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前路与后路内固定在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

来源 :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bgqx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分析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对比治疗。结果:前路组治疗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触觉、运动评分等都比后路组高,并发症发生率比后路组低。结论:前路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明显比后路固定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医药与保健
  关键词:胸腰段脊柱骨折;前路固定;后路固定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在我院2013年1月至12月期间所收治的胸腰段脊柱骨折患者中选取4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前路组和后路组对比治疗。前路组20例患者,男性11例,女性9例,年龄在25-60岁之间,高处坠落伤13例,车祸伤7例;后路组20例患者,男性10例,女性10例,年龄在26-59岁之间,高处坠落伤11例,车祸伤9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具有可比性,
  1.2患者标准
  (1)凭有效证件,年龄均在18岁以上;(2)不伴有或者伴有神经系统损害;(3)患者没有直肠、膀肤等功能障碍;(4)患者没有下肢原发神经系统的疾病;(5)受伤事件要在3星期以上;(6)没有血液系统、传染病、恶性肿瘤等疾病;(7)能够忍受手术治疗、没有手术禁忌的患者。对于以下患者,一律不能纳入研究对象:(1)有严重的开放性骨折;(2)属于病理性骨折;(3)属于陈旧性骨折;(4)先天畸形的患者;(5)胸腹腔有损伤或有严重的颅脑损伤;(6)不同意此次研究有关事项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1.3.1前路组
  前路组的20例患者使用前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1)患者侧卧位,常规麻醉,在胸膜外或者腹膜后选择合适的切口,使患者的骨折组织可以充分的显露在外面。(2)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椎体钢板和螺钉,对骨折组织做复位处理。(3)将选择的螺钉打入骨折组织,固定。
  1.3.2后路组
  后路组的20例患者使用后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1)患者侧卧位,常规麻醉,在椎弓根内选择合适的切口,使患者的骨折组织可以完全的显露在外面。(2)根据骨折的部位选择合适的椎体钢板和螺钉,对骨折组织做复位处理。(3)将选择的螺钉打入骨折组织,固定。
  治疗后,都要给两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抗生素辅助治疗,仔细观察患者的病情发展。
  1.4观察指标
  (1)临床疗效;(2)触觉与运动的改善情形;(3)伤椎的高度;(4)Cobb角度;(5)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1]。
  1.5疗效评定标准
  根据患者临床的症状、体征改善的情况、骨组织愈合的情况综合评估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分为3个等级:(1)无效:治疗后体征、临床症状没有任何改善,骨组织愈合情况比较差,临床疼痛很严重;(2)有效:治疗后体征、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改善,骨组织有愈合,临床疼痛有减轻,对日常生活有一定的影响;(3)显效:治疗后体征、临床症状基本消失,骨组织愈合情况很好,临床疼痛得到缓解,不影响日常生活。根据ASIA2000标准对触觉和运动进行评分[2]。临床治疗疗效的总有效率=(有效+显效)/总例数*100%。
  1.6统计学分析
  此次研究的所以资料和数据采用专业的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计数和计量资料经过卡方和t检验,P<0.05,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无效
  有效
  显效
  总有效率(%)
  后路组
  20
  9(45.0%)
  6(30.0%)
  5(25.0%)
  55.0%
  前路组
  20
  13(65.0%)
  5(25.0%)
  2(10.0%)
  90.0%
  注:前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比后路组高,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2触觉和运动评分比较
  组别
  例数
  运动评分
  触觉评分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后路组
  20
  39.4±3.6
  53.2±4.6
  46.5±5.7
  58.6±6.5
  前路组
  20
  40.7±3.1
  70.6±4.7
  47.1±5.1
  70.8±6.6
  注:前路组与后路组比较,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Cobb角度和伤椎高度比较
  组别
  例数
  Cobb角度
  伤椎高度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后路组
  20
  21.5±2.3
  31.4±4.5
  1.5±0.6
  2.4±1.1
  前路组
  20
  22.1±2.1   44.6±5.4
  1.4±0.7
  3.7±1.3
  注:治疗后两组患者Cobb角度和伤椎高度有明显的改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obb角度和伤椎高度相比较,前路组的效果明显比后路组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4手术后并发症的比较
  组别
  例数
  钉松
  感染
  腰背酸痛
  发生率(%)
  后路组
  20
  1(5.0%)
  2(10.0%)
  1(5.0%)
  20.0%
  前路组
  20
  0(0.0%)
  1(5.0%)
  0(0.0%)
  5.0%
  注:后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比前路组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近年来,交通运输业的迅速发展,带动了交通事故发生率的不断上升,这是导致胸腰段脊柱骨折一个最主要的原因,还有可能是因为高处坠落伤、跌倒损伤等,尤其是老人,由于身体功能减弱,体内钙大量流失,经常在碰撞中发生胸腰段脊柱骨折[3]。这严重影响了患病者的工作和日常生活,带给患病者无尽的疼痛。胸腰段脊柱骨折是一种脊柱骨折性的疾病,如果治疗的不彻底或者不及时,会导致伤者终身残疾,严重影响到生活质量和工作能力。因此,临床医生要加强对这方面的研究,及时对症治疗,最大程度的降低病死率和病残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首先要进行常规治疗,改善患者的生命体征和各项身体指标,使患者身体在比较好的状态下进行手术。手术是胸腰段脊柱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案,常用的手术方法是后路内固定治疗和前路内固定治疗,两组入路方法不同,临床效果也有很大的差异,选择不同手术方法关键的依据是稳定脊柱和解除神经压迫,纠正脊柱的畸形。使用前路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疗效显著,不仅切口准确、方便快捷,而且最大程度地缓解了患者的疼痛,并且恢复比较快,大大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快速改善患者的病情,帮助患者尽快走出疼痛的折磨[4]。但是前路内固定手术也有一定的弊端,手术时间比较长,操作比较复杂,对患者造成的创伤比较大,出血量也比较多,所以在手术中入路要选择脊柱损伤的一侧,避免过度损伤胸膜和神经。
  本次临床研究结果表明,在治疗胸腰段脊柱骨折方法中,前路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恢复神经功能,有效改善Cobb角度和伤椎角度,大幅度提高触觉功能和机体运动功能,同时还可以减少钉松、感染、腰背酸痛等一系列并发症的发生,避免脊髓和神经功能受到损伤,治疗效果明显比后路内固定治疗的方法好,值得临床大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黄静宇.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药学与临床.2013,7(7):115-116.
