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在国有资产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它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物质基础,更是行政事业单位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最近几年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没有跟上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目前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为此,本文先分析了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然后对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策;建议
2021年国家公布并施行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首次以立法形式予以规范,是国有资产管理进步的里程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创新资产管理理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清查与监督等措施,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
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很多,腐败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监督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腐败是人民关注的焦点,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也是政府治理的难点。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单位实际、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清查盘点,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重要的国有资产除了日常监督还必须根据需要进行专项监督,切断腐败产生的根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掐断腐败源头,降低了资产损失风险,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率得到了提升
国有资产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产管理的好坏。比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更好地履行单位职能,不断添置高科技、高性能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往往都是价格昂贵的,管理并利用好这些国有资产,既利于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但是,由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管理人员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过于谨慎,生怕触犯党纪法规,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可大大提升国有资产使用率。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认识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
1.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非经营性,不以盈利为目标,也没有效益激励办法,导致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国有资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财政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政府也下发了不少新的资产管理文件,为什么这些新的资产管理文件得不到较好的落实?归根结底是单位负责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不关注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办法,也没有对相关文件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只要财务部门领会文件精神即可,其他资产使用者,对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没有组织开展系统性的学习,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上热下冷”现象的发生。
2.重视资金争取,忽视资产管理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只重视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使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办公用品进而形成国有资产,在对这些国有資产进行管理时存在懈怠心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从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些设立了但是制度不完善,领导不重视,导致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缺失,更多的选择做表面文章,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购买国有资产时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资产使用时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责任划分模糊,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无法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也很难追踪问责。
3.重视加强业务,忽视资产管理
重视加强业务、轻视资产管理问题由来已久,这与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认识息息相关,他认为把单位业务管理好才是正事,业务管理好了工作业绩就有了,对国有资产管理得再好,也捞不到业绩。因此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国有资产,大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管,很难根据实际需要购置资产,也没有对国有资产造册归档,需要维护时没人维护,需要报废的也没有按要求及时报批核减,资产管理严重不规范。
4.对国有资产认识有偏差
有些人认为国有资产是本单位根据职能需要购置,并为本单位占有使用,就是单位的私有财产。对国有资产的概念认识有偏差,对国有资产的产权也模糊,在未经财政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出租出借收入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上缴国库,有的被单位隐瞒、截留或弥补公用经费,有的抵支接待费用,造成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行为不规范
制度是管理的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制度的约束,很难把国有资产工作做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新添设备应该有充分的调研。比如有些单位没有可行性研究,由领导或某个人拍板,不顾实际,对需要购置的办公设备一味攀比,性能上热衷于盲目“高精尖”化,财政要花费巨资购买,买回来后却发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正常使用,很难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或者一味地要求节约成本,没有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买回来后却发现设备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资产使用必须规范。比如资产使用人在调离、退休等过程中,未及时办理资产实物移交手续,或者擅自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三是资产处置必须符合程序。比如有些单位资产处置不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该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才处置的没报批,该报财政部门审批后才处置的没报批,取得的收益也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上缴国库。
(三)账目记录缺乏规范性,清查走过场
