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 6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32-5281(2015)5
【摘要】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
方法 将34例肥胖型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采用MEBO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患者对切口满意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x?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MEBO治疗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可缩短愈合时间,增加切口甲级愈合率,提高皮肤愈合质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愈合;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人群的日益增加以及高频电刀在腹部手术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明显增多趋势。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虽然切口脂肪液化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导致切口愈合延迟,甚至会出现非感染性裂开,延长患者的病程,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腹部皮肤美观,降低患者满意度,给医务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009年12月--2014年6月,笔者采用MEBO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7例,并于传统方法17例对比,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患者34例,年龄在27岁~67岁。所有患者均为腹部初次手术,术中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为4cm~11cm,平均7cm±2cm。术后均用1号易吸收长线连续缝合筋膜,盐水冲洗切口并蘸净,并去除切口处脂肪颗粒;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4~5针,以达到关闭死腔和止血的目的;皮肤均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头孢菌素及灭滴灵静点3天,预防感染。
本组入选患者均排除了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重度贫血等内科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1】:(1)患者于术后3~5除自述切口有较多渗液外,多没有其他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辅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后皮下有较多渗液渗出;(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有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明显的红肿和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正常;(5)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三次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创面治疗
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后采用MEBO换药治疗。液化较轻、渗出液较少的患者,于每次换药前用手挤压切口1~2次,切口周围用75%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处均匀涂抹MEBO,厚约5mm,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两次,直至切口愈合。液化较重、渗出液较多、切口有明显愈合不良倾向、且范围超过1针的患者,拆除1~2针缝线,清除深部液化坏死组织,置入MEBO纱条引流,每日换药两次,直至切口愈合。观察、记录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在出现脂肪液化后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法处理。液化较轻、渗出较少的患者,于每次换药前用手挤压切口1~2次,尽量将液化的脂肪挤净;切口周围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切口用无菌敷料覆盖,每日换药2次直至切口愈合。液化较重、渗出液较多、切口有明显愈合不良倾向、且范围超过1针的患者,及早拆除缝线,清除切口内液化坏死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置于盐水纱条引流,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常规消毒换药2次,直至切口愈合。
2.2治疗评价指标
2.2.1治疗时间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
治疗时间为切口确诊为脂肪液化开始治疗时至完全愈合的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腹部术后至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
2.2.2切口愈合等级
甲级: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乙级:切口愈合不良,但未化脓;丙级:切口化脓需将缝合的切口打开或行切口引流【2】 。
2.2.3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
满意:切口为甲级愈合,表皮对合整齐,呈一条直线,无硬结;一般:切口为乙级以上愈合,表皮对合整齐,瘢痕明显,有硬结;不满意:无论切口愈合等级如何,表皮对合不整齐,瘢痕明显,有明显硬结。
2.3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治疗组切口平均治疗时间为424d±2.45d.,平均愈合时间10.23d±2.56d;对照组切口平均治疗时间为6.58d±2.78d,平均愈合时间12.31d±3.74d。两组患者切口平均治疗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切口甲级愈合例数为14例,乙级愈合例数为3例,丙级愈合例数为0例。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切口行二期缝合。2例患者切口于后期出现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例数10例,乙级愈合例数5例,丙级愈合例数为2例。
治疗组患者对切口愈合情况满意者14例满意度82.35%;对照组患者对切口愈合情况满意者10例满意度58.8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满意度比较,x?=7.6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肥胖、体质较差、患有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其发生机制为:电刀所产生的高温可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变性;由于脂肪组织凝固所致的毛细血管栓塞,使本就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严重不足;术后脂肪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污染、情况暴露时间较长、术后剧烈运动如咳嗽等。除上述原因外,由于腹部手术切口较小,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常采用手术器械将其牵拉扩大,在器械作用的刺激下切口组织已发生氧化反应,引起无菌炎症等并发症,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影响切口愈合。切口脂肪液化对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及愈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数月不愈合。因此,如何促进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防止切口继发感染,减少瘢痕增生成为外科医生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20世纪50年代,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明,保持创面湿润可加速创面愈合[3],基于此机理,创面置于立体式生理湿润环境内,可促进其生理性愈合。MEBO内所含的药理成分及特殊的框架结构可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创面坏死组织,净化伤口达到主动引流、预防感染的目的;富含植物甾醇、亚油酸等再生物质,启动皮肤组织器官再生复原程序,生理性修复创面;是切口有传统的被动等待发展为主动修复。
综上所述,腹部术后切口直接采用MEBO换药治疗或已出现脂肪液化的切口采用MEBO换药治疗,均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切口愈合等级和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义才.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
[2]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0.
