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邹琦20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是闽浙赣省苏区创建人之一,也是黄埔军校第4期的毕业生,30岁时便为中国的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年届八旬的新华社高级编辑、资深翻译家邹国昌,一直铭记他父亲邹琦及其战友们英勇顽强的事迹和革命精神。
(一)
邹琦于1905年12月20日在江西省弋阳县烈桥乡窖头村出生。家里世代务农,生活贫穷,但他自幼天资聪明,酷爱学习。父亲邹尊贤将他送进堂叔邹秀山的私塾读书,他不仅能记住先生每天所讲的课文,而且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邹琦12岁时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一位姓杨的乡绅出了对子请他对:“秋月倍明,照得乾坤浪漫。”他略加思索后道:“春风骤起,扫尽宇宙烟尘。”另一天,一位裁缝在邹秀山先生家中钉铜扣子,邹琦也在场,先生出题道:“铜扣布衣缝布线,以昭俭也。”他答对:“银盘金顶插金花,岂显荣乎。”这两副对子,既反映了他的才气,又显现了他幼年时希望扫除人世间不平等的抱负及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不屑。
1919年,14岁的邹琦与方志纯等一起考入了弋阳县县立高等小学。当时,方志敏早已在这个学校读书,并组织了学习先进思想和新文化的“弋阳九区青年社”。邹琦、方志纯等积极参加了这一组织,并成为骨干。在方志敏的领导下,他们阅读进步刊物,宣传进步思想,还响应北京学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运动。
1924年,邹琦到南昌求学,由方志纯介绍加人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由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方志敏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将邹琦派回弋阳,与其他同志一道在弋阳九区一带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同年4月。方志敏又通知他。组织决定派他到广州黄埔军校学习。这样他就成了黄埔军校第4期的学员。1927年,他从黄埔军校毕业,任北伐军某部连长。
1927年,八一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后,方志敏奉命回赣东北进行革命斗争,邹琦也根据方志敏的指示迅速返回弋阳。这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在邹琦家乡窖头村东边山腰上一栋丁字形的房子里,举行了有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吴先民、邹琦、方志纯等来自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5县的10多位中共党员参加的著名会议——窖头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方志敏任工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邹琦任平债委员,负责平债、分田和军事训练工作;还决定组织武装队伍。并袭击漆工镇警察所。一天黑夜,邹琦参加了袭击警察所的战斗。捆绑了警察,缴获了一支三八式步枪、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支没有枪栓与退子弹金钩的英式来福枪。这便是方志敏在赣东北闹革命的武装基础,也是后来人们传说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故事由来。邹琦根据方志敏的指示,率领农民武装攻打乡公所所在地烈桥。在邹琦的周密计划下,农民武装一举捣毁了这个乡公所。从此,革命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农民们纷纷加入革命武装。
(二)
