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紫色》中黑人妇女对有尊严生活的追求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nsongyo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艾丽丝·沃克的小说《紫色》描述了生活在美国社会最底层的黑人女性的生活状况,及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妇女在苦难中对有尊严生活的追求。本文分析了茜丽等黑人妇女追求解放的过程,强调了黑人妇女要团结互助、互相鼓励,从而树立黑人妇女的自尊意识;赞扬了黑人妇女在苦难中奋起反抗、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敢行为;阐释了妇女解放思想、自尊自信、积极生活的态度对现代妇女生活的深远意义。
  关键词:《紫色》 黑人妇女 歧视 大男子主义 觉醒 尊严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紫色》是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的代表作,小说出版后曾获得美国普利策文学奖、美国国家图书奖、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等诸多奖项。作为一名黑人女作家,艾丽丝·沃克以阐述妇女主义理想为宗旨,展现了黑人妇女在种族歧视和大男子主义双重压迫下的痛苦和艰难的生存状态,呼唤黑人妇女要唤醒自我意识,树立黑人妇女本身的自尊自信;同时也探索了黑人妇女在灵魂深处对苦难枷锁的解脱并实现自立生存的途径,鼓励黑人妇女为自己的尊严和幸福而奋斗。
   一 女主人公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妇女历经磨难的生活
   《紫色》的故事发生在20世纪初到二战前夕,背景是美国南方佐治亚的一个乡村,主人公是黑人妇女茜丽。在小说的前部分,茜丽一直是个孤立无助的受害者:她的父亲被白人私刑致死;她被继父阿方索强暴,并育有两子;母亲病逝后,茜丽要承担所有的家务,并在怀孕时被迫辍学。继父阿方索厌倦茜丽后,将她转手嫁给有四个孩子的暴力丈夫。茜丽不但要做繁重的家务,还要照顾丈夫前妻留下的孩子上学,受尽虐待。茜丽的丈夫某某先生认为妻子是他发泄性欲的工具,如同牲口一样,可以任意打骂。而茜丽自己也深受这种思想的毒害,认为女人生来不值钱,女人确实低男人一等,应该听丈夫使唤。她自叹命苦,却从来不反抗,只是一味地逆来顺受。她总是给上帝写信来诉说自己的痛苦:
   “他揍我就跟揍孩子一样。只是他不大揍孩子。……茜丽,把皮带拿来。孩子们都在门外扒着门缝偷看。我拼命忍着不哭。我把自己变成木头。我对自己说,茜丽,你是棵树。我就这样知道了树是怕人的。”
   这个与世无争几乎快变成一块木头的女人,没有任何人留意她的存在。而她自己也承认说:“我自己根本不存在。”茜丽对丈夫也毫无感情,她甚至不愿意叫他的名字,她在信里称丈夫为某某先生,在信里她说:
   “亲爱的上帝,哈波问他爸爸为什么要揍我。某某先生说,因为她是我的老婆。”
   她的丈夫不仅在肉体上折磨茜丽,还在精神上摧残茜丽。他夺走一切可能使妻子实现自身价值的机会,他不让茜丽在公开场合抛头露面,用卑鄙方法隐藏茜丽妹妹的来信,切断茜丽和妹妹耐蒂的联系。姐妹情被切断,茜丽在精神上更苦闷,她被剥夺了倾诉的权利。在她的丈夫的眼里,妻子不应该有文化精神生活的追求。茜丽也认为自己是丈夫的附属品,认为女人应该屈尊她的男人。她失去个性,麻木不仁。她所有的交流就是写信给上帝和妹妹耐蒂,在给妹妹写信的权利也被丈夫中断后,她原本就受到摧残的个性更加懦弱,再加上她相貌丑陋,有很强的自卑感,使性格软弱的她落到了不可思议的境地。茜丽不断地给上帝写信,述说满腔痛苦,在书信里她能表达她对人生和事情的看法,我们看到了她可怜的处境、她内心的困惑和恐惧以及无助。
