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味人间2》:叙事风格的延续与改变

来源 :今传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ys98021108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1》的叙事风格,主要分析《风味人间2》对其的延续与改变,得出《风味人间2》在《风味人间1》的基础上,继承了凸显地方性的故事化叙事、凸显民族性的碎片化叙事和凸显世界性的全球化叙事的叙事特点;并且有着凝聚性语言的升华性叙事、具象化主题的限定性叙事和平等性增强的国际化叙事的叙事创新。
  关键词:《风味人间2》;叙事风格;延续与改变
     中图分类号:J9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21)07-0101-03
  《风味人间》是由陈晓卿带领团队成立的稻来纪录片实验室制作的美食纪录片系列,第一季于2018年上线播出,豆瓣评分至今保持9.0分的高分。时隔两年推出第二季,《风味人间2》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第二季对于第一季有着怎样的继承以及创新,向期待的观众交出了怎样的答卷?本文将进行具体分析。
  “叙事”是人类认识和反映世界与自身的一条基本途径和活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最早是把叙事作为一个文学批评问题提出来,在后面的发展中出现了影视叙事。纪录片的风格是影片对表现手法的系统运用,也是一个导演最独特的标签;透过风格我们能够了解到影片的叙事特点,能够寻觅到影片的特殊韵味[1]。
  一、叙事风格的延续之处
  (一) 凸显地方性的故事化叙事
  在《风味人间1》中,展示了极具特色的乡村场面,包括了南屏村(安徽)、瓦屋山(四川)、漫屲乡(甘肃)、巴楚县(新疆)、庙沟村(内蒙古)、尉犁县(新疆)、滩张镇(陕西)、李山头村(浙江)、三都县新阳村(贵州)等乡村[2],正如纪录片中所显现的那样,食材离不开孕育它的地方,独特的菜肴做法在当地人手中变幻多姿,赋予了独特的生命与味道,区别于同食材的其它菜肴,在乡音和有感染力的人物中,融汇成了独具魅力的当地菜。
  食物為什么吸引人,是因为其背后承载的人的故事、家庭的故事、种族的故事。这就是美食纪录片在内涵和主题上区分于一般美食记录的地方,食物所饱含的真情,蕴含的人的探索都在其中,令人回味和思考。
  《风味人间2》延续了《风味人间1》的地方性故事化叙事的特点,拍摄了包括兴义(贵州)、沧源(云南)、花岙岛(浙江)、麦巴村(西藏林芝)、平舆(河南、北红村(黑龙江漠河)、乐城村(海南琼海)、石山脚村(广东连州)、双泉村(黑龙江宝清)、前北马村(河南温县)等乡村。《风味人间2》依旧坚持着当地人说方言表达情怀的展示方式,让乡村依旧是风情的“净土”,在快速发展的城市化进程中,乡村和城市的冲突中,看出背后对此的担忧和思考。
  在故事化叙事中,相比起第一季,《风味人间2》更胜一筹,更具有转折性和思考性。例如,在第五集《鸡肉风情说》当中马老二习惯使用炭火烧鸡,卤水浸焖的手工卤制的方法,而儿子却尝试改变;马老二不懂孙子在玩什么游戏,下一个镜头切的是马老二在使用小灵通手机的场景,同时解说词使用的是莫言的“日子越久就越旧,越旧就越舍不得丢掉。”飞速发展的时代,手工和机械化的冲撞,落伍和新潮的冲突,这都是当代中国面临的现状,一个烧鸡背后是一个家庭的问题,更是整个中国所面临的问题。
  (二) 凸显民族性的碎片化叙事
