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苹果为什么这样红

来源 :农产品市场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123456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即将过去的2014年,对于地处大西北的甘肃省静宁县来说是一个丰收年。尽管遭遇了低温、霜冻、雨雪和冰雹等自然灾害,但约60万吨的苹果产量,24亿元的产值,对一个西部国家级贫困县意义重大。
  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中国驰名商标、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因苹果产业的飞速发展,在收获了一张又一张享誉四方的“国家级名片”之后,2014年,静宁县又建成“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苹果种植面积达到101.2万亩,居全国县(区)苹果种植面积之首。
  种果致富深入民心
  农民转型“职业果农”
  10月中旬,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主任雷拖胜家的苹果早已出售完毕,8亩多果园,收入32万元。这位年过50的果农是静宁县评选出的第一批种果能手之一。1980年,21岁的雷拖胜在“家里太穷娶不上媳妇”的重压下,“斗胆”承包了农业社的6亩果园,成为雷沟村种苹果的第一人。
  “现在是挣钱了,但刚开始种果树却艰难得不得了!”谈起这些年来自己靠种苹果发家致富的感受,雷拖胜说,记忆最深的还是自己将家里全部田地种上果树后和父亲所产生的严重矛盾,“我刚种上,第二天,树苗都被父亲拔出来扔到了路旁!”
  时光飞逝,经过30多年的发展,当地农民对种果树的顾虑和怀疑早已一扫而光。在当下的静宁县,你如果问农民干什么最挣钱,那么得到的回答十有八九是“种苹果啊!”。农民对“种苹果能致富”已深信不疑,产业富民的理念深入人心。
  行走在静宁苹果产业发展最早的治平、李店、仁大等南部乡镇,放眼望去,漫山遍野全是苹果园。“南部乡镇的农民更准确地说应该叫‘果农’,因为各家各户一门心思种苹果,面粉、食用油、蔬菜等生活必需品基本像城市居民一样进行采购了。”静宁县果树果品研究所所长、高级农艺师李建明认为,成为职业农民必须满足3个前提条件:一是必须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二是必须以获取经济利润为目的;三是必须作为一种独立的职业。“分析静宁尤其是南部各乡镇的果农,其生产生活状态已全部符合这三个条件。”李建明说。
  在南部农民转型成为“果农”,且年收入越来越高的影响和带动下,静宁中部和西北部乡镇的苹果种植面积近几年来也呈几何倍数增长,许多农民突然有了“主见”,开始自发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10月19日,位于静宁县最西部的甘沟乡圪垯村王东有家的5亩苹果被来自四川的客商收购装箱了。“卖了4.6万!比外出打工一年的工资还要多!”面对采访,王东有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
  而据圪垯村村支书张自谦介绍,目前,全村果园种植面积已达2100多亩,超过了全村总面积的三分之一。甘沟乡党委书记靳建喜告诉记者,随着果园面积持续扩张,以往以外出务工为主的家庭收入结构正在悄然改变,“以后,甘沟乡的群众也会像南部乡镇的果农一样,逐步靠种苹果致富。”
  品牌保护备受关注
  “静宁苹果”闯出市场
  随着“静宁苹果”连续多年价格领跑全国,市场上冒充“静宁苹果”,以次充好的现象也屡有发生,2013年以来,“静宁苹果”的品牌保护和建设工作受到当地政府和企业的空前重视。
  “2011年9月,静宁苹果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1月又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为县内果品企业提供了良好的品牌发展空间。”静宁县工商局局长鲍彦鹏介绍说,目前,县工商局已制定了《“静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静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印制管理规定》、《“静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等一系列规定,对全县许可使用“静宁苹果”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做到了四个统一:即统一许可使用、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印刷包装、统一对外宣传。
  鲍彦鹏说,在授权使用“静宁苹果”商标后,果品企业还可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开发和注册自己的产品品牌,以实现市场细分。
