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国际型人才培养需求的大学英语教学文化输入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mum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国际型人才的定义及素质特征入手,通过分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与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差距,并举例说明大学英语课堂中文化输入对于国际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以期引起广大大学英语教学工作者对于课堂中英语文化输入的重视,从而培养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关键词:国际型人才 大学英语教学 文化输入
  国际型人才指的是具有国际化的理念及跨文化体验,通晓国际惯例与规则,具有国际交往能力,掌握国际核心业务专长并能满足企业和相关组织开展国际化业务的现实需要的人才。近年来,随着中国更加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各行各业对国际型人才的渴求已成共识。综观国内外关于国际型人才素质特征的研究可以发现,“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是众多学者公认的国际型人才所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之一。大学英语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为市场培养外语人才的重要手段,毫无疑问与国际型人才的培养密切相关。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在课堂文化输入方面与国际型人才关于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培养目标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反思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缺失,拉近培养目标与教学模式间的距离已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缺失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发展,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开始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与过去不同,现代社会需要来自各个专业的人才,其中除了一小部分英语专业人才,还包括大量的非英语专业人才。相对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较差,而且他们还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自己的专业课程,那么,如何使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从而向市场对国际型人才的要求靠拢就成了我国大学英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重大难题。然而,由于长期受传统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束缚,尽管新的教学方法和理念不断被提出,传统的教学模式却总是在我们的头脑中时隐时现。
  调查发现,很多教师在接受培训后已经熟识了一套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但面对四、六级考试过级率等压力,他们总是会重拾旧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多数教师总是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英语语言知识,侧重单词、语法和篇章结构的讲解,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课堂气氛也比较沉闷。可想而知,长期处于这种教学环境下,学生很难对英语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学生眼中,经过教材编写和专家精心设计的课文只不过是被肢解得支离破碎的一个个重点单词、短语、句子或段落,而文章中涉及的文化元素往往被教师忽视了。加之大学英语课程课时量有限,而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课外也会把主要精力用于学习专业课程,因而,他们了解英语国家文化的几率几乎为零。也正因如此,很多非英语专业毕业生虽然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但因为缺乏对中西方文化差异的了解,到了真正需要用英语与西方人交流时就会变得不知所措,甚至闹出笑话。因此,解决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缺失问题,对于构建具有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针对如何解决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输入缺失的问题,我将结合《21世纪大学英语读写教程》中的部分单元来示例说明课堂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
  1.第一册第二单元课文A Conversational Ballgames。文中把人们之间的交谈比作球类游戏,作者通过对比西方风格和日本风格的交谈模式,阐释了自己作为一个美国人在日本遇到的尴尬局面。文中将西方人之间的交谈比作打乒乓球,交谈的双方或多方之间没有固定的顺序,话题被来回传递,各方要随时准备迎接对方提出的新的问题或质疑并给出回应。而日式风格的交谈则像是打保龄球,每个人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份被安排在一定的位置并等待轮到自己开口,前后两个人所谈论的话题可以不是问题与回应的关系,后一个人可以谈论与前面完全不同的话题。通过这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可以获悉不同文化之间所存在的差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关注对学生文化输入和文化学习重要性的教育,让学生通过学习文中的西方和日式谈话风格的差异,认识到了解不同文化之间差异的重要性,并在以后的英语学习中主动加强跨文化意识,更多地了解不同西方国家的文化,以此化解由文化差异引发的言语障碍或冲击。
  2.第二册第三单元课文A 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文中讲了一个文化翻译者的故事:George作为一个美国工程师,在为一个美日合资企业工作的过程中担当了一个很好的文化翻译者的角色。他并不精通日语,但因为他了解日本文化与美国文化的异同,所以在工作中能够运筹帷幄,受到双方领导和同事的欢迎,不仅给公司带来了发展,也让自己在不断变化的形势下取得了事业上的进展。作者在文中几次重复了这样一句话:“有些时候,我们需要某种比好的语言能力重要得多的东西。”这篇文章告诉我们,语言固然重要,但有时候了解一门语言所属的文化远比拥有语言知识要重要,如果脱离文化背景学习语言,当文化冲突产生时,语言知识会显得苍白无力。
  以上我只结合几篇课文分析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文化输入的重要性和具体措施,在目前常用的几种大学英语教材中还有很多这样的资源。文化差异不仅包括语言上的差异,还体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到了另一个国家,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些文化,只是按照自己国家的文化去办事,很有可能会陷入尴尬局面,甚至造成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三、结束语
  虽然影响英语课堂教学的因素有很多,但文化因素的影响丝毫不容轻视。《英语课程标准》把文化作为英语教学总体目标中的重要一环,也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目标与国际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致性。顺应国际型人才“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这一培养目标,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化手段的发展也为学生和教师了解多元文化提供了条件。大学英语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有意识地给学生输入一些文化元素,还要教会学生自觉地利用课外时间运用网络和阅览室等便利条件学习各个国家的文化和国际惯例,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学会用英语搜索自己需要的学习资源,从而不断地拓宽自己的视野,使自己最终成为一个具有国际化视野并具有良好的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国际型人才。
  参考文献:
  [1]潘聪,范徵,吴友富.国际型人才素质特征及其评价体系研究[J].上海管理科学,2009(4).
  [2]顾伟勤,梅德明.国际型外语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外语界,2008 (5).
  [3]夏莲茹.论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文化输入[J].社科纵横,2010(8).
  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12JK0287)。
  作者简介:
  洪敏(1987— ),女,湖北十堰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在读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与教学法研究。
  王晓静(1973— ),女,陕西西安人,西安工程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硕士,主要从事二语习得与教学法、篇章语言学方面的研究。
  (责编 张亚欣)
其他文献
本文旨在探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ERK)在慢性支气管哮喘大鼠气道平滑肌细胞(airway smooth muscle cells,ASMCs)增殖中的作用。建立慢性哮
正如初一语文课本中《为你打开一扇门》中讲的“文学是人类感情的最丰富最生动的表达,是人类历史的最形象的诠释,一个民族的文学,是这个民族的历史。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
工业自动化已发展到网络化时代,其中又以现场总线和工业以太网技术为核心。这对自动化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高校开设工业网络方面的课程。本文介绍了西门子工业网络试验系统
摘要:笔者在探索学生的创新技能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从让学生主动参与演示实验、重视趣味实验或家庭小实验、指导探究性实验和对比实验、组装简易微型替代实验、发挥CAI优势模拟“未可见实验”几个角度探究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可行做法,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关键词:化学实验教学 实施 创新思维 创新意识 创新潜能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造就二十一世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试行)》指出中职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它对于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学生学好各科知识,形成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与发展,“博客”正成为网络新宠,大有燎原之势,并且已经在很多的领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作为政治教师,我们应该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和掌握“博客”知识,并把“博客”与“政治教学”有机整合,借助“博客”这样的平台营造融洽的师生关系,增进师生的交流,提高学生的能力,展示学生学习成果,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博客作为信息时代的一个新兴工具,也正在受到许多教师的关注,随着大家对它了解和应用的
应用全细胞膜片钳记录技术在电流钳模式下观察经持续高温等特殊处理后分离纯化的30-50kDa蝎毒耐热蛋白(scorpion venom heat resistant protein。SVHRP)(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01
古人借诗言志,将自己满腔的情怀用精美凝练的字词、惊异奇特的想象,琅琅上口的韵律、发人深省的哲理和真挚的情愫,融于精短的数行汉字之中,无疑是美丽的,是充满魅力的,历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