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镇化水平决定着未来经济发展状况。在经济落后的粤北山区,小城镇建设将深刻影响区域城镇化水平。在市场经济逐步成熟的今天,影响小城镇经济发展的因素不断涌现,并且是变化着的。随着城镇建设投资主体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不可预测因素增多,对小城镇规划方法、理念以及建设管理措施提出了新的挑战。
关健词:山区小城镇建设;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对策
引言
“十二五”时期是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使城镇化工作成为我国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将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作为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任务,提出要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理想城市。在此新型城镇化时期,作为粤北山区的韶关地区,其小城镇建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以韶关地区为例,对新型城镇化时期山区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
1、韶关地区概况
1、1 区域概况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是重工业城市,粤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广东省规划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九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三区五县,并代管两县级市。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94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总面积1824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约153人,每行政村约1645人,14.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千米,2012城市建成区面积87.81平方公里,人口已达78万。
1、2小城镇规划及发展概况
韶关市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根据2010年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282.6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48.4万,城镇化率达到52.5%。其中各县(市)中南雄、乐昌、新丰、乳源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4.28%、48.13%、48.47%、41.46%;翁源、仁化、始兴相对较低,分别为31.2%、36.8%、37.4%。
韶关地区规划体系构建尚不完善。各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但控规编制覆盖率较低。据调查统计,市区及县(市)所在地镇总规基本编制完成。其它建制镇只有7个镇未编制总体规划。在城镇控规编制方面,市区、乳源县城、始兴县城部分重点区域已编制控规,其它县(市、区)城区均未编制控规。县城(市)以外建制镇中,24个中心镇有9个中心镇编制了控规。
城镇发展较快,城镇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近年来,韶关市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方法途径,城镇管理趋于规范。开展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对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对乡镇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下大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较大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但总体来说是市区及各县城发展相对较快,建制镇发展缓慢。
2、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规划体系构建不完善
城镇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发展规划的状况。许多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就韶关地区而言,一是各县城总体规划层次偏低,修编不够及时,对县城框架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争取土地、项目等扶持政策带来了诸多限制。二是控规编制覆盖率太低,大部分县镇均未编制控规,使得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操作依据,不利于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
2、2小城镇规划科学性不够,可实施性不强
小城镇规划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本人近几年参与粤北山区的一些小城镇总体规划评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镇结构形态雷同。二是用地分类标准套用不科学。2012年开始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仅适用于县城所在地镇规划,而其它山区小镇城镇规模小,城镇职能结构不齐,根本无条件执行。但一些编制单位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时用地分类套用此标准,而不是执行《镇规划标准》中用地分类规范,往往导致规划中用地比例失衡、标准过高,导致操作性不强而难于实施。
2、3小城镇规划实施管理不到位
规划的实施关键在于管理。目前,小城镇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县镇一级规划执行欠规范,实施不够到位。县镇一级规划审批管理不够规范,执行规划不够严肃,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对规划执行监管力度不大,违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二是镇村两级规划建设管理缺失,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镇村两级规划基本难以实施。建制镇规划区内特别是县城周边和城郊农民建房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建设管理工作有名无实。根据调查,韶关市县(市)镇一级规划类专技人才非常缺乏,7县市规划专业人员共9人,乐昌、新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没有规划专业人员。镇一级虽有部分设有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但基本没有规划建设类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2、4小城镇规模偏小,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韶关市辖各县(市)城区和各建制镇发展缓慢,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结构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7县(市)县城城镇人口8万至10万的有新丰、南雄、乐昌,4万至7万的有仁化、始兴、乳源、翁源。所辖建制镇(除县、市所在地镇)城镇人口5000人以上的仅9个,2000人以下的达到35个。县(市)财政收入有限,大部分乡镇为“吃饭财政”,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基础产业支撑,发展缓慢,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韶关市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村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非常差。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致使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增大。
