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学习中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

来源 :新课程·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t42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学生能“初步形成反思意识”,“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诸多的教育名著和教学专注都对“反思”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一、反思的必然性
  数学教育家弗莱登塔尔指出,“反思是重要的数学活动,它是数学活动的核心动力,是一种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探索行为,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
  在对教师访谈调查中,我们发现,很少有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和教案撰写时特别注重对学生反思力的培养。
  由于缺乏有效的指导,“做题—对照答案—做题”成为学习的主要方法。学生总是处于课堂里被动接受“灌输”、课下机械性作业、疲于应付考试这样一种状态,无法对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监控和调节,甚至走上“迷途”。
  二、纠错中,通过反思解决本源问题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此我要求每一名学生准备一本错题集,具体包含三个部分:
  (1)错误原因的查找。
  (2)针对性的练习。
  (3)以后如何避免类似错误作为本题最后的反思与小结。
  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时,学生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题目: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有两个不相等实数根,则k的取值范围是多少?
  学生解法: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驻>0,即22 4k>0,解得:k>-1
  所以k的取值范围是:k>-1
  这是典型的错误,原因是本节课的重心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他们把主要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运用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没有考虑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中的限制条件,就出现了顾此失彼的情况,于是我作了如下的引导:
  (1)错误原因是什么?(判别式的判别只适用于一元二次方程,而a=0时不适用。)
  (2)如何正确求解?(本题:因为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所以?驻>0,即22 4k>0,解得:k>-1,又因为一元二次方程kx2-2x-1=0中k≠0,故k的取值范围是k>-1且k≠0。)
  (3)以后如何避免错误?(以后在做此类题目时,一要读清楚题中条件,二是结论的适用范围要清晰,三是解题的前后要等价。)
  三、复习中,通过反思构建知识体系
  复习,更需要加强反思。通过反思,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构建知识体系。复习中,引导学生按照网络(习题)构建、解法整合、跨越学科的途径进行的反思,不仅可以变大量机械重复的练习为精练、巧练,而且还能养成抓住问题关键、直接剖析核心的好习惯。
  四、要发挥主体
  反思活动是学生自身的高级心理活动,对这个活动进行认知调控,使学生从要我反思变我要反思,使反思变为学生自我内在的一种需求。
  总之,反思有助于弄清问题的实质,有利于帮助我们建立起知识体系,更有利于我们从宏观上对知识特点及知识联系的整体把握。
  作者单位:杭州市余杭区仓前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情感是人们对于事物的直接的态度、体验”。美国学者诺尔曼·丹森曾说:“没有情感,日常生括将是一种毫无生气、缺乏内在价值、缺乏道德意义、空虚乏味而又充满无穷无尽交易的生活。……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人,必须是一个有情感的人”。  加强中学生情感教育的问题,早在六十年代就为美国学者所重视。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指出:“我们必须积极致力于培养和提高自身及下一代的情感智商及社会能力,我对中国读者也提出同
如何在爱的氛围中培养初中生的感悟能力?这是每个教师首先应解决的问题。当今,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已被人们广泛的赞同。  每逢我接班级时,我首先考虑到与他们沟通情感,成为朋友,师生之间是平等的、好友式的关系。尽量以他们的思维方式思考一些问题,理解他们,引导他们,启发他们。每当我踏入教室,都会面带微笑,让学生感到亲切自然。而我也会从一张张稚气、充满信任的脸上,看到自己的责任,要让他们喜欢语
[教学案例]  片段一: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然后向同桌讲述文中故事。  同学们推选一人讲述文中故事。  2.前人云:不动笔墨不读书。请同学们细读课文,对有“心得”的地方圈点批注。  读完后,小组同学互相交流个人“心得”。  部分同学把自己最有“心得”的地方交流汇报。  (师引导、强调:斑羚是智慧者:飞渡、完美的衔接;斑羚具有强烈的团队意识和种族生存意识:面对死亡时把生留给同伙,把死留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标准》一书中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行和发展。今天就我亲身经历,谈一谈粗浅的认识。    一、要让数学走进生活,选择生动有趣的材料    素材是否有趣,是教师进行教学的物质基础,要尽量将我们手中拥有的材料引进生活或使之贴近生活,符合
摘 要:学习——这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到学生的头脑里,而首先是教师跟儿童之间的活生生的人的互相关系。因此,我们的教师只要在备课时多想想学生,并在其中倾注自己的智慧,自己活的思想,我想新课改的课堂一定会光彩无限、魅力无穷,学生也会真情飞扬。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方法 渗透    课程改革已近5年,我国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呈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的知识面变广了,学得也活了,学习兴趣变浓了,课堂
摘 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学习工具,它可以把人的大脑思维用图的形式表达出来,这种工具被越来越多地使用在学习和工作中。本文就思维导图如何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阐述。不足之处恳请批评指正。  关键词:思维导图发散性归纳 自主合作    思维导图是英国人托尼·巴赞创造的一种笔记方法,和传统的直线记录方法完全不同,它模仿大脑的记忆结构,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
“打造‘一枢纽、两中心、三基地’建设秦巴地区经济文化强市战略”,是达州市二届十次全会的主题。通过对全会的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在视野的拓展方面,都得到极大的提升,经济强市的理念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推进经济强市方面的知识得到更新和深入。做一名教师,着力培育优秀、合格人才、适应国际国内竞争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达州经济的跨越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统一思想,加深认识,以科学发展观的眼光注重
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在课节明显减少的情况下提高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是师生们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面对这个问题我也曾经迷茫、困惑,但是在学校组织的新一轮听课中,我发现学校提高有效教学会议上提出的小组合作不失为一种好办法。    一、对小组合作的误解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孔子早就从反面提出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一提到小组合作,大家都会想起有些公开课上小组讨论的热闹场面,
摘 要:为了获得绘画艺术能力,就要努力学习和掌握种种绘画的技能,而掌握了绘画技能,并不见得获得绘画的艺术能力。这种相悖的因果效应,在一般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这是因为一般人缺乏对艺术知识的了解同时受到审美能力的限制,他们往往把绘画作品的艺术性与“栩栩如生”的视觉效果等同起来。  关键词:美术欣赏审美高中美术培养    一、美术欣赏教学的特征    观赏者通过对艺术品的感受、想象、体验、理解与鉴别等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主动学习并运用这一高科技的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要“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要求广大教师注重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能够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  一、激发学习兴趣,课堂其乐融融  传统教学中激发学生兴趣的手段比较有限,多媒体在此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