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国有资产成本管理的不重视。有些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集中一次性入账,有些国有资产购置入账时直接费用化,有些国有资产早已不存在,而账面上仍然存在,有些国有资产从不计提折旧,种种原因造成账目模糊。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资产日渐丰厚,加上长期以来重购轻管,资产管理基础差,清查起来既繁重又繁琐,加上清查时有些资产使用人不愿积极主动配合,清查工作变得困难重重,最后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四)国有资产利用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要么是财政拨款购置的,要么是从其他单位无偿调入,从而导致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已占有的国有资产不重视效益也不想节约支出。有些单位的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有的缺乏可行性研究,有的没有经过集体决策,导致投资回报率不高,如果想处置还得报财政部门批准,而财政部门又缺乏有效监督,造成资产闲置;有些单位将闲置的资产长期出借,由于缺少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浪费;有些单位对资产的详细情况不了解,造成资产调剂有限,资产共享不够,等等因素导致国有资产利用率低。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认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单位负责人不仅要带头坚持学习,研究上级文件精神,还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因为每个干部职工都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到国有资产,对自己接触的资产是最了解的,让他们都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抛弃过去传统落后的腐朽思想,明确国有资产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资产归档、维护、报废等日常工作,资产处置收益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上缴国库,切实将国有资产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1.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采购制度
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对于重要的国有资产购置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规定的程序召开班子会议,班子成员要根据单位职能需要进行集体决策,经财政批准后实施采购,尽量避免盲目采购等问题的发生;对供应商进行摸底,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再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确保资产质优价廉。同时还要按照规定的验收程序与方法做好采购验收工作,验收后才能入库,有利于责任划分。
2.完善国有资产使用制度
规范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就要为每项国有资产建立卡片,卡片上详细记录资产的使用地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维修等内容,并为每项国有资产编上号,形成国有资产目录,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日常检修,定期做好维护工作,确保资产性能良好,正常运行;对长期闲置资产、利用率低资产,能调剂的就调度到需要的部门使用,实现资产共享、共用,不能调剂的报经批准后出租出借或出售,做到物尽其用。另外,为了转移资产风险,对该投保的国有资产要投保,降低资产损失。
3.做好产权登记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办理好占有产权登记,对调拨、处置转让以及单位分立、合并、改制、撤销时国有资产的变更要办理好变更产权登记,对国有资产的报废要办理好注销产权登记,并及时调好账。
(三)全面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1.加强业务培训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有效使用资产管理软件。其次,要组织管理人员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先进的单位去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除以上两种方式外,还可以组织召开座谈会,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多途径学习,不断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实施先进管理理念,更好的做好资产管理。
2.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为了增强资产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结合资产管理情况,根据设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照既定的绩效考评目标,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形成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资产管理人员工资报酬以及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紧密挂钩,兑现奖优罚劣。
(四)完善清查与监督工作
资产存量会随着资金的流动和物资的使用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完善清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状况,确保账、卡、实相符,有效防范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等风险。
1.完善定期清查
行政事業单位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底,对国有资产开展全面盘点清查,包括这一年国有资产总额及其使用和处置情况等,全面摸清资产家底,发现盘亏盘盈问题,应当查明原因,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理。
2.完善重点抽查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明白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重点在哪里,弄清楚哪些国有资产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一般的国有资产,对比较重要的国有资产除了定期清查外,还要根据需要组织人员进行抽查。
3.完善监督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产管理的日常监督;另一方面,对于重大投资、干部离任等重要事项,审计部门要做好专项监督。比如干部离任申请期间,要组织人员进行资产清查,清查时一旦发现有人以权谋私,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惩。此外,还要做好交接工作的监督,交接时,离职人员、接任人员、监督人员都要签好字,便于明确双方的责任。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
(五)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主要从两点入手: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需要科学决策,减少资产购置高配或低配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闲置的国有资产详细掌握资产信息,或调剂到有需要的部门使用,或者报经批准对外出租出借,充分盘活存量资产,进而提高资产利用率。二是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考虑处置必要性,处置时定价要公开合理,程序要公开合法,方式要公开透明等各个因素,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此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实时统计、科学分析,为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资产利用率的决策提供依据。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在改革中转型升级,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找到新的突破点,尽可能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
(六)加大财政部门监督力度
为了维护出资人权益,财政部门要根据各个单位的资产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定期考核,做好监督,确保国有财产安全。同时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通过开发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和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连接,加快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全面准确掌握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有利于购置资金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擅自出租出借资产或挪用资产处置收益等违规行为,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对纠正不到位的,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单位,财政部门还可以报告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坚决查处,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以往传统观念的影响,要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国有资产规章制度,落实好国有资产清查和监督工作,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上台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长足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弘丽.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J].商讯,2021(19):126-128.
[2]李艳波.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1,15(18):145-146.
[3]马宁馨.探究如何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11):85-87.
