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5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如药物因素、偷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等因素,在临床上严格监拉每一个环节,全程控制质量,以减少临床偷液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液反应;热原;对策
前言: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其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空气栓塞等。判断病人是否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人在输液之后的十五分钟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范围内,是否伴随着发热(38摄氏度以上,且体温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打冷战、有的时候还会有头疼、恶心、作呕的感觉产生,或者伴随有血压有所下降、脸色苍白、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休克、更有甚者出现死亡。
1.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和临床处理
1.1 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有热原反应及热原反应所致的发热、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具有相似症状,特别是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因此,应全面地了解并进行正确判断。
1.2 临床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封存液体送检,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查找原因,杜绝再次发生。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
2.输液不良反应的药物因素
1.1 内毒素
又称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目前临床输液过程中联合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国家对细菌内毒素的质控有严格的限量标准,但混溶于同一输液瓶后致热物质迭加,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即可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在临床输液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配伍种类。
1.2 微粒
微粒指的是药物配伍后产生的一些不能被代谢掉的物质。而这种现象在中草药试剂中发生的尤为明显,当它与大的输液混合后会产生较多的不易溶解的微粒,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中草药试剂里边含有的成分比较冗杂,有效成份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限。输液配伍后不溶成份以胶态形式存在并与药液发生氧化、聚合反应,药液中的pH变化,导致皂普、生物碱等析出,出不溶性微粒。
1.3 药物间配伍禁忌也易发生输液反应
我们知道一些含有青霉素溶剂的药物加水后在水溶液中状态很不稳定在于其他药物混合后,如果存放的较长的时间后,极易发生降解反应,而后生成青霉烯酸等易使病人产生过敏反应的元素。例如,红霉素这种药物,它在pH=6时还能长期稳定存在,在当他处于酸性环境时,它的稳定性就很容易被破坏,进而使病人发生输液反应。
1.4 过敏原
致过敏原的种类较多,除了个别药物本身的致敏作用外,有的药物是代谢产物。如青霉素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过敏的则是合成、生产过程中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及青霉烯酸,青霉素或6-APA高分子聚合物均可能成为致敏原。过敏反应与个体有关,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
2.输液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
2.1 输液准备
因为输液前要作一下准备,当需要注射的试剂打开的时间过长或者加入一些其他药物后的放置较长的时间,会使药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反应产生一些可使病人过敏的过敏原或者其他的以下微生物,进而导致输液反应。
2.2 患者因素
患者体质、疾病状态、年龄差异等不同,对同一药物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
2.3 输液配伍不当
随着输液中配伍药物的不断增加,其中含有的微小粒子的数目也不断增多,一下中草药的药剂也不断增多临床上由于输液病人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配药过程,将多种药物抽到同一注射器内再加入输瓶中,这样虽然省时、省事,但是,最容易产生配伍变化,使用各种药物的热原迭加,产生一系列的输液反应。一组以上的输液病人,每组输液接瓶时,容易忽略间接配伍禁忌问题。如病人输完氨酚青霉素后,接滴环丙沙星注射液发现输液滴管内出现白色浑浊,这就是由于间接配伍不当所致。
2.4 输液环境
输液时如果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能会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同时,以下几个方面不注意也会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例如,一下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消毒剂无法杀死它或者一下消毒剂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或者一下酒精、碘酒等消毒剂的浓度不够。
3.输液反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3.1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品质量
检查玻璃瓶封口是否松动,是否有裂瓶、长菌、异物、浑浊等异常;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输液器是否破袋漏气;注意配液方法,药液的配制顺序,加药方法,配伍禁忌等。
3.2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尽量减少药物配伍的种类及数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能口服的就不要使用注射,以保证合理用药的预期效果和输液安全。
3.3 使用致敏药物时,要做皮试
中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最好单剂量使用,并不能随意增加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量。
3.4 加强护理
病人在输液中,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特别是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细心观察,一旦有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用必要的消除输液反应的措施。
3.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配液环境和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要制定完善的陪护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使空气含菌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配液室应设超净工作台,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结语: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液的监控和管理,选择使用优质的药品及一次输液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减少药物不合理配伍使用,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药物2次污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蓓,王静·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61.
[2] 高丽云,闵简书,岳建国·输液配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149.
[3] 周维书·那些药物能在输液中发生脱水缩合[J]·药学通报,1984,19(6):381.