   二 黑人妇女在歧视与抗争中互相影响,帮助茜丽成长
   在小说的中间部分,茜丽受两个黑人妇女的影响而慢慢改变,她们是丈夫的儿媳妇索菲亚(丈夫和前妻所生儿子之妻),还有丈夫以前的情人歌唱演员莎格。索菲亚性格倔强,不肯对丈夫惟命是从俯首帖耳。茜丽看到的一幕使她震惊:
   “没想到是哈波和索菲亚。他们像两个男人式地在打架……他们只顾打架。她拼命揍他。她伸过手去,抓住一根木柴,一下抽在他的眼睛上……他跳起来用两只胳膊紧紧地压住她的下巴,她把他从头上摔了过去。他砰地摔在炉子上。”
   由这段描写可见索菲亚刚烈、泼辣,和大男子主义反抗到底的生活态度。索菲亚不理解茜丽对男人的虐待为什么要逆来顺受,为什么只希望在死亡中寻求解脱的人生态度。她对茜丽说:“你应该把某某先生的脑袋打开花,她说,然后再想天堂的事”。茜丽和索菲亚的一场误会使她第一次与其他人建立起有意义的微妙的友谊关系。误会的起因是茜丽曾建议哈波用揍的办法让不听话的妻子驯服听话,她这么做也许是因为任性的索菲亚使她对自己的顺从听话产生了疑惑。然而,由于黑人大男子主义的陈规陋俗深深地侵蚀了茜丽头脑,使她无法理解女人也可以有独立意识,因此当索菲亚前来质问时,她变得瞠目结舌,无法说清楚自己为何挑唆哈波这么做。而索菲亚的一席话使茜丽由害怕到害臊:
   “我爱哈波……上帝知道我是真心爱他。可我会揍死他的,如果他想揍我的话。如果你想要一个死儿子的话,你就照样劝他揍我……太太……我是为你感到难受。”
   茜丽生平第一次开始正视自己女人身份,“我现在跟新生娃娃一样,睡得香极了……我尽量抬头挺胸地做人”。索菲亚真心爱丈夫,但她决不容许哈波欺负她,不允许他骑在自己头上作威作福。为了保持自己人格的完整,她最后离开了哈波。这是对茜丽内心的第一次深深的触动。而真正帮助茜丽彻底成长和转变的是歌唱演员莎格,茜丽丈夫以前的情人,一个敢爱敢恨也敢作敢当、自我意识很强的女黑人,她根本不是传统的黑人女性的屈辱形象,她开放大胆同时也继承了黑人妇女的传统文化和信仰,她独立、自我、个性十足,并帮助其他黑人女性反抗对妇女的歧视。当莎格患重病时,某某先生把她接到家里,在茜丽的精心护理下,莎格恢复了健康,并与茜丽成了知心朋友。莎格开导茜丽要充分认识自己是有用的女人,要跟大男子主义思想作斗争,主动争取黑人妇女应有的权利。莎格的鼓励使茜丽的眼界开阔,她开始用新的眼光观察周围的世界,换个角度考虑问题。在莎格的启发引导下,茜丽慢慢有了自尊和自信,逐渐认识到自身的存在价值,也在莎格的帮助下开始为自己应有的权利和自由而抗争。茜丽后来的勇敢让所有在场的人震惊,她对某某先生说:“怎么了!就是你个卑鄙的混蛋,……我现在该离开你去创造新世界了。”她甚至有武力反抗的勇气:“某某先生凑过身子来揍我。我用餐刀扎他的手”。《紫色》中的主人公茜丽与莎格的情感关系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同性友谊,而是在男权至上的黑人社会里,黑人妇女共同向命运抗争过程中结成的姊妹情谊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特殊体现。索菲亚、莎格的勇敢行为唤醒了茜丽等黑人妇女的自我解放意识,她们团结互助开始走向自立自强之路。
   三 茜丽等黑人妇女自我意识彻底觉醒,自强自立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小说后半部描写了以茜丽为代表的黑人女性觉醒后,对黑人落后传统的挑战和反抗的经历。黑人妇女通过改变宗教信仰,寻求女性独立身份,创办独立的事业来对抗陈规陋习,这是黑人女性伤口弥合的过程,也是黑人女性探索女性解放出路的过程。她们通过自己的创造性工作获得了尊严与社会地位,获得了经济和精神上的独立,她们最终也与男性平等和谐相处。
