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对区港联动这一政策的发展由来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以宁波为例,探讨了宁波区港联动的业务模式,提出了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宁波 区港联动
一、引言
根据海关总署的定义,区港联动是指保税区与临近港区合作,在港区划出部分区域作为保税区,实行保税区政策,简化相关手续,方便货物在区、港和境内外之间快速流动。2004年4月15日,国内首个区港联动试点单位—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5个部门的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其后,包括宁波、青岛、深圳在内的7个保税区都提出了区港联动的申请。区港联动,这一被视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方向和自由贸易区雏形的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各大港口和保税区的普遍关注。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于2005年8月30日起正式封关运行,成为继上海、大连、张家港、天津后国内第五个保税物流园区。本文通过对区港联动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对宁波港的区港联动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业务模式和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
二、区港联动发展理论
区港联动起源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自由贸易区又称免税贸易区或对外贸易区、自由关税区,是处在设区国的政治管辖之下、关境之外、受海关治外法权保护、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地区。自由贸易区对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并且允许在区内自由从事商品存儲、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达到促进本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目的。
在我国,自由贸易区被翻译成保税区,但我国的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又有所区别,我国的保税区则属于海关的监管地区,仍处于“关内境内”。此外,世界各国的自由贸易区,为了扫除贸易障碍,都尽可能免除关税,简化复杂的海关手续。对照中国保税区,根据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海关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实际上是把保税区当作放大了的保税仓库区来监管的。海关长期以来管理方式没有大的突破,货物报送、转关手续繁琐,监管手段滞后,效率不高,导致该放行的货物没能及时放行,该允许存放的货物也没有及时存放的局面。这种监管模式,不仅加大了海关监管机构的负担,而且限制了保税区的发展和运作效率,并没有发挥真正的功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保税区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2004年1月1日开始,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出口补贴下降,保税区的优势逐渐削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将中国保税区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境内关内”的区域定性难以发挥开放优势,“多头分管”的管理体制难以提高运营效率,“名不符实”的功能定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区港分离”的管理原则难以达到发展目标。成思危认为,我国保税区的目标模式是,境内关外,适当放宽;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并促使一些具备条件的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
在保税区遭遇寒流的同时,和保税区相临的港口也因为由于我国保税区依然属于“境内关内”,不能享受退税的政策,只有确定出口的货物才能办理退税,但整个贸易过程往往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的风险所引起区港分离,而导致许多企业不选择我国港口作为中转港,造成很大损失。
对此,国家在多方论证基础上,先后批准8个保税区进行区港联动试点,促进港区合作,试行更加自由的投资贸易政策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并将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部分运作好的试点逐步向以发展国际物流为主的自由贸易区转型。因此区港联动实际上就是自由贸易区的雏形: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实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园区货物内销视同进口,按实际状态征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是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之后,我国对外开放度最大的政策特区。
三、宁波区港联动业务模式
王维寿(2005,中国港口)认为区港联动的业务流程模式可以有五种:货物进区, 办理出口退税、进口配送、出口中转、进口中转、国际延迟中转。这五种模式主要从整体、宏观上构建了“区港联动”业务流程, 它还应包含分拆、集拼、场装、仓储等许多具体的子流程, 并还应在实际运营中予以不断修改完善。
而宁波区港联动业务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宁波保税区功能转型出发,进一步拓展保税区功能,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专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并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货物在境内外快速流动;二是构筑区港联动平台;三是提高海关主管、部门协管的监管合一效率。