  [2]马俊.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的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3,11(6):178-179.
  [3]黄善武.欧阳永生.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23(10):1104-1105.
  [4]魏劲松.前路与后路内固定治疗成人胸腰段脊柱骨折临床分析[J].临床研究.2013,10(22):49-52.
其他文献
摘要:目的 本文对一例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的分析,减少误诊率,使患者得到及时诊治,为更好防治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一例患者的临床症状、流行病学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一例患者有明确的蜱咬伤史,首发症状均为发热,同时伴有白细胞、血小板的减少。分析 降低人感染新型布尼亚病毒病误诊率和漏诊率关键在于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居住于农村山区,有蜱虫接触史且发热伴血小板
期刊
摘要: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自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消化道出血患者,将9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45例,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应用奥曲肽0.1mg,加入生理盐水20ml中缓慢静脉推注。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奥曲肽25mg/小时静滴维持,奥美拉唑40mg加入生理盐水100ml中静滴,2次/日,疗程3天。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
期刊
摘要:目的:解析沙美特罗与福替卡松对慢阻肺患者稳定期临床治疗效果,为今后慢阻肺患者稳定期的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间来我院门诊的慢阻肺患者7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给予对照组氨茶碱治疗,给予观察组沙美特罗+福替卡松治疗,连续治疗6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改善情况、生存质量,统计两组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存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
期刊
摘要:目的 对49例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有关材料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患者49例,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1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0例,多发性骨髓瘤14例(其中2例行2次移植),非霍奇金淋巴瘤6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RAEB-t 1例。结果 与常规化疗相比,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可延长移植患者的无病生存期及总生存期。49例患者移植相关死亡率为零,至今随访7
期刊
摘要:目的 观察并探讨妇产科子宫内膜异位症(EMT)的临床诊治术式和效果。方法 妇产科收治的 EMT患者 90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 45 例,两组均在腹腔镜支持下接受手术治疗,术后实验组患者加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a),对照组不接受药物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和妊娠率。结果 术后两组患者慢性下腹痛均有明显缓解,其中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妊娠成功率更高,组间差异显著
期刊
摘要:目的:对保守疗法消化道出血患者临床疗效和护理措施进行总结。方法:对80例采用保守疗法治疗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解析,回顾其护理过程。结果:在80例患者中,西医治愈率是84%。中医治愈率是82.7%,中西药结合治愈率,97.8%,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明显优于其他的疗法。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消化道出血是现在比较好的一种治疗方法。  关键词:消化道出血;临床;护理  消化道出血不仅仅是以一种单独
期刊
摘要:目的:分析探讨在妇科护理中实施个体化健康教育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03月—2014年02月在我院接受妇科治疗的患者32例,将其按照年龄、病情等情况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以及试验组各16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传统护理方式,试验组患者采用个体化健康教育护理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46例在我院住院治疗的恶性血液病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回顾分析外周血CD4+、CD8+T淋巴细胞及调节性T细胞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外周血CD4+细胞水平下降、CD8+细胞水平上升、CD4+/CD8+比例下降,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白血病组、MM组、NHL组CD4+细胞
期刊
摘要:目的:观察心理护理对剖宫产手术病人情绪的影响。方法:选择同期剖宫产手术病人90例,按随机化数字表将患者分三组:Ⅰ组(对照组 n=30)作常规护理;Ⅱ组(实验组n=30)心理护理;Ⅲ组(镇静组n=30)注射镇静药。采用SAS(焦虑自评量表)和SDS(抑郁自评量表)评价病人手术前后的情绪状态的变化情况;术后病人满意度调查。结果:采用围术期心理护理和术中注射镇静药的方法均能明显降低产妇术后焦虑和抑
期刊
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效果,总结使用机械通气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护理方法。方法 对1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抗感染、化痰、平喘等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对实施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呼吸道护理、呼吸锻炼、健康宣教等综合性护理干预。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经治疗和护理后,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症状较前有明显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明显提高。结论 对使用呼吸机机械通气的急性阻塞性肺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