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还在,希望就在。在这场罕见的地震灾害面前,灾区人民自立自强、不等不靠、互帮互助、奋起自救,迅速掀起自建过渡安置房和永久性住房的高潮,迈出了重建美好新家园的坚实步伐。
农民主体、政府主导
“现在是拼的时候,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在“李白故里”江油市,从农房重建工地到路边推销店,处处可见受灾群众奋起自救的感人场面。
江油市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全市有11.2万户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地震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伤痛,但盼望早日安家的迫切心情足以让他们直面任何困难。
8月12日,方水乡园门村六组村民于先群正在自家倒塌房屋的废墟上,把一块块砖挑拣出来码到一边。
“住帐篷终究不是长远的事,得早一点准备重新盖房子。这些砖能用一块是一块,自己多动手,少给政府添麻烦。”于先群一句自然、平常的回答,流露出四川人坚毅、勤劳的秉性。在江油乃至全省灾区,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
青莲镇裕光村有516户村民,地震造成244户农房垮塌或成危房。作为绵阳市农房重建示范点之一,裕光村今年将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灾情发生不久,青莲镇及时成立了灾后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为全镇农房重建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受灾群众的建房热情。蒋勇等11名远在新疆、北京等地打工的村民,听说政府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后,在7月初就赶回村里准备建房。村民张学全动情地说:“从房屋选址、户型设计、资金测算,到组织原材料和施工队伍等,政府和村上为我们提供了极大方便。”
农房重建,选址首当其冲。按照“统分结合”的办法,青莲镇在裕光村规划了两处23.9亩集中建房区,村支书何龙友将新家选在一处规划区,他说:“这里临近绵(绵阳)江(江油)公路,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目前,全村244户建房户中,有61户选择了集中建房、183户选择了分散建房。
站在发展的高度,裕光村永久性农房建设在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同时,无疑更多地融入了“绵江产业带”发展和青莲“李白故居”文化乡村旅游的成分。裕光村二组村民蔡小蓉决定投资10多万元,在村里的住房集中规划区修建一栋150平方米的“小洋楼”。她打算和丈夫在家里开个农家旅店,用农家特色饭菜招待来“李白故居”旅游的客人。“到那时,我们足不出户同样可以赚钱!”憧憬美好未来,蔡小蓉的脸上不由绽放出笑容。
村干部勇当“主心骨”
连日来,在安县晓坝、界牌、花荄等乡镇,到处都是一片永久性农房修建繁忙的景象。在花荄镇柏杨村五组,伴随着搅拌机的轰鸣声,受灾群众正在宅基地上热火朝天地建农房,挖掘机、推土机正忙个不停,往日的废墟早已不见了痕迹。
晓坝镇地处山区,紧邻安县受灾最重的茶坪乡。在灾后农房重建中,该镇将永久性农房建设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还聘请了专家为农房重建科学选址、设计图纸,并由政府出面协调信贷资金、统一购买红砖、划定河道范围让群众免费取沙,村组因地制宜规划群众建设用地。为加快建房进度,镇党委、政府还专门组织了12个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帮助建房群众清理废墟、平整场地。一个党员就像一面旗帜,让群众信心倍增,心里格外踏实。