  在《风味人间1》中,有许多海外地点的呈现,但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侧重于凸显中国饮食在这些中华饮食辐射区的影响,亦或是对于海外华人的凝聚作用,亦或是中国在历史上对于他国历史影响的追溯和发展。解说上暗合了一些政治意味在里面,这是一种文化优越性和文化身份性以及文化历史性的展现。在这种民族主体性视角上,碎片化叙事更加加深和凸显。
  纪录片将我国的烹调方法和食物处理方式以及菜肴制作过程进行呈现后,下一个镜头则开始展示他国风貌和食物。让受众在一个主题的牵引下,在时空中穿梭,在镜头流转间体会中外差别,体会不同的风土人情。在碎片化中赋予更多的美食呈现,让受众“大饱眼福”,并对中华美食的认知在比较中进一步深化。
  《风味人间2》同样注重民族性,展现血缘亲情的互相扶持和关爱,传达家是人们永远的归属和依靠,体现中华文化的家国同构的特征,进一步表达家国情怀。人与食物之间的联系,人与人之间的联系,人与地区的联系,人与国家的联系都暗含其中,这激起的是对于国家和民族的认同感。
  同样《风味人间2》采用了碎片化叙事,这是互联网时代下,新的传播方式和播放方式,受众的碎片化时间以及网生节目的必然性走向,更加适应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在更高效率下在一定的时间容量内包含更广阔的古今中外的美食,才能更好地体味“人间”。相比起《风味人间1》,《风味人间2》的碎片化叙事节奏把握得更好,上一季过于碎片化了,打乱了受众的记忆节奏,这一季的连贯性和流畅性更强一点,让受众思路可以更好地连接。
  (三)凸显世界性的全球化叙事
  区别于《舌尖上的中国》《人生一串》《早餐中国》等一众大热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系列能够在这些美食纪录片中脱颖而出,和它立足于全球,探索世界美食的视角是离不开的。在当代受众的胃口被填满,以及接受信息单一化的时代,开辟出和世界接轨的美食新传播,通过美食来看国外的异域风情,打造一个新的IP和开辟新的拍摄视角是十分有必要的。
  无论是《风味人间1》还是《风味人间2》,采用的都是全球化的视角,是在表现世界美食,没有局限于中国一方土地,但是在《风味人间1》中,摄制组跨越六大洲,拍摄了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异域美食,其中海外内容却只占了30%,而国内内容占70%。全球化,不仅是海外地标,更有着不同文化融合下的交叠城市,是城市的全球化,也是城市和城市之间的对照和联动,国家和国家之间的交流。   但在《風味人间2》中,摄制组走遍了全球25个国家和地区,拍摄了超过300种美食,值得一提的是国内外内容占比达到了对半,这也是导演陈晓卿在被采访中谈到的:“明年的主题会是‘全世界的不约而同’”,在全球化的交流中,食物也在融合,这一点上在第三集《酱料四海谈》中印度尼西亚的沙嗲酱,那些下南洋回故土的人们也将沙嗲酱带回来,并有了新的名字沙茶酱,这体现的是全球化对美食的影响,在人口流动中,一种舌尖上的味道,一种物质的承载也在城市之间、国家之间落地生根,融会贯通。
  二、叙事风格的改变之处
  (一)凝聚性语言的升华性叙事
  事物总是不断向前的,《风味人间1》的豆瓣评分曾经高达9.1分,在好的IP的基础上,《风味人间2》豆瓣刚刚开播,就获得了9.5的高分。在观众厚望中,《风味人间2》必然是要在第一季的基础上有所超越与创新的。
  在文化性上《风味人间2》做了新的尝试,把中外名人名言运用进解说词。食物有收汁让味道更加醇厚,解说词也有名人名言让解说更加深入和具有文化性。在恰当的位置,运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解说,既增加了食物背后的人文情怀,又为纪录片增加了文学性。只在视觉方面让受众得到满足是最基本的要求,在精神方面得到滋润,让无形的学习浸透在语言中才是提升内涵的重要手段之一。
