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古人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毋庸置疑,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发展都离不开他人与社会的帮助助。在全球化不断发展、网络体系逐渐完备的21世纪,人与人之间之间总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联系,因此构筑共同体就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学校教育也是这样。学校教育所包含的知识、理念不是直接由老师灌输给学生,而是在师生协作和交流的过程中传递的,是由师生共同建构的。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建设“学习共同体”同样适用。本文旨在探讨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的策略与意义。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策略
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在人类联系曰益密切的今天,“联系、对话、合作”等成为主题词。而在当前的一些学校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景:学生把超过他的同学作为目标,教师追求比他的同事教得更好。这样做,学生和教师都把他人的成功视为自己的失败而忽略了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也应该构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进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与构建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初中班级数学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数学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增长为目的的,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相帮互助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数学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学习集体。
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生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数学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数学学习活动。
在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数学学习者可以与数学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数学知识、分享数学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数学信息,看到理解数学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和运用
2.1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
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只有摆正初中课堂中数学教师的位置才能建立好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发挥其效能。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互动合作基础上的,是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形成过程,形成数学知识经验,过多干涉必将影响学生的上课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角色定位只能是主导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支持者。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数学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数学教师上课不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专业成长实现自我的过程。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展开自由的数学交往、民主的对话,课堂因此成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载体。例如,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P13推荐问题6 :让学生以给定图形“00、△△、=”(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数学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朋友、汽车、风筝、眼镜、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数学学习兴趣大增,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不断取得数学进步。
初中数学教师也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数学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 4. 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教师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这样的“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同学们都数学学习热情被不断激发。
2.2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
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划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小组划分。“ 组间同质”体现了数学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数学学习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 为数学学习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数学学习小组的划分应按照学习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进行划分。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必须考虑数学活动的便捷性、即时性、学习力的均衡性等。在数学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学互教、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学生之间通过提供帮助满足了自己影响了别人,在相互关心中找到归属。在数学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在初中數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能够促进数学问题的高效解决,也有利于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形成。在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展开自由的交往、民主的对话,课堂因此成为师生共同发挥创造性、共同展成长的场所。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需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吴华, 丛洋, 孙丽梅.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限, 2014 (18) :136-138.
[2]王洁.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J].文教资料, 2016 (22) :166-169.
[3]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潘洪建.大班额学习共同体建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2) .
[5]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学习共同体”;策略
只有完善的集体,才能造就完善的人。在人类联系曰益密切的今天,“联系、对话、合作”等成为主题词。而在当前的一些学校中,仍然存在这样的情景:学生把超过他的同学作为目标,教师追求比他的同事教得更好。这样做,学生和教师都把他人的成功视为自己的失败而忽略了共同学习相互协作的重要性。在初中数学课堂上也应该构建“学习共同体”,倡导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协作互相进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一、“学习共同体”概述与构建的意义
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或译为“学习社区”。初中班级数学学习共同体是由学生和数学教师共同组成的,以完成共同的数学学习任务为载体,以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增长为目的的,强调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以相帮互助的学习观作指导,通过人际沟通、交流和分享各种数学学习资源而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数学学习集体。
建立数学学习共同体是满足学生的自尊和归属需要的重要途径。在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学习感到自己和其他学习者同属于一个团体,在进行共同的数学学习活动,遵守共同的规则,具有一致的价值取向和偏好。学习者对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从其他成员身上所得到的尊重感有利于增强学习者对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参与程度,维持他们持续、努力的数学学习活动。
在数学学习共同体中,数学学习者可以与数学教师进行交流,同时又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共同建构数学知识、分享数学知识。在沟通交流中,学习者可以看到不同的数学信息,看到理解数学问题的不同角度,而这又会促使他们进一步反思自己的想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理解和思路。
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和运用
2.1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
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只有摆正初中课堂中数学教师的位置才能建立好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发挥其效能。班级内部小组学习共同体教学是建立在学生自主、互动合作基础上的,是为了更好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动性,让学生亲历数学知识的探索形成过程,形成数学知识经验,过多干涉必将影响学生的上课效果,在这样的课堂上数学教师角色定位只能是主导者、引导者、合作者、学习者、支持者。课堂不再是单纯的教师传授数学知识,而是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数学知识获得的过程,数学教师上课不再是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而是专业成长实现自我的过程。数学教师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与学生形成“学习共同体” 在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展开自由的数学交往、民主的对话,课堂因此成为师生共同发展进步的载体。例如,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的第一章P13推荐问题6 :让学生以给定图形“00、△△、=”(两个圆、两个三角形、两条平行线段)为构件,构思独特且有意义图形,并写一两句诙谐的解说词。在教学时,初中数学教师可以让学生先个人设计,发挥想象,然后同桌交流、小组交流,最后由数学教师汇总全班同学中的优秀作品展示评奖。如朋友、汽车、风筝、眼镜、夕阳夹山、倒影入溪、一个人、一座山、一个太阳等等许多意义丰富的图形,其构思之巧妙,想象之丰富,语言之诙谐使人耳目一新。那一刻,同学们体会到了自主交流而取得成功的乐趣,数学学习兴趣大增,同学们在相互交流合作中不断取得数学进步。
初中数学教师也应成为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参与者。数学教师应从“师道尊严”的架子中走出来,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者。教师参与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行为方式主要是:观察、倾听、交流。教师观察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可以调控教学,照顾差异,发现“火花”。例如,在教学华东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 4. 3立体图形的表面展开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动手制作多面体的展开图,在学生制作时我观察各组制作过程,并参与到他们的制作过程中,在和他们的交流中教师了解了他们在制作时的所思所想。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个别存在的问题给予个别解决。在这样的“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同学们都数学学习热情被不断激发。
2.2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
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初中数学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划应本着“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同质结对,异质帮扶”的基本原则对全班学生进行数学学习小组划分。“ 组间同质”体现了数学小组学习的均衡发展,也为数学学习公平公正竞争奠定了基础,“组内异质” 为数学学习互助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同质结对”是指在组内实行同层次学生结对,便于开展“对学”,“对子帮扶”体现了分层学习、梯度推进中学生个体间的有效合作和友好互助。数学学习小组的划分应按照学习认知水平、智力水平、学生性别、性格、特点、习惯爱好、家庭背景等将进行划分。数学学习共同体的建立必须考虑数学活动的便捷性、即时性、学习力的均衡性等。在数学小组合作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可以互相交流、彼此争论、互学互教、共同提高,既充满温情与友爱,又像课外活动那样充满互助与竞赛。学生之间通过提供帮助满足了自己影响了别人,在相互关心中找到归属。在数学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大量的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他人的意见,形成良好的人际交往技能。
在初中數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能够促进数学问题的高效解决,也有利于学习数学思维的培养与形成。在这个数学学习共同体中,师生展开自由的交往、民主的对话,课堂因此成为师生共同发挥创造性、共同展成长的场所。在初中数学课堂构建“学习共同体”需要初中数学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师角色和自身位置;需因地制宜对小组学习共同体进行构建。
参考文献:
[1]吴华, 丛洋, 孙丽梅.初中数学翻转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限, 2014 (18) :136-138.
[2]王洁.翻转课堂中“学习共同体”构建初探[J].文教资料, 2016 (22) :166-169.
[3]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4]潘洪建.大班额学习共同体建构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 2012 (12) .
[5]赵健.学习共同体的建构[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