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工艺设计直接关系到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文章概述了工艺设计在重型卡车中小型冲压件生产过程中的重要性,具体阐述了工序、工装、试制、优化四个环节的关注点和相互关系。
关键词:重型卡车;中小型;冲压零件;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TG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035-02
作为重型卡车中应用最多的中小型冲压件,具有品种杂、系列化、更新快等特点,而往往产品设计环节与生产环节又相对独立。各生产企业的加工手段、工艺方法参差不齐,导致实物产品质量、外观不能满足图纸要求。因此,工艺设计作为产品设计和生产加工的中间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
1 工序设计
1.1 下料方式
根据不同的产品外形、材料厚度、精度要求及批量大小,选用不同的下料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加工能力,以省时省力为原则,批量较大或生产较忙时,也需根据设备产能来调整下料方式,以保证生产节奏和
任务。
1.2 产品特性
对于某些装配要求很高,或超出设备实际加工能力的特性要求,在无法更改设计要求时,就需要调整或增加工序(如翻边困难、工艺余量、装配尺寸、工艺孔、折弯件的空间孔距尺寸等)。
1.3 生产习惯
工序设计还应考虑加工人的生产习惯和生产经验,以及现有的设备布局,可以减少冗余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充分调动操作者的积极性。
1.4 物流因素
一个产品的工序流程即决定了该产品的物流状态,所以工艺设计必须要兼顾设备布局及产品的流转和搬运,避免重复操作,精简并优化工序,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序设计也是精益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1.5 相似产品
对于新产品,可以同系列产品或类似产品为参考,综合分析,寻找规律,有效提高设计效率,规避风险,使其更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操作者的实际加工。
1.6 防错
为避免出现错误,尽量减少加工人的判断环节,应尽量考虑工序顺序的防错功能,如左右件、相似件等等,可以通过前置打标工序、细化工序附图等方法来
实现。
2 工装设计
2.1 时机选择
一般包括正式批量投产的零件、试制完成确认定型的零件、新产品开发阶段的必要投入、通用手段无法加工的零件以及为了改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零件,除此以外,应主动了解新产品的应用车型及未来前景,提前准备,以应对产品批量切换带来的生产瓶颈及交付问题,同时也可以占得市场先机,提高自己的配送
比例。
2.2 制造成本
首先,对于大中型,结构复杂的产品,因其模具制造成本较高,必须确认图纸状态和批量,否则无法收回成本,而模具制造环节最好委托大型、专业或有类似产品模具制造经验的厂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模具风险。其次,对于中小型,简单结构的产品,结合我单位实际,此类产品种类最多,且有加工能力及制作经验,最好自制模具,这样成本较低。最后,对于小批量及试制件或未定型产品,尽量从工艺角度分析,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通用手段加工,或者制作简易模具,以降低风险。
2.3 产品特性
一般来说,模具设计的依据就是产品图纸,但根据我单位实际经验,试制过程中由模具加工后的产品虽符合图纸,但在实际装配和使用中却出现很多问题,而往往在发现装配问题后,后续改动维修模具的难度很大,费用也很高,而此时往往是产品批量切换的关键时刻,给生产和交付带来了很大困难。
2.4 稳定性
因模具的使用周期一般较长,所以其是否能稳定连续的生产至关重要,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裂纹、拉伤等因素,导致产品状态出现异常,增加了质量隐患。如果在模具设计及制作前期充分考虑,就可以大大增加模具的使用周期及失效频次,从而加强产品的稳定性。
2.5 实用性、通用性
品种多、系列化是我单位承制产品的特点,因此在投入模具时,首先考虑实用性,即优先选择批量产品,并根据零件结构和重要度,投入相应模具,使投入和产出比最大化。其次考虑通用性,应充分收集整理类似零件或同系列产品,以及对未来新品种的预测,充分增加模具的通用性,往往很小的设计就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
2.6 设备因素
在确定模具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因素,如吨位、台面尺寸、闭合高度、工作方式等。只有充分掌握了设备加工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模具方案。
2.7 防错功能
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左右件及非对称件较多,模具的防错功能尤为重要,如放料方向错误导致零件方向压反,同系列产品通用模具的不同定位、带角度的U型件压反等,严重时也可能导致模具损坏,所以仅仅满足产品的成型要求还远远不够,应把防错设计和识别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3 工艺试制