晓坝镇钟福村在地震前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的发展。地震使该村100%的房屋倒塌,群众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想到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悲痛到了极点。为此,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群众修建永久性住房,可大家普遍感到困难重重:“路又不通,要建房先把路修通!”“材料怎么运,运费哪个出?”……面对村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任凭村干部怎么动员,就是没人行动,重建工作一度搁浅。“若大家都不动手修,冬天来了,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干脆我先修。”新进入村委班子的王立军,情急之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当他回去同家人商量时,母亲和妻子却坚决反对,最后还是曾经当过村支书的父亲“一锤定音”:“现在有很多村民在观望,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受了这么大的灾,政府也不可能把房子建好等大家搬去住。作为村干部,我们有义务带个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母亲和妻子只好作罢。
说动就动,王力军立即与镇政府签订了建房协议。作为钟福村首家启动永久性住房建设的农户,镇政府还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从下基脚到竣工的各个环节都记一本明白账,准确地测算建房成本,便于为其他农户建房提供参考。协议签订后,从7月22日备好料动工开始,仅用了20多天时间,主体工程就已全部完工。经初步测算,充分利用本地木材、石材和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可用原材料修建他家这样的穿斗结构房屋,每平方米造价在360元左右,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满足抗震要求。群众无法自己建房的说法不攻自破。在王力军的带动下,全村群众纷纷行动,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平整地基118 户、备料65 户、动工修建24户。
据了解,汶川大地震造成安县房屋损毁严重,12万户群众无家可归。在永久性农房修建方面,安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通过采取科学规划、政策补贴、信贷支持、示范带动等举措,并全力跟进能源、交通、饮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受灾群众修建永久性住房。目前,全县已规划集中建房30多处,分散建房户已达3000余户。
受灾农户丢掉依赖思想
彭州市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20个乡镇中有14个受到严重影响,受灾群众达21万多人。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1.2万户村民自建过渡房,总计建成2.6万间。
“光靠国家救助肯定不行,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国家对我们这么好,又送米又发钱,自建房还有补助,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干?”通济镇双杨村二组受灾农户左传能说,“关键是要自己动手,为国家减轻负担,一间板房毕竟要投那么多钱,自己建房肯定划算多了,也算为国家减轻负担嘛!”像左传能一样,双杨村259户人,除有40户投亲靠友,有48户受灾农民报名住板房外,其余171户全部自建过渡房。不仅如此,集中在五组、六组和宏元公司的所有村民,在自建过渡房时都没多占国家一分地。“什么都要节约,哪怕自己累一点。”村支书涂坤元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里话。
其实,双杨村的农房重建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关键还在于村里扎实开展了震后心理救助活动。
“地震是自然灾害,谁也无力抗拒,只有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5月下旬,一场以“地震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为主题的村民大会召开,涂坤元面对700多名村民动情地说道:“大家都是受灾户,不能啥事都指望政府,还是应该靠自己。”随即,一个浩大的“三边工程”在双杨村启动:一边重建过渡房,一边抢种农作物,一边输出多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目前,全村已有200余人实现再就业。在重建过渡房、抢种农作物期间,左传能不仅自搬家具和木料,还帮助邻里种玉米、建房子,村民们你帮我、我帮他,开展了一场友情互助大行动。该村三组村民艾继明指着崭新的房子说:“只要有双手,只要勤奋,我们就有希望。”
