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文章从插图在教学之前的运用和插图在教学之中的运用等两大方面来对物理教学中的书本插图运用做了相关的阐述,以期能够从插图的教学运用方面来推进初中物理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插图;初中;物理
高效率教学是目前教育界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课题。在初中物理学科当中,我们广大的教师也是一直都把高效率的教学视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为重点的途径。在追求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着许多承载高效率教学的“介质”,例如精辟的文字、蕴涵丰富信息的图片、深入浅出的例题、各种实验活动以及实验器材等等。在这些“介质”当中,作为课文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图片一直以来却很少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和实际运用上的缺失。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插图,那么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将会在更多“介质”的帮助之下而更加的高效率。
一、插图在教学之前的效用
插图在教学之前的效用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之前自己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怎样通过插图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类型的效用主要是靠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教师的些许引导。因此,插图作为一种相对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化及形成能力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有关于电磁转换部分中安培定则的时候,学生根据插图中的形象画面,动手进行模仿,将文字中的抽象与插图图案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进行沟通与结合,让抽象依附与形象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对相关的定则进行理解和掌握。
又例如在观察书本上的四种剪刀图案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四种剪刀的不同形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自行推断在使用这四种不同剪刀进行相关作业时候的难易程度,得出使用剪刀的难易程度与剪刀刃和剪刀柄的长度有关。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又可以进一步的总结出剪刀使用的难易程度还与剪刀刃与剪刀柄之间的长度比、被剪物体本身的坚硬程度、被剪物体在剪刀刃中的什么位置等等因素有关。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以上的信息之后,再通过自学书本上的相关的杠杆原理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的将理论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这样的一种由观察插图到联想因素再到结合书本上的文字解释依次递进的自学效果十分出众。
以上的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在相关的物理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或者是在教师指导之下通过课本上的图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习、理解、掌握乃至于应用,这样的一种图文结合的自我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推导的能力,意义深远。
二、插图在教学之中的效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仔细观看插图,进入到插图中的世界,当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就能很快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投入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浮力”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为何可以浮在死海上”的插图同时开始讲述:传说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死海附近,将当地的土著击溃之后欲将俘虏投入死海处死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俘虏们全部都浮在海面上,一时间罗马远征军傻眼了,认为这些人全部得到了上天的保佑,于是就将俘虏全部释放……