[4]陈素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1(16):171-172.
[5]李玲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0):5-6.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对策;建议
2021年国家公布并施行了《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条例》,对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与监督首次以立法形式予以规范,是国有资产管理进步的里程碑。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行政事业单位要严格要求自己,通过创新资产管理理念、完善相关规章制度、落实清查与监督等措施,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全面提升。
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一)有效预防了腐败问题
激化社会矛盾的重要因素很多,腐败就是其中之一,特别是在监督体制不健全的情况下。腐败是人民关注的焦点,是社会讨论的热点,也是政府治理的难点。行政事业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一套具有可操作性、符合单位实际、行之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落实资产清查盘点,采用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单位国有资产进行清查,保证账实相符;加强对国有资产的日常监督,重要的国有资产除了日常监督还必须根据需要进行专项监督,切断腐败产生的根源,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手中的权力只能在合理的范围内使用,掐断腐败源头,降低了资产损失风险,保护了国家财产安全。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使用率得到了提升
国有资产使用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资产管理的好坏。比如有的行政事业单位,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更好地履行单位职能,不断添置高科技、高性能仪器设备,这些仪器设备往往都是价格昂贵的,管理并利用好这些国有资产,既利于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全社会。但是,由于管理制度还不够完善,有些管理人员在国有资产使用过程中过于谨慎,生怕触犯党纪法规,影响国有资产的使用,因此,加强对国有资产的规范管理,可大大提升国有资产使用率。
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主要不足
(一)认识不到位,管理流于形式
1.管理意识淡薄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具有非经营性,不以盈利为目标,也没有效益激励办法,导致长期以来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意识淡薄。随着经济发展、改革的深入,国有资产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财政管理部门先后颁布了一系列国有资产管理办法,政府也下发了不少新的资产管理文件,为什么这些新的资产管理文件得不到较好的落实?归根结底是单位负责人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国有资产管理,不关注国有资产相关管理办法,也没有对相关文件进行深入研究,认为国有资产管理是财务部门的事,只要财务部门领会文件精神即可,其他资产使用者,对资产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和上级文件精神,没有组织开展系统性的学习,从而导致国有资产管理“上热下冷”现象的发生。
2.重视资金争取,忽视资产管理
很多行政事业单位特别是单位一把手只重视向财政部门争取资金,使用财政资金购买设备、办公用品进而形成国有资产,在对这些国有資产进行管理时存在懈怠心理。有些行政事业单位从未设立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些设立了但是制度不完善,领导不重视,导致相关管理人员责任感缺失,更多的选择做表面文章,执行效果大打折扣,普遍存在“重资金轻资产”的现象。购买国有资产时没有及时入账或不入账,资产使用时没有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责任划分模糊,经常出现推诿扯皮现象,无法落实国有资产管理责任制,也很难追踪问责。
3.重视加强业务,忽视资产管理
重视加强业务、轻视资产管理问题由来已久,这与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的认识息息相关,他认为把单位业务管理好才是正事,业务管理好了工作业绩就有了,对国有资产管理得再好,也捞不到业绩。因此一些行政事业单位没有设立专门的资产管理机构,也没有专人负责管理国有资产,大都是由财务人员兼任,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去管,很难根据实际需要购置资产,也没有对国有资产造册归档,需要维护时没人维护,需要报废的也没有按要求及时报批核减,资产管理严重不规范。
4.对国有资产认识有偏差
有些人认为国有资产是本单位根据职能需要购置,并为本单位占有使用,就是单位的私有财产。对国有资产的概念认识有偏差,对国有资产的产权也模糊,在未经财政部门审批的情况下,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出租出借收入没有按照规定的程序上缴国库,有的被单位隐瞒、截留或弥补公用经费,有的抵支接待费用,造成违规违纪行为,严重的甚至构成犯罪。
