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历史教学侧重对历史事件发展演变的介绍,“以本为本、以纲为纲”长期以来成为教师教学的基本依据。因而形成了“教师教课本,学生记课本,考试考课本”的教学,使学生对课本上介绍的知识背得滚瓜烂熟,书本以外的东西不想学、不会学;把课本知识当作绝对真理,没有自己的观点和理解,因而难以形成创新思维能力。新课程则扬弃了这一传统的惯性模式,既注重基础知识、基础理论框架的构建,又注意让学生基于其原有的知识经验系统,形成灵活的、系统性内化的、在多角度多层面丰富理解的基础上整合的经验知识系统,注意知识的应用性和发展性。在短短45分钟内,如何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提高教学效果,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呢?本人在教学中尝试和实践了以“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为基本结构的高中历史新教材教法,并取得了一些粗浅的认识。
下面以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洪宪制度的破产》为例阐明“新五步教学法”的运作。
一、指导阅读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全文,以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如下):
1、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袁世凯是怎样建立北洋政权的?分析该政权的性质。
2、反袁的“二次革命”:(1)宋教仁为何要改组同盟会?(2)宋的悲剧说明了什么?(3)袁世凯借款的目的是什么?(4)“二次革命”的起因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1)帝国主义侵华为何加剧?(2)列举帝国主义侵华的事件。(3 )为何说“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其影响怎样?
4、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1)列举袁世凯复辟帝制“五步曲”。(2)哪些力量起而反袁?(3)护国运动成功了吗?民主革命成功了吗?
在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存在的疑、难点做好标记,以待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以10人为一组,开展讨论,要求每组1人作记录。讨论后的结果,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如“袁世凯帝制梦的破灭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分歧较大,有的认为“袁世凯多行不义必自毙”,有的认为“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有的认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倒行逆施终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小组代表們的交流结果作评议,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成份,另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巧妙点拨
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重点点拨,以指点迷津。如部分学生对“护国运动的结果”这一问题分析还不够全面,教师应启发他们思考:①护国运动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实现了吗?②护国运动有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有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有没有改变?如此一点拨,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但是,护国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环节后,学生已能基本掌握本课内容。这时,教师可指定一学生对全课的主要内容作一概括,对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可让其他学生作补充,教师再给予肯定或纠正。最后,教师应对全课内容作一总结。小结时,应抓住本课的三条主要线索:①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走向专制独裁,洪宪帝制失败;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受蒙骗到逐渐清醒,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③帝国主义侵华。
六、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出运用新五步教学法必须把握好以下 4 个环节:
1、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既要紧扣教材,照顾全面,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又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题目措词要通俗、明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程度。
2、灵活恰当的引导、启发。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在组织讨论、引导交流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启发,不断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3、有的放矢的精讲。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小结时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4、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这五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灵活,主要是根据各课的具体内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运用高中历史新教材五步教学法,既能在短短的45分钟里落实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装”的局面,符合历史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
下面以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第七章第一节《北洋军阀统治的建立和洪宪制度的破产》为例阐明“新五步教学法”的运作。
一、指导阅读
在导入新课的基础上,让学生默读全文,以了解其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出示导读提纲(如下):
1、北洋军阀政权的建立:袁世凯是怎样建立北洋政权的?分析该政权的性质。
2、反袁的“二次革命”:(1)宋教仁为何要改组同盟会?(2)宋的悲剧说明了什么?(3)袁世凯借款的目的是什么?(4)“二次革命”的起因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3、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1)帝国主义侵华为何加剧?(2)列举帝国主义侵华的事件。(3 )为何说“二十一条”旨在灭亡中国?其影响怎样?
4、洪宪帝制和护国运动。(1)列举袁世凯复辟帝制“五步曲”。(2)哪些力量起而反袁?(3)护国运动成功了吗?民主革命成功了吗?
在学生带着以上问题进行阅读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存在的疑、难点做好标记,以待讨论时商议。
二、组织讨论
在学生阅读并独立归纳要点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以10人为一组,开展讨论,要求每组1人作记录。讨论后的结果,待全班进行交流时阐述。
三、引导交流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指定一名代表阐述本组讨论的结果,重点交流在讨论中存在的疑、难点。如“袁世凯帝制梦的破灭说明了什么?”这一问题,学生的分歧较大,有的认为“袁世凯多行不义必自毙”,有的认为“辛亥革命以后,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有的认为“违背历史发展潮流,倒行逆施终将受到历史的惩罚”。以此为基础,教师引导其他学生对小组代表們的交流结果作评议,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成份,另一方面进行适当的补充。
四、巧妙点拨
在学生分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有的放矢、重点点拨,以指点迷津。如部分学生对“护国运动的结果”这一问题分析还不够全面,教师应启发他们思考:①护国运动的预期目标是什么?这一目标实现了吗?②护国运动有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有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有没有改变?如此一点拨,学生很快就得出结论:护国运动挫败了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阴谋,恢复了“民国”的国号,基本上实现了倒袁的预期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护国运动取得了胜利。但是,护国运动并没有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没有摆脱帝国主义的控制,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并没有完成。
五、反馈总结
经过上述四个环节后,学生已能基本掌握本课内容。这时,教师可指定一学生对全课的主要内容作一概括,对回答不完整的地方,可让其他学生作补充,教师再给予肯定或纠正。最后,教师应对全课内容作一总结。小结时,应抓住本课的三条主要线索:①袁世凯建立北洋军阀政权,走向专制独裁,洪宪帝制失败;②资产阶级革命派从受蒙骗到逐渐清醒,进行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③帝国主义侵华。
六、反思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本人总结出运用新五步教学法必须把握好以下 4 个环节:
1、精心设计问题。设计问题既要紧扣教材,照顾全面,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又要给学生发挥的余地,题目措词要通俗、明确,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难易程度。
2、灵活恰当的引导、启发。在指导阅读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把阅读中存在的疑点、难点做好标记。在组织讨论、引导交流中,教师要适当地给予点拨、启发,不断加以引导,鼓励学生踊跃发言。
3、有的放矢的精讲。教师讲解的内容要少而精,要针对学生讨论的情况进行有的放矢的讲解,要讲透重点、难点内容。小结时注意教材的整体性,以保证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
4、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时间分配。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交流、巧妙点拨、反馈总结这五个环节的时间分配要合理、灵活,主要是根据各课的具体内容、各班学生的实际情况作出安排。
运用高中历史新教材五步教学法,既能在短短的45分钟里落实历史教学的三大目标,提高教学效果,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改变了过去“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学生装”的局面,符合历史课堂教学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