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我国股票市场历经20多年的发展,整个过程几乎都是在政府的扶持与推动下成长起来的,因此我国的“政策市”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成熟市”具有明显特征。同时,政府通过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舆论手段等来调节股票市场的运行,对股票市场施行政策干预,而我国股民对政策的反应程度也会影响股市的活跃程度。
关键词:政策市 成熟市 特征
一、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形成的原因
“政策市”是指利用政策来影响股指的涨跌,政策的操作影响目标是股票指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受政策影响,各个管理层也都不会放弃对于股市的监控,但中国对于股市的政策影响是绝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主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这是一种关于“政策市”的中性认识,不包含“政策市”好坏是非的价值判断;二是指相关政策过多地干预了股票市场运行,导致股票市场频繁波动。 我国股票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服务于国企、配合国家股份制改革、建立股市配合股份转让流通的,管理层服务国有企业的监管定位是我国股票市场呈现“政策市”的主要根源。1995年之前中国的股票市场表现为齐涨齐跌,系统性风险极高,达到了85%,大盘走势与个股走势具有极为相似的趋同性,此阶段中国股市一直在“股市低迷—政策救市—股市狂涨—政策强抑—股市低迷”怪圈里循环。1996年之后,虽然中国股市在经历较大规模扩容后,市场规模逐步增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稳步扩大,政府调控和监管股市的能力逐步加强,市场系统性风险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25%左右的系统性风险而言,40%左右的系统性风险依然是相当高的。究其原因,这种高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我国股市仍具有典型“政策市”特征造成的,股指走势基本受管理层出台的政策影响,表现为市场对政策性消息的过激反应,甚至导致股指的走势脱离基本面。因此我国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极大,具有政策市的典型特征。
二、我国政策市相对于其他成熟市表现出的特征
第一,投资者组成结构不同。政策市主要投资者为散户,而相对于成熟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
第二,投资理性差异。在成熟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票的长期收益,投资者的投资趋于理性。在政策市中,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市场差价收益,投资者投资理念具有过度投机性、短期性和从众性,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受市场消息面影响大。
第三,政策对于投资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成熟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政策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差别化的特点。在政策出台时,一些投资者认为是利好的消息,选择加仓等行为,而另一些投资者认为是利空的消息,选择减仓空仓等。不同投资者对同一政策的反应各有不同,不同的投资行为会造成对冲的效果。这样会使政策对市场的效果大打折扣,减缓了政策对股指的冲击力,使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降低。在政策市中,投资者对政策接受程度很大,在投资行为上有较强的趋同性,政策对股指影响直接有效。就如2015年7月8日,A股狂跌219.93点,跌幅高达5.9%,我国证监会立即出台两条政策:一是大批资金入市申购公募基金救市;二是限制减持股份,鼓励增持。政策一出,立竿见影,第二天A股飘红200多点,站上3700点。由此可见,我国的政策市根深蒂固。
三、我国非市场调解机制下的股票市场特征
政府干预我国股票市场是一种经济调控的途径。下面结合2015年六、七月份救市,具体分析政府通过何种手段影响股市。
第一,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下调存贷款利率、降低银行准备金、出台投资基金管理条例和组建证券投资基金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近5次央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后,次日A股市场4涨1跌,最近一次降息的6月27日,当时正遭遇股灾,沪指次日大跌3.34%。
第二,行政手段。这包括严禁国有企业和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处罚违规券商和其他有关银行的负责人、提前公布股票发行额度等。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在2015年的股市表现十分抢眼。从2015年六月下旬起,疯牛突然急转直下,三周来股市蒸发市值约21万亿,此时,政府大力救市。 6月29日午后,政府发出公告称目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总体可控,且强制平仓规模很小。 6月29日晚间,又发《养老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称投资股票比例不超3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从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7月3日晚间:证监会发出公告将相应减少IPO发行家数和筹资金额有市场人士提出应当暂停IPO救市的观点,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回应表示,企业通过IPO募集资本金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考虑到近期市场情况,证监会将相应减少发行家数、筹资金额。