[3]廖毅,唐修俊等.生理湿润环境对急慢性损伤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烧伤杂志,2008,20(4):322:327
【摘要】目的 通过对照研究,观察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临床疗效。
方法 将34例肥胖型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采用MEBO换药治疗,对照组患者术后切口采用常规换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切口甲级愈合率、患者对切口满意度的比较,采用t检验和x?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
结论 MEBO治疗肥胖患者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可缩短愈合时间,增加切口甲级愈合率,提高皮肤愈合质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湿润烧伤膏;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愈合;疗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肥胖人群的日益增加以及高频电刀在腹部手术的广泛应用,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呈明显增多趋势。切口脂肪液化是腹部术后切口愈合过程中较为常见的并发症。
虽然切口脂肪液化不会危及生命,但会导致切口愈合延迟,甚至会出现非感染性裂开,延长患者的病程,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影响患者腹部皮肤美观,降低患者满意度,给医务工作带来较大的困扰,引起了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2009年12月--2014年6月,笔者采用MEBO治疗腹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17例,并于传统方法17例对比,临床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共有腹部术后脂肪液化患者34例,年龄在27岁~67岁。所有患者均为腹部初次手术,术中测量皮下脂肪厚度为4cm~11cm,平均7cm±2cm。术后均用1号易吸收长线连续缝合筋膜,盐水冲洗切口并蘸净,并去除切口处脂肪颗粒;皮下脂肪间断全层缝合4~5针,以达到关闭死腔和止血的目的;皮肤均用4号丝线间断缝合。所有患者术后均采用头孢菌素及灭滴灵静点3天,预防感染。
本组入选患者均排除了糖尿病、高血压、肾病、重度贫血等内科基础疾病。所有患者均符合以下切口脂肪液化诊断标准【1】:(1)患者于术后3~5除自述切口有较多渗液外,多没有其他自觉症状,常规检查切口时发现辅料上有黄色渗液,按压切口后皮下有较多渗液渗出;(2)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游离,渗液中可有漂浮的脂肪滴;(3)切口无明显的红肿和压痛,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4)患者体温及白细胞计数正常;(5)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三次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将3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7例)与对照组(17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 方法
2.1创面治疗
治疗组:患者手术切口出现脂肪液化后采用MEBO换药治疗。液化较轻、渗出液较少的患者,于每次换药前用手挤压切口1~2次,切口周围用75%酒精棉球消毒;切口处均匀涂抹MEBO,厚约5mm,无菌纱布覆盖,每日换药两次,直至切口愈合。液化较重、渗出液较多、切口有明显愈合不良倾向、且范围超过1针的患者,拆除1~2针缝线,清除深部液化坏死组织,置入MEBO纱条引流,每日换药两次,直至切口愈合。观察、记录患者切口愈合情况。
