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中国汽车市场正如所预计的那样,没有出现大起大落,而是保持了一个平稳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中国车市又将何去何从?是继续保持平稳上升势头,还是出现拐点?
以笔者之见,2008年中国车市将呈现九大发展趋势:
平稳发展趋向常态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近来国内汽车市场持续景气。截至2006年末中国私家乘用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另根据2007年1~11月的统计数据。预计2007年全年销售增速可达25%,2008年销售增速在18%~20%之间。2007年汽车销量将会直接跨越900万辆台阶,跃过上千万辆大关,提前两年超额完成“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内汽车产量1000万辆的目标。乘用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18%左右,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将超过570万辆、同比增长20%左右;商用车也将会平稳、低速增长,全年销量预测会超过27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0%。就具体车型而言,半挂牵引车销量仍会是全年增长最快的车型,同比增长可能超过30%;其次将是SUV车型,同比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28%。
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利好;2008年的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老百姓购车热情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高回报,反过来也必将刺激汽车市场的发展。200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必将是平稳发展趋向常态。 汽车行业的远景无疑在激励着行业中人。从国际乘用车市场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可通过观察R值(R值=加权平均车价/人均GDP)来研判。当R值达到2~3时,乘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
目前,中国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的R值已经低于3,随着乘用车价格的下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R值将快速降低。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R值将达到3,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购车能力,这意味着轿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时点将是在2009年左右。预计汽车业未来10年有望维持15%~20%的平稳增速。
降价幅度继续缩小
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使得中国汽车业总体价格平稳下降,在2007年前10个月中,乘用车市场产品加权平均价格累计下降5%,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演变成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
预计2008年汽车价格仍会继续下降,降价仍将是车市主主旋律。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市场汇率走高、厂家增强成本控制力以及台资外方为加强合资企业竞争力而降低CKD件价格和技术转让费等,都可能为2008年车市制造更多的降价空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出现巨幅下滑。因为随着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利润率正在进一步下降,汽车产品价格正越来越接近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从行业的竞争态势来看,竞争的加剧使价格平稳下降。同时产品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巨头部已经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并相继带来比较先进的产品技术,许多全新产品都陆续在中国首先发布,乘用车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乘用车产品价格逐年稳步下降,刺激大量的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同时。乘用车产品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能,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质量耐久性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2007年,由于产销衔接比较得当,库存压力较以前有所减小。有库存压力就会有降价的可能。如果2008年产销衔接得当的活,库存压力也将进一步减小。如果2008年汽车价格有适当幅度的下降,降价幅度将会逐步缩小。预计上半年的降幅高于下半年,全年平均降幅不会超过2007年。
