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根据石化高职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融通石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性石化高职校园文化,提炼升华形成鲜明独特的高职院校精神,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 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谢丽辉(1972- ),女,辽宁锦州人,锦州石化公司培训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石油化工教育教学。(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70-02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经之路。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通过建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模式,将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在教学环节上。根据石化高职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融通石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性石化高职校园文化,形成独特鲜明的高职院校精神。与此同时,研究探索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弘扬企业文化、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文化交融是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职业院校与工作企业一衣带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需要凸显高职校园文化的“企业化”特色。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具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职业院校要服务经济发展,就必须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同时,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熏陶有机结合,树立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
借鉴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市场营销、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机制,转变办学观念,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与竞争实力。举例来说,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可引进企业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在人事管理方面,可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造能上能下,动态发展的师资团队;在财务管理方面,可引入成本管理和经营机制,开源节流,提升办学效益等,以期为高职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传统的“读书学校”。强调学校自身必须有一种社会式的生活,必须有社会所应有的种种条件,学校的学业需要和学校外的生活融合。学院教学需以石化企业精神为核心,借鉴和吸纳石化企业精神文化,结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办学传统,形成富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学院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等。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统领下,学院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培养、企业道德教育才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院精神才能成为企业精神的延伸,实现石化企业和市场的有机衔接。由此可以推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与企业文化形成互动,以职业价值为导向,以技术文化为主体,合理渗透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理念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实践总结中关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在实训基地中渗透企业文化品质。“校中厂”“厂中校”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石化企业中设立专业实践基地,把企业的实体建设在学校中,这些文化的物质载体直接让企业文化影响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实训文化包括实训物质文化、实训制度文化、 实训行为文化、 实训精神文化等,其主要理论载体是实训计划,在基本职业技能训练、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方面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把高职学生训练成“像”一名高素质企业员工,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
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在质量检查、安全保卫、劳动防护、环境保护、成本收益核算、考核激励、实训(工作)规范等方面参照石化企业的管理要求,倡导务实作风、质量意识和合作精神,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使学生热爱专业与本职工作,树立职业意识。校外顶岗实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在一线生产单位的实习,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了解石化工人吃苦耐劳、精诚服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教学生学会负责,学会主动,学会忠诚,养成职业习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操守、 职业精神,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心理适应期。
2.在课改和教学中凝练企业文化价值。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坚持职业能力本位思想,打破学科体系,以职业需要为原则,注重应用,讲究实效,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项目活动与教学内容挂钩,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边做边学,把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综合应用,如石化企业的质量理念:精益求精,缺陷归零;生产理念:计划是法,现场是天;科技理念:文化制胜,科技领先,固本前瞻,不断创新;综合理念:照图施工,按章操作,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这些理念都可以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
