理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属于第三产业,性质属于服务行业是运输辅助行业。国际货运代理本质上属于运输关系的代理人,是联系发货人、收货人和承运人的货物运输中介人,在其工作过程中,他既代表货方,保护货方的利益,又协调承运人进行承运工作。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运输方式的不同,货运代理人所从事的桥梁作用也有所差别。国际货运代理工作过程是以运输方式为载体,分为:海运代理、空运代理、陆运代理以及多式联运等四个载体。根据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在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时,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即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不止一个,我们将之进行恰当的归类,形成行动领域。根据载体的选择,我们选择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海运进出口货运代理、空运进出口货运代理、陆运进出口货运代理、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等四个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定位在国际货物出口货运代理和进口货运代理两个大的行动领域。
3、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并确定学习情境
(1)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的顺序串行知识点,形成以工作为导向的知识体系。考虑合格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向职业继续教育延伸和扩展,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本领,进而确定专业的教育任务和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为达到培养目标所要进行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构建学习领域。职业能力方面,排在前几位的是独立揽货能力、整箱货海运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能力、航空货物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能力、拼箱货海运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能力、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能力、租船货运代理操作能力等;职业素质方面,企业非常关注学生的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吃苦耐劳以及团队精神。
(2)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的二级培养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根据调研情况汇总,货代操作类岗位职责主要是订舱、制单、联系装箱、一关三检、费用结算、协助索赔等。最终确定“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这个学习领域。从而分解出六个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见图1)。
除了国际货运代理的知识导入与平台业务之外,各学习情景在每个货运代理作业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接受委托—计划流程—执行计划—缮制单据—结算费用—业务存档—处理开船后事宜,但是每个情境又有区别,为使高职学生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通过在以上的几个情境学习与训练,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重复过程、步骤和方法,积累经验,不重复的是内容,找出差异性,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法、六步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现就国际海运代理中的出口业务这个情境,以角色扮演法、六步教学法的结合使用为例说明一下。
1、角色扮演法
教学内容:海运货运代理出口业务。教学目的:能够熟练按照海运货运代理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缮制相关单据。能力训练目标:缮制相关单证,能根据货主的要求熟练完成整箱货出口操作,充分考虑订舱、做箱、报检、报关、提单确认等环节的衔接和订舱截止时间、正确资料提供截止时间、重箱进码头截止时间、申报截止时间、报关截单时间、码头截单时间等约束。正确核算各项费用及处理开船后事宜。场景设置:虚拟海关、商检、货代公司、船公司、外贸公司、集装箱码头;利用网络资源;实训室或真实货代公司;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前准备:模拟环境、模拟各方工作过程,并在课后互相评分。
2、六步教学法
根据学习情境,按照行动导向“六步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完成学习情境的教学进程设计。海运货运代理出口业务的教学案例见表1。
3、課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思考、总结、提高,通过过程完整的具体工作活动,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训室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开发理念,我们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做了初步探索,为了更好地贴近国际货运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校已经建设并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邀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并让学生顶岗实习,实现真实工作过程进课堂,学生在工作中技能得以提高。然而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与企业互动中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杨志红、夏爽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关键词】国际货运代理课程 改革 探讨
一、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改革理念
工作过程是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因此,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内容是来自职业行动领域里的工作过程。工作过程最能体现一个人技术知识、技术能力的高低,一个任务或项目的完成须基于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作过程。将这个实际的“工作过程”引入“教学过程”,使两者实现有机结合,才是高职教育真正需要的“工学结合”。
目前,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开发职业教育课程的主流思想是学习领域课程模式。即根据职业工作内容,分析典型职业工作任务,确定行动领域并转化为学习领域、学习情境,再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开发步骤
1、研究与设定目标职业群