第三,法律手段。我国出台的《证券法》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极大,又因为它的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该法显得十分滞重,同时又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新的《刑法》也弥补了之前出台法律不足,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同在2015年7月,政府为了救市,7月2日晚间,证监会发出公告对涉嫌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专项核查,根据证券和期货交易所市场监察异动报告,证监会决定组织稽查执法力量对涉嫌市场操纵,特别是跨市场操纵的违法违规线索进行专项核查。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将立即立案稽查,严肃依法打击,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查办。
第四,輿论手段。舆论手段作为政策调控股市的一个措施,十分有效,它通过大众传媒直接把管理层的意图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果说其他手段只是隐含了某种政策倾向的话,那么,舆论手段则是强烈的表达某种政策意图。例如2015年救市期间,6月29日夜间,证监会发文称回调过快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前期股市上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近期股市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但回调过快也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这一表述相较于其上周五的言论出现了一定的变化。6月30日午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表倡议书,表示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市场经过近期大幅调整,风险收益比得以改善,估值回归投资区间,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为成熟理性投资者蕴藏了难得的投资良机。各家基金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要兼顾他人利益,切不可见利忘义、竭泽而渔,更不要非理性恐慌、盲目“踩踏”市场。
总之,在股市调整的三周里,政府推出了总计十六道金牌救市,从上证指数后两月走势来看,股指已经大大回暖。从2900多点逐渐回升到3500点左右。可见,政府上述手段对股市影响较大。
四、政策依赖性偏差的特征
我国股民在政策的反应上存在严重的"政策依赖性偏差",政策对于投资者有很强的导向性,在具体行为方式上表现为过度自信与过度恐惧偏差。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主要随政策出台与政策导向发生着变化,利好政策出台会加剧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偏差,导致交投活跃,交易频率加快。而如果利空政策出台,投资者的过度恐惧偏差往往会使交易频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下降趋势也持续较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英.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12-313.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03)
[3]王庆.浅谈市场监管中的政府干预[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作者简介:白雪(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在读学生。
关键词:政策市 成熟市 特征
一、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形成的原因
“政策市”是指利用政策来影响股指的涨跌,政策的操作影响目标是股票指数。任何国家和地区的股市都受政策影响,各个管理层也都不会放弃对于股市的监控,但中国对于股市的政策影响是绝对具有中国特色的。对于我国股票市场,“政策市”实际上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指我国股票市场的运行主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的影响。这是一种关于“政策市”的中性认识,不包含“政策市”好坏是非的价值判断;二是指相关政策过多地干预了股票市场运行,导致股票市场频繁波动。 我国股票市场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服务于国企、配合国家股份制改革、建立股市配合股份转让流通的,管理层服务国有企业的监管定位是我国股票市场呈现“政策市”的主要根源。1995年之前中国的股票市场表现为齐涨齐跌,系统性风险极高,达到了85%,大盘走势与个股走势具有极为相似的趋同性,此阶段中国股市一直在“股市低迷—政策救市—股市狂涨—政策强抑—股市低迷”怪圈里循环。1996年之后,虽然中国股市在经历较大规模扩容后,市场规模逐步增大,机构投资者队伍稳步扩大,政府调控和监管股市的能力逐步加强,市场系统性风险也呈现出下降的趋势,但相对于发达国家的成熟股市25%左右的系统性风险而言,40%左右的系统性风险依然是相当高的。究其原因,这种高系统性风险主要是由我国股市仍具有典型“政策市”特征造成的,股指走势基本受管理层出台的政策影响,表现为市场对政策性消息的过激反应,甚至导致股指的走势脱离基本面。因此我国股票市场受政策影响极大,具有政策市的典型特征。