摘要:分析引起临床输液反应的原因,如药物因素、偷液操作因素、输液器及患者等因素,在临床上严格监拉每一个环节,全程控制质量,以减少临床偷液反应的发生率。
关键词:输液反应;热原;对策
前言:输液反应是指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液体的质量、输液操作及输液内加入其他药物等原因引起的、与治疗目的无关的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反应、肺水肿(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空气栓塞等。判断病人是否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病人在输液之后的十五分钟到两个小时的时间范围内,是否伴随着发热(38摄氏度以上,且体温在停药一段时间后恢复正常)、打冷战、有的时候还会有头疼、恶心、作呕的感觉产生,或者伴随有血压有所下降、脸色苍白、腰部及四肢关节剧痛、休克、更有甚者出现死亡。
1.输液不良反应的临床症状和临床处理
1.1 临床症状
常见症状有热原反应及热原反应所致的发热、呕吐等。不同类型的输液不良反应具有相似症状,特别是反应较轻的时候往往难以区别。因此,应全面地了解并进行正确判断。
1.2 临床处理
一旦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封存液体送检,分析症状,对症治疗,及时查找原因,杜绝再次发生。通常热原反应预后良好。
2.输液不良反应的药物因素
1.1 内毒素
又称热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目前临床输液过程中联合用药的现象普遍存在,虽然国家对细菌内毒素的质控有严格的限量标准,但混溶于同一输液瓶后致热物质迭加,细菌内毒素达到一定量,即可发生热原反应。因此,在临床输液时应最大限度地减少药物的配伍种类。
1.2 微粒
微粒指的是药物配伍后产生的一些不能被代谢掉的物质。而这种现象在中草药试剂中发生的尤为明显,当它与大的输液混合后会产生较多的不易溶解的微粒,这主要是因为这些中草药试剂里边含有的成分比较冗杂,有效成份的提取和杂质除尽有限。输液配伍后不溶成份以胶态形式存在并与药液发生氧化、聚合反应,药液中的pH变化,导致皂普、生物碱等析出,出不溶性微粒。
1.3 药物间配伍禁忌也易发生输液反应
我们知道一些含有青霉素溶剂的药物加水后在水溶液中状态很不稳定在于其他药物混合后,如果存放的较长的时间后,极易发生降解反应,而后生成青霉烯酸等易使病人产生过敏反应的元素。例如,红霉素这种药物,它在pH=6时还能长期稳定存在,在当他处于酸性环境时,它的稳定性就很容易被破坏,进而使病人发生输液反应。
1.4 过敏原
致过敏原的种类较多,除了个别药物本身的致敏作用外,有的药物是代谢产物。如青霉素本身并不是过敏原,引起过敏的则是合成、生产过程中降解产物青霉噻唑蛋白及青霉烯酸,青霉素或6-APA高分子聚合物均可能成为致敏原。过敏反应与个体有关,一旦发生往往后果严重。
2.输液不良反应的人为因素
2.1 输液准备
因为输液前要作一下准备,当需要注射的试剂打开的时间过长或者加入一些其他药物后的放置较长的时间,会使药物发生不同程度的分解反应产生一些可使病人过敏的过敏原或者其他的以下微生物,进而导致输液反应。
2.2 患者因素
患者体质、疾病状态、年龄差异等不同,对同一药物的耐受程度不同。老年患者,输液量和输液速度的耐受范围缩小,输液速度应较青壮年患者慢1/3~1/2。新生儿输液速度稍快便可引起心衰等输液并发症。血栓性疾病患者自身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输液中微粒特别是较大的微粒,可造成局部循环障碍。
2.3 输液配伍不当
随着输液中配伍药物的不断增加,其中含有的微小粒子的数目也不断增多,一下中草药的药剂也不断增多临床上由于输液病人多,为了提高工作效率,缩短配药过程,将多种药物抽到同一注射器内再加入输瓶中,这样虽然省时、省事,但是,最容易产生配伍变化,使用各种药物的热原迭加,产生一系列的输液反应。一组以上的输液病人,每组输液接瓶时,容易忽略间接配伍禁忌问题。如病人输完氨酚青霉素后,接滴环丙沙星注射液发现输液滴管内出现白色浑浊,这就是由于间接配伍不当所致。
2.4 输液环境
输液时如果进气针过滤装置不良或使用短针头,经过药液的洗涤,可能会将空气中的细菌和尘粒随之带入药液而造成污染。另外,操作前不注意洗手或洗手后用白大衣或不洁毛巾擦手造成二次污染;配药间及输液间空气洁净度不符合要求;同时,以下几个方面不注意也会导致输液反应的发生,例如,一下细菌产生了抗药性,消毒剂无法杀死它或者一下消毒剂本身存在质量问题,不合格,或者一下酒精、碘酒等消毒剂的浓度不够。
3.输液反应的解决办法及对策
3.1 输液前认真检查药品质量
检查玻璃瓶封口是否松动,是否有裂瓶、长菌、异物、浑浊等异常;检查药品是否在有效期内,输液器是否破袋漏气;注意配液方法,药液的配制顺序,加药方法,配伍禁忌等。
3.2 合理用药,注意配伍
尽量减少药物配伍的种类及数量,做到可用可不用的药物最好不用,能口服的就不要使用注射,以保证合理用药的预期效果和输液安全。
3.3 使用致敏药物时,要做皮试
中药注射剂既易带入微粒,又易与其他药物发生反应,应尽量避免与其他药物配伍,最好单剂量使用,并不能随意增加中药注射剂的用药量。
3.4 加强护理
病人在输液中,要求医护人员密切观察病人,特别是年龄较大,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的病人应细心观察,一旦有输液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并采用必要的消除输液反应的措施。
3.5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配液环境和输液环境应清洁卫生,定期消毒,要制定完善的陪护探视制度,减少人员流动,使空气含菌量降低到安全范围以内,配液室应设超净工作台,操作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
结语:
医院应加强对临床输液的监控和管理,选择使用优质的药品及一次输液器,加强临床合理用药监管力度,减少药物不合理配伍使用,严格执行技术操作规程,避免药物2次污染是预防输液反应的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1] 杨蓓,王静·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8,8(1):61.
[2] 高丽云,闵简书,岳建国·输液配伍中值得注意的问题[J]·中国药学杂志,2002,37(2):149.
[3] 周维书·那些药物能在输液中发生脱水缩合[J]·药学通报,1984,19(6):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