革命队伍不断扩大,加入其中的农民虽充满革命热情,却不懂军事知识,也缺乏纪律性。方志敏决定由黄埔军校毕业的邹琦在离窖头村不远的吴家墩办一所军事学校,自己兼任政委,邹琦任校长。经过几个月的训练,100多位农民成了正规军战士,并组成了土地革命军第二师14团1营1连,邹琦先后任营长兼连长、团长,这是赣东北第一支革命武装,也是以后红十军的基础骨干力量。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原炮兵司令吴克华、前济南军区司令饶守坤、某部上将方正和前中央警卫团团长汪东兴等人。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优秀人才。
面对弋阳、横峰等县农民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发展,国民党政府紧急调集军队前来进行镇压。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吴先民、邹琦等10多位赣东北革命领导人在笔架山方胜峰举行会议,决定就地坚持斗争,任命邵式平为总指挥,分兵击退4路来犯的敌人。邹琦和邵式平一道。负责迎击一路敌人。当这路敌兵来到时,他们看到山上的邵式平、邹琦已被自称为横峰县的“剿匪大队”五花大绑绑起来了。按当时国民党当局“悬赏”规定,抓到邵式平可得到大洋800元,抓到邹琦可得到大洋500元。在1300元大洋的诱惑下,这路敌兵立即来抢。但当他们上山后,“剿匪大队”却变成了红军,到处红旗招展,“缴枪不杀”的喊声不断,退路也被堵死。敌兵只好把枪丢在地上,向红军求饶。原来假扮成被敌人抓捕,是邹琦向邵式平献的计策。其他3路敌军也被打退。就这样,赣东北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
1929年,方志敏在弋阳漆工邵家祠堂召开了有弋阳、横峰、德兴、上饶等8县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信江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信江苏维埃政府,邹琦为执行委员之一。会议决定扩大根据地,并要邹琦带兵攻打葛源镇。
葛源镇位于横峰县东北角,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红军当时枪支很少,用的大多是长矛大刀,邹琦决定用智取。攻打的那天夜里,他命令埋伏在西面山口的战士点燃放在洋铁桶内的鞭炮,葛源镇的敌兵听到机枪似的射击响声,慌忙前来迎战。邹琦带领的大部队很快进入并占领了葛源镇的大部分地方。就在即将胜利的时候,突然又冒出一股敌兵,用机枪向他们扫射。邹琦立刻振臂高呼扑向敌人,战士们也立即跟上。短兵相接,敌人的长枪发挥不了作用,红军战士的长矛大刀却大发其威。敌人被红军的英勇行动所吓倒,纷纷丢枪投降。出镇的敌军返回时受到前后夹击,也不得不投降了。1931年3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在葛源镇成立(1932年1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决定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邹琦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彭杨军事学校校长。
1931年,邹琦被派往闽北担任闽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军委主席。闽北红军独立师成立后,他任师政委,黄立贵任师长。一次,邹琦率部攻打河口镇夺取浮桥。当看到10多名战士被河对面的敌人机枪扫射牺牲时,他怀着愤怒的心情潜入水中,迅速游到对岸,打死了敌人的机枪手。顿时,其他敌兵一片混乱,我军趁机通过浮桥,夺取了胜利。在邹琦和黄立贵的率领下。指战员们英勇奋战,根据地不断扩大和巩固。然而,邹琦在一次战斗中率领部队冲锋时,不幸被敌人的手榴弹炸伤,身中几十块弹片。经过治疗,他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一条腿被炸坏,致使他走路不大方便。 1932年10月。在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央代表曾洪易的打击下,邹琦被撤销闽北省苏维埃主席和军委主席职务。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工作,后又先后去光泽县委组织部和崇安县委宣传部工作。方志敏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立即将邹琦调回赣东北。当邹琦带着夫人和孩子经过艰难跋涉回到葛源镇时,方志敏特别高兴。他对邹琦说:“现在中央正要我组织部队北上抗日。我们走后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就会空虚。你回来得正好,可以再训练一批军官,重组部队。”于是方志敏任命邹琦为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红军第五分校校长。