  《人间风味2》在合适的地方运用不同国家的名人名言,例如,人无疑是大地的主人,却又是胃肠的奴隶——Y.A.冈察洛夫,表现的是人的探索,这是一种解释说明的作用;鸡头米老了,夏天就快过去了——汪曾祺,从侧面表现食材的应季性,起到侧面烘托的作用;世上任何东西都有权利诞生,就连一个想法也不例外——考琳·麦卡洛,表达想法的诞生,起到烘托主旨的作用等。这些名人名言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装点了画面,也充实了解说词,让纪录片的文化性更加包容多样,囊括万千,各国的名人名言也是促进人们对其他外域文化的了解和对本国文化的加深。
  (二)具象化主题的限定性叙事
   在《风味人间1》中,更多的是一种比较印象化的主题,没有聚焦于一种食材亦或是一个种类。这八集的名字在最后一集《风味之旅》的结尾中有一个奇妙的汇总,“所谓美食,不过是一次又一次的相逢。我们带您穿越山海之间,偶尔的落地生根,成就万千肴变,随即化作滚滚红尘,穿越香料歧路,几度江湖夜雨后,点亮万家灯火。在这次奇妙的风味之旅中,你带来欢笑,我有幸得到”。
  而《风味人间2》中首先就是具象化主题,落点在具体的食物亦或是种类,在“甜蜜缥缈录”“螃蟹横行记”“酱料四海谈”“杂碎逆袭史”“颗粒苍穹传”“鸡肉风情说”“根茎春秋志”“香肠万象集”,八个集江湖味和故事性于一体的主题,呈现不同文明之间饮食文化的差异。而且非常有意思的“录”“记”“谈”“史”“传”“说”“志”“集”这些都是有完整性和限定内容的字眼。
  将大化小,又将小化大,将具象和抽象相结合,这是对标题的进一步提升,更加妙趣横生,所有东西都是有渊源和奇遇的,记录甜蜜的味道,书写横行的螃蟹,畅谈酱料的奇妙,观看杂碎的逆袭,作传颗粒的苍穹,叙说鸡肉的风情,撰志根茎的春秋,收集万象的香肠,这就是在标题上的极具创新,并且引领着纪录片的单集剪辑思路,这是在叙事上做到标题、内容、拍摄、剪辑的一致引领性。
  (三)平衡国际化叙事的角度
  在《风味人间2》中平等性叙事增强,并且更多地展示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花了很多镜头来展示外国人的背后故事,这是上一季所不具备的,这种叙事更好把故事聚焦在食物本身、人本身,是抛开地缘关系亲疏进行讲述的手法。这种叙事方式是第二季的一个进步,深度挖掘中外主人公身上的故事,讲述着大家的人生,这才是美食本身所承载的人类的共同点,也是可以触动每一个人的地方,在共情的基础上向观众传递着与不同地域、不同美食相关的知识和蕴含的文化,这才是“人间”。
  导演陈晓卿也透露下一个节目可能是与国际一流团队共同制作,希望真正投身到国际纪录片的大潮流里面去[3]。在国际化叙事上《风味人间2》做了许多努力,在内容和表述上和国际接轨,从国际化角度探索各种食物间的联系、不同的处理方法和不同的文化特色以及相通的人类共同点,达到“和而不同”的视角。
  三、结 语
   本文从叙事风格出发,分析《风味人间2》相较于《风味人间1》的延续与改变,分析该部纪录片的叙事风格与特色,在当下美食纪录片在国内风行之际,《风味人间》系列打开了另一个视角,“东西方的不谋而合”“全世界的不约而同”,我们看到了一个不同的“人间”。
  参考文献:
  [1] 曹云霞.论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的叙事风格[J].东南传播,2019(12):141-143.
  [2] 王秦怡.饮食、空间与认同[D].南京大学,2019.
  [3] 《风味人间2》开播 陈晓卿:每一餐都来之不易[EB/OL].新华网,http://www.sd.xinhuanet.co m/news/yule/2020-05/06/c_112 5947734.htm,2020-05-06.