新闻链接:
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450余万户共计1000多万受灾群众家园尽毁,但仅3个月后,千万灾区群众就全部告别帐篷,入住过渡安置房。
据省建设厅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文通介绍,在过渡安置初期,我省很快就明确了自建过渡房农户补贴2000元的政策,调动了农民就地取材、节约自建过渡房的积极性。截至8月6日,全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需过渡安置的445.4万户家庭已基本实现住房过渡安置。其中,农村347.6万户受灾家庭中,群众自建过渡安置房安置184.3万户,占灾区农村需安置总户数的53%。此外,受灾群众自建篷布房安置40.1万户,加固修复住房迁回入住76.8万户,省外援建的活动板房集中过渡安置7.1万户;另有已建成永久性住房安置1.7万户,正在重建永久性住房的有37.6万户。
农民主体、政府主导
“现在是拼的时候,哪怕遇到再大的困难也要上!”在“李白故里”江油市,从农房重建工地到路边推销店,处处可见受灾群众奋起自救的感人场面。
江油市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之一,全市有11.2万户房屋倒塌或严重受损。地震给村民们带来了巨大伤痛,但盼望早日安家的迫切心情足以让他们直面任何困难。
8月12日,方水乡园门村六组村民于先群正在自家倒塌房屋的废墟上,把一块块砖挑拣出来码到一边。
“住帐篷终究不是长远的事,得早一点准备重新盖房子。这些砖能用一块是一块,自己多动手,少给政府添麻烦。”于先群一句自然、平常的回答,流露出四川人坚毅、勤劳的秉性。在江油乃至全省灾区,这样的场面比比皆是。
青莲镇裕光村有516户村民,地震造成244户农房垮塌或成危房。作为绵阳市农房重建示范点之一,裕光村今年将全面完成重建任务。
“农民主体、政府主导。”灾情发生不久,青莲镇及时成立了灾后农房重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门机构,为全镇农房重建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政府的参谋和助手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受灾群众的建房热情。蒋勇等11名远在新疆、北京等地打工的村民,听说政府帮助他们重建家园后,在7月初就赶回村里准备建房。村民张学全动情地说:“从房屋选址、户型设计、资金测算,到组织原材料和施工队伍等,政府和村上为我们提供了极大方便。”
农房重建,选址首当其冲。按照“统分结合”的办法,青莲镇在裕光村规划了两处23.9亩集中建房区,村支书何龙友将新家选在一处规划区,他说:“这里临近绵(绵阳)江(江油)公路,交通便利、公共设施完善、生活舒适。”目前,全村244户建房户中,有61户选择了集中建房、183户选择了分散建房。
站在发展的高度,裕光村永久性农房建设在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的同时,无疑更多地融入了“绵江产业带”发展和青莲“李白故居”文化乡村旅游的成分。裕光村二组村民蔡小蓉决定投资10多万元,在村里的住房集中规划区修建一栋150平方米的“小洋楼”。她打算和丈夫在家里开个农家旅店,用农家特色饭菜招待来“李白故居”旅游的客人。“到那时,我们足不出户同样可以赚钱!”憧憬美好未来,蔡小蓉的脸上不由绽放出笑容。
村干部勇当“主心骨”
连日来,在安县晓坝、界牌、花荄等乡镇,到处都是一片永久性农房修建繁忙的景象。在花荄镇柏杨村五组,伴随着搅拌机的轰鸣声,受灾群众正在宅基地上热火朝天地建农房,挖掘机、推土机正忙个不停,往日的废墟早已不见了痕迹。
晓坝镇地处山区,紧邻安县受灾最重的茶坪乡。在灾后农房重建中,该镇将永久性农房建设与新农村规划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还聘请了专家为农房重建科学选址、设计图纸,并由政府出面协调信贷资金、统一购买红砖、划定河道范围让群众免费取沙,村组因地制宜规划群众建设用地。为加快建房进度,镇党委、政府还专门组织了12个党员突击队、志愿者服务队,集中帮助建房群众清理废墟、平整场地。一个党员就像一面旗帜,让群众信心倍增,心里格外踏实。