工艺设计完成后,对于新产品或重要产品必须进行试制和验证,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首先,使工艺设计落到实处,验证是否能够指导加工,及时作出调整,其次,验证工装模具是否能满足工序要求。此外,工艺人员应重视工艺试制环节,因为试制过程中,最接近实际生产,亲临现场,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模具、工装、加工人习惯等各种因素,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是学习和提升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工艺设计水平,更符合本企业的生产实际。
4 工艺优化
工艺设计完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生产初期,很多问题并未暴露,此时的工艺方法只解决了生产环节的问题。而产品的实际使用及客户反馈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随着产品批量的增加,很多前期未曾考虑到的问题接踵而来,此时给生产和交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批量报废,经济损失严重。
由此看来,工艺方法及文件需要动态的管理,不断优化、改进,但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优化工作处在一个被动地位,缺乏前期的分析判断要想尽可能降低风险,那么对于生产制造环节,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DFEMA),结合以往的经验,可以做到工艺的前期优化,降低风险。
5 工艺设计单元模型
综上所述,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是其工艺设计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找到了其中规律,可以使工艺设计过程更加高效。如图1,我们将一个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看做一个工作单元,其中包含工序、工装、试制、优化四个环节,整个过程是一个单循环过程,对于工艺人员,这是一个产品工艺设计过程的最基本的
模式。
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产品、生产过程、加工能力、客户要求、人员、管理等因素,一个理想的工艺设计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为此,在基本单元模式下,我们建立了高级单元模型,如图2,可以看出,各个环节都有相互关联和制约,一个好的工艺过程应以工序设计为核心,以基本单元模型为主体,平衡各个环节间的关联,才可以输出一个较好的工艺,进而使实物加工过程较为稳定、可控。
图1 图2
6 结语
工艺设计是产品由图纸变为实物的重要环节,而实现同一产品,对应的工艺方法却不尽相同。需要以满足产品功能为前提,实际加工能力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法。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新技术、新方法,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工艺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柯明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2] 杨玉英.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晓红.基于冲压工艺的汽车冲压件成本控制方法[J].锻压技术,2012,(6).
作者简介:郭维(1981-),陕西富平人,陕西德仕汽车部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零部件工艺设计。
关键词:重型卡车;中小型;冲压零件;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TG3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8-0035-02
作为重型卡车中应用最多的中小型冲压件,具有品种杂、系列化、更新快等特点,而往往产品设计环节与生产环节又相对独立。各生产企业的加工手段、工艺方法参差不齐,导致实物产品质量、外观不能满足图纸要求。因此,工艺设计作为产品设计和生产加工的中间环节显得尤为重要,直接关系到加工成本和产品质量。
1 工序设计
1.1 下料方式
根据不同的产品外形、材料厚度、精度要求及批量大小,选用不同的下料方式,主要取决于设备的加工能力,以省时省力为原则,批量较大或生产较忙时,也需根据设备产能来调整下料方式,以保证生产节奏和
任务。
1.2 产品特性
对于某些装配要求很高,或超出设备实际加工能力的特性要求,在无法更改设计要求时,就需要调整或增加工序(如翻边困难、工艺余量、装配尺寸、工艺孔、折弯件的空间孔距尺寸等)。
1.3 生产习惯
工序设计还应考虑加工人的生产习惯和生产经验,以及现有的设备布局,可以减少冗余环节,提高生产效率,同时可以充分调动操作者的积极性。
1.4 物流因素
一个产品的工序流程即决定了该产品的物流状态,所以工艺设计必须要兼顾设备布局及产品的流转和搬运,避免重复操作,精简并优化工序,从这个角度来说,工序设计也是精益生产的一个重要部分。
1.5 相似产品
对于新产品,可以同系列产品或类似产品为参考,综合分析,寻找规律,有效提高设计效率,规避风险,使其更具有通用性和指导意义,也有利于操作者的实际加工。
1.6 防错