学院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企业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兄弟院校的共同参与下,学校根据石化行业或相关企业岗位的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针对石化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咨询,形成具有鲜明石化特色的学院专业文化。学院从锦州石油六厂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通过“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等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教育内容,让学生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接纳企业文化,学习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文化,企业更看重高职毕业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是否具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学院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企业文化渗透,既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又教会学生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认同和自愿遵从,效果事半功倍。 3.在校园活动中汲取企业文化精髓。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一种熏陶,慢慢浸泡为一个有内涵有才能的人。学院设计了“以创新为宗旨、以活动为平台、以项目为依托、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目的是让高职学生与学院共发展。同时,学校还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营造职业氛围,将企业职业价值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另外,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实习实训基地、课余活动环境如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接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激励高职学生尊重科学技术价值。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与品位,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格局,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各种先进的理念,确立社会认可的伦理道德标准及为人处世的准则,完善人格,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重视优秀地方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在本质上是区域经济的教育,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学院多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我们认为学院发展可以吸纳优秀地方文化,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蕴涵的巨大机遇,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边界,积极互动交流,打造具有石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校地”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学院教学与建设注重把辽西文化的精髓渗透融入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方面,在“两课”等公共课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案例,把地方优秀文化专题,如以秦汉遗址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塔山阻击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龙潭大峡谷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辽西太平鼓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列入学院系列讲座。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建设注重合作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以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程,利用地域文化的有利因素与置身地方文化环绕的有利条件,尽量让学生接受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
2.在各类活动中注入地方文化元素。高职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吸收需要有一个了解、整合、内化的过程,所以学校首先需对社会文化进行重组和优化,融合积极的、高尚的,扬弃消极的、落后的文化内容。所有选择与改革都以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在校园活动模式、活动机制、活动基地、活动载体和活动渠道五个方面探索高雅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引导高职学生深刻理解校训精神内涵。与此同时,研究、吸纳并利用优秀地方文化,将有着独特文化底蕴的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沿革的工业痕迹、独特走廊情结的地缘因素等区域文化内容相融合,锤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的文化性格,把朴实无华、坚忍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融汇于学院厚重的文化积淀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做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3.在校园环境中折射地域文化精华。校园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环境文化同样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软环境表现的是高职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建设要与职业文化、地方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做到优势互补,以期复合成为一种开放性、时尚性及折射性强、品位层次高的独特文化,使高职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具高职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内涵。另外,学校建设可以抓住学院校园整合的契机,高标准规划校园整体布局,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校园景观、建筑布局以及各种文化传播工具中渗透优秀地域文化内涵。通过校园景点、校园标志文化等媒介让师生直接感受到的一种文化氛围,熏染师生道德情操。
