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爱国实业家张謇1905年创办南通博物苑至今,中国的博物馆业已走过了百年历程。中国国家博物馆由原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革命博物馆合并而成,目前的建筑始建于1958年,竣工于1959年,为建国10周年北京的十大建筑之一。中国的传统礼制认为:“左祖右社”(《周礼》)。从天安门南望,右有人民大会堂象征江山社稷,而左边民族祖庙的象征恰是中国国家博物馆。
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330万件藏品、故宫博物院逾百万件藏品相比,中国国家博物馆目前馆藏只55万件,其中20万件是大量重复的钱币。馆藏国家一级文物数,只及故宫五分之一。同样,与当年(1959年)历博馆正式开展时十分轰动、观众太多的情景相比,今天已“门前冷落鞍马稀”,展厅寂寥冷清,几乎全然被普通百姓淡忘。最近吸引人眼球的消息是,国家拨款40亿元,用5年的时间,全新打造国博馆!改造扩建后的国博馆成什么样,倍受关注。同样最近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些藏品,也颇受关注。
近来,国家博物馆收藏的一些藏品引来了人们的不解,从《猛龙》电影、航天表,到之前的抗洪、抗“非典”文物,甚至还有吉利跑车。真不知最近国家博物馆收藏《猛龙》电影中有什么猫腻,但从媒体不断透出的消息来看,这似乎又是在炒作。国博馆收藏初衷像是被《猛龙》电影制片或发行方利用了。惹急了的国博馆公开发话:《猛龙》再炒作就打入冷宫。这样的事之前也发生过:鲁迅家藏茶砖在进入拍卖行开出天价之际,也有媒体炒作说国博馆要收藏,后来国家博物馆说无意收藏,才尘埃落定。当前时兴炒作,炒股票、炒楼盘、炒明星、炒超女、炒影视、炒藏品……连堂堂的国家博物馆也来炒藏品了么?
曾跟随“神舟五号”、“神舟六号”一同上天,见证我国航天史上激动人心时刻的5只航天表被编上001号,作为“中华计时国宝”正式被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这倒无可非议。但国博馆自己发行1000套神舟六号纪念金条,其中编号为1000号的再由国博馆自己永久收藏,则开了个不好的先例。这是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是“政企不分”。用得着非要国博自己做商品再由国博来收藏吗?这与国家博物馆身份极不相称,明显与国家大馆形象不符。中国国家博物馆应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祖庙圣殿,是十三亿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呀。
原革命博物馆的藏品足以称雄国内的馆藏,从新中国第一面国旗,到小岗村村民包干到户的血书,再到中国入世的那把“入世槌”,倒是很有品味、很有代表性的。国家博物馆一些让人难以理解的收藏之举,是因为今天的国博馆藏品数量与水平在中国排名三四位,所以就要饥不择食、快速扩张么?2005年了月,一套由现代工匠制作的仿古家具,原本要送到红木家具市场销售,后来却成了国家博物馆的收藏品。现代普通商品被列入国家级收藏尚属首次。国家博物馆的工作人员称:此套家具由生长了一千多年的黄花梨木制成,并且家具的纯手工制作工艺十分精湛,是被该馆“破格录取”的主要原因。
看到这样的消息,令人匪夷所思,现代仿古家具也成“文物”了?都能入藏国家博物馆?按照国家博物馆的“破格录取”的说法,现在的仿古品都可入馆,那真是洋洋大观呵。要用“工艺十分精湛”的入藏标准,那故宫博物院开发的仿清宫廷瓷器应首当其冲,陕西宝鸡周原古文化艺术品有限公司荣誉出品的高仿真青铜器可执牛耳,“张青花”监制的仿“鬼谷子下山”元青花罐也可忝列其间了。
在国际博物馆协会制订的博物馆定义中,博物馆被定性为一种“永久性机构”,可以说“博物馆是幸存下来的文物的最后归宿”。难道这些不断仿制的或正在仿制的物品,已成失传或消失的文物了?要到国家博物馆去找“最后归宿”了?