   茜丽的妹妹耐蒂在离开姐姐之前,告诉她要学会抗争。可是那时候的茜丽还没有真正的觉醒,她向上帝倾诉:“我没说话。我想到耐蒂,……她逃跑了。可这又有什么好处?我不斗,我安分守己。可我活着。”后来莎格发现茜丽的丈夫一直把耐蒂从非洲写来的信件秘密收藏起来而不让她知道,茜丽多年的压抑终于爆发,她勇敢地和某某先生斗争:
   “门廊里扬起一片灰尘,像魔鬼似的在我俩中间飞舞,我满嘴都是土。那土的意思是说,你怎样对待我,我就怎样对待你。”
   茜丽在愤怒之余决定脱离某某先生,跟莎格到孟菲斯去奋斗。她走出家庭学习缝纫技术,成为手艺精湛的裁缝,并开了裁缝店,她用针线连结的不仅仅是黑人女性之间的姐妹情谊,也展现了黑人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造力。她在获得了独立的同时,也为其他黑人同胞带来了生活的尊严:
   “我雇了索菲亚在店里当店员。我用了阿方索以前雇的那个白人,让他经管店里的业务,但让索菲亚去店里接待黑人顾客,因为以前店里从来没人伺候他们,商店里还从来没有人好好接待过黑人。”
   她从此真正过上了独立自主的有尊严的生活,她也靠自己的勤奋获得了成功。她自豪地给妹妹写信:“耐蒂啊,我们有房子了!……现在你可以回家了,因为你有家可归了!”茜丽在成功之后也原谅了她的丈夫。茜丽的丈夫也逐渐认识到过去大男子主义思想的错误,向茜丽做了诚恳的道歉,获得了茜丽的宽恕。他们不再是夫妻,但成了知心朋友。妇女的积极向上,维护自己的权益的活动也会影响周围的男人,促进他们的思想转变,从而使他们开始尊重女性。他们的关系也最终体现了作者提倡的相互尊重,互相平等的思想。
   总之,小说《紫色》以黑人妇女茜丽为代表,以优美细腻的语言述说了广大黑人妇女由压迫到反抗,最后获得自由自尊的生活过程。茜丽得到了新生,这是她自己将自己开始当作人存在时得到的。这也是妇女通过自身奋斗、独立自主,最后取得人与人平等地位的艰难蜕变成长的过程。女主人公茜丽的成长过程是小说作者艾丽丝·沃克寻求妇女解放思想的体现——妇女自由要通过自我意思的觉醒,摒弃社会的歧视和陋习,挣脱强加身体上的精神枷锁,维护自己精神和人格上的独立完整;同时妇女们只有团结起来,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才能共同进步,获得自由独立。小说中多处讲述了黑人妇女从姐妹情谊及民族文化中汲取力量和智慧,如茜丽和妹妹耐蒂的骨肉之情、茜丽和莎格亲密的友爱之情,都非常感人。这些妇女之间的姐妹情谊把她们紧密地团结起来,妇女之间的互相安慰使她们心底的伤痛得以弥合。《国际歌》里有句歌词:“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世界上任何一种解放都不是别人赋予的,妇女解放更是如此。茜丽最后也不给上帝写信了,她在亲人和朋友的相亲相爱中得到精神力量,她要执着地热爱生活,享受生活。最后,她也领悟到互敬互爱是信仰上帝最好的方式。面对男人的压迫,女人只有起来反抗才能维护自己做人的尊严;忍耐和服从只能使自己更受压迫。女性自身的自强自立、自我觉醒、自我拯救和自我抗争,才是实现妇女解放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女性有权把握和决定自己的命运,这应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标志。茜丽的奋斗精神也为当今传统妇女从阴影中走出,做回自己树立了一个榜样。当妇女们轻视自我时,要自我觉醒,奋起转身!只有自尊自爱、自立自强、互相帮助,才会收获更多更好的爱。
   艾丽丝·沃克通过小说《紫色》给妇女解放指明了一条光明之路,她相信黑人妇女在自由自尊的道路上将越走越宽广,而小说最后的两句话则谓意味深长:“……我并不认为我们老了,我们真快活。事实上,我觉得我们从来没像现在觉得这样年轻过。”
  
   参考文献:
   [1] Alice Walker;The Color Purple;New York: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1982.
