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小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要关注学生自主探究,发展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解决学习兴趣、信心与方法掌握等系列问题。才能让学生乐学、爱学,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彰显新的活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 兴趣 信心 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标准》要求:“计算教学要通过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进而发展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学生理解、掌握运算法则、公式、性质与形成计算技巧的认知过程来看,影响小学生计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如:思维能力水平、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短暂记忆、思维定势及一些非智力因素……
针对影响学生计算学习的因素,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解决兴趣、信心与方法掌握等系列问题。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激励、驱策、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有利于直接指向数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的,需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靠老师和家长逼着去学,那么收效甚微,计算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一些数学知识来说较单调,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青睐。要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那就要求教师循循善诱,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特点精心设计。
例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中,我巧妙的设计了引入:
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小天使,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小天使吧!(并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数点,改变了课题的原来叙述方式,突出了“神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生:(哦,原来是小数点)。
师:你可别小看她,她的神奇法力可厉害了!只要她稍作移动,就会引起每个小数发生大小不同的变化。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自然而然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了主动探究规律的兴趣和动力。因而在接受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令人满意。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信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克服困难,转败为胜的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后进生,这一条尤为重要。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自信心,那十有八九要“吹灯”,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非常重视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高超的艺术,不管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只要鼓励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追上去。将来甚至会成为很有成就的人才。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为基础。对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不断地以他们的积极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我们老师应当把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使老师的教真正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
1、联系生活情境,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联系生活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如:
(1)制作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截面直径4分米,长5.6分米,做这个通风管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求制通风管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实际就是求这个通风管的侧面积。
引导计算:3.14×4×5.6=70.336(平方分米)
取近似值:70.336平方分米≈71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形量杯底面直径10厘米,高17厘米,这个量杯能装水多少毫升?(得数保留整数)
引导计算:3.14×(10÷2)2×17=1334.5(立方厘米)
取近似值:1334.5立方厘米=1334.5毫升≈1334毫升
引导思考:“这两题的结果为什么不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题(1)中需70.336平方分米铁皮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就不够做这个通风管,所以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必须进“1”,从而保证用铁皮制成一个完美的通风管。
题(2)中能装水1334.5毫升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就是1335毫升,很显然,这个量杯最大容量只有1334.5毫升,1335毫升的水肯定装不下,所以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必须舍掉。
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与学习数学的信心。
2、借助观察与操作,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动手操作可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综合的智力活动。
例如:教学正比例“竿长和影长”的关系时,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带着必需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测量,要求学生把实验观察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计算、分析。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分析,思考计算结果,进而概括出“在同一时间内,竿长和影长成正比例”的结论,从而尝到成功的乐趣,感到特别高兴,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3、结合错误进行尝试,促进修正与提高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就是背错口诀,要么是小数点点错,都是一些极小的
错误,但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学生的课堂作业我尽量坚持面批,每批到错题,我总会对学生说:“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错了?”可是学生往往在检查后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做一次吧!”看来,有少许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同时要求学生将错例整理成错题集,以时时提醒自己,促进自己提高。
诚然,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方法很多,在于教师正确的引导。
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彰显新的活力,使计算教学变得让师生有所期待。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数学教学心理学》.
【关键词】计算能力 兴趣 信心 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应是当今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有的理念。如何把这一理念转化为课堂教学行为,是我们广大一线教师面临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一改以往计算教学的枯燥乏味,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新课程标准赋予了计算教学新的内涵,使计算教学充满了生活气息。《标准》要求:“计算教学要通过关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学生对运算意义的理解,进而发展和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小学生理解、掌握运算法则、公式、性质与形成计算技巧的认知过程来看,影响小学生计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有许多:如:思维能力水平、注意力的分配与转移、短暂记忆、思维定势及一些非智力因素……
针对影响学生计算学习的因素,不管是传授知识还是发展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解决兴趣、信心与方法掌握等系列问题。
一、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直接激励、驱策、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有利于直接指向数学目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学习是要付出一定的脑力劳动的,需要有刻苦钻研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如果学生把学习当作一件苦差事,靠老师和家长逼着去学,那么收效甚微,计算教学内容相对于其他一些数学知识来说较单调,正常情况下得不到学生和老师的青睐。要提高学生计算学习的兴趣,那就要求教师循循善诱,在教学中结合知识特点精心设计。
例如:《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一课中,我巧妙的设计了引入:
师:同学们,在数学王国里有一个活泼机灵的小天使,你们想认识她吗?