1934年11月,方志敏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领红十军北上抗日。赣东北的根据地留下唐绍刚、邹琦等人坚守。蒋介石调动两个师的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并采取步步为营、村村筑垒和引诱红军士兵脱离队伍等办法,致使赣东北根据地日渐缩小。葛源失守后,邹琦等人只能在山上不断转移,有时就露宿在山沟里。在艰难的情况下,他作了一首打油诗鼓舞大家的斗志:“蓝天是屋顶,大地当床铺;高山是墙壁,哪怕敌人攻。”
邹琦等人在猪母石山与敌人周旋时。被叛徒、负责送饭的徐炎荣出卖。邹琦被敌军押往敌“剿匪”司令部路过窖头村时,乡亲们纷纷出来相送。邹琦戴着手铐脚镣,昂头向乡亲们说:“乡亲们,我邹琦不幸被捕,请大家不要难过,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杀了一个邹琦,又会有千百个邹琦出来。红军是打不垮的。我相信,再过十几年,红军又会回来的。”在上饶,姓顾的国民党军队司令是邹琦在黄埔军校时的同学。他异想天开地想劝降邹琦,特意在一天晚上为邹琦设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顾某说:“今日共党已完,老兄何不归顺国军?这样你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邹琦听后哈哈大笑,说:“我们虽然一同在黄埔军校学习过,但走的是两条路。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完,邹琦便离席扬长而去。不久,邹琦被押往南昌。他在狱中受尽各种折磨,但他的革命意志却始终没有被摧毁。1935年10月,邹琦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于南昌百花洲。在土地革命期间。邹琦的6位叔伯兄弟也献身于革命事业。
(三)
邹国昌的母亲徐先竹原是葛源镇列宁小学的学生。在方志敏等同志的撮合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1931年初,她与邹琦结婚。1932年10月,徐先竹在福建崇安城生下一个男婴,邹琦认为他出生在战火不断的崇安,就给他取名为崇生(后改名为国昌)。这一年,师长黄立贵的夫人也生了一个男孩。从此,这两个小孩各坐一个箩筐,由一个战士挑着,辗转于闽北各地。邹琦受命从闽北返回赣东北时,邹国昌被勤务员背在背上,通过敌人封锁线时一岁多的他竟然一声也没有哭。
父亲被捕后。邹国昌被群众掩护起来,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刘加清将他认作自己的儿子。父亲牺牲后,邹国昌随行医并教私塾的祖父邹桑园到处流浪。他10岁时,祖父不幸去世,他只得跟六叔祖父生活。因家庭贫困,他无法上学,在家务农。江西全境获得解放后,1949年7月间,邵式平亲自到弋阳、横峰寻找革命烈士遗孤,并将吴先民之子吴在平、程伯谦之子程兴山以及胡元吉、黄天古、邹国昌等送入南昌八一革命大学培养。结业后,他们又被送到上饶革命烈士子弟学校学习。1950年,邹国昌18岁时带队参加了土改工作。1951年,他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但邵式平、方志纯等领导考虑他是邹琦家的唯一独苗,没有批准他的要求,而是让他进入培育烈士子女的江西工农中学学习。1953年,邹国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在江西工农中学毕业后,邹国昌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学习一年后,他被保送到匈牙利罗兰大学匈语系学习。1960年他在罗兰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在新华社布达佩斯分社工作。1962年年底,邹国昌被调回总社。除1988年至1990年重新回到布达佩斯分社工作过一段时间外,他一直在总社参编部工作,直到1992年离休。工作期间,他勤勤恳恳地翻译和撰写了大量的稿件。有的经新华社播发后被各种媒体采用。有的刊登在内参上供中央领导参考。
邹国昌同志有子女各一人。北京大学毕业的儿子邹晓明现在担任我国驻乌干达使馆的经济参赞,女儿邹清在一家外企lT作。他家现在过着幸福的生活。
(一)
