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特性及其价值取向--以近代浙江省兰溪县三泉村为个案

来源 :浙江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upcom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于中国传统乡村的社会特性问题,国内外学者一直抱着浓厚兴趣,并从不同的侧面加以认识。本文即以浙江省兰溪市三泉村这个有着700年历史的宗族村落为个案,通过考察它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动荡的社会背景下所秉持的价值取向,结合该村落的发展史和公众组织组建情况,指出是宗族村落共同体化的社会特性,使之在清军与太平军的对阵中采取了以家、村为中心的地域本位主义价值取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对乡村社会的传统特性应加以创造性改造,以服务于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 As for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villages, scholars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always been keenly interested in and recognized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In this paper, a case study of a 700-year-old clan village in Sanquan Village, Lanxi City, Zhejiang Province is carried out. By examining its value orientation under the social background of the Qing Xianfeng and Tongzhi years, combining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the village and public organizations It points out that it is the soci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communalization of the clan villages and that it adopts the value orientation of geographical self-centeredness centered around the family and the village in the battle between the Qing army and the Taiping army. On this basis, it is further proposed that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rural society should be creatively transformed to serve the current issue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society.
其他文献
文章结合实地调查和相关资料对城市女性高龄老人的生活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女性高龄老人生活状况不容乐观,基本生活缺乏保障,存在着高风险,面临着生存危机.为改
当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实质就体现为学习力的竞争,建立学习型的组织成为必然.彼得·圣吉的学习型组织理论是诞生于西方国家主要应用于企业的新理论,其理论创新之处在
中国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展避孕方法知情选择以来,知情选择面迅速扩大,计划生育面貌为之一新.但实际考察表明,各地开展知情选择的收效有很大差异,究其原因,主要是当知情选择
在现阶段或近一个时期内,深化乡镇体制改革,不能像有人所主张的那样:"实行乡镇自治"、"建立农民自治组织或农会",实行"县政、乡派、村治,建立乡公所,村自治组织直接对县"等;
本文以《天盛改旧新定律令》为主要依据,从宋夏赋役制度比较入手,试图搞清楚西夏水利役中“计田出丁”等法的实施概况,及其与宋代摊丁入亩的联系与区别等问题。考察表明,西夏
文章就当前国际老年学界对老年人健康特别是失能状况变动趋势的研究动态进行了回顾。其初步结论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的老年人失能比例下降,但下降的原因尚不清楚。
采用社会学研究方法,对山东省乡镇居民体育行为与人力资本的关系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居民积极的体育行为对于增加健康存量进而提升人力资本,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
大陆第一个志愿团体———深圳市义务工作联合会的发展对社会转型具有重要的意义,包括志愿服务的协调功能、培育功能、扶持功能等。志愿服务的创新发展包括法制创新、体制创
于学斌撰写的,从生活习俗的角度全面反映了鄂伦春族传统文化.
埃文思-普理查德的《努尔人》是最重要的科学的民族志代表作之一。埃马纽埃尔·勒华拉杜里在《蒙塔尤》中借用民族志文体,把14世纪的一个法国社区的宗教裁判所对农民的审讯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