生:(想)。
师: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神奇的小天使吧!(并板书课题:神奇的小数点,改变了课题的原来叙述方式,突出了“神奇”,引起学生的好奇和兴趣。)
生:(哦,原来是小数点)。
师:你可别小看她,她的神奇法力可厉害了!只要她稍作移动,就会引起每个小数发生大小不同的变化。
学生在这样的教学设计中,自然而然的成为学习的主人,产生了主动探究规律的兴趣和动力。因而在接受规律的过程中,学生学得轻松、积极、主动,学习效果令人满意。
二、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
信心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克服困难,转败为胜的必不可少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对后进生,这一条尤为重要。做任何事情,如果没有自信心,那十有八九要“吹灯”,学生的学习也不例外,教师要非常重视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这是教学工作的一项高超的艺术,不管哪一个层次的学生,只要鼓励起他们的学习信心,帮助他们一步一个脚印地追上去。将来甚至会成为很有成就的人才。
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以肯定学生的点滴进步和成绩为基础。对学生的每一微小的进步,都要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不断地以他们的积极因素去战胜消极因素。
三、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我们老师应当把研究学生的学习规律,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作为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使老师的教真正建立在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我在平时教学中注重:
1、联系生活情境,体验和解决实际问题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解决问题的情境,从而使学生联系生活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如:
(1)制作一节圆柱形铁皮通风管,截面直径4分米,长5.6分米,做这个通风管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得数保留整平方分米)
求制通风管要铁皮多少平方分米,实际就是求这个通风管的侧面积。
引导计算:3.14×4×5.6=70.336(平方分米)
取近似值:70.336平方分米≈71平方分米
(2)一个圆柱形量杯底面直径10厘米,高17厘米,这个量杯能装水多少毫升?(得数保留整数)
引导计算:3.14×(10÷2)2×17=1334.5(立方厘米)
取近似值:1334.5立方厘米=1334.5毫升≈1334毫升
引导思考:“这两题的结果为什么不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呢?”
师生共同讨论小结:题(1)中需70.336平方分米铁皮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就不够做这个通风管,所以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必须进“1”,从而保证用铁皮制成一个完美的通风管。
题(2)中能装水1334.5毫升按四舍五入法取近似值就是1335毫升,很显然,这个量杯最大容量只有1334.5毫升,1335毫升的水肯定装不下,所以无论小数部分是多少都必须舍掉。
学生在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切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了学习兴趣,增强了解决实际问题与学习数学的信心。
2、借助观察与操作,提高学习的效率
学生动手操作可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参与获取知识的活动,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多角度去观察认知对象,促进分析、综合的智力活动。
例如:教学正比例“竿长和影长”的关系时,可以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带着必需的测量工具进行实验测量,要求学生把实验观察的数据记录下来,然后进行计算、分析。学生通过操作、计算、分析,思考计算结果,进而概括出“在同一时间内,竿长和影长成正比例”的结论,从而尝到成功的乐趣,感到特别高兴,为接下来的教学活动效率的提高打下基础。
3、结合错误进行尝试,促进修正与提高
在计算教学中,学生的错误总是层出不穷,不是抄错数字,就是背错口诀,要么是小数点点错,都是一些极小的
错误,但经常出现,让人忽视不得。因此学生的课堂作业我尽量坚持面批,每批到错题,我总会对学生说:“检查一下,你这题哪错了?”可是学生往往在检查后对我说:“老师,我看不出来,你让我重新做一次吧!”看来,有少许学生没有养成检验的习惯。针对这一情况,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对学生进行计算方法和检验方法的指导,碰到错题了,要追问一句:“错在哪里了?”要求学生在原题上找出错误,同时要求学生将错例整理成错题集,以时时提醒自己,促进自己提高。
诚然,教学实践中的学习方法很多,在于教师正确的引导。
在教学中,培养了学生学习兴趣,树立了学生的学习自信心,教给了学生学习的方法,对于培养和发展小学生的计算能力起很大的促进作用,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乐学、爱学,使枯燥的计算教学彰显新的活力,使计算教学变得让师生有所期待。
参考文献
[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
[2] 《数学教学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