对照组:患者手术切口在出现脂肪液化后采用传统外科换药方法处理。液化较轻、渗出较少的患者,于每次换药前用手挤压切口1~2次,尽量将液化的脂肪挤净;切口周围用75%的酒精棉球消毒;切口用无菌敷料覆盖,每日换药2次直至切口愈合。液化较重、渗出液较多、切口有明显愈合不良倾向、且范围超过1针的患者,及早拆除缝线,清除切口内液化坏死组织后,用生理盐水冲洗,并置于盐水纱条引流,保持引流通畅,每日常规消毒换药2次,直至切口愈合。
2.2治疗评价指标
2.2.1治疗时间与术后切口愈合时间
治疗时间为切口确诊为脂肪液化开始治疗时至完全愈合的时间;术后切口愈合时间腹部术后至切口完全愈合的时间。
2.2.2切口愈合等级
甲级:没有不良反应的初级愈合;乙级:切口愈合不良,但未化脓;丙级:切口化脓需将缝合的切口打开或行切口引流【2】 。
2.2.3患者对切口的满意度
满意:切口为甲级愈合,表皮对合整齐,呈一条直线,无硬结;一般:切口为乙级以上愈合,表皮对合整齐,瘢痕明显,有硬结;不满意:无论切口愈合等级如何,表皮对合不整齐,瘢痕明显,有明显硬结。
2.3统计学方法
组间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算资料采用t?检验。
3结果
治疗组切口平均治疗时间为424d±2.45d.,平均愈合时间10.23d±2.56d;对照组切口平均治疗时间为6.58d±2.78d,平均愈合时间12.31d±3.74d。两组患者切口平均治疗时间及平均愈合时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切口甲级愈合例数为14例,乙级愈合例数为3例,丙级愈合例数为0例。
对照组中有2例患者切口行二期缝合。2例患者切口于后期出现感染。切口甲级愈合例数10例,乙级愈合例数5例,丙级愈合例数为2例。
治疗组患者对切口愈合情况满意者14例满意度82.35%;对照组患者对切口愈合情况满意者10例满意度58.82%.两组患者切口愈合情况满意度比较,x?=7.65,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4讨论
脂肪液化是手术切口愈合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导致术后脂肪液化的原因很多,包括患者肥胖、体质较差、患有糖尿病、术中使用电刀(其发生机制为:电刀所产生的高温可造成皮下脂肪组织烧伤及部分脂肪细胞变性;由于脂肪组织凝固所致的毛细血管栓塞,使本就血运较差的肥厚脂肪组织血液供应严重不足;术后脂肪发生无菌性坏死,形成较多渗液,影响切口愈合)、缝合技术欠佳、切口污染、情况暴露时间较长、术后剧烈运动如咳嗽等。除上述原因外,由于腹部手术切口较小,为充分暴露手术视野,常采用手术器械将其牵拉扩大,在器械作用的刺激下切口组织已发生氧化反应,引起无菌炎症等并发症,使脂肪组织发生液化,影响切口愈合。切口脂肪液化对患者切口愈合速度及愈合效果有着较大的影响,严重者可导致数月不愈合。因此,如何促进切口脂肪液化的愈合,防止切口继发感染,减少瘢痕增生成为外科医生必须研究的课题之一。
20世纪50年代,基础与临床研究均证明,保持创面湿润可加速创面愈合[3],基于此机理,创面置于立体式生理湿润环境内,可促进其生理性愈合。MEBO内所含的药理成分及特殊的框架结构可无损伤的液化排除创面坏死组织,净化伤口达到主动引流、预防感染的目的;富含植物甾醇、亚油酸等再生物质,启动皮肤组织器官再生复原程序,生理性修复创面;是切口有传统的被动等待发展为主动修复。
综上所述,腹部术后切口直接采用MEBO换药治疗或已出现脂肪液化的切口采用MEBO换药治疗,均可明显缩短切口愈合时间,提高切口愈合等级和愈合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义才.腹部切口裂开的防治分析[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0,12(3):163-164.
[2]黄家驷.外科学(第六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00.
[3]廖毅,唐修俊等.生理湿润环境对急慢性损伤愈合的临床观察[J].中国烧伤杂志,2008,20(4):322: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