晓坝镇钟福村在地震前是全县唯一不通公路的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严重制约着全村经济的发展。地震使该村100%的房屋倒塌,群众看着自己的家园被毁,想到以后的日子怎么过,悲痛到了极点。为此,镇党委、政府多次动员群众修建永久性住房,可大家普遍感到困难重重:“路又不通,要建房先把路修通!”“材料怎么运,运费哪个出?”……面对村民提出的一个个问题,任凭村干部怎么动员,就是没人行动,重建工作一度搁浅。“若大家都不动手修,冬天来了,日子就更不好过了,干脆我先修。”新进入村委班子的王立军,情急之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可当他回去同家人商量时,母亲和妻子却坚决反对,最后还是曾经当过村支书的父亲“一锤定音”:“现在有很多村民在观望,普遍存在‘等、靠、要’的思想,受了这么大的灾,政府也不可能把房子建好等大家搬去住。作为村干部,我们有义务带个头。”得到了父亲的支持,母亲和妻子只好作罢。
说动就动,王力军立即与镇政府签订了建房协议。作为钟福村首家启动永久性住房建设的农户,镇政府还给了他一个任务,让他从下基脚到竣工的各个环节都记一本明白账,准确地测算建房成本,便于为其他农户建房提供参考。协议签订后,从7月22日备好料动工开始,仅用了20多天时间,主体工程就已全部完工。经初步测算,充分利用本地木材、石材和从废墟中清理出的可用原材料修建他家这样的穿斗结构房屋,每平方米造价在360元左右,不仅节约成本,还能满足抗震要求。群众无法自己建房的说法不攻自破。在王力军的带动下,全村群众纷纷行动,到目前为止,全村已平整地基118 户、备料65 户、动工修建24户。
据了解,汶川大地震造成安县房屋损毁严重,12万户群众无家可归。在永久性农房修建方面,安县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的原则,通过采取科学规划、政策补贴、信贷支持、示范带动等举措,并全力跟进能源、交通、饮水、通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引导和鼓励受灾群众修建永久性住房。目前,全县已规划集中建房30多处,分散建房户已达3000余户。
受灾农户丢掉依赖思想
彭州市是汶川大地震的重灾区,20个乡镇中有14个受到严重影响,受灾群众达21万多人。截至7月底,全市已有1.2万户村民自建过渡房,总计建成2.6万间。
“光靠国家救助肯定不行,能自己做的就自己做。国家对我们这么好,又送米又发钱,自建房还有补助,为什么不自己动手干?”通济镇双杨村二组受灾农户左传能说,“关键是要自己动手,为国家减轻负担,一间板房毕竟要投那么多钱,自己建房肯定划算多了,也算为国家减轻负担嘛!”像左传能一样,双杨村259户人,除有40户投亲靠友,有48户受灾农民报名住板房外,其余171户全部自建过渡房。不仅如此,集中在五组、六组和宏元公司的所有村民,在自建过渡房时都没多占国家一分地。“什么都要节约,哪怕自己累一点。”村支书涂坤元道出了很多村民的心里话。
其实,双杨村的农房重建工作之所以能顺利推进,关键还在于村里扎实开展了震后心理救助活动。
“地震是自然灾害,谁也无力抗拒,只有面对现实,靠自己的双手重建家园!”5月下旬,一场以“地震之后,我们该怎么办?”为主题的村民大会召开,涂坤元面对700多名村民动情地说道:“大家都是受灾户,不能啥事都指望政府,还是应该靠自己。”随即,一个浩大的“三边工程”在双杨村启动:一边重建过渡房,一边抢种农作物,一边输出多余劳动力外出打工。目前,全村已有200余人实现再就业。在重建过渡房、抢种农作物期间,左传能不仅自搬家具和木料,还帮助邻里种玉米、建房子,村民们你帮我、我帮他,开展了一场友情互助大行动。该村三组村民艾继明指着崭新的房子说:“只要有双手,只要勤奋,我们就有希望。”
新闻链接:
汶川大地震造成四川450余万户共计1000多万受灾群众家园尽毁,但仅3个月后,千万灾区群众就全部告别帐篷,入住过渡安置房。
据省建设厅总工程师、新闻发言人田文通介绍,在过渡安置初期,我省很快就明确了自建过渡房农户补贴2000元的政策,调动了农民就地取材、节约自建过渡房的积极性。截至8月6日,全省城乡因地震造成住房损毁需过渡安置的445.4万户家庭已基本实现住房过渡安置。其中,农村347.6万户受灾家庭中,群众自建过渡安置房安置184.3万户,占灾区农村需安置总户数的53%。此外,受灾群众自建篷布房安置40.1万户,加固修复住房迁回入住76.8万户,省外援建的活动板房集中过渡安置7.1万户;另有已建成永久性住房安置1.7万户,正在重建永久性住房的有37.6万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