2008年车价到底能降多少,要根据每个细分市场来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降价幅度也会不同。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利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高出20%30%,也就是说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但1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已基本与国际价格接轨。因此,经济型轿车2008年不可能再进行深度的调整。
二、三级市场快速成长
过去的一年,城市交通堵塞、公共交通价格下降、私家车使用成本的提高以及能源、大气环境、车辆安全标准等城市发展环境对乘用车市场的约束作用已开始在北京、上海等一线消费城市进一步显现,中心城市消费增速的下降已经对整个国内汽车的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而像宁波、温州、顺德、中山、厦门等二、三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却在快速增长,小城市与农村对汽车的需求也在扩大,这些城镇正在成为汽车增长最具潜力的地区。
可以预见,2008年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二、三级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兴旺,广大农村的四级市场也将进一步提升。
二、三级市场的快速成长正成为乘用车行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的县级市为代表的三级区域市场乘用车销量增速为40%左右i以河北、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广西、山西、云南等省的地级市及天津为代表的二级区域市场,乘用车销量增速超过了50%,二、三级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增速远远超过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一级市场的17%销量增速,成为今后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全新驱动力。
中国汽车消费呈现梯度发展的趋势。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目前国内汽车业已进入成长期,率先买车的是最高收入群体,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向次高收入群体发展,如二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等;再往后,增长的中心还会向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过渡。而且每个靠后层级的消费人群在绝对量上要远远大于前一个层级,二、三级市场正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汽车消费增长点,这无疑会给汽车消费需求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2008年二、三级市场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喜人。
创新、重组成为亮点
自主创新和重组并购将会是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两大亮点。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在2007年的全面崛起,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将会大有可为,而创新则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能否不断自主创新,已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经过多年积累,目前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可谓一片大好。有国家政策的鼓励,自主品牌实力与日俱增。同时,自主品牌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开始呈现多样化。2007年自主品牌新品迭出。无论是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这些民族品牌的先行者继续高歌猛进,还是一汽、上汽、南汽、广本等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研发,都已呈现良好的开端。在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收复经济型轿车市场之后。它们一同将目标瞄准了有更高利润的 中高级轿车市场。惯以价格优势制胜市场的自主品牌集体侵入中高级市场之后,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微妙,而价格在中高级车市中产生的影响也将更加有分量。预计2008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0%。