(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行为不规范
制度是管理的保障,完善的管理制度就是国有资产管理的前提,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制度的约束,很难把国有资产工作做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有待完善:一是新添设备应该有充分的调研。比如有些单位没有可行性研究,由领导或某个人拍板,不顾实际,对需要购置的办公设备一味攀比,性能上热衷于盲目“高精尖”化,财政要花费巨资购买,买回来后却发现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不能正常使用,很难充分发挥资产使用效益,或者一味地要求节约成本,没有考虑产品的更新换代,买回来后却发现设备已经过时,不能满足工作需要。二是资产使用必须规范。比如资产使用人在调离、退休等过程中,未及时办理资产实物移交手续,或者擅自将国有资产出租出借。三是资产处置必须符合程序。比如有些单位资产处置不按照规定的程序报批,该报主管部门审批后才处置的没报批,该报财政部门审批后才处置的没报批,取得的收益也不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规定上缴国库。
(三)账目记录缺乏规范性,清查走过场
在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存在对国有资产成本管理的不重视。有些国有资产没有及时入账或集中一次性入账,有些国有资产购置入账时直接费用化,有些国有资产早已不存在,而账面上仍然存在,有些国有资产从不计提折旧,种种原因造成账目模糊。随着行政事业单位的发展壮大,资产日渐丰厚,加上长期以来重购轻管,资产管理基础差,清查起来既繁重又繁琐,加上清查时有些资产使用人不愿积极主动配合,清查工作变得困难重重,最后往往雷声大雨点小,解决不了实质问题。 (四)国有资产利用率低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要么是财政拨款购置的,要么是从其他单位无偿调入,从而导致有些行政事业单位,对已占有的国有资产不重视效益也不想节约支出。有些单位的国有资产投资项目,有的缺乏可行性研究,有的没有经过集体决策,导致投资回报率不高,如果想处置还得报财政部门批准,而财政部门又缺乏有效监督,造成资产闲置;有些单位将闲置的资产长期出借,由于缺少监督,容易造成资产浪费;有些单位对资产的详细情况不了解,造成资产调剂有限,资产共享不够,等等因素导致国有资产利用率低。
三、对策与建议
(一)提高管理者对国有资产的认识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管理者必须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国有资产的管理,单位负责人不仅要带头坚持学习,研究上级文件精神,还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国有资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让大家有章可循,因为每个干部职工都或多或少地会接触到国有资产,对自己接触的资产是最了解的,让他们都参与国有资产管理,可以激发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格局。其次,行政事业单位要抛弃过去传统落后的腐朽思想,明确国有资产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严格执行相关规定,做好资产归档、维护、报废等日常工作,资产处置收益严格按照收支两条线上缴国库,切实将国有资产管理当作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二)完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
1.建立严格的国有资产采购制度
制度上要明确规定对于重要的国有资产购置项目要进行可行性研究,按照规定的程序召开班子会议,班子成员要根据单位职能需要进行集体决策,经财政批准后实施采购,尽量避免盲目采购等问题的发生;对供应商进行摸底,确定合格供应商名单,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方式进行招标采购,再与选定的供应商签订质量保证协议,确保资产质优价廉。同时还要按照规定的验收程序与方法做好采购验收工作,验收后才能入库,有利于责任划分。
2.完善国有资产使用制度
规范国有资产的使用管理工作,就要为每项国有资产建立卡片,卡片上详细记录资产的使用地点、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维修等内容,并为每项国有资产编上号,形成国有资产目录,有利于国有资产管理责任落实到人;严格执行国有资产日常检修,定期做好维护工作,确保资产性能良好,正常运行;对长期闲置资产、利用率低资产,能调剂的就调度到需要的部门使用,实现资产共享、共用,不能调剂的报经批准后出租出借或出售,做到物尽其用。另外,为了转移资产风险,对该投保的国有资产要投保,降低资产损失。
3.做好产权登记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对占有、使用的国有资产要办理好占有产权登记,对调拨、处置转让以及单位分立、合并、改制、撤销时国有资产的变更要办理好变更产权登记,对国有资产的报废要办理好注销产权登记,并及时调好账。
(三)全面提升资产管理人员素质
1.加强业务培训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组织国有资产管理人员参加业务培训,有效使用资产管理软件。其次,要组织管理人员到国有资产管理工作先进的单位去参观,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除以上两种方式外,还可以组织召开座谈会,为资产管理人员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通过多途径学习,不断更新国有资产管理知识,实施先进管理理念,更好的做好资产管理。