邹琦于1905年12月20日在江西省弋阳县烈桥乡窖头村出生。家里世代务农,生活贫穷,但他自幼天资聪明,酷爱学习。父亲邹尊贤将他送进堂叔邹秀山的私塾读书,他不仅能记住先生每天所讲的课文,而且阅读了大量的课外书籍。邹琦12岁时一个月色明亮的夜晚,一位姓杨的乡绅出了对子请他对:“秋月倍明,照得乾坤浪漫。”他略加思索后道:“春风骤起,扫尽宇宙烟尘。”另一天,一位裁缝在邹秀山先生家中钉铜扣子,邹琦也在场,先生出题道:“铜扣布衣缝布线,以昭俭也。”他答对:“银盘金顶插金花,岂显荣乎。”这两副对子,既反映了他的才气,又显现了他幼年时希望扫除人世间不平等的抱负及对当时科举制度的不屑。
1919年,14岁的邹琦与方志纯等一起考入了弋阳县县立高等小学。当时,方志敏早已在这个学校读书,并组织了学习先进思想和新文化的“弋阳九区青年社”。邹琦、方志纯等积极参加了这一组织,并成为骨干。在方志敏的领导下,他们阅读进步刊物,宣传进步思想,还响应北京学生的号召。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运动。
1924年,邹琦到南昌求学,由方志纯介绍加人社会主义青年团。次年由方志敏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方志敏根据革命斗争的需要,将邹琦派回弋阳,与其他同志一道在弋阳九区一带秘密组织农民协会。同年4月。方志敏又通知他。组织决定派他到广州黄埔军校学习。这样他就成了黄埔军校第4期的学员。1927年,他从黄埔军校毕业,任北伐军某部连长。
1927年,八一起义部队撤离南昌后,方志敏奉命回赣东北进行革命斗争,邹琦也根据方志敏的指示迅速返回弋阳。这年农历十二月初十,在邹琦家乡窖头村东边山腰上一栋丁字形的房子里,举行了有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吴先民、邹琦、方志纯等来自弋阳、横峰、贵溪、铅山、上饶5县的10多位中共党员参加的著名会议——窖头会议。会议决定成立“中共五县工作委员会”,方志敏任工委书记兼暴动总指挥:邹琦任平债委员,负责平债、分田和军事训练工作;还决定组织武装队伍。并袭击漆工镇警察所。一天黑夜,邹琦参加了袭击警察所的战斗。捆绑了警察,缴获了一支三八式步枪、一支汉阳造步枪和一支没有枪栓与退子弹金钩的英式来福枪。这便是方志敏在赣东北闹革命的武装基础,也是后来人们传说的方志敏“两条半枪闹革命”的故事由来。邹琦根据方志敏的指示,率领农民武装攻打乡公所所在地烈桥。在邹琦的周密计划下,农民武装一举捣毁了这个乡公所。从此,革命群众的情绪十分高涨。农民们纷纷加入革命武装。
(二)
革命队伍不断扩大,加入其中的农民虽充满革命热情,却不懂军事知识,也缺乏纪律性。方志敏决定由黄埔军校毕业的邹琦在离窖头村不远的吴家墩办一所军事学校,自己兼任政委,邹琦任校长。经过几个月的训练,100多位农民成了正规军战士,并组成了土地革命军第二师14团1营1连,邹琦先后任营长兼连长、团长,这是赣东北第一支革命武装,也是以后红十军的基础骨干力量。不仅如此,新中国成立后的原炮兵司令吴克华、前济南军区司令饶守坤、某部上将方正和前中央警卫团团长汪东兴等人。都是从这所学校走出来的优秀人才。
面对弋阳、横峰等县农民革命斗争如火如荼地发展,国民党政府紧急调集军队前来进行镇压。方志敏、邵式平、黄道、吴先民、邹琦等10多位赣东北革命领导人在笔架山方胜峰举行会议,决定就地坚持斗争,任命邵式平为总指挥,分兵击退4路来犯的敌人。邹琦和邵式平一道。负责迎击一路敌人。当这路敌兵来到时,他们看到山上的邵式平、邹琦已被自称为横峰县的“剿匪大队”五花大绑绑起来了。按当时国民党当局“悬赏”规定,抓到邵式平可得到大洋800元,抓到邹琦可得到大洋500元。在1300元大洋的诱惑下,这路敌兵立即来抢。但当他们上山后,“剿匪大队”却变成了红军,到处红旗招展,“缴枪不杀”的喊声不断,退路也被堵死。敌兵只好把枪丢在地上,向红军求饶。原来假扮成被敌人抓捕,是邹琦向邵式平献的计策。其他3路敌军也被打退。就这样,赣东北红军粉碎了国民党的第一次“围剿”。
1929年,方志敏在弋阳漆工邵家祠堂召开了有弋阳、横峰、德兴、上饶等8县代表参加的第一次信江工农兵代表大会,选举成立了信江苏维埃政府,邹琦为执行委员之一。会议决定扩大根据地,并要邹琦带兵攻打葛源镇。
葛源镇位于横峰县东北角,四面环山,易守难攻。红军当时枪支很少,用的大多是长矛大刀,邹琦决定用智取。攻打的那天夜里,他命令埋伏在西面山口的战士点燃放在洋铁桶内的鞭炮,葛源镇的敌兵听到机枪似的射击响声,慌忙前来迎战。邹琦带领的大部队很快进入并占领了葛源镇的大部分地方。就在即将胜利的时候,突然又冒出一股敌兵,用机枪向他们扫射。邹琦立刻振臂高呼扑向敌人,战士们也立即跟上。短兵相接,敌人的长枪发挥不了作用,红军战士的长矛大刀却大发其威。敌人被红军的英勇行动所吓倒,纷纷丢枪投降。出镇的敌军返回时受到前后夹击,也不得不投降了。1931年3月,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在葛源镇成立(1932年11月,中华苏维埃政府决定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邹琦任军事委员会委员兼彭杨军事学校校长。