教师通过插图与故事的结合,很快的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使学生迫切的想知道真正的原因,于是这节课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2.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能够对于物理建立起比较持久的兴趣的话,那么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乃至今后的物理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无疑,插图就具有类似的功效,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部分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插图“玻璃钟罩内点燃的两支蜡烛”,图片问题是:请问哪支蜡烛会先熄灭?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是高的先熄灭,有的说矮的先熄灭,还有的说是一起熄灭。谁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教师说既然这样那么不如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索一下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热情高涨,迫不及待的想亲手证明自己的观点。于是,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短不一的蜡烛、玻璃钟罩、秒表、直尺以及火柴等实验器材,将每四——五位学生按照座位顺序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将实验器材的长度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纪录。每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验器材做了实验,但是实验结果却有所不同。
甲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乙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丙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丁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综合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后,学生们都很震惊,没有想到在相同容积的玻璃钟罩之内,不同长度的长蜡烛和短蜡烛都是有可能先熄灭的。学生们一筹莫展,此时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我观察到事先熄灭的蜡烛所冒的烟是朝玻璃钟罩顶部上升运动的,然后再沿着玻璃壁下降,是不是和玻璃钟罩内的气流运动有关系啊!根据这位学生的观察发现,教师又将一小根点燃的卫生香加入到实验中,通过观察卫生香所产生的烟雾运动情况,我们发现烟雾首先上升,然后在罩顶聚集没有下降,很快高的蜡烛就熄灭了。此时教师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蜡烛燃烧产生的废气温度较高,因此向上聚集,如果高的蜡烛离罩顶上部比较近的话就会先熄灭,这是甲乙两组实验结果所证明了的。如果两根蜡烛的高度都比较小的话,高的蜡烛离玻璃罩顶端较远所受影响就小,而同时由于燃烧后的二氧化碳沉到底部使矮的蜡烛先熄灭。这就是丙丁两组实验结果所证明了的。最后提炼出影响燃烧时间长短的最为关键因素和两根蜡烛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玻璃钟罩本身的高度和容积等因素有关有关。
这样的一种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随之组织学生根据插图内容进行实验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都具有很好的功效。
3.引发联想、全面掌握
在我们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的时候,一般都采用三轮复习法来进行。在第三轮中的“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的过程之中,我们教师可以以课本上的插图为“点”,让学生根据插图内容进行联想,进而进入到每个重点章节知识的“小面”,再将每一个“小面”与其他有关联的“小面”进行联系,形成更大范围的“面”,这样的一个关联集合就是一种实际意义上的知识链,最终供学生形成自我的物理学习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插图,并非是华而不实的书本点缀,走进它、研究它、运用它,你会逐渐领悟到它的作用与魅力,让我们抓住课本插图这一承载诸多知识信息的介质,将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的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林.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基础教育参考.2011.(03)
[2]段其林.浅谈物理插图的功能及应用.中学物理.2011.(06)
[3]赵树青.物理教材中“以图代言”的教学策略.中学物理.201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
【关键词】插图;初中;物理
高效率教学是目前教育界中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的课题。在初中物理学科当中,我们广大的教师也是一直都把高效率的教学视为提高教育质量的最为重点的途径。在追求高效率的教学过程当中,有着许多承载高效率教学的“介质”,例如精辟的文字、蕴涵丰富信息的图片、深入浅出的例题、各种实验活动以及实验器材等等。在这些“介质”当中,作为课文内容重要组成部分的图片一直以来却很少能够得到教师和学生们的重视,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和实际运用上的缺失。毫无疑问,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这些插图,那么我们的初中物理教学将会在更多“介质”的帮助之下而更加的高效率。
一、插图在教学之前的效用
插图在教学之前的效用主要指的是学生在教师进行相关内容的教学之前自己进行课前预习的时候,可以怎样通过插图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类型的效用主要是靠学生的自我探索和教师的些许引导。因此,插图作为一种相对直观的表现形式在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教化及形成能力方面有及其重要的作用。