近几年,世界汽车巨头进入中国兼并重组的“大戏”一直没有停歇过。“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建议稿中已明确提出中国汽车必须通过整台资源和改组调整,扩大企业规模。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目前,中国汽车年产销规模虽然连上台阶达到800多万辆规模,但还不及通用汽车一家公司的年产销量。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重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如果说上一次大规模的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是政府的意志,那么在2008年新一轮重组中,资本将成为主导力量。上汽与南汽、东风与哈飞的整合重组将成为最大的看点。
凸现油价抑制消费
中国成品油价格从2002年的2.5元增长到目前的5元以上,价格翻了一番多。同时这五年也是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五年。乘用车从2002年125万辆,跨越了200万、300万和400万的台阶,预计2007年狭义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600万辆,五年番了两番多。显然,过去几年油价的上涨并没有对汽车需求造成明显抑制。这是因为过去几年的油价上涨均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费者收入增长所消化。随着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提升,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下,汽车时代到来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
然而,当油价的增长积累到一定水平,当经济增长和收入难以消化掉油价上涨的影响,特别是如果2008年实施燃油税,只要油价中含税30%,那么油价将提升到每升7元以上。如果油价继续上涨,将很快突破每升10元。那时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显现,同时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将不可避免。
整车制造企业肯定难逃脱油价上涨的阴影。汽车是烧油的机器,油价上涨自然会增加燃油的使用费,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造成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回笼慢,不利于汽车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同时,油价上涨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例如销售物流和采购物流成本的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向上游原才料物流(如零部件)延伸,使汽车产业链受到影响,形成不良循环。
随着高油价时代的来临,高油耗的汽车虽然仍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对于普通居民来说,由于对油价的敏感,极有可能在购买汽车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具有省油优势的汽车,所以,节能型汽车的销售势头将相对乐观。
价格战转向品牌营销
随着汽车价格的连续下降,汽车的价格越来越靠近汽车本身的价值,价格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汽车销售将如何拉动?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到了要依托品牌价值,实现本质性突破的发展阶段,围绕着品牌思想和品牌营销的根本性突破的时代即将来临。品牌建设是长期战略,三到五年后。会成为企业销售的决定性力量。
2007年,降价依然是汽车市场的主题,但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关于汽车营销的活动明显多了起来,而且在渐渐改变。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举办的“领驭风云人物”评选;长安福特马自达以“活得精彩、精彩中国”为主题的“精彩21”挑战活动;一汽丰田围绕皇冠“亦刚亦柔”的品牌内涵而开展的“竹林音乐会”;东风雪铁龙C2与Kappa联手,展开终端联合推广活动等,这些都是围绕汽车品牌价值而开展的营销活动,而与汽车厂家以往简单的节油比赛与捐资助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毋庸置疑,价格战争夺中伤筋动骨、大伤元气的市场危象将逐渐改变。2008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业,将在价格战这种“短视行为”的切肤之痛后转变为品牌营销能力的竞争。因为逐渐成熟起来的消费者也不再仅仅盯住商品的销售价格,他们更关注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售后维修服务以及所购汽车产品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保值率。