法国有卢浮宫,英国有大英博物馆,美国有大都会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将投资40亿元,扩建10万平方米,于2008年全面建成。来自国家文物局的消息的确令人振奋:到2015年,中国将在现有2000余座各类博物馆的基础上,再建1000座,基本实现每个中等以上城市拥有一座功能齐全的博物馆。除国家博物馆建设外,国家还将完成京、津、川等省级博物馆新馆建设,并支持财政、邮电、铁道等行业博物馆及国际友谊、民族生态等特色博物馆的建设。国家博物馆改扩建以后将逐步发展为集文物征集、考古、收藏、研究、展示于一身,历史性、文化性、艺术性兼备的国家博物馆。未来的国家博物馆,代表的是“中国博物馆文化的国家形象”。
博物馆作为一个城市乃至国家的文化符号,承载了足够的文化内涵,是一个国家、地区发展水平的标志。博物馆收藏的是国家记忆,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对国家民族全局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和人物的有关实物资料,都属于国家博物馆收藏的范围。收藏经过历史沉淀后能够成为准确反映历史发展轨迹的重要文物。要顺应时代变迁,探索未来定位,收藏入口要严谨,宁缺勿滥,藏品要独一无二。对入藏品应有相应的标准,不是放进篮里都是菜,也不是国博馆是个筐什么都往里装。在陶瓷收藏方面,国家博物馆不应该再去收藏古陶瓷与故宫比拼来丰富馆藏。
国家博物馆应与故宫博物院和其他博物馆有所区别,收藏品应侧重于近现代。可通过国家立法,包括运用行政或经济手段,多渠道补充国博馆馆藏。收藏讲究主体多元,在城市化进程中,一些老的物件也可以成为有价值的文物。国博馆的收藏应该更加多样化,可以是历史文化类的,也可以是自然类、科技类、民族民俗类等现代史的“物证”。如国博收藏数百件劳模文物:王进喜的锦旗、时传祥的钢笔、金日成主席授予张秉贵的荣誉勋章、徐虎的报修箱等,就很好。
国家博物馆走向市场,专门成立了一个艺术品开发中心来进行经营开发,没什么不妥。国博馆做的金条卖得最火,除了发行“神六”金条、生肖金条之外,最近又推出了“结婚纪念金条”,这也是好事,以此养馆嘛。但以国博的名义来卖金条,国博馆自己做的商品自己入馆收藏,就不妥。文物具有不可再生性,你金条可源源不断地再做呵,不是文物,即使声明绝版发行、毁版发行,也是炒作。
国博馆应该大力开发利用自己的文物资源,有钱赚,当然可以去做,只要合情合理合法,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嘛。只是作为国家博物馆也得注意自身的形象,对那些明显为了借国博馆招牌进行炒作的团体或者个人,即使是无偿送来入藏,或者出钱送来的物品,国博馆也应说“不”字。
今天,博物馆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文化设施。到20世纪末,博物馆的全球联系网已包括35000多个成员。一些发达国家,参观博物馆是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很多人乐此不疲。
博物馆无一不在展示—个由物品构成的生活世界,这个生活世界可大可小,但却必然有一个中心,因而形成一种秩序,小世界是小秩序,大世界是大秩序。今天,博物馆提供的知识在展示这两种生活世界秩序的时候,凸现的主要是民族和国家的特殊性、重要性。这是当今世界博物馆展示知识的主要模式。博物馆的文化收藏如果没有人看,也就失去了收藏的意义。中国拥有宝贵的文化财产,应当让更多的人来分享这笔财产,从中受到教育,汲取营养,这就是博物馆的价值。衡量一个博物馆是否成功的标准,首先是它陈列展览的水平和对公众开放的情况。第二个就是它的环境和服务,要让更多的人走进这扇文化之门,达到传承文明、弘扬先进文化的效果。我理想中的国家博物馆:开放应是全天候的,展览应是高水平的,展示手段应是丰富的,展示方式应是艺术的,观展应是免费的,观众应是热情参与的。
(责编: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