   [2] 艾丽丝·沃克,陶 译:《紫色》,译林出版社,1998年版。
   [3] 曾敏宜、赖楚珊:《在苦难中觉醒——浅析艾丽丝·沃克的〈紫色〉》,《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
   [4] 朱丽:《梦想、梦想、幻灭、再生——谈〈紫色〉中茜莉女性意识的觉醒》,《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6期。
   [5] 王秋玲:《艾丽丝·沃克〈紫色〉探析》,《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3年第5期。
   [6] 蒲若茜:《茜丽的新生命仪式——〈紫色〉茜丽与莎格情感关系之透视》,《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第1期。
   [7] 于静:《伤痛与弥合:从文化角度解读〈紫色〉中黑人女性的成长》,鲁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8] 高辉:《成长小说视觉下的〈紫色〉》,《时代文学》(下半月),2010年第8期。
   [9] 肖荣:《浅谈艾丽丝·沃克的〈紫色〉》,《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年第5期。
  
   作者简介:姜霞,女,1965—,吉林辉南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工作单位: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
其他文献
长江经济带从区域位置来看,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它横跨中国
苦味食物中有癌细胞的“天敌”——维生素 B17,此种维生素的主要成份是氰化物,能有效地杀死癌细胞。下面就介绍几种有抗癌作用的苦味食物。 Bitter foods have the “natural
期刊
一、1850年出版的《红字》使纳撒尼尔·霍桑跻身美国伟大作家的行列。他在小说中塑造的女主人公海丝特形象,一百多年来引起了众多评论家的不同阐释,达到了“横看成岭侧成峰,
世界癌症研究专家在北京向全体中国人提出了10条预防癌症的最新建议。这些建议中,针对普通人群的8条建议是:1.确保体重维持在正常范围内,在整个成年期避免体重增长和腰围增加
《雨中的猫》以凝练的文字塑造了不同的形象特征,揭示出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一切显得简单而又节制,但就像一幅白描的画。但仔细推敲,却发现在其含义丰富。本文意在论述海明威
有人出点子,学生顶替外商;这是真实事,作秀还能得钱!杰克长得人高马大、挺胸凸肚,看上去年约四十,举手投足间显现出一副成熟商人的派头。不知是国人的眼光有问题,还是老外的
传统疗法“只攻不守” 目前,传统的放射治疗及化学治疗仍然是医生们治疗癌症的主要方法。放疗是用放射线杀伤癌细胞的疗法,即将癌细胞“烧死”。化疗是用化学药物杀死癌细
索尔·贝娄被认为是美国当代最负盛名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比较深刻地反映了当代西方世界存在的危机,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其代表作《赫索格》是最能体现贝娄式思想与风
作为意识流写作流派的代表作家,詹姆斯·乔伊斯在英国及爱尔兰文学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一生所创作的几部主要作品,无一不是伟大的杰作。其中作为向文学传统告别,朝着
随着社会的经济发展,饮食结构的变化,生活节奏加快和人口的老龄化,肿瘤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现在每年患肿瘤者超过200万人,死于肿瘤者为150万人(此数据不包括农村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