汽车的价格战必然会结束,而汽车品牌建设却没有终点。依托品牌价值实现汽车销量增长的时代终将到来。或许,已经悄悄开始了。可以看看依然畅销的捷达、桑塔纳,在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月销量仍然在万辆以上,靠的就是皮实耐用的品牌口碑。因此,只有把品牌营销管理做好,才会拥有更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价格战升级为品牌营销势在必行。
市场细分更为明显
随着2007年乘用车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加剧,2008年同一档次产品细分化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仅大众A级车里面就有多款车型,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将成为必然。
2008年市场细分化将显现三大特征:第一,消费群体更加细分。不同消费群体将出现更细化的诉求差异。比如明锐的消费群体相对比较内敛,讲究内在。但他们内心又有澎湃的激情。而法比亚的目标客户群体将更为年轻,诉求肯定就有差别。第二,产品本身更加细分。由于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不同、内涵不同、相应装备配置也不同。第三,消费者需求方向在不断的细分。消费者更注重人车的契合,更注重实际的动力,更注重安全,更关心购车时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私车消费比例从2001年的58%上升到现在的80%左右,私车消费比例大幅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越来越明显。随着中国的“70后”和“80后”在职场上的迅速崛起,中产阶层正在日益年轻化。换言之,中高级轿车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年轻化。他们的选车标准,已经脱离了以往的传统眼光,车不仅要与身份相符,也要能张扬个性。中国汽车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时代业已来临。而这一转变显然与中国整体的宏观背景密不可分。 市场的极度细分化,将给汽车厂家提出更大的挑战。过去,一个厂家只需要拥有一两款有竞争力的主力车型,就可以支撑起大部分销量。但现在,大部分汽车厂家都被迫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因此,必须先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角度,通过外形、性能、品牌,服务等方面寻求差异化,尽可能地寻找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新能源车开发加速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局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和J好,这两项大型活动已决定全部采用“零排放”车辆,既给国内汽车厂商提供了重视和研制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
混和动力的思域在11月广州辜展上面市,这是2008年新能源车市场的最大热点。除了混合动力思域正式进入中国之外,国内企业包括比亚迪、广汽等都正式对外披露了自己的成果。根据比亚迪的战 略规划,比亚迪铁电池和混和动力“双模”车型——F6DM将在2008年年底实现量产上市。此外,通用也将在2008年推出混和动力车型,国内的车企如吉利、长安等也都在最近公布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计划。有迹象证明,2008年将可能是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市场化革新的一个年份,也将是众多混合动力车型扎堆上市的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2008年国内混合动力车型可能迎来一个真正的春天。
与此同时,2008年本土企业将在新能源车上频频发力。奇瑞与中石化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石化将协助奇瑞研发新能源车——甲醇燃料车,目前已进人了关键阶段;海马也有了H12电动车;一汽自主研发的天然气发动机、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等:东风公司展出的东风猛士混合动力高机动性越野车和天然气发动机产品,其燃料消耗下降20%以上,尾气排放也减少20%以上。
就像前几年的民企造车热潮一样,今天我们看到了全民研发新能源车的繁忙景象,从合资企业到自主品牌,都在进行这项伟大的工作——力图以车用新能源改变中国的能源状况,从倡导经济性、小排量车开始,再发展到混合动力乃至氢能源车,最终将实现完全替代汽油汽车的目的。
小排量车峰回路转
2007年,虽然有对小排量车的利好消息出台,但市场低迷的反应有些让人看不明白。以致干下半年引起了关于小排量车是否消亡的激烈争论。预计2008年小排量车市场将出现重大拐点,一改以往的小型车市场下滑的趋势,市场总体份额将不断上升。
主要的因素来自于油价的上涨、燃油税的出台、环保理念的提高以及以往鼓励小型车政策的滞后效应的显现,都将使消费者群体结构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一个趋势则是消费者的消费车型将会呈现逐级下探的走势,c级车的消费者将会增加消费B级车的倾向,依此类推。而受到影响最大的则是目前的A、B级车用户。这种变化的结果,无疑是目前小型车市场的福音。2008年将是这种趋势发生根本变化乃至逆转的关键时间节点。