3、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3、1树立超前意识,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
现今,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平均每年将增长1%,到2020年,大约3亿农村人口将转变为城镇人口。这就意味着十多年内,小城镇的规模还会持续地增长,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小城镇规划,就要求规划师树立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确立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确立统筹兼顾的理念;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在注重学习借鉴的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立广开言路的理念;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
3、2完善规划体系编制,充分发挥规划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城镇化的高质快速推进,必须要有完善的规划体系作指导。要着眼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行政区域内镇村体系规划,明晰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依据镇村体系规划,及时修编或充实完善中心城区、县城及各建制镇总体规划,并在总规中加强城镇体系规划,注重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要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另外,要加大重点城区和中心镇的控规编制,完善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以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3、3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内涵、加强环境保护的原则
小城镇建设要根据自身综合环境营造特色。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要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要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二是要建设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历史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规划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熟悉、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是要强化生态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镇。伴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企业、商业、居住等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乡镇企业沿路展开,分布分散城镇内部,缺少园林建设,绿化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城镇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等等。小城镇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提高小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小城镇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3、4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
小城镇建设成败关键在于规划的实施。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县镇一级要结合其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审批制度,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下大力解决规划变更随意性大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坚持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章建筑要坚决依法处理。要切实加强规划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规划,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另外,县镇一级要积极培养和引进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切实改变目前县(区)规划专业人员紧缺的状况,为小城镇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3、5坚持建管并重
小城镇建设管理关键在于完善小城镇管理体制,强化镇政府管理镇村建设职能。一是要健全小城镇规划管理机构,重点镇要设立小城镇规划建设办公室,一般建制镇要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二是要加强城镇管理。从治理脏、乱、差人手,依法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着力创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优质服务宜居村镇,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居环境。三是要加强城镇化意识的教育,发挥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要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城镇管理规范,逐步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4、结语
小城镇大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小城镇,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企业聚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2] 韶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