为避免出现错误,尽量减少加工人的判断环节,应尽量考虑工序顺序的防错功能,如左右件、相似件等等,可以通过前置打标工序、细化工序附图等方法来
实现。
2 工装设计
2.1 时机选择
一般包括正式批量投产的零件、试制完成确认定型的零件、新产品开发阶段的必要投入、通用手段无法加工的零件以及为了改善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零件,除此以外,应主动了解新产品的应用车型及未来前景,提前准备,以应对产品批量切换带来的生产瓶颈及交付问题,同时也可以占得市场先机,提高自己的配送
比例。
2.2 制造成本
首先,对于大中型,结构复杂的产品,因其模具制造成本较高,必须确认图纸状态和批量,否则无法收回成本,而模具制造环节最好委托大型、专业或有类似产品模具制造经验的厂家,这样可以大大降低模具风险。其次,对于中小型,简单结构的产品,结合我单位实际,此类产品种类最多,且有加工能力及制作经验,最好自制模具,这样成本较低。最后,对于小批量及试制件或未定型产品,尽量从工艺角度分析,在满足产品要求的前提下,采用通用手段加工,或者制作简易模具,以降低风险。
2.3 产品特性
一般来说,模具设计的依据就是产品图纸,但根据我单位实际经验,试制过程中由模具加工后的产品虽符合图纸,但在实际装配和使用中却出现很多问题,而往往在发现装配问题后,后续改动维修模具的难度很大,费用也很高,而此时往往是产品批量切换的关键时刻,给生产和交付带来了很大困难。
2.4 稳定性
因模具的使用周期一般较长,所以其是否能稳定连续的生产至关重要,往往在使用一段时间后,由于磨损、裂纹、拉伤等因素,导致产品状态出现异常,增加了质量隐患。如果在模具设计及制作前期充分考虑,就可以大大增加模具的使用周期及失效频次,从而加强产品的稳定性。
2.5 实用性、通用性
品种多、系列化是我单位承制产品的特点,因此在投入模具时,首先考虑实用性,即优先选择批量产品,并根据零件结构和重要度,投入相应模具,使投入和产出比最大化。其次考虑通用性,应充分收集整理类似零件或同系列产品,以及对未来新品种的预测,充分增加模具的通用性,往往很小的设计就可以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同时还提高了模具的利用率。
2.6 设备因素
在确定模具方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设备因素,如吨位、台面尺寸、闭合高度、工作方式等。只有充分掌握了设备加工能力,才能更好地完成模具方案。
2.7 防错功能
结合我单位的实际,左右件及非对称件较多,模具的防错功能尤为重要,如放料方向错误导致零件方向压反,同系列产品通用模具的不同定位、带角度的U型件压反等,严重时也可能导致模具损坏,所以仅仅满足产品的成型要求还远远不够,应把防错设计和识别作为设计的一个重要部分。
3 工艺试制
工艺设计完成后,对于新产品或重要产品必须进行试制和验证,主要目的有以下几点,首先,使工艺设计落到实处,验证是否能够指导加工,及时作出调整,其次,验证工装模具是否能满足工序要求。此外,工艺人员应重视工艺试制环节,因为试制过程中,最接近实际生产,亲临现场,可以更好地掌握设备、模具、工装、加工人习惯等各种因素,积累大量的实际经验,是学习和提升的最佳途径,从而提高工艺设计水平,更符合本企业的生产实际。
4 工艺优化
工艺设计完成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生产初期,很多问题并未暴露,此时的工艺方法只解决了生产环节的问题。而产品的实际使用及客户反馈需要一个很长的周期,随着产品批量的增加,很多前期未曾考虑到的问题接踵而来,此时给生产和交货带来诸多不便,甚至批量报废,经济损失严重。
由此看来,工艺方法及文件需要动态的管理,不断优化、改进,但多数情况下,我们的优化工作处在一个被动地位,缺乏前期的分析判断要想尽可能降低风险,那么对于生产制造环节,较好的方法就是进行潜在失效模式分析(DFEMA),结合以往的经验,可以做到工艺的前期优化,降低风险。
5 工艺设计单元模型
综上所述,虽然产品千差万别,但是其工艺设计过程是有规律可循的,如果找到了其中规律,可以使工艺设计过程更加高效。如图1,我们将一个产品的工艺设计过程看做一个工作单元,其中包含工序、工装、试制、优化四个环节,整个过程是一个单循环过程,对于工艺人员,这是一个产品工艺设计过程的最基本的
模式。
但在实际过程中,由于产品、生产过程、加工能力、客户要求、人员、管理等因素,一个理想的工艺设计过程是比较复杂的,为此,在基本单元模式下,我们建立了高级单元模型,如图2,可以看出,各个环节都有相互关联和制约,一个好的工艺过程应以工序设计为核心,以基本单元模型为主体,平衡各个环节间的关联,才可以输出一个较好的工艺,进而使实物加工过程较为稳定、可控。
图1 图2
6 结语
工艺设计是产品由图纸变为实物的重要环节,而实现同一产品,对应的工艺方法却不尽相同。需要以满足产品功能为前提,实际加工能力为基础,结合企业的特点,制定合理的工艺方法。随着企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需要不断学习和借鉴新技术、新方法,来优化和完善现有的工艺体系,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柯明扬.机械制造工艺学[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6.
[2] 杨玉英.实用冲压工艺及模具设计手册[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 王晓红.基于冲压工艺的汽车冲压件成本控制方法[J].锻压技术,2012,(6).
作者简介:郭维(1981-),陕西富平人,陕西德仕汽车部件(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级工程师,研究方向:汽车零部件工艺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