多用油,多收费;少用油,少收费,燃油税的基本原则将会使消费者更多考虑购买小型车。特别是在油价不断徘徊在高位甚至会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小排量车的走俏将成为必然。
2008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许多相关的政策有待出台,各家国内外厂商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小排量市场将是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
以笔者之见,2008年中国车市将呈现九大发展趋势:
平稳发展趋向常态
最新的统计资料表明,近来国内汽车市场持续景气。截至2006年末中国私家乘用车保有量为1500万辆,另根据2007年1~11月的统计数据。预计2007年全年销售增速可达25%,2008年销售增速在18%~20%之间。2007年汽车销量将会直接跨越900万辆台阶,跃过上千万辆大关,提前两年超额完成“汽车工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的国内汽车产量1000万辆的目标。乘用车销量将达到750万辆、同比增长18%左右,基本型乘用车(轿车)销量将超过570万辆、同比增长20%左右;商用车也将会平稳、低速增长,全年销量预测会超过270万辆、同比增长接近10%。就具体车型而言,半挂牵引车销量仍会是全年增长最快的车型,同比增长可能超过30%;其次将是SUV车型,同比增长速度可能会超过28%。
2008年国家还将继续出台一系列政策,市场环境将进一步利好;2008年的奥运会,将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推动作用。老百姓购车热情将进一步得到释放;中国房地产市场、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股票市场、基金市场的高回报,反过来也必将刺激汽车市场的发展。2008年的中国汽车市场,必将是平稳发展趋向常态。 汽车行业的远景无疑在激励着行业中人。从国际乘用车市场发展历史来看,一个国家乘用车市场的中长期发展趋势可通过观察R值(R值=加权平均车价/人均GDP)来研判。当R值达到2~3时,乘用车开始大规模进入家庭,普及率迅速提高,市场开始进入快速成长期。
目前,中国深圳、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区的R值已经低于3,随着乘用车价格的下降和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提高,R值将快速降低。国家信息中心预计,到2009年,中国的R值将达到3,将有越来越多的家庭具备购车能力,这意味着轿车大量进入中国家庭的时点将是在2009年左右。预计汽车业未来10年有望维持15%~20%的平稳增速。
降价幅度继续缩小
不断加剧的行业竞争使得中国汽车业总体价格平稳下降,在2007年前10个月中,乘用车市场产品加权平均价格累计下降5%,乘用车市场的竞争演变成企业综合实力的竞争。
预计2008年汽车价格仍会继续下降,降价仍将是车市主主旋律。人民币升值预期增加、市场汇率走高、厂家增强成本控制力以及台资外方为加强合资企业竞争力而降低CKD件价格和技术转让费等,都可能为2008年车市制造更多的降价空间。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像前几年那样出现巨幅下滑。因为随着竞争的加剧,汽车行业利润率正在进一步下降,汽车产品价格正越来越接近消费者的心理预期。
从行业的竞争态势来看,竞争的加剧使价格平稳下降。同时产品性能和质量不断提升。目前世界各大汽车巨头部已经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并相继带来比较先进的产品技术,许多全新产品都陆续在中国首先发布,乘用车市场的竞争空前激烈,导致乘用车产品价格逐年稳步下降,刺激大量的潜在需求变成有效需求:同时。乘用车产品的动力性能,燃油经济性能,操控性能和安全性能不断提升,质量耐久性也得到了稳步提高。
2007年,由于产销衔接比较得当,库存压力较以前有所减小。有库存压力就会有降价的可能。如果2008年产销衔接得当的活,库存压力也将进一步减小。如果2008年汽车价格有适当幅度的下降,降价幅度将会逐步缩小。预计上半年的降幅高于下半年,全年平均降幅不会超过2007年。
2008年车价到底能降多少,要根据每个细分市场来区分,不同的细分市场降价幅度也会不同。依目前的情况来看,中高端汽车市场的利润与国际水平相比仍然高出20%30%,也就是说还有较大的降价空间,但15万元以下的经济型轿车的价格已基本与国际价格接轨。因此,经济型轿车2008年不可能再进行深度的调整。
二、三级市场快速成长
过去的一年,城市交通堵塞、公共交通价格下降、私家车使用成本的提高以及能源、大气环境、车辆安全标准等城市发展环境对乘用车市场的约束作用已开始在北京、上海等一线消费城市进一步显现,中心城市消费增速的下降已经对整个国内汽车的增长产生重大影响。而像宁波、温州、顺德、中山、厦门等二、三线城市的汽车消费却在快速增长,小城市与农村对汽车的需求也在扩大,这些城镇正在成为汽车增长最具潜力的地区。
可以预见,2008年在中国经济大发展的背景下,二、三级汽车市场将进一步兴旺,广大农村的四级市场也将进一步提升。
二、三级市场的快速成长正成为乘用车行业快速成长的重要驱动因素。据国家信息中心统计,以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的县级市为代表的三级区域市场乘用车销量增速为40%左右i以河北、河南、辽宁、四川、福建、广西、山西、云南等省的地级市及天津为代表的二级区域市场,乘用车销量增速超过了50%,二、三级乘用车市场的销量增速远远超过以上海、北京、广州为代表的一级市场的17%销量增速,成为今后乘用车市场快速增长的全新驱动力。