二、我国政策市相对于其他成熟市表现出的特征
第一,投资者组成结构不同。政策市主要投资者为散户,而相对于成熟股票市场,投资者主要为机构投资者。
第二,投资理性差异。在成熟股票市场中,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主要来自于股票的长期收益,投资者的投资趋于理性。在政策市中,投资收益主要来自市场差价收益,投资者投资理念具有过度投机性、短期性和从众性,缺乏独立分析和判断能力,受市场消息面影响大。
第三,政策对于投资者的影响程度不同。在成熟股票市场上,投资者对政策的接受具有选择性、差别化的特点。在政策出台时,一些投资者认为是利好的消息,选择加仓等行为,而另一些投资者认为是利空的消息,选择减仓空仓等。不同投资者对同一政策的反应各有不同,不同的投资行为会造成对冲的效果。这样会使政策对市场的效果大打折扣,减缓了政策对股指的冲击力,使股票市场的系统风险降低。在政策市中,投资者对政策接受程度很大,在投资行为上有较强的趋同性,政策对股指影响直接有效。就如2015年7月8日,A股狂跌219.93点,跌幅高达5.9%,我国证监会立即出台两条政策:一是大批资金入市申购公募基金救市;二是限制减持股份,鼓励增持。政策一出,立竿见影,第二天A股飘红200多点,站上3700点。由此可见,我国的政策市根深蒂固。
三、我国非市场调解机制下的股票市场特征
政府干预我国股票市场是一种经济调控的途径。下面结合2015年六、七月份救市,具体分析政府通过何种手段影响股市。
第一,经济手段。主要包括调整股票交易印花税、下调存贷款利率、降低银行准备金、出台投资基金管理条例和组建证券投资基金等。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近5次央行连续下调基准利率后,次日A股市场4涨1跌,最近一次降息的6月27日,当时正遭遇股灾,沪指次日大跌3.34%。
第二,行政手段。这包括严禁国有企业和银行资金流入股市、处罚违规券商和其他有关银行的负责人、提前公布股票发行额度等。政府对证券市场的监管在2015年的股市表现十分抢眼。从2015年六月下旬起,疯牛突然急转直下,三周来股市蒸发市值约21万亿,此时,政府大力救市。 6月29日午后,政府发出公告称目前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风险总体可控,且强制平仓规模很小。 6月29日晚间,又发《养老金投资办法征求意见》,称投资股票比例不超30%,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和财政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办法》,从即日起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7月3日晚间:证监会发出公告将相应减少IPO发行家数和筹资金额有市场人士提出应当暂停IPO救市的观点,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回应表示,企业通过IPO募集资本金是资本市场的基本功能,考虑到近期市场情况,证监会将相应减少发行家数、筹资金额。
第三,法律手段。我国出台的《证券法》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极大,又因为它的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该法显得十分滞重,同时又制约着证券市场的发展。同时新的《刑法》也弥补了之前出台法律不足,促进了证券市场的稳定,健康的发展。又例如同在2015年7月,政府为了救市,7月2日晚间,证监会发出公告对涉嫌市场操纵行为进行专项核查,根据证券和期货交易所市场监察异动报告,证监会决定组织稽查执法力量对涉嫌市场操纵,特别是跨市场操纵的违法违规线索进行专项核查。对于符合立案标准的将立即立案稽查,严肃依法打击,涉嫌犯罪的,坚决移送公安机关查办。
第四,輿论手段。舆论手段作为政策调控股市的一个措施,十分有效,它通过大众传媒直接把管理层的意图鲜明地表达出来。如果说其他手段只是隐含了某种政策倾向的话,那么,舆论手段则是强烈的表达某种政策意图。例如2015年救市期间,6月29日夜间,证监会发文称回调过快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前期股市上涨积累了大量的获利盘,近期股市下跌是过快上涨的调整,是市场自身运行规律的结果,但回调过快也不利于股市的平稳健康发展。这一表述相较于其上周五的言论出现了一定的变化。6月30日午间,中国基金业协会发表倡议书,表示机会往往是跌出来的。市场经过近期大幅调整,风险收益比得以改善,估值回归投资区间,新的结构性行情正在酝酿,为成熟理性投资者蕴藏了难得的投资良机。各家基金在追求自身利益时要兼顾他人利益,切不可见利忘义、竭泽而渔,更不要非理性恐慌、盲目“踩踏”市场。
总之,在股市调整的三周里,政府推出了总计十六道金牌救市,从上证指数后两月走势来看,股指已经大大回暖。从2900多点逐渐回升到3500点左右。可见,政府上述手段对股市影响较大。
四、政策依赖性偏差的特征
我国股民在政策的反应上存在严重的"政策依赖性偏差",政策对于投资者有很强的导向性,在具体行为方式上表现为过度自信与过度恐惧偏差。投资者的交易频率主要随政策出台与政策导向发生着变化,利好政策出台会加剧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偏差,导致交投活跃,交易频率加快。而如果利空政策出台,投资者的过度恐惧偏差往往会使交易频率有较大程度的下降,下降趋势也持续较长的时间。
参考文献:
[1]李英.证券投资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312-313.
[2]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资本市场发展报告[J].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03)
[3]王庆.浅谈市场监管中的政府干预[J].中国证券期货,2011(06)
作者简介:白雪(1994—),女,汉族,陕西西安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专业在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