  [责任编辑:武典]
  收稿日期:2020-09-27
  作者简介:汤祎纯,女,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广播电视学专业,主要从事广播电视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型传播方式涌现出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与此同时,电视新闻节目作为人们了解社会、关注新闻、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在现如今的社会环境中,虽然依旧发挥着传播功能与作用,但是面对新媒体的冲击却显得发展乏力。因此,如何使电视新闻节目在新媒体时代下获得长久的发展,成为传统媒体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做好电视新闻节目的后期编辑与制作工作成为推动电视
本文选取《中国青年报》和《新京报》两家大众媒体2019年对“00后”的报道为研究对象,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话语和框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两家媒体报道都存在报道空白,降低了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经历了在革命中重生、在建设中超越、在开放中繁荣、在创生中自信的大变迁,彰显出教育理念助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健全、教育目标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需求的满足、教育内容助力自由全面发展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教育途径助力农民主体地位和幸福生活诉求的回归、教育手段助力农民教育质量评价观测指标的完善的时代表征。可按照重视内涵建设,培育乡村振兴新农民;紧扣发展需求,增加农民教育获得感;坚持与时俱进,加快农民教育现代化的创新理路来促进新时代农民教育的大发展。
摘 要:为了提高地方本科院校科技期刊的影响力,将科技期刊打造为区域一流期刊,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地方本科院校科技期刊稿源、栏目、质量、服务能力四个方面现状,探索出拓宽稿源渠道建设、设立特色栏目、优化编校管理机制、加强服务的创区域一流科技期刊途径,这一途径不但对地方本科院校创区域一流科技期刊具有一定价值,而且对地方本科院校建立品牌期刊也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关键词:地方本科院校;区域一流;科技期刊;稿源
中医药文化的有效跨文化传播,离不开大众传播媒介的积极作用.作为大众传播媒介中的具体艺术形态之一,纪录片对中医药文化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价值.以纪录片《悬壶岭南》为例,
《黑镜:潘达斯奈基》是Netflix发布的第一部互动电影,该片对电影行业的革新具有重大意义,影片中设置了数十个选项,观众需要主动进行选择以决定剧情走向.相较于传统的观影模式
摘 要:一部电影要想获得良好的票房和口碑都离不开宣传的作用,在电影宣传中,有多种表现技巧值得尝试。电影制片方为了得到粉丝群体的认同会采取表露的策略让其对电影有初步了解,从而唤起粉丝观看电影的欲望;又会采取隐藏的策略给受众留下获取信息的空间,让电影保持神秘感和新鲜感,引发受众的好奇心,自发地进行与电影有关信息的收集。本文旨在分析电影宣传中表露与隐藏策略带给受众的影响,从而为电影宣传策略的选取、电影票
改革开放以来,电视作为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介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人们的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产生一定的影响.受众不自觉地接受其选择的影视剧所传递的信息,在与其互动和自
摘 要:随着承载电影影像的胶片逐渐被硬盘代替,影视技术宣告正式迈入数字化发展阶段。近年来,影视技术得到了革命性发展,3D、4K、数字动画、120帧等概念先后变成了各大影院的标配放映技术。从技术层面来讲,李安导演的《双子杀手》无疑是集各类影视前沿技术之大成者,本文将从技术的融合与突破切入,分析这些技术发展给观众带来了哪些新的观影与审美体验。  关键词:高帧率;技术融合;CG技术   中图分类号:J9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以多种方式助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由于不同阶段工作重心的不同,“标准”工作本身在称呼及概念上不尽相同,客观上导致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陷入了一种“标准丛林”。从关系范畴出发,可以探讨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存在的五种关系,即对学校标准化建设的认识起点上存在着一与多关系,在动力来源上存在上与下关系,在生态意义上存在内与外关系,在复杂性思维上存在静与动关系,在研究思路与空间上存在横与纵的关系。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关系范畴思考是一种理论透镜,也是行动上的冷静“返回”,力图实现从有限到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