中国汽车消费呈现梯度发展的趋势。从产品生命周期角度看,目前国内汽车业已进入成长期,率先买车的是最高收入群体,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逐渐向次高收入群体发展,如二线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小城市等;再往后,增长的中心还会向内地中小城市甚至农村过渡。而且每个靠后层级的消费人群在绝对量上要远远大于前一个层级,二、三级市场正在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新的汽车消费增长点,这无疑会给汽车消费需求提供强劲的增长动力。2008年二、三级市场方兴未艾,前景十分喜人。
创新、重组成为亮点
自主创新和重组并购将会是2008年中国汽车产业的两大亮点。随着自主品牌汽车在2007年的全面崛起,2008年自主品牌汽车将会大有可为,而创新则成为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能否不断自主创新,已成为决胜未来的关键所在。
经过多年积累,目前自主品牌的发展势头可谓一片大好。有国家政策的鼓励,自主品牌实力与日俱增。同时,自主品牌选择的发展道路也开始呈现多样化。2007年自主品牌新品迭出。无论是奇瑞、吉利、比亚迪、哈飞这些民族品牌的先行者继续高歌猛进,还是一汽、上汽、南汽、广本等合资企业自主品牌的研发,都已呈现良好的开端。在以奇瑞、吉利等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收复经济型轿车市场之后。它们一同将目标瞄准了有更高利润的 中高级轿车市场。惯以价格优势制胜市场的自主品牌集体侵入中高级市场之后,市场的竞争格局将更加微妙,而价格在中高级车市中产生的影响也将更加有分量。预计2008年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将达到30%。
近几年,世界汽车巨头进入中国兼并重组的“大戏”一直没有停歇过。“十一五汽车产业规划”建议稿中已明确提出中国汽车必须通过整台资源和改组调整,扩大企业规模。从国际汽车产业发展现状来看,年产销100万辆以下的汽车公司已经不能单独存在,200万辆规模的也面临重组局面。目前,中国汽车年产销规模虽然连上台阶达到800多万辆规模,但还不及通用汽车一家公司的年产销量。中国汽车企业要想在未来残酷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去,重组整合是不可避免的选择。如果说上一次大规模的中国汽车产业重组是政府的意志,那么在2008年新一轮重组中,资本将成为主导力量。上汽与南汽、东风与哈飞的整合重组将成为最大的看点。
凸现油价抑制消费
中国成品油价格从2002年的2.5元增长到目前的5元以上,价格翻了一番多。同时这五年也是国内汽车市场高速增长的五年。乘用车从2002年125万辆,跨越了200万、300万和400万的台阶,预计2007年狭义乘用车的销量将达到600万辆,五年番了两番多。显然,过去几年油价的上涨并没有对汽车需求造成明显抑制。这是因为过去几年的油价上涨均被经济增长所带来的消费者收入增长所消化。随着中国千人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提升,在中国经济稳定增长的推动下,汽车时代到来的脚步已经无法阻挡。
然而,当油价的增长积累到一定水平,当经济增长和收入难以消化掉油价上涨的影响,特别是如果2008年实施燃油税,只要油价中含税30%,那么油价将提升到每升7元以上。如果油价继续上涨,将很快突破每升10元。那时油价对需求的抑制作用将显现,同时对汽车消费结构的影响也将不可避免。
整车制造企业肯定难逃脱油价上涨的阴影。汽车是烧油的机器,油价上涨自然会增加燃油的使用费,影响消费者的购买,造成销售不畅,库存积压严重,资金回笼慢,不利于汽车业的技术创新和自主开发。同时,油价上涨也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例如销售物流和采购物流成本的增加,如不加以控制,就会向上游原才料物流(如零部件)延伸,使汽车产业链受到影响,形成不良循环。
随着高油价时代的来临,高油耗的汽车虽然仍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对于普通居民来说,由于对油价的敏感,极有可能在购买汽车的过程中,倾向于选择具有省油优势的汽车,所以,节能型汽车的销售势头将相对乐观。
价格战转向品牌营销
随着汽车价格的连续下降,汽车的价格越来越靠近汽车本身的价值,价格战的空间也越来越小。汽车销售将如何拉动?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汽车产业已经到了要依托品牌价值,实现本质性突破的发展阶段,围绕着品牌思想和品牌营销的根本性突破的时代即将来临。品牌建设是长期战略,三到五年后。会成为企业销售的决定性力量。
2007年,降价依然是汽车市场的主题,但与此同时,不难发现关于汽车营销的活动明显多了起来,而且在渐渐改变。上海大众帕萨特领驭举办的“领驭风云人物”评选;长安福特马自达以“活得精彩、精彩中国”为主题的“精彩21”挑战活动;一汽丰田围绕皇冠“亦刚亦柔”的品牌内涵而开展的“竹林音乐会”;东风雪铁龙C2与Kappa联手,展开终端联合推广活动等,这些都是围绕汽车品牌价值而开展的营销活动,而与汽车厂家以往简单的节油比赛与捐资助学相比有了很大的提高。
毋庸置疑,价格战争夺中伤筋动骨、大伤元气的市场危象将逐渐改变。2008年会有越来越多的同业,将在价格战这种“短视行为”的切肤之痛后转变为品牌营销能力的竞争。因为逐渐成熟起来的消费者也不再仅仅盯住商品的销售价格,他们更关注品牌影响力、产品品质、售后维修服务以及所购汽车产品在二手车市场上的保值率。