关健词:山区小城镇建设;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对策
引言
“十二五”时期是进一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迈进的关键时期,城镇化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中央高度重视城镇化工作,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道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格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优化城镇化布局和形态,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使城镇化工作成为我国现阶段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内需促增长的重要抓手。广东省委、省政府将城镇化作为未来一段时期的重要发展战略,出台了《中共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提高广东省城市化发展水平的意见》(粤发〔2011〕23号),将提高城市化发展水平作为实现“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的重大任务,提出要建设文明、宜居、承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的理想城市。在此新型城镇化时期,作为粤北山区的韶关地区,其小城镇建设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中的地位更加突出。本文以韶关地区为例,对新型城镇化时期山区小城镇建设存在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对策。
1、韶关地区概况
1、1 区域概况
韶关市地处广东省的北部,是重工业城市,粤北地区经济政治文化交通中心,广东省规划发展的六大都市区和九个区域性中心城市之一;是粤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现辖三区五县,并代管两县级市。全市9个街道办事处,94个乡镇,1204个行政村,总人口283万,总面积18244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约153人,每行政村约1645人,14.16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2856平方千米,2012城市建成区面积87.81平方公里,人口已达78万。
1、2小城镇规划及发展概况
韶关市整体城镇化水平较低,且发展不平衡。根据2010年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全市常住人口282.6万人,城镇人口达到148.4万,城镇化率达到52.5%。其中各县(市)中南雄、乐昌、新丰、乳源城镇化率相对较高,分别为44.28%、48.13%、48.47%、41.46%;翁源、仁化、始兴相对较低,分别为31.2%、36.8%、37.4%。
韶关地区规划体系构建尚不完善。各城镇总体规划编制基本完成,但控规编制覆盖率较低。据调查统计,市区及县(市)所在地镇总规基本编制完成。其它建制镇只有7个镇未编制总体规划。在城镇控规编制方面,市区、乳源县城、始兴县城部分重点区域已编制控规,其它县(市、区)城区均未编制控规。县城(市)以外建制镇中,24个中心镇有9个中心镇编制了控规。
城镇发展较快,城镇管理水平有所提升。近年来,韶关市积极适应城镇快速发展的需要,下大力提高城镇管理水平。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探索方法途径,城镇管理趋于规范。开展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创建活动,通过对中心城区和各县城市政设施、市容市貌和交通秩序进行集中整治,对乡镇卫生环境进行综合治理,下大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较大提升了城市的管理水平。但总体来说是市区及各县城发展相对较快,建制镇发展缓慢。
2、小城镇建设中存在的几个问题
2、1规划体系构建不完善
城镇规划是城镇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在我国小城镇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建设而轻发展规划的状况。许多地区出现了先建设、后规划或边建设、边规划,建设牵着规划走的不科学现象,导致城镇布局不合理,功能定位不清,低水平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环境恶化。就韶关地区而言,一是各县城总体规划层次偏低,修编不够及时,对县城框架拉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和争取土地、项目等扶持政策带来了诸多限制。二是控规编制覆盖率太低,大部分县镇均未编制控规,使得规划实施过程中缺乏具体操作依据,不利于城镇总体规划的实施。
2、2小城镇规划科学性不够,可实施性不强
小城镇规划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科学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本人近几年参与粤北山区的一些小城镇总体规划评审,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不注重地方特色,盲目套用大城市的模式,小城镇结构形态雷同。二是用地分类标准套用不科学。2012年开始实施的《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仅适用于县城所在地镇规划,而其它山区小镇城镇规模小,城镇职能结构不齐,根本无条件执行。但一些编制单位编制建制镇总体规划时用地分类套用此标准,而不是执行《镇规划标准》中用地分类规范,往往导致规划中用地比例失衡、标准过高,导致操作性不强而难于实施。
2、3小城镇规划实施管理不到位
规划的实施关键在于管理。目前,小城镇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县镇一级规划执行欠规范,实施不够到位。县镇一级规划审批管理不够规范,执行规划不够严肃,依规建设的意识不强,存在随意改变规划的现象。对规划执行监管力度不大,违规建设问题没有得到较好解决。二是镇村两级规划建设管理缺失,城镇建设管理制度不完善,由于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乏,镇村两级规划基本难以实施。建制镇规划区内特别是县城周边和城郊农民建房随意性大,管理不到位。三是专业技术人员短缺,建设管理工作有名无实。根据调查,韶关市县(市)镇一级规划类专技人才非常缺乏,7县市规划专业人员共9人,乐昌、新丰规划建设管理部门没有规划专业人员。镇一级虽有部分设有规划建设管理机构,但基本没有规划建设类专业技术人才,导致工作无法开展。 2、4小城镇规模偏小,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韶关市辖各县(市)城区和各建制镇发展缓慢,城镇规模偏小,城镇功能结构不完善,吸引和带动能力不强。 7县(市)县城城镇人口8万至10万的有新丰、南雄、乐昌,4万至7万的有仁化、始兴、乳源、翁源。所辖建制镇(除县、市所在地镇)城镇人口5000人以上的仅9个,2000人以下的达到35个。县(市)财政收入有限,大部分乡镇为“吃饭财政”,建设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没有基础产业支撑,发展缓慢,难以有效发挥产业、人口的承接承载作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难度大。韶关市农村总体布局分散、经济发展滞后。村庄道路、环卫等基础设施非常差。乡镇和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农民收入偏低。这种状况致使人口向社区聚集难度增大。
