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原住居民的拆迁安置和外来务工人员的大量进入,涉农社区党员群众教育工作呈现出教育针对性不够、吸引力不足、时效性不强等难题。成都市锦江区针对涉农社区与城市社区在人员结构、生活方式、教育需求等方面的差异,建立起涉农社区农民夜校,着力破解涉农社区党员群众教育难题。
锦江区在深入调研涉农社区居民行业分布和年龄结构等基本信息基础上,聚焦拆迁安置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务工人员子女三类重点人群,针对性开设农民夜校课程,确保教育精准到点、覆盖全面。
国槐路社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部,有6个居民院落,常住人口2.5万余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根据社区居民主要为拆迁安置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特征,社区农民夜校以“槐里成长”“槐里绽放”“槐里乐活”三大教育活动为主干,开设了覆盖老中青三代的特色课程。
“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耍棋牌、瞎逛逛,以前我们村里的一群老年人搬进社区后都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刚住进国槐路小区,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刘阿姨很不适应。
和刘阿姨一样,社区大量拆迁安置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生活匮乏。为此,社区农民夜校借助社区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开设书法培训等10余类课程,并讲授科学健身、养生防病等知识,帮助“新市民”更快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社区农民夜校也会开设专题活动,在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居民积极参与包粽子、送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在社区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空闲时间少,子女教育成为他们最大的痛点。据此,社区农民夜校聘请了两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专家问诊”,以社区心理咨询室为阵地,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同时传授他们一些亲子教育经验,帮助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借助社区科技生活体验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平台,社区农民夜校开设了“实践课堂”,为寒暑假期前来探亲的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平台,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子女教育“缺时间、少方法”的问题。
在工地工作的黄师傅说:“我们这代人‘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起早贪黑拼命工作才行。每天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说参加啥子学习确实不怎么现实。”
针对这一问题,按照“工地建在哪里夜校就办在哪里,工地开工夜校开课”的工作宗旨,锦江区香樟社区党委与工程项目部联合,在工地上建起“民工夜校”。夜校建立以来,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规、安全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课程,使他们在“第二故乡”成都留得住、安下心、干得欢。
针对涉农社区农民夜校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锦江区为社区农民夜校匹配专项资金,统筹协调各类教学资源,从教育阵地、师资力量、开课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破解农民夜校课程吸引力不足的难题。
国槐路社区建设了社区文体活动广场、青少年文化休闲书吧、科普长廊等教育板块,完善了党员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党建工作室、老年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等配套功能区域,为农民夜校打造了坚实的教育阵地。2018年6月,成都市第一个以社区为载体的科普基地——国槐路社区科技生活体验馆正式向居民开放。
在大力建设教学阵地的同时,社区农民夜校加大同驻区单位资源共享力度,不断丰富夜校课程。社区农民夜校邀请四川师范大学等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充实师资库,同时吸引辖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土专家”等前往农民夜校讲授课程,发挥各自领域知识优势,使农民夜校课程“接地气、有人气”,充分激发授课教师与学员的共鸣。
在授课形式和地点上,社区农民夜校突破传统形式,将课堂拓展到战旗村、熊猫绿道、锦江森林体育公园等地,将乡村振兴、公园城市等内容加入现场教学课程,探索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引导学员深入交流、碰撞思想、获取新知。
一直以来,锦江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农民夜校的引领作用,突出政治意识,发挥思想道德作用,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着力提高涉农社区农民夜校教育实效,将农民夜校打造成涉农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阵地。
突出农民夜校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党办夜校,夜校姓党”。以主题党课等为依托,锦江区农民夜校大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引导社区居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和扫黑除恶斗争,使社区农民夜校成为联系党组织和群众的纽带。
2018年3月,锦江区农民夜校推出“厉害了,我的国;幸福了,我的家”爱国主义专题课程,邀请新疆驻川藏工作组党委和新疆籍务工人员走进影院观看电影 《厉害了,我的国》 ,激发了党员群众爱国爱党信念和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激情。