汽车的价格战必然会结束,而汽车品牌建设却没有终点。依托品牌价值实现汽车销量增长的时代终将到来。或许,已经悄悄开始了。可以看看依然畅销的捷达、桑塔纳,在价格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月销量仍然在万辆以上,靠的就是皮实耐用的品牌口碑。因此,只有把品牌营销管理做好,才会拥有更强的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价格战升级为品牌营销势在必行。
市场细分更为明显
随着2007年乘用车产品同质化现象的加剧,2008年同一档次产品细分化需求趋势将更加明显。仅大众A级车里面就有多款车型,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将成为必然。
2008年市场细分化将显现三大特征:第一,消费群体更加细分。不同消费群体将出现更细化的诉求差异。比如明锐的消费群体相对比较内敛,讲究内在。但他们内心又有澎湃的激情。而法比亚的目标客户群体将更为年轻,诉求肯定就有差别。第二,产品本身更加细分。由于竞争激烈程度不断提高,要求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不同、内涵不同、相应装备配置也不同。第三,消费者需求方向在不断的细分。消费者更注重人车的契合,更注重实际的动力,更注重安全,更关心购车时得到什么样的服务。
与此同时,国内私车消费比例从2001年的58%上升到现在的80%左右,私车消费比例大幅提高,消费者需求的个性化越来越明显。随着中国的“70后”和“80后”在职场上的迅速崛起,中产阶层正在日益年轻化。换言之,中高级轿车的消费群体正在不断年轻化。他们的选车标准,已经脱离了以往的传统眼光,车不仅要与身份相符,也要能张扬个性。中国汽车细分市场的个性化时代业已来临。而这一转变显然与中国整体的宏观背景密不可分。 市场的极度细分化,将给汽车厂家提出更大的挑战。过去,一个厂家只需要拥有一两款有竞争力的主力车型,就可以支撑起大部分销量。但现在,大部分汽车厂家都被迫在不同的细分市场上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因此,必须先从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角度,通过外形、性能、品牌,服务等方面寻求差异化,尽可能地寻找销量最大的细分市场。
新能源车开发加速
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已成为中国汽车技术创新的重要方向。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局面。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大和J好,这两项大型活动已决定全部采用“零排放”车辆,既给国内汽车厂商提供了重视和研制新能源汽车的机遇,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内对新能源汽车的自主研发。
混和动力的思域在11月广州辜展上面市,这是2008年新能源车市场的最大热点。除了混合动力思域正式进入中国之外,国内企业包括比亚迪、广汽等都正式对外披露了自己的成果。根据比亚迪的战 略规划,比亚迪铁电池和混和动力“双模”车型——F6DM将在2008年年底实现量产上市。此外,通用也将在2008年推出混和动力车型,国内的车企如吉利、长安等也都在最近公布了自己的混合动力车计划。有迹象证明,2008年将可能是混合动力技术在中国市场化革新的一个年份,也将是众多混合动力车型扎堆上市的一个有纪念意义的年份。2008年国内混合动力车型可能迎来一个真正的春天。
与此同时,2008年本土企业将在新能源车上频频发力。奇瑞与中石化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石化将协助奇瑞研发新能源车——甲醇燃料车,目前已进人了关键阶段;海马也有了H12电动车;一汽自主研发的天然气发动机、柴油机电控共轨系统等:东风公司展出的东风猛士混合动力高机动性越野车和天然气发动机产品,其燃料消耗下降20%以上,尾气排放也减少20%以上。
就像前几年的民企造车热潮一样,今天我们看到了全民研发新能源车的繁忙景象,从合资企业到自主品牌,都在进行这项伟大的工作——力图以车用新能源改变中国的能源状况,从倡导经济性、小排量车开始,再发展到混合动力乃至氢能源车,最终将实现完全替代汽油汽车的目的。
小排量车峰回路转
2007年,虽然有对小排量车的利好消息出台,但市场低迷的反应有些让人看不明白。以致干下半年引起了关于小排量车是否消亡的激烈争论。预计2008年小排量车市场将出现重大拐点,一改以往的小型车市场下滑的趋势,市场总体份额将不断上升。
主要的因素来自于油价的上涨、燃油税的出台、环保理念的提高以及以往鼓励小型车政策的滞后效应的显现,都将使消费者群体结构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其中一个趋势则是消费者的消费车型将会呈现逐级下探的走势,c级车的消费者将会增加消费B级车的倾向,依此类推。而受到影响最大的则是目前的A、B级车用户。这种变化的结果,无疑是目前小型车市场的福音。2008年将是这种趋势发生根本变化乃至逆转的关键时间节点。
多用油,多收费;少用油,少收费,燃油税的基本原则将会使消费者更多考虑购买小型车。特别是在油价不断徘徊在高位甚至会持续升高的情况下,小排量车的走俏将成为必然。
2008年,对于中国汽车行业来讲,是一个关键的年份。许多相关的政策有待出台,各家国内外厂商面临的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而小排量市场将是决胜的关键因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