  静宁红六福果品公司是甘肃省内第一家给苹果设置防伪标识的电子商务公司。在公司总经理王志伟看来,树立一个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十分重要,就像在网上买书会立刻想到“当当”、“亚马逊”,买家电立刻想到“京东”、“国美”一样,“让消费者放心”是农产品电子商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公司成立之初,王志伟就为自己销售的静宁苹果注册了“红六福”和“静红”两个商标,并聘请业内专家运用高科技防伪技术,制作了质量追溯防伪专用标识“身份证”。“网上销售的每一箱苹果上都有一个唯一的身份证,身份证由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图案和数码防伪查询组成,刮开标签涂层后,可显示9位身份码和11位防伪码,消费者拨打电话、发送手机短信或输入网址就可准确地查询‘红六福富硒苹果’的真伪了。”王志伟说。
  常津果品公司是静宁县唯一一家国家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公司经理常继峰告诉记者,品牌就是产品的通行证,拥有和建设好自己的品牌,对于培育顾客忠诚度具有重要作用。2005年涉足电子商务以来,常津果品公司除了成功申请注册“常津”商标外,还积极开展境外商标注册,参与国际通行的商标价值体系认证和产品认证,目前,公司已申请了泰国商标国际注册。
  据了解,目前,静宁县各果品销售企业已相继申报注册了“葫芦河”、“陇原红”、“常津”等45个果品企业商标和涉农企业商标,极大地提高了“静宁苹果”的品牌附加值和市场营销能力。
  “资本下乡”明显加快
  苹果产业转型升级
  沿着静宁县通往庄浪县的公路驱车向南行驶,可以看到甘肃绿谷公司新建成的一片片集支架拉线、滴灌、行间生草技术于一体的现代化“苹果矮化密植高新示范园”。
  绿谷公司总经理李晖毕业于兰州大学,原本一直在北京从事医疗器械销售。2012年,看到静宁苹果独特的品质和良好的市场前景,李晖决定全面转型,投资现代农业。目前,绿谷公司已从威戎、雷大两乡镇流转土地3500多亩建设矮化密植果园,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   与此同时,静宁众多民营企业也纷纷“上山下乡”,在各乡镇流转土地建设苹果生产基地。德美集团是静宁从事商贸物流和房地产销售的大型企业。近年来,德美集团陆续在该县贾河乡和双岘乡采用合作社的形式建立了苹果生产基地,并利用行业优势,在兰州和北京设立了“静宁苹果专卖店”,截至2014年11月,德美集团共收购合作社农户苹果2400余吨。静宁红六福果业公司投资4000多万,在该县余湾乡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建成万亩富硒苹果生产基地和万吨气调库,并给每箱苹果加盖二维码,用信息化手段实现了苹果质量的全程可追溯。
  除了大量工商资本投资苹果产业外,社会资金也纷纷涌入苹果产业。2009年,一直在新疆种植棉花的静宁仁大乡东湾村人师定万返回家乡,采用土地流转的方式大面积种植苹果。“川地根本流转不过来,流转来的全部是陡峭的山地,将近有200多亩。”师定万说,几年下来,他已累计投入200多万,“明年果树将进入挂果期,按目前的价格,两三年就能收回成本。”
  建设“百万亩优质苹果生产大县”,带动全县农民走上致富路,是静宁县委书记王晓军自上任以来一直的愿望。“资本下乡的一大结果就是土地流转速度明显加快,土地变得更加珍贵;另一个结果就是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和市场化的营销模式逐步应用到传统苹果种植业,果园管理的标准化和集约化程度明显提高,有力地促进了静宁苹果产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静宁苹果’在全国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迅速提升。”王晓军说。
  走出县外“开疆拓土”
  静宁模式辐射周边
  在大量工商资本及社会资金进入静宁苹果产业的同时,受制于土地面积等因素的制约,县内一部分致富较早、资金充裕且熟练掌握了果园管理技术的果农纷纷尝试走出家门,在县外“开疆拓土”修建果园,有力地带动了周边县区苹果产业的发展。
  静宁县治平乡雷沟村早在2007年就实现了果园全覆盖。想扩大种植面积又苦于无地可租的果农雷四喜,在经过几个月考察后,以每亩400元的价格,在与静宁相邻的庄浪县万泉乡租地30亩种植苹果,雷四喜也成为全村到外县租地种苹果的第一人。
  “光治平和仁大两乡在庄浪县租地种苹果的果农就有11户之多。”静宁县林业局园艺站站长贾军平介绍说,静宁果农到县外种植苹果的人数逐年增加,“可以用人数越来越多,面积越来越大,辐射半径越来越广来概括。”
  为了一探究竟,记者驱车300多公里来到平凉市崆峒区索罗乡采访在此租地种苹果的静宁仁大乡南门村李恒义父子。在索罗乡,许多当地群众对李恒义的“大名”耳熟能详。
  2010年,因生产出“SOD”苹果而上过中央电视台的李恒义父子经过考察,决定在崆峒区索罗乡投资兴建果园。因为有着多年种果经历,熟练掌握施肥、修剪、植保等苹果生产的一整套技术,李恒义的到来受到了崆峒区和索罗乡两级政府的热烈欢迎。为了带动当地苹果产业发展,索罗乡政府还开出了较为优惠的土地承包政策,采用发放补贴的形式,替李恒义垫资前三年的土地流转费用。
  “目前总共流转了300多亩土地,集中连片,管理起来非常方便,并且全部采用大苗移栽,配套滴灌设备,预计2016年就可全面挂果。”李恒义介绍说。
  索罗乡党委书记罗永宏坦言,李恒义建设的这300多亩果园在当地起到了巨大的示范和带动作用,示范园落户后,前来参观请教的群众络绎不绝,周边不少群众甚至开始自发栽植果树。