3、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3、1树立超前意识,确立新的城镇规划理念
现今,城镇化将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据有关专家预测,我国的城镇化速度平均每年将增长1%,到2020年,大约3亿农村人口将转变为城镇人口。这就意味着十多年内,小城镇的规模还会持续地增长,且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居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也会逐步提高。在这种形势下进行小城镇规划,就要求规划师树立超前意识和发展观念,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突出规划的前瞻性,确立持续发展的理念;要围绕优化空间发展布局、综合利用土地资源和推动城乡协调发展,确立统筹兼顾的理念;要充分考虑人与自然、生态环境的和谐、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确立和谐发展的理念;要在注重学习借鉴的同时,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确立广开言路的理念;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确立改革创新的理念。
3、2完善规划体系编制,充分发挥规划在推进城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城镇化的高质快速推进,必须要有完善的规划体系作指导。要着眼构建覆盖城乡的新型城镇化体系,按照未来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总体走向和现实需要,科学制定和完善新型城镇化总体发展规划,编制行政区域内镇村体系规划,明晰中心城市、县城、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定位和发展目标,引领新型城镇化高品位、高层次发展。依据镇村体系规划,及时修编或充实完善中心城区、县城及各建制镇总体规划,并在总规中加强城镇体系规划,注重区域的统筹协调发展。编制小城镇总体规划要合理确定城镇性质和发展规模。我国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小城镇建设一定要从本地实际出发,规模适度,注重实效,着眼长远。要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人口分布等条件,认真编制小城镇建设规划。通过规划,确定不同的城镇化模式和重点,围绕特色产业,以点带面,长期坚持。特别要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科学布局的原则,对用地范围进行全面规划,努力把握小城镇建设的发展脉搏,给未来发展留有余地。另外,要加大重点城区和中心镇的控规编制,完善小城镇和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以形成完整的规划体系。
3、3坚持以人为本、突出文化内涵、加强环境保护的原则
小城镇建设要根据自身综合环境营造特色。一是要坚持以人为本,营造人性化的城镇新区,要使“人”成为小城镇发展的中心,为“人”服务成为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的。要让农民有归属感,不要有距离感。小城镇是农民的小城镇,要让农民真正感觉到小城镇的舒适和方便,真正感觉到是自己的小城镇。只有这样,才能调动起广大农民建设小城镇的积极性。要制止或控制那种沿交通要道两侧发展的“龙形”规划。二是要建设有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的小城镇。历史文化传统是小城镇所特有的,它是城镇特色中最内在、最具有恒久力的东西。因此,小城镇规划应结合“本土文化”,塑造“地方特色”。小城镇文化的涵盖面很广,除了历史文化之外,还包括民族文化、经济文化、建筑文化、自然文化、地域文化、精神文化等诸多方面。规划设计人员在对小城镇进行规划设计之前,要全面地熟悉、掌握小城镇历史、地域、建筑、民族、产业等方面的特色,挖掘其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三是要强化生态理念,加强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的城镇。伴随着乡镇企业的繁荣和小城镇自身的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小城镇的可持续发展面临严重的考验。小城镇生态环境的恶化表现在:企业、商业、居住等功能区划分不明显,乡镇企业沿路展开,分布分散城镇内部,缺少园林建设,绿化面积、绿地率、人均绿地面积均达不到国家标准,城镇污水、雨水等地下管网缺乏科学统一的规划等等。小城镇规划应按照建设生态园林小城镇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进行生态规划和景观设计,提高小城镇的形象和品位,吸引农村人口进入小城镇,加速我国农村城镇化的进程。生态园林城镇是今后城镇发展的必然趋势。生态设计是小城镇趋向生态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结合生态建设进行景观设计使生态效益和景观效益协调统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镇的必然选择。因此,强化生态理念、注重景观设计是小城镇规划应该遵循的必不可少的原则。
3、4加大规划的执行力度
小城镇建设成败关键在于规划的实施。一是要建立完善的规划管理机制。严格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县镇一级要结合其实际,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审批制度,建立完善“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管理机制,维护规划的严肃性,下大力解决规划变更随意性大的问题。二是要加大对规划执行的监管力度。坚持严格执法,进一步加大对违规问题的查处力度,对违章建筑要坚决依法处理。要切实加强规划的宣传。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广东省城乡规划条例》和相关政策规定的宣传。及时向社会公布各项规划,接受人民群众监督。另外,县镇一级要积极培养和引进规划管理专业人才,切实改变目前县(区)规划专业人员紧缺的状况,为小城镇建设的顺利实施提供人才支持。
3、5坚持建管并重
小城镇建设管理关键在于完善小城镇管理体制,强化镇政府管理镇村建设职能。一是要健全小城镇规划管理机构,重点镇要设立小城镇规划建设办公室,一般建制镇要有专职人员进行管理。二是要加强城镇管理。从治理脏、乱、差人手,依法加强城镇建设管理,着力创造环境优美、秩序良好、优质服务宜居村镇,提高城镇文明程度,改善人居环境。三是要加强城镇化意识的教育,发挥群众建设管理城镇的积极性。要制定加强小城镇管理的规章制度,形成一套完善的城镇管理规范,逐步把小城镇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4、结语
小城镇大战略是国家总体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新时期城市发展方针。大城市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合理发展小城镇是推进我国城市化的重要途径。大力发展小城镇,可以大规模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可以促进乡镇企业聚集,提高经济效益,有利于节约用地和环境保护。推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对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广东省城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
[2] 韶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