国际物流专业的目标职业群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的单证员、报关员等基层操作人员,货运操作部、销售部是国际货运代理公司重点关注的部门,人才需求最大,也是货代从业人员集中的两个部门。在工作岗位定位方面,除重点培养毕业顶岗实习的岗位,还要考虑预期的发展岗位,即学生毕业3—5年后升迁岗位,该课程重点培养业务员和该职位的上一层职位即操作主管,课程改革要明确学生通过学习后达到的技能要求及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能力。
2、根据目标职业的工作内容设定典型工作任务
国际货运代理业在社会产业结构中属于第三产业,性质属于服务行业是运输辅助行业。国际货运代理本质上属于运输关系的代理人,是联系发货人、收货人和承运人的货物运输中介人,在其工作过程中,他既代表货方,保护货方的利益,又协调承运人进行承运工作。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随着运输方式的不同,货运代理人所从事的桥梁作用也有所差别。国际货运代理工作过程是以运输方式为载体,分为:海运代理、空运代理、陆运代理以及多式联运等四个载体。根据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进行岗位工作任务分析,是进行课程改革的前提。工作任务分析是指对所对应的职业或职业群中需要完成的任务进行分解的过程,目的在于掌握其具体的工作内容,以及完成该任务需要的职业能力,并对完成任务应掌握的职业能力作出较为详细的描述。在对工作任务进行分析时,须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即在一个复杂的职业活动中具有结构完整的工作过程,这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包括计划、实施以及工作结果的检查和评价等步骤。在整个企业经营过程中,典型工作任务不止一个,我们将之进行恰当的归类,形成行动领域。根据载体的选择,我们选择的国际货运代理的典型工作任务是海运进出口货运代理、空运进出口货运代理、陆运进出口货运代理、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等四个典型工作任务。最后定位在国际货物出口货运代理和进口货运代理两个大的行动领域。
3、由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并确定学习情境
(1)学习领域。学习领域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依据,遵循教育规律,以工作过程的顺序串行知识点,形成以工作为导向的知识体系。考虑合格社会人应具备的素质和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具备不断开发自身潜能的本领,向职业继续教育延伸和扩展,具备不断适应劳动力市场变化的本领,进而确定专业的教育任务和内容,明确学生应掌握的知识、技能,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以及为达到培养目标所要进行的教学过程、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构建学习领域。职业能力方面,排在前几位的是独立揽货能力、整箱货海运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能力、航空货物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能力、拼箱货海运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能力、国际多式联运方案设计能力、租船货运代理操作能力等;职业素质方面,企业非常关注学生的敬业精神、沟通能力、吃苦耐劳以及团队精神。
(2)学习情境。学习情境以完成工作中的某一任务为基本单位,以行动导向为教学的出发点,是教学的二级培养目标,分担一级目标中的能力。根据调研情况汇总,货代操作类岗位职责主要是订舱、制单、联系装箱、一关三检、费用结算、协助索赔等。最终确定“进出口货运代理操作”这个学习领域。从而分解出六个学习情境。每一学习情境都为完整的工作过程,各学习情境应该为同一范畴的事物,学习情境呈平行、递进或包容关系(见图1)。
除了国际货运代理的知识导入与平台业务之外,各学习情景在每个货运代理作业流程方面具有一致性:接受委托—计划流程—执行计划—缮制单据—结算费用—业务存档—处理开船后事宜,但是每个情境又有区别,为使高职学生从经验的积累达到策略的提升,通过在以上的几个情境学习与训练,使之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重复过程、步骤和方法,积累经验,不重复的是内容,找出差异性,使学生能够达到知识与技能的提升。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国际货运代理课程教学方法
工作过程导向课程的具体教学实施以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引导文法、六步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法为主,通过行为的引导使学生在活动中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形成关键能力。现就国际海运代理中的出口业务这个情境,以角色扮演法、六步教学法的结合使用为例说明一下。
1、角色扮演法
教学内容:海运货运代理出口业务。教学目的:能够熟练按照海运货运代理出口业务流程操作,缮制相关单据。能力训练目标:缮制相关单证,能根据货主的要求熟练完成整箱货出口操作,充分考虑订舱、做箱、报检、报关、提单确认等环节的衔接和订舱截止时间、正确资料提供截止时间、重箱进码头截止时间、申报截止时间、报关截单时间、码头截单时间等约束。正确核算各项费用及处理开船后事宜。场景设置:虚拟海关、商检、货代公司、船公司、外贸公司、集装箱码头;利用网络资源;实训室或真实货代公司;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教学前准备:模拟环境、模拟各方工作过程,并在课后互相评分。
2、六步教学法
根据学习情境,按照行动导向“六步教学法”的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6个步骤完成学习情境的教学进程设计。海运货运代理出口业务的教学案例见表1。
3、課程教学实施的条件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工作任务,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过程,使学生在工作实践中学习、思考、总结、提高,通过过程完整的具体工作活动,从中获取工作过程知识,全面提高综合职业能力。因此,要使课程得以有效实施,必须要创设真实的职业情景,使学生能够置身于真实或模拟的工作世界中,做到学习领域与工作领域一致,学习过程与工作过程一致,学习任务与工作任务一致,这就对学校的教学条件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学校必须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企业的工作场景实施教学,同时也必须大力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和国际货运代理报关实训室的建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这是学校课程改革能否真正取得成效的必要条件。
运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开发理念,我们对《国际货运代理》课程做了初步探索,为了更好地贴近国际货运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学校已经建设并完善校外实训基地、校内实训室,邀请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专家来校授课,并让学生顶岗实习,实现真实工作过程进课堂,学生在工作中技能得以提高。然而以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我们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在与企业互动中不断更新。
【参考文献】
[1] 《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编写组: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2] 杨志红、夏爽喜: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