  “这是以往从来没有出现过的好现象,全乡产业结构调整难度明显减小,政府和群众开始变得‘合拍’了!”罗永宏认为,李恒义这300亩果园挂果丰收后,对全乡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引领作用将更大。
  目前,在静宁周边的庄浪、灵台、泾川、通渭等县区都有静宁果农的身影,静宁苹果不但在县内红透了半边天,而且对周边县区的带动效应已日益凸显。
其他文献
农业部于12月3日举行《中国农产品品牌发展研究报告》新闻发布会,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司长张合成在介绍该报告时表示,加快推进农业品牌建设,已经成为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紧迫任务,我国也将探索建立农产品品牌目录制度,将最有影响力、最有价值的品牌纳入国家品牌目录并定期发布。  张合成表示,品牌化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品牌对农产品消费者具有重要意
期刊
在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乡的大塘湾,至今还完整保存着一间古老的手工榨油坊,榨油依然沿用火烤、石碾、水蒸、包饼、排榨、槌撞等传统工序,每道工序都是手工完成,稍有不慎就会榨不出油或出油少,对榨油师傅的手艺要求极高。
期刊
2014年1月25日,中国农村杂志社联合农业部奶业办公室、中国奶业协会等有关部门,在北京启动“中国婴幼儿奶粉安全经营行动计划——让宝宝的舌尖更安全”自律宣言公益活动。时至今日,该活动已先后深入到全国24个省 2000多个县、乡,向近万家从事婴幼儿奶粉经营的终端店主、店员宣传国家乳业新政。  为让活动更加务实有效,《农产品市场周刊》还邀请相关专家加入进来,成立了倡导安全自律经营婴幼儿奶粉行动工作小组
期刊
为弥补冬季乡村旅游的“短板”,近年来,大连市积极推进温泉旅游发展,一批温泉大项目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热气腾腾的温泉旅游,变冬季旅游“短板”为“长板”。目前,大连温泉旅游接待人数已经接近乡村旅游接待人数的一半。  坐落于大连市甘井子区红旗街道的大连成园温泉山庄是其中的佼佼者。这里集世界上热带植物数量最多的室内场馆、世界上温泉池最多的室内场馆等9项殊荣于一身。嬉水乐园的建筑设计思路高度园林化,以南国风
期刊
策划:胡国明 许奔流  执行:许奔流 朱可夫  贺 勇 唐 润 吴建豪  统筹:《农产品市场周刊》运营中心  智力支持:“创新三农”课题组  湖南省农科院  鸣谢:岳阳县人民政府  策划人语  曾经的工业强县因为地改市、市县分家而被动成为纯农业县。农业,能否托起这个昔日工业县的明天?  而一旦成为纯农业县,全凭自力更生,要让农业大县成为农业强县,路,又该怎么走?  走进湖南,当省农办的同志向课题组
期刊
湖南省岳阳市岳阳县农业品牌创建办就设在县农办。作为县农办主任,王靖对全县农业品牌创建工作介绍起来如数家珍。  岳阳县委、县政府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的要求,以“生产有标准、产品有标识、销售有规范,质量可追溯”为目标,以县政府文件形式确定了“无公害蔬菜、优质葡萄、鸽业、黄颡鱼、红薯粉、土鸡”等6个农业品牌创建重点,实行“一个产业、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个规划、一套方案”的
期刊
四个人的孤岛  进入11月下旬,三王村大约7点日出,5点日落。左金珊一家每天将持续超过14个小时生活在完全的黑暗里。夜间最低气温在零度以下。  三王村不是孤岛,它位于山东齐河县城内,距离省会济南仅38公里。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2012年全村已经搬进了水电暖设备一应俱全的安置小区内。唯有左金珊一家四口仍住在搭建在地边的简易房中。  今年88岁的爷爷话不多,夜里常常是揣着手坐在矮板凳上过一宿,偶尔哮
期刊
调研人员和记者在岳阳县农办的同志引领下边走边看边听,耳闻目睹这个纯农业县品牌创建的如火如荼:“一佳土猪”反对养殖靠喂食抗生素来增强抵抗力的“素生猪”,坚持养殖生长周期在10个月以上的土猪,每天只卖一头猪的肉,价格贵但生意好;“罗内土鸡”,每家每户喂的什么饲料、喂了多少、销售什么情况网上都看得到;中洲鱼池养黄颡鱼,产品已经远销韩国;杨林鸽业产、学、研一体化,养、供、销一条龙,已成为全省最大的肉鸽、蛋
期刊
虽然临储玉米政策出台给予市场一剂强心剂,对稳定价格大有裨益,但由于国储库存庞大,即使拍卖暂停限制供应,玉米收储同样会为供给补充新鲜血液,这可能令玉米供应端口难以“喘口气”;加之养殖需求复苏缓慢、下游深加工“无计可施”,或导致后期玉米走势陷入尴尬局面。  政策的激励仅能为盘面提供一定的底部支撑效应,却不能成为诱发期价继续上涨的坚强后盾,取而代之的将会是“激情”过后的前景黯淡,预计C1505(2015
期刊
2014年10月中旬,在辽宁省农委组织的优质农产品促销推介会上,辽宁省铁岭万鑫合作社推出的嘉强系列大米,成为“抢手货”。记者在万鑫的展柜上了解到,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虽然成立仅仅两年多,但合作社在当地已经很有名气。  铁岭万鑫水稻种植合作社,坐落于铁岭市新台子镇西三家子村。合作社成立以前,西三家子村很多农民都把地流转出去,收取400元/亩的租金。而万鑫合作社成立后,按照800元/亩的价格将土地流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