1931年,邹琦被派往闽北担任闽北苏维埃政府主席、军委主席。闽北红军独立师成立后,他任师政委,黄立贵任师长。一次,邹琦率部攻打河口镇夺取浮桥。当看到10多名战士被河对面的敌人机枪扫射牺牲时,他怀着愤怒的心情潜入水中,迅速游到对岸,打死了敌人的机枪手。顿时,其他敌兵一片混乱,我军趁机通过浮桥,夺取了胜利。在邹琦和黄立贵的率领下。指战员们英勇奋战,根据地不断扩大和巩固。然而,邹琦在一次战斗中率领部队冲锋时,不幸被敌人的手榴弹炸伤,身中几十块弹片。经过治疗,他虽然保住了性命,但一条腿被炸坏,致使他走路不大方便。 1932年10月。在推行“左”倾教条主义的中央代表曾洪易的打击下,邹琦被撤销闽北省苏维埃主席和军委主席职务。调到军分区政治部工作,后又先后去光泽县委组织部和崇安县委宣传部工作。方志敏得知这一情况后非常气愤,立即将邹琦调回赣东北。当邹琦带着夫人和孩子经过艰难跋涉回到葛源镇时,方志敏特别高兴。他对邹琦说:“现在中央正要我组织部队北上抗日。我们走后根据地的武装力量就会空虚。你回来得正好,可以再训练一批军官,重组部队。”于是方志敏任命邹琦为闽浙赣省军区司令部参谋长兼红军第五分校校长。
1934年11月,方志敏遵照党中央指示,率领红十军北上抗日。赣东北的根据地留下唐绍刚、邹琦等人坚守。蒋介石调动两个师的兵力对根据地进行“围剿”,并采取步步为营、村村筑垒和引诱红军士兵脱离队伍等办法,致使赣东北根据地日渐缩小。葛源失守后,邹琦等人只能在山上不断转移,有时就露宿在山沟里。在艰难的情况下,他作了一首打油诗鼓舞大家的斗志:“蓝天是屋顶,大地当床铺;高山是墙壁,哪怕敌人攻。”
邹琦等人在猪母石山与敌人周旋时。被叛徒、负责送饭的徐炎荣出卖。邹琦被敌军押往敌“剿匪”司令部路过窖头村时,乡亲们纷纷出来相送。邹琦戴着手铐脚镣,昂头向乡亲们说:“乡亲们,我邹琦不幸被捕,请大家不要难过,共产党人是杀不完的!杀了一个邹琦,又会有千百个邹琦出来。红军是打不垮的。我相信,再过十几年,红军又会回来的。”在上饶,姓顾的国民党军队司令是邹琦在黄埔军校时的同学。他异想天开地想劝降邹琦,特意在一天晚上为邹琦设了一桌丰盛的酒席。顾某说:“今日共党已完,老兄何不归顺国军?这样你今后肯定会有更多的用武之地。”邹琦听后哈哈大笑,说:“我们虽然一同在黄埔军校学习过,但走的是两条路。古人云,道不同不相为谋。”说完,邹琦便离席扬长而去。不久,邹琦被押往南昌。他在狱中受尽各种折磨,但他的革命意志却始终没有被摧毁。1935年10月,邹琦被国民党当局秘密杀害于南昌百花洲。在土地革命期间。邹琦的6位叔伯兄弟也献身于革命事业。
(三)
邹国昌的母亲徐先竹原是葛源镇列宁小学的学生。在方志敏等同志的撮合并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后,1931年初,她与邹琦结婚。1932年10月,徐先竹在福建崇安城生下一个男婴,邹琦认为他出生在战火不断的崇安,就给他取名为崇生(后改名为国昌)。这一年,师长黄立贵的夫人也生了一个男孩。从此,这两个小孩各坐一个箩筐,由一个战士挑着,辗转于闽北各地。邹琦受命从闽北返回赣东北时,邹国昌被勤务员背在背上,通过敌人封锁线时一岁多的他竟然一声也没有哭。
父亲被捕后。邹国昌被群众掩护起来,居住在深山老林中的刘加清将他认作自己的儿子。父亲牺牲后,邹国昌随行医并教私塾的祖父邹桑园到处流浪。他10岁时,祖父不幸去世,他只得跟六叔祖父生活。因家庭贫困,他无法上学,在家务农。江西全境获得解放后,1949年7月间,邵式平亲自到弋阳、横峰寻找革命烈士遗孤,并将吴先民之子吴在平、程伯谦之子程兴山以及胡元吉、黄天古、邹国昌等送入南昌八一革命大学培养。结业后,他们又被送到上饶革命烈士子弟学校学习。1950年,邹国昌18岁时带队参加了土改工作。1951年,他积极报名参加抗美援朝,但邵式平、方志纯等领导考虑他是邹琦家的唯一独苗,没有批准他的要求,而是让他进入培育烈士子女的江西工农中学学习。1953年,邹国昌加入中国共产党。
1954年在江西工农中学毕业后,邹国昌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学习。学习一年后,他被保送到匈牙利罗兰大学匈语系学习。1960年他在罗兰大学毕业后,被安排在新华社布达佩斯分社工作。1962年年底,邹国昌被调回总社。除1988年至1990年重新回到布达佩斯分社工作过一段时间外,他一直在总社参编部工作,直到1992年离休。工作期间,他勤勤恳恳地翻译和撰写了大量的稿件。有的经新华社播发后被各种媒体采用。有的刊登在内参上供中央领导参考。
邹国昌同志有子女各一人。北京大学毕业的儿子邹晓明现在担任我国驻乌干达使馆的经济参赞,女儿邹清在一家外企lT作。他家现在过着幸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