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材编者、文本之间的多重对话,是思想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在阅读中的对话和交流,应指向学生的个体阅读。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对于高中语文教师来说,在教学记叙性散文阅读时,教什么?怎么教?学生学会什么?是三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就目前高中语文课堂的实际教学情况来说,文本解读因受特定对象的限制,很多学生不能进行有效阅读,很多教师未建立起有效、系统的阅读指导体系,学生也未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难题,语文教师必须明确阅读教学目标,建立科学的阅读教学体系,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记叙性散文阅读教学中,笔者认为可以从了解性阅读、熟悉性阅读、理解性阅读、拓展性阅读和探究性阅读五个环节循序渐进地阅读。记叙性散文阅读以写人记事为主,写人离不开事,记事离不开人。如果是以写人为主,那就要从理清事件入手,把握作者笔下的人物形象,理解作者的情感。以《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为例:
(一)了解性阅读:即课前预习,初读文章,自主解决生字读音,了解作者及相关文化常识、补充资料等。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学生在课前了解《箜篌引》《桃花扇》等补充资料内容,从多个角度了解不同信息,以便更完整地把握文中的人物形象。在认识这些丰富的感知之后,给学生心里留下的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为后面的熟悉性阅读打下基础。
(二)熟悉性阅读:即在了解性阅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再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阅读能力的基础性要求是从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理清思路、概括要点,理解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观点。为此,学生在进行熟悉性阅读时,应带着阅读任务去思考:文章是记事的,还是写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是怎样的?解决这两个问题可以从两方面来入手:一读题目——题目告诉读者哪些信息?是记事的,还是记人的?作者的情感态度如何?从题目可以看出,文章是通过一次演讲来写梁任公先生的,且“先生”二字可以看出作者对梁任公的崇敬之情;二读内容——通过梳理,不难看出文章叙述了梁任公演讲的四个环节,即演讲稿、出场、开场白、内容。
(三)理解性阅读:即在把握整体基础上,再次研读,深入思考。理解是阅读的核心。不理解文本的意义,就不可能从中获取文化科学知识、交流信息,无法通过阅读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更谈不上学习语文表达的技巧、提高写作水平。理解性阅读既要微观理解,更要宏观理解。微观理解指對文本词语、句子、段落、章节的局部理解;宏观理解指对整体内容、篇章结构、写作方法、社会价值等全面理解。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是真正的微观理解;撇开字词句、天马行空地架空文本“分析”,也不是真正的宏观理解。一般来说,记叙性散文作者记事的目的是为了写人,由此可设问:记叙事件是为了写人的,作者通过演讲的四个环节分别表现了梁任公先生怎样的特点?学生通过勾画、圈点、批注(人教版必修一第三段元的学法要求),研读分析后给出以下答案:“演讲稿”部分可以看出梁任公的认真,“出场”部分可以看出梁任公的稳健、潇洒,“开场白”部分可以看出梁任公的谦逊、幽默,“内容”部分可以看出梁任公的博闻强记、爱国。由此,人物形象就分析出来了。
(四)拓展性阅读:即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可拓展课外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对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一个人的语文水平三分靠课内,七分靠课外。”《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也指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拓展性阅读不仅可以开拓学生视野,活跃学生思维,激发学生主观学习能动性,还可以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拓展性阅读以课内材料为主,课外材料为辅。课内课外互相渗透、互相借鉴,形成合力。当然,“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是学习新知识的开端。在课文的结尾处可以给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广阔的空间。语文课堂阅读教学除了教给学生知识之外,还应有文化。《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的阅读难点在于对“热心肠”的深入理解,这就要求教师应准备好课外拓展资料,如《少年中国说》原文(节选),在阅读这些课外资料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梁任公先生的爱国情怀,感受作者要抒发的情感。
(五)探究性阅读:即对文中的难点进行探究性阅读。《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为改变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状况,特别要重视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师应努力提高组织教学和引导学生学习的质量。”“养成独立思考、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乐于进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领悟,共同提高。”探究性阅读形式可以多样化,如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学生可以就这篇文章写了什么事,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阅读的能力;就如何理解“热心肠”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其个性化阅读理解能力。
针对目前课堂阅读教学的随意性、零散性,以及大部分学生语文阅读理解能力较差的实际情况,笔者希望语文教师在记叙性散文阅读教学中,对每一单元应有重点阅读指导示范篇目,从阅读五个循序渐进的环节要求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习惯,掌握基本、清晰的阅读方法,结合记叙性散文的文体特点进行理解阅读,通过学习一篇文章,总结阅读规律,掌握阅读方法,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从而提高阅读理解能力,提升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