因此宁波区港联动不仅包括保税区和港区的联动,还包括六个方面的联动:
一是规划建设联动。通过区港联动的试点,北仑港将形成“前港后区”的格局,体现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贸易便利、流动自由”的监管特点,使物流园区真正体现“境内关外”特征。
二是政策功能联动。利用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区区位优势,促进贸易便利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快捷有序的国际物流发展环境,将保税政策覆盖到局部港区的集装箱码头和作业。
三是经济利益联动。区港联动的保税政策可以增强宁波港对国际大型船公司和国际贸易货主的吸引力,从而反过来带动港口的扩展。而同时在运营方面由有关部门以资产为纽带设立物流园区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园区的投资开发运营,成为保税物流和服务管理的主体,形成在业务流程上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是服务营运联动。实施区港联动后,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物流园区的转口、贸易等功能可以相互补充。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提供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外汇等一站式服务和园区内营运操作服务的联动。
五是信息共享联动。依托宁波电子口岸平台,实现生产营运、海关监管、政府政务网以及开放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全程全网、全面链接,形成信息管理为支撑的业务流程和监管流程。
六是资源统筹联动。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辐射,联动长三角和长江沿线、东部沿海的物流网络,联动国际枢纽港和自由贸易区的物流节点,开展国际国内中转和快速集拼业务。
六大联动可以逐步完善宁波港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物流软硬件基础,提升宁波港物流服务体系,拓展宁波港经济腹地,实现宁波港成为东北亚港口群中的国际物流枢纽港这一宏伟目标。除了在业务模式上以六大联动来带动宁波港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外,宁波港也出台了区港联动配套政策来辅助提升宁波港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水平。
四、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
宁波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主要在于海关监管方式、税收管理方式、报关流程、集装箱业务四大块内容。
1.在海关监管方式上宁波大大简化了入关手续,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监管,由境外进入保税区域的货物一般只需要向海关备案即可,提高了通关速度。
2.在税收管理方面宁波一改原保税区政策即非保税区货物进入保税区时不予退税,必须当货物离境时才能获得出口退税的规定,成为货物一旦进入保税区域后即视为出口并退税新规则,吸引了大量腹地客户。
3.报关流程改动较大:实施区港联动后对于货物进入园区时报一次关,出口离境时则不再报关,比原政策减少一次报关手续,而同时港区卡口实行了自动管理、自动放行的智能化管理。
4.集装箱业务方面原保税区政策要求中转集装箱只能整箱进出,并要求14天必须报关,区港联动政策则改为进行中转业务的集装箱可以拆、拼箱,并无堆存时间限制。
宁波港还在外汇管理、工商管理等多方面对出台了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全面提升了宁波港的物流周转速度,增强了宁波港港口竞争力。
五、结束语
宁波港区港联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自由贸易港区,而其中突破点一是在与国家政策放宽和扶持;二是区港联动的有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特别是与区内功能扩展有关的配套政策,如自由贸易港区适用法律问题、加工贸易企业和金融等服务类企业的税收问题;三是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必须在空间上加快扩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贞新:从区港联动试点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实践与探索,港口经济,2005.3
[2]王维寿:“区港联动”业务的特点、构成及流程.中国港口,2005.9
[3]王晓萍:宁波保税区区港联动分析.宁波大学学报,2005.3
[关键词] 宁波 区港联动
一、引言
根据海关总署的定义,区港联动是指保税区与临近港区合作,在港区划出部分区域作为保税区,实行保税区政策,简化相关手续,方便货物在区、港和境内外之间快速流动。2004年4月15日,国内首个区港联动试点单位—上海外高桥保税物流园区顺利通过国家海关总署等5个部门的联合验收,正式封关运作。其后,包括宁波、青岛、深圳在内的7个保税区都提出了区港联动的申请。区港联动,这一被视为现代物流发展的新方向和自由贸易区雏形的新模式,引起了国内各大港口和保税区的普遍关注。宁波保税物流园区于2005年8月30日起正式封关运行,成为继上海、大连、张家港、天津后国内第五个保税物流园区。本文通过对区港联动的理论基础的研究,对宁波港的区港联动实际案例分析,探讨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业务模式和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
二、区港联动发展理论
区港联动起源于自由贸易区的设立,自由贸易区又称免税贸易区或对外贸易区、自由关税区,是处在设区国的政治管辖之下、关境之外、受海关治外法权保护、无贸易限制的关税豁免地区。自由贸易区对进出口商品免征关税。并且允许在区内自由从事商品存儲、展览、拆散、改装、重新包装、整理、加工和制造等业务活动,以达到促进本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增加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目的。