同时,锦江区农民夜校以社区道德讲堂为主阵地,发挥思想道德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和谐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迹,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向榜样看齐,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道德素养。倡导移风易俗,摒弃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存在的陋习。在2018年中元节前夕组织社区居民观看“道德讲堂讲孝道”网络直播课程,号召居民文明祭祀。
秉承“以技助人”的理念,针对社区居民就业需求,锦江区农民夜校开设家政、厨师、电工、电子商务等就业技能专题培训十余场,吸引居民参与500余人次,增强社区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将农民夜校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尖兵利器”。
随着农民夜校建设的不断推进,锦江区涉农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农民夜校已逐渐发挥出社区居民“充电站”、社区治理“助推器”的作用,成为涉农社区居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平台。(供稿单位/锦江区委组织部) (责编/蒋筱青)
聚焦重点人群,分类施策
锦江区在深入调研涉农社区居民行业分布和年龄结构等基本信息基础上,聚焦拆迁安置居民、外来务工人员和务工人员子女三类重点人群,针对性开设农民夜校课程,确保教育精准到点、覆盖全面。
国槐路社区位于成都市锦江区东南部,有6个居民院落,常住人口2.5万余人,是典型的拆迁安置社区。根据社区居民主要为拆迁安置居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的特征,社区农民夜校以“槐里成长”“槐里绽放”“槐里乐活”三大教育活动为主干,开设了覆盖老中青三代的特色课程。
“每天除了买菜做饭,就是耍棋牌、瞎逛逛,以前我们村里的一群老年人搬进社区后都没有其他事情可做。”刚住进国槐路小区,生活方式的转变让刘阿姨很不适应。
和刘阿姨一样,社区大量拆迁安置人员年龄偏大、文化生活匮乏。为此,社区农民夜校借助社区文化活动室、老年活动室等,开设书法培训等10余类课程,并讲授科学健身、养生防病等知识,帮助“新市民”更快更好融入城市生活。此外,在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来临之际,社区农民夜校也会开设专题活动,在讲授传统文化知识的同时,让居民积极参与包粽子、送元宵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欢迎。
在社区居住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空闲时间少,子女教育成为他们最大的痛点。据此,社区农民夜校聘请了两名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专家问诊”,以社区心理咨询室为阵地,给外来务工人员提供心理健康咨询,同时传授他们一些亲子教育经验,帮助解决家庭教育问题。
借助社区科技生活体验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平台,社区农民夜校开设了“实践课堂”,为寒暑假期前来探亲的务工人员子女提供学习平台,帮助务工人员解决子女教育“缺时间、少方法”的问题。
在工地工作的黄师傅说:“我们这代人‘上有老、下有小’,必须起早贪黑拼命工作才行。每天吃在工地、住在工地,说参加啥子学习确实不怎么现实。”
针对这一问题,按照“工地建在哪里夜校就办在哪里,工地开工夜校开课”的工作宗旨,锦江区香樟社区党委与工程项目部联合,在工地上建起“民工夜校”。夜校建立以来,为务工人员提供政策法规、安全生产、文化教育等方面课程,使他们在“第二故乡”成都留得住、安下心、干得欢。
统筹各类资源,不断创新
针对涉农社区农民夜校课程资源匮乏、教学形式单一等问题,锦江区为社区农民夜校匹配专项资金,统筹协调各类教学资源,从教育阵地、师资力量、开课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不断丰富课程的内容与形式,破解农民夜校课程吸引力不足的难题。
国槐路社区建设了社区文体活动广场、青少年文化休闲书吧、科普长廊等教育板块,完善了党员之家、妇女儿童之家、家长学校、党建工作室、老年活动室、心理咨询室、电子阅览室等配套功能区域,为农民夜校打造了坚实的教育阵地。2018年6月,成都市第一个以社区为载体的科普基地——国槐路社区科技生活体验馆正式向居民开放。
在大力建设教学阵地的同时,社区农民夜校加大同驻区单位资源共享力度,不断丰富夜校课程。社区农民夜校邀请四川师范大学等学校教师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充实师资库,同时吸引辖区小微企业创新创业人才、本地“土专家”等前往农民夜校讲授课程,发挥各自领域知识优势,使农民夜校课程“接地气、有人气”,充分激发授课教师与学员的共鸣。
在授课形式和地点上,社区农民夜校突破传统形式,将课堂拓展到战旗村、熊猫绿道、锦江森林体育公园等地,将乡村振兴、公园城市等内容加入现场教学课程,探索互动式教学新模式,引导学员深入交流、碰撞思想、获取新知。
突出引领作用,增强认同
一直以来,锦江区充分发挥党组织对农民夜校的引领作用,突出政治意识,发挥思想道德作用,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着力提高涉农社区农民夜校教育实效,将农民夜校打造成涉农社区发展治理的重要阵地。
突出农民夜校政治引领作用,确保“党办夜校,夜校姓党”。以主题党课等为依托,锦江区农民夜校大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进一步增强社区居民对党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行动认同,引导社区居民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主动参与社区发展治理工作和扫黑除恶斗争,使社区农民夜校成为联系党组织和群众的纽带。
2018年3月,锦江区农民夜校推出“厉害了,我的国;幸福了,我的家”爱国主义专题课程,邀请新疆驻川藏工作组党委和新疆籍务工人员走进影院观看电影 《厉害了,我的国》 ,激发了党员群众爱国爱党信念和共同建设美丽家园的激情。
同时,锦江区农民夜校以社区道德讲堂为主阵地,发挥思想道德引领作用,大力宣传“和谐家庭”“道德模范”等典型事迹,引导社区居民自觉向榜样看齐,不断提升社区居民道德素养。倡导移风易俗,摒弃在婚丧嫁娶等活动中存在的陋习。在2018年中元节前夕组织社区居民观看“道德讲堂讲孝道”网络直播课程,号召居民文明祭祀。
秉承“以技助人”的理念,针对社区居民就业需求,锦江区农民夜校开设家政、厨师、电工、电子商务等就业技能专题培训十余场,吸引居民参与500余人次,增强社区居民特别是贫困人员就业能力,将农民夜校建设成为脱贫攻坚的“尖兵利器”。
随着农民夜校建设的不断推进,锦江区涉农社区教育工作不断向专业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农民夜校已逐渐发挥出社区居民“充电站”、社区治理“助推器”的作用,成为涉农社区居民快速融入城市生活的重要平台。(供稿单位/锦江区委组织部) (责编/蒋筱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