2.对国有资产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增强管理人员的工作责任感
为了增强资产管理人员主人翁意识,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行政事业单位要定期结合资产管理情况,根据设置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对照既定的绩效考评目标,对其工作业绩进行考核评价,形成考核结果。考核结果与资产管理人员工资报酬以及职务晋升、评先评优等紧密挂钩,兑现奖优罚劣。
(四)完善清查与监督工作
资产存量会随着资金的流动和物资的使用时刻处于变动之中。完善清查与监督工作,及时准确地掌握资产状况,确保账、卡、实相符,有效防范资产流失、资产信息失真等风险。
1.完善定期清查
行政事業单位应当至少于每年年底,对国有资产开展全面盘点清查,包括这一年国有资产总额及其使用和处置情况等,全面摸清资产家底,发现盘亏盘盈问题,应当查明原因,按照规定权限批准后处理。
2.完善重点抽查
行政事业单位首先要明白本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重点在哪里,弄清楚哪些国有资产是比较重要的,哪些是一般的国有资产,对比较重要的国有资产除了定期清查外,还要根据需要组织人员进行抽查。
3.完善监督工作
行政事业单位要完善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一方面资产管理部门会同财务、监察等部门,负责对资产管理的日常监督;另一方面,对于重大投资、干部离任等重要事项,审计部门要做好专项监督。比如干部离任申请期间,要组织人员进行资产清查,清查时一旦发现有人以权谋私,必须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严惩。此外,还要做好交接工作的监督,交接时,离职人员、接任人员、监督人员都要签好字,便于明确双方的责任。专项监督与日常监督相结合,充分发挥内部监督效力。
(五)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
行政事业单位要提高国有资产利用率,主要从两点入手:一是行政事业单位要根据单位实际需要科学决策,减少资产购置高配或低配问题的发生;对于已经闲置的国有资产详细掌握资产信息,或调剂到有需要的部门使用,或者报经批准对外出租出借,充分盘活存量资产,进而提高资产利用率。二是在国有资产处置过程中,行政事业单位要考虑处置必要性,处置时定价要公开合理,程序要公开合法,方式要公开透明等各个因素,提高管理工作水平。此外,要充分利用先进的资产管理软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动态管理,实时统计、科学分析,为提高资产管理效率和资产利用率的决策提供依据。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行政事业单位要与时俱进,在改革中转型升级,创新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找到新的突破点,尽可能地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提高国有资产使用率。
(六)加大财政部门监督力度
为了维护出资人权益,财政部门要根据各个单位的资产情况,制定相应的考核标准,根据这些标准定期考核,做好监督,确保国有财产安全。同时财政部门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网络技术,通过开发统一的财务核算软件和资产管理信息平台,实现大数据连接,加快国有资产信息化管理。一方面可以全面准确掌握全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占用情况,有利于购置资金优化配置,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擅自出租出借资产或挪用资产处置收益等违规行为,财政部门责令纠正,对纠正不到位的,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单位,财政部门还可以报告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坚决查处,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四、结束语
国有资产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促进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需要,我们必须彻底改变以往传统观念的影响,要设立专门的国有资产管理机构,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完善国有资产规章制度,落实好国有资产清查和监督工作,盘活存量国有资产,防止国有资产浪费,促进国有资产管理水平上台阶,实现行政事业单位长足有序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弘丽.加强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探讨[J].商讯,2021(19):126-128.
[2]李艳波.关于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思考[J].纳税,2021,15(18):145-146.
[3]马宁馨.探究如何做好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管理[J].质量与市场,2021(11):85-87.
[4]陈素宁.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讯,2021(16):171-172.
[5]李玲姿.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21(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