在我国,自由贸易区被翻译成保税区,但我国的保税区与自由贸易区又有所区别,我国的保税区则属于海关的监管地区,仍处于“关内境内”。此外,世界各国的自由贸易区,为了扫除贸易障碍,都尽可能免除关税,简化复杂的海关手续。对照中国保税区,根据1997年6月国务院批准的《保税区海关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的规定:“保税区是海关监管的特定区域”,实际上是把保税区当作放大了的保税仓库区来监管的。海关长期以来管理方式没有大的突破,货物报送、转关手续繁琐,监管手段滞后,效率不高,导致该放行的货物没能及时放行,该允许存放的货物也没有及时存放的局面。这种监管模式,不仅加大了海关监管机构的负担,而且限制了保税区的发展和运作效率,并没有发挥真正的功效。
随着经济全球化,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我国保税区的发展也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2004年1月1日开始,国家出口退税率下调,出口补贴下降,保税区的优势逐渐削减。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将中国保税区的问题归结为四个方面:“境内关内”的区域定性难以发挥开放优势,“多头分管”的管理体制难以提高运营效率,“名不符实”的功能定位难以适应发展要求,“区港分离”的管理原则难以达到发展目标。成思危认为,我国保税区的目标模式是,境内关外,适当放宽;物流主导,综合配套;区港结合、协调发展;统一领导,属地管理,并促使一些具备条件的保税区向自由贸易区的方向发展。
在保税区遭遇寒流的同时,和保税区相临的港口也因为由于我国保税区依然属于“境内关内”,不能享受退税的政策,只有确定出口的货物才能办理退税,但整个贸易过程往往存在一些不可控因素的风险所引起区港分离,而导致许多企业不选择我国港口作为中转港,造成很大损失。
对此,国家在多方论证基础上,先后批准8个保税区进行区港联动试点,促进港区合作,试行更加自由的投资贸易政策和更加灵活的管理方式,并将在取得经验的基础上,选择部分运作好的试点逐步向以发展国际物流为主的自由贸易区转型。因此区港联动实际上就是自由贸易区的雏形:享受保税区相关政策,在进出口税收方面实行出口加工区的相关政策,即国内货物进入园区视同出口,实行退税;园区货物内销视同进口,按实际状态征税;区内货物自由流通,不征增值税和消费税,是继保税区、出口加工区之后,我国对外开放度最大的政策特区。
三、宁波区港联动业务模式
王维寿(2005,中国港口)认为区港联动的业务流程模式可以有五种:货物进区, 办理出口退税、进口配送、出口中转、进口中转、国际延迟中转。这五种模式主要从整体、宏观上构建了“区港联动”业务流程, 它还应包含分拆、集拼、场装、仓储等许多具体的子流程, 并还应在实际运营中予以不断修改完善。
而宁波区港联动业务模式的基本思路是从宁波保税区功能转型出发,进一步拓展保税区功能,充分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区的区位优势,通过设立连接保税区和港区的物流园区,重点发展国际物流专业,进一步拓展“国际中转、国际配送、国际采购、国际转口贸易”四大功能,并突出三个重点:一是货物在境内外快速流动;二是构筑区港联动平台;三是提高海关主管、部门协管的监管合一效率。
因此宁波区港联动不仅包括保税区和港区的联动,还包括六个方面的联动:
一是规划建设联动。通过区港联动的试点,北仑港将形成“前港后区”的格局,体现海关“一线放开、二线管住、贸易便利、流动自由”的监管特点,使物流园区真正体现“境内关外”特征。
二是政策功能联动。利用保税区政策优势和港区区位优势,促进贸易便利化战略的实施,提供快捷有序的国际物流发展环境,将保税政策覆盖到局部港区的集装箱码头和作业。
三是经济利益联动。区港联动的保税政策可以增强宁波港对国际大型船公司和国际贸易货主的吸引力,从而反过来带动港口的扩展。而同时在运营方面由有关部门以资产为纽带设立物流园区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园区的投资开发运营,成为保税物流和服务管理的主体,形成在业务流程上的利益分配机制。
四是服务营运联动。实施区港联动后,港口的运输功能和保税物流园区的转口、贸易等功能可以相互补充。保税物流园区同时提供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外汇等一站式服务和园区内营运操作服务的联动。
五是信息共享联动。依托宁波电子口岸平台,实现生产营运、海关监管、政府政务网以及开放式的电子商务平台,形成全程全网、全面链接,形成信息管理为支撑的业务流程和监管流程。
六是资源统筹联动。通过信息流、资金流和商品流的辐射,联动长三角和长江沿线、东部沿海的物流网络,联动国际枢纽港和自由贸易区的物流节点,开展国际国内中转和快速集拼业务。
六大联动可以逐步完善宁波港向自由贸易区发展的物流软硬件基础,提升宁波港物流服务体系,拓展宁波港经济腹地,实现宁波港成为东北亚港口群中的国际物流枢纽港这一宏伟目标。除了在业务模式上以六大联动来带动宁波港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发展外,宁波港也出台了区港联动配套政策来辅助提升宁波港和宁波保税物流园区的物流服务水平。
四、宁波实施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
宁波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主要在于海关监管方式、税收管理方式、报关流程、集装箱业务四大块内容。
1.在海关监管方式上宁波大大简化了入关手续,按照“一线放开、二线管住”的原则监管,由境外进入保税区域的货物一般只需要向海关备案即可,提高了通关速度。
2.在税收管理方面宁波一改原保税区政策即非保税区货物进入保税区时不予退税,必须当货物离境时才能获得出口退税的规定,成为货物一旦进入保税区域后即视为出口并退税新规则,吸引了大量腹地客户。
3.报关流程改动较大:实施区港联动后对于货物进入园区时报一次关,出口离境时则不再报关,比原政策减少一次报关手续,而同时港区卡口实行了自动管理、自动放行的智能化管理。
4.集装箱业务方面原保税区政策要求中转集装箱只能整箱进出,并要求14天必须报关,区港联动政策则改为进行中转业务的集装箱可以拆、拼箱,并无堆存时间限制。
宁波港还在外汇管理、工商管理等多方面对出台了区港联动的配套政策,全面提升了宁波港的物流周转速度,增强了宁波港港口竞争力。
五、结束语
宁波港区港联动的未来发展方向是自由贸易港区,而其中突破点一是在与国家政策放宽和扶持;二是区港联动的有关政策还需要进一步调整,特别是与区内功能扩展有关的配套政策,如自由贸易港区适用法律问题、加工贸易企业和金融等服务类企业的税收问题;三是宁波保税物流园区必须在空间上加快扩展速度。
参考文献:
[1]陈贞新:从区港联动试点向自由贸易区转型的实践与探索,港口经济,2005.3
[2]王维寿:“区港联动”业务的特点、构成及流程.中国港口,2005.9
[3]王晓萍:宁波保税区区港联动分析.宁波大学学报,20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