例如:在学习有关于电磁转换部分中安培定则的时候,学生根据插图中的形象画面,动手进行模仿,将文字中的抽象与插图图案所表现出来的形象进行沟通与结合,让抽象依附与形象之中,这样一来学生就很容易对相关的定则进行理解和掌握。
又例如在观察书本上的四种剪刀图案的时候,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四种剪刀的不同形状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自行推断在使用这四种不同剪刀进行相关作业时候的难易程度,得出使用剪刀的难易程度与剪刀刃和剪刀柄的长度有关。学生在此基础之上又可以进一步的总结出剪刀使用的难易程度还与剪刀刃与剪刀柄之间的长度比、被剪物体本身的坚硬程度、被剪物体在剪刀刃中的什么位置等等因素有关。在学生归纳总结出以上的信息之后,再通过自学书本上的相关的杠杆原理之后,学生就能很容易的将理论与具体事物联系起来,这样的一种由观察插图到联想因素再到结合书本上的文字解释依次递进的自学效果十分出众。
以上的两个案例充分说明了在相关的物理内容教学之前,学生完全可以自主的或者是在教师指导之下通过课本上的图片来对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学习、理解、掌握乃至于应用,这样的一种图文结合的自我学习,锻炼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究推导的能力,意义深远。
二、插图在教学之中的效用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仔细观看插图,进入到插图中的世界,当学生进入到一定的情境之中,就能很快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投入的学习。
例如:在教学“浮力”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观看“为何可以浮在死海上”的插图同时开始讲述:传说2000多年前,罗马帝国的远征军来到死海附近,将当地的土著击溃之后欲将俘虏投入死海处死的时候却惊讶的发现俘虏们全部都浮在海面上,一时间罗马远征军傻眼了,认为这些人全部得到了上天的保佑,于是就将俘虏全部释放……
教师通过插图与故事的结合,很快的将学生带入到情境之中,使学生迫切的想知道真正的原因,于是这节课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
2.激发兴趣、提高能力
如果学生能够对于物理建立起比较持久的兴趣的话,那么对于初中阶段的物理学习乃至今后的物理学习都是大有裨益的。无疑,插图就具有类似的功效,例如:在初二物理引言部分教学中有这样的一个插图“玻璃钟罩内点燃的两支蜡烛”,图片问题是:请问哪支蜡烛会先熄灭?学生纷纷回答有的说是高的先熄灭,有的说矮的先熄灭,还有的说是一起熄灭。谁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于是,教师说既然这样那么不如我们大家一起来做个实验,探索一下真相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学生热情高涨,迫不及待的想亲手证明自己的观点。于是,教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长短不一的蜡烛、玻璃钟罩、秒表、直尺以及火柴等实验器材,将每四——五位学生按照座位顺序组成一个实验小组,分工合作,将实验器材的长度以及实验结果进行纪录。每组学生都根据自己的实验器材做了实验,但是实验结果却有所不同。
甲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乙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丙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丁组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
综合以上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和实验结果后,学生们都很震惊,没有想到在相同容积的玻璃钟罩之内,不同长度的长蜡烛和短蜡烛都是有可能先熄灭的。学生们一筹莫展,此时有一个学生举手发言说:我观察到事先熄灭的蜡烛所冒的烟是朝玻璃钟罩顶部上升运动的,然后再沿着玻璃壁下降,是不是和玻璃钟罩内的气流运动有关系啊!根据这位学生的观察发现,教师又将一小根点燃的卫生香加入到实验中,通过观察卫生香所产生的烟雾运动情况,我们发现烟雾首先上升,然后在罩顶聚集没有下降,很快高的蜡烛就熄灭了。此时教师抓住时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大家达成共识:蜡烛燃烧产生的废气温度较高,因此向上聚集,如果高的蜡烛离罩顶上部比较近的话就会先熄灭,这是甲乙两组实验结果所证明了的。如果两根蜡烛的高度都比较小的话,高的蜡烛离玻璃罩顶端较远所受影响就小,而同时由于燃烧后的二氧化碳沉到底部使矮的蜡烛先熄灭。这就是丙丁两组实验结果所证明了的。最后提炼出影响燃烧时间长短的最为关键因素和两根蜡烛之间的高度差以及玻璃钟罩本身的高度和容积等因素有关有关。
这样的一种通过插图对学生进行兴趣激发,随之组织学生根据插图内容进行实验的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总结归纳能力等都具有很好的功效。
3.引发联想、全面掌握
在我们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的时候,一般都采用三轮复习法来进行。在第三轮中的“回归课本,查漏补缺”的过程之中,我们教师可以以课本上的插图为“点”,让学生根据插图内容进行联想,进而进入到每个重点章节知识的“小面”,再将每一个“小面”与其他有关联的“小面”进行联系,形成更大范围的“面”,这样的一个关联集合就是一种实际意义上的知识链,最终供学生形成自我的物理学习方面的能力。
三、结语
插图,并非是华而不实的书本点缀,走进它、研究它、运用它,你会逐渐领悟到它的作用与魅力,让我们抓住课本插图这一承载诸多知识信息的介质,将初中物理教学进行的更加高效。
【参考文献】
[1]李雪林.浅谈物理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基础教育参考.2011.(03)
[2]段其林.浅谈物理插图的功能及应用.中学物理.2011.(06)
[3]赵树青.物理教材中“以图代言”的教学策略.中学物理.2010.(06)
(作者单位:江苏省常熟市练塘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