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曾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支撑这一事业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无形文化精神,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将会决定它所培养的人才特点。所以,学校需充分挖掘其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扬光荣传统,突出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将其沉淀为学院的制度,进而转化为广大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建设需要注意修复“重技能、轻人文”的偏差,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以期形成丰富和谐的文化氛围,将他们凝聚升华,形成一种鲜明独特的高职院校精神。实践证明,只有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到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将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才能做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培养共同价值理念、提升师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目的,做到高职素质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6).
[2]田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5).
[3]尤建国.校企文化融合与彰显[J].江苏社会科学,2010(1).
[4]段洪斌.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D/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2&filename=1011035201.nh,2009-03-08.
[5]杨燕.关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D/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9&filename=2009125254.nh,2009-08-17.
[关键词]校园文化 企业文化 地域文化 技能型人才
[作者简介]谢丽辉(1972- ),女,辽宁锦州人,锦州石化公司培训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石油化工教育教学。(辽宁 锦州 121000)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70-02
高职院校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之间有着天然的联系,两者的互动与融合是可行的,也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必经之路。高职校园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理念,通过建立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模式,将校企融合的学校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在教学环节上。根据石化高职学院自身的特点和人才培养目标,融通石化企业文化和地域文化,建设特色性石化高职校园文化,形成独特鲜明的高职院校精神。与此同时,研究探索校园文化、企业文化、地域文化相融合的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提升学院的核心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等都具有深远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一、弘扬企业文化、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质
文化交融是校企合作纵深推进的动力,职业院校与工作企业一衣带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需要凸显高职校园文化的“企业化”特色。企业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体,需要具有相应的核心价值观,职业院校要服务经济发展,就必须吸收企业的优秀文化,如敬业精神、团队精神、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用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使学生能够尽快地适应企业工作的要求。同时,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熏陶有机结合,树立高职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观,有助于培养高职学生优良的职业素养。
借鉴企业制度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引入企业的竞争机制、激励机制、用人机制、市场营销、服务管理、品牌管理和质量管理等机制,转变办学观念,实现制度创新;建立健全学校的经营管理制度、用人机制、财务管理、后勤服务和学生管理制度等,提升学校的服务意识与竞争实力。举例来说,在内部质量管理方面,可引进企业ISO9000质量认证体系,加强内部管理;在人事管理方面,可引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打造能上能下,动态发展的师资团队;在财务管理方面,可引入成本管理和经营机制,开源节流,提升办学效益等,以期为高职校企文化的深度融合提供制度上的保证。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经指出,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在于改革传统的“读书学校”。强调学校自身必须有一种社会式的生活,必须有社会所应有的种种条件,学校的学业需要和学校外的生活融合。学院教学需以石化企业精神为核心,借鉴和吸纳石化企业精神文化,结合已有的文化资源、办学传统,形成富有特色的办学宗旨、学院精神、办学理念、办学指导思想等。在这些文化理念的统领下,学院校风、校纪、校训建设与企业精神培养、企业道德教育才能紧密联系在一起,学院精神才能成为企业精神的延伸,实现石化企业和市场的有机衔接。由此可以推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需要与企业文化形成互动,以职业价值为导向,以技术文化为主体,合理渗透企业文化,从企业文化理念中汲取有价值的元素,丰富高职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水平。实践总结中关于校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在实训基地中渗透企业文化品质。“校中厂”“厂中校”皆是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在石化企业中设立专业实践基地,把企业的实体建设在学校中,这些文化的物质载体直接让企业文化影响高职学生的价值取向。实训文化包括实训物质文化、实训制度文化、 实训行为文化、 实训精神文化等,其主要理论载体是实训计划,在基本职业技能训练、项目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方面需要提出明确的要求,其目的是为了把高职学生训练成“像”一名高素质企业员工,培养的人才质量符合企业用人的标准。
校内实训基地模拟仿真企业生产的真实环境,在质量检查、安全保卫、劳动防护、环境保护、成本收益核算、考核激励、实训(工作)规范等方面参照石化企业的管理要求,倡导务实作风、质量意识和合作精神,陶冶学生爱岗敬业的情操,使学生热爱专业与本职工作,树立职业意识。校外顶岗实习是为了帮助学生通过在一线生产单位的实习,体验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双重角色,了解石化工人吃苦耐劳、精诚服务、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教学生学会负责,学会主动,学会忠诚,养成职业习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职业操守、 职业精神,缩短从学校到职场的心理适应期。
2.在课改和教学中凝练企业文化价值。在专业建设、课程改革中,坚持职业能力本位思想,打破学科体系,以职业需要为原则,注重应用,讲究实效,将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或项目活动与教学内容挂钩,通过师生合作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企业“项目”来开展教学活动。学生边做边学,把企业文化的各种理念综合应用,如石化企业的质量理念:精益求精,缺陷归零;生产理念:计划是法,现场是天;科技理念:文化制胜,科技领先,固本前瞻,不断创新;综合理念:照图施工,按章操作,本分做人,踏实做事,这些理念都可以直接引入到课堂教学。
学院在广泛的社会调查和企业人才需求预测基础上,在相关企业、科研院所和兄弟院校的共同参与下,学校根据石化行业或相关企业岗位的培养目标要求,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企业要求组织教学活动,针对石化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和技术咨询,形成具有鲜明石化特色的学院专业文化。学院从锦州石油六厂聘请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丰富、技能过硬的专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请专家来校作专题讲座,通过“团结求实、开拓奋进”等企业核心价值理念作为教育内容,让学生以积极开放的态度接纳企业文化,学习敬业、乐业的工作态度。
企业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责任文化,企业更看重高职毕业生是否具有爱岗敬业、恪尽职守的职业意识;是否具有顾全大局、团结协作的合作精神。学院结合专业教学进行企业文化渗透,既可以让高职学生明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重要,又教会学生对职业使命、职业荣誉感、职业心理、职业规范以及职业礼仪的自觉认同和自愿遵从,效果事半功倍。 3.在校园活动中汲取企业文化精髓。学校其实是一种氛围,一种文化。一个学生进入学校学到什么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受到一种熏陶,慢慢浸泡为一个有内涵有才能的人。学院设计了“以创新为宗旨、以活动为平台、以项目为依托、以竞赛为导向、以普及为目标”的校园文化活动运行机制,目的是让高职学生与学院共发展。同时,学校还开展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开展职业技能大赛,营造职业氛围,将企业职业价值渗透到学校的各种文化活动中。另外,利用课堂教学阵地、实习实训基地、课余活动环境如电子图书阅览室等文化活动场所,接收和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文化,激励高职学生尊重科学技术价值。提升校园文化的层次与品位,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校园文化的单一性格局,学生在活动中接触各种先进的理念,确立社会认可的伦理道德标准及为人处世的准则,完善人格,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二、重视优秀地方文化、提高高职学生综合素质
高职教育在本质上是区域经济的教育,离不开区域经济的发展。学院多年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形态,我们认为学院发展可以吸纳优秀地方文化,抓住区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中蕴涵的巨大机遇,缩短学校与社会的边界,积极互动交流,打造具有石化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为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营造良好文化氛围。“校地”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在课程建设中融入地方文化特色。学院教学与建设注重把辽西文化的精髓渗透融入课程建设中。课程内容方面,在“两课”等公共课教学中渗透地方文化案例,把地方优秀文化专题,如以秦汉遗址为特色的历史文化、以塔山阻击战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龙潭大峡谷为亮点的山水文化、以辽西太平鼓为代表的民间民俗文化列入学院系列讲座。与此同时,专业课程建设注重合作开发具有地方文化内涵以及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的课程,利用地域文化的有利因素与置身地方文化环绕的有利条件,尽量让学生接受优秀地方文化的熏陶。
2.在各类活动中注入地方文化元素。高职校园文化对社会文化的吸收需要有一个了解、整合、内化的过程,所以学校首先需对社会文化进行重组和优化,融合积极的、高尚的,扬弃消极的、落后的文化内容。所有选择与改革都以提升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的,在校园活动模式、活动机制、活动基地、活动载体和活动渠道五个方面探索高雅校园文化活动模式,引导高职学生深刻理解校训精神内涵。与此同时,研究、吸纳并利用优秀地方文化,将有着独特文化底蕴的地理环境、独特历史沿革的工业痕迹、独特走廊情结的地缘因素等区域文化内容相融合,锤炼学生吃苦耐劳、勇于承担责任的文化性格,把朴实无华、坚忍顽强、无私奉献的精神融汇于学院厚重的文化积淀中,让学生耳濡目染,做到教学“润物细无声”的目的。
3.在校园环境中折射地域文化精华。校园环境分硬环境和软环境,环境文化同样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软环境表现的是高职校园文化主观的内在气质,注重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校园。学校建设要与职业文化、地方文化进行有机融合,做到优势互补,以期复合成为一种开放性、时尚性及折射性强、品位层次高的独特文化,使高职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更具高职校园文化的个性特征和内涵。另外,学校建设可以抓住学院校园整合的契机,高标准规划校园整体布局,进行校园环境文化建设,在校园景观、建筑布局以及各种文化传播工具中渗透优秀地域文化内涵。通过校园景点、校园标志文化等媒介让师生直接感受到的一种文化氛围,熏染师生道德情操。
著名社会学家韦伯曾指出,任何一项伟大事业的背后都存在着支撑这一事业并维系这一事业成败的无形文化精神,每一种人才培养模式都将会决定它所培养的人才特点。所以,学校需充分挖掘其原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发扬光荣传统,突出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将其沉淀为学院的制度,进而转化为广大师生的一种生活方式。学校建设需要注意修复“重技能、轻人文”的偏差,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相映,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交融,以期形成丰富和谐的文化氛围,将他们凝聚升华,形成一种鲜明独特的高职院校精神。实践证明,只有把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真正纳入到学院建设和发展的轨道,并将其放在整体办学方向和培养目标的大背景下来操作实施,才能做到凝聚人心、形成合力,才能实现培养共同价值理念、提升师生综合人文素质的目的,做到高职素质教育的创新与进步。
[参考文献]
[1]吴强.浅析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J].教育与职业,2007(6).
[2]田斌.高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思考[J].辽宁高职学报,2009(5).
[3]尤建国.校企文化融合与彰显[J].江苏社会科学,2010(1).
[4]段洪斌.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对接研究[D/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12&filename=1011035201.nh,2009-03-08.
[5]杨燕.关于高职院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D/OL].http://dlib.cnki.net/kns50/detail.aspx?dbname=CMFD2009&filename=2009125254.nh,2009-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