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情况及意愿研究

来源 :粮食科技与经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53892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近年来,在党中央的号召下,产生了农业职业经理人这一农村新型经营管理人才。各级政府都高度重视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的培育,由于目前培训尚处于探索阶段,因此仍有许多待完善之处。本文通过对全国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先行地区——四川省成都市的调研,了解农业职业经理人学员目前的培训情况,总结出其中突出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帮助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效能,为乡村产业储备更多高素质经营管理人才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描述性统计
  中图分类号:F323.6;G72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65/j.gste.cn431252ts.201912
  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 研究背景
  自改革开放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关注的重点问题,而高素质的人才是解决“三农”问题、维护我国粮食安全的关键。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不断推进,对农村人才队伍的素质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7年,“农业职业经理人”概念首次进入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明确提出要“探索培育农业职业经理人”。通过中央政策号召,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成立了负责培训工作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遴选一批农村中的优秀人才参加集中培训,目前已经形成一定数量规模的农业职业经理人。而如何协调培训形式,如何精准对接培训,如何安排培训内容等还处在摸索阶段,尚无可以遵照执行的具体意见条例。本文通过调研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的受训者,从源头出发分析其需求,从而解决农业职业经理人人才队伍建设问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2018年2月4日,国务院公布了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同年3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讲到,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而农业职业经理人正是解决乡村振兴中人才匹配问题的有效办法,需要培养不仅具有生产经营还有管理技能的人才队伍,认真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2.2 现实意义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关键时期,现代化经营管理理念被越来越多地引入农业生产的各个领域,农业的各个部门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职业化农民。切实加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对于进一步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维护我国粮食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
  成都市率先在全国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工作,在四川省农委的组织安排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拥有了一定规模的持证的或正在培训中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对他们的培训需求调查研究有利于提升培训效能,形成较为完善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模式,促进成都农业发展。
  2 农业职业经理人概念界定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了“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朱启臻等[1]阐述了新型职业农民的概念时提出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相对传统农民而言,新型职业农民不仅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还要求其行为对环境、社会和后人承担责任。对于新型职业农民而言,其收入主要来源于农业,重视农业的产出和市场价值,注重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简而言之,新型职业农民就是以农业作为固定职业、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有技术、懂经营、会管理的新一代农民,且具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科学意识。
  农业职业经理人作为近几年提出的概念,相较之前的新型职业农民,在具备新型职业农民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侧重于生产经营方面,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领军人物”。董杰等[2]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依托农业组织并代表农业组织,对农田进行精细化经营和管理,并分享最终利润,成为职业化的农业组织经营管理群体。严蓉等[3]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和资本,专业从事规模化、集约化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者和领头人,属于生产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晏志谦等[4]提出农业职业经理人是指运营掌控农业生产经营所需的资源、资本,在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或业主谋求最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从中获得佣金或红利的农业技能人才。他们不但熟悉农业,而且懂经营、善管理,具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属于经营型新型职业农民,是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的“白领”。
  综上,本文将农业职业经理人的概念界定为具备一定生产技能、懂经营、擅管理,长期受雇于农业组织并从中获取佣金和红利的现代农业管理人才。这要求其除了要具备一般新型职业农民的特点,还要具备经营管理等自身独有的特质,因此对其进行分析时可参考新型职业农民,但必须考虑其特殊性[5-6]。
  3 调查地区与样本特征
  3.1 调研地情况
  四川省是中国的农业大省,成都作为四川的省会城市,承担着高新农业技术与制度的研发与实践的任务。近年来,为了有效解决“谁来种田”“谁来带头”“谁来服务”等问题,成都市自2012年起就在全国率先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工作,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从环境、制度、政策等层面引导和扶持农业职业经理人,吸引了大批创业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等到农业一线。到目前为止,成都市已有15 000多位持证农业职业经理人。
  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自2014年正式成立后,推出了一系列指导帮助涉农协会加快发展的措施,加快完善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的人才信息库,建好农业职业经理人服务站,将成都农业职业经理人实力做强和品牌做响。
  成都市温江区、都江堰市等区市积极响应成都市的号召,开展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培养工作。各市纷纷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对当地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乃至对农业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2 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3.2.1 数据来源
  为了对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培训状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本调研小组于2018年7月至2019年4月开展了以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培训学员为对象的实地调查。调查对象包括在温江区、都江堰市参加培训的学员(包括在当地经营农地或产业和从外地赶来参加培训的学员)。此次调查研究采取調查员分发并回收问卷、学员填写问卷的形式搜集数据,总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50份,有效问卷214份,问卷回收率和有效问卷回收率分别为83.33%和71.33%。   3.2.2 样本描述
  在被调查的214位学员中,男性占67.44%,女性占32.56%。从年龄分布来看,参训学员以41~50年龄段的中年人居多,占47.91%;而年龄在18~30岁的年轻人占11.16%;60岁以上的老年人仅占0.47%。从文化程度来看,学员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本科及以上的仅占8.84%,而初中及以下的占到了31.63%。从经营类别来看,占比最多的是农民合作社,占样本总数的23.72%;其次是小种植户,占22.33%;占比最少的是种养大户,仅占样本总数的10.70%。从农业经营类型来看,占比最多的是经济作物种植,占样本总数的60.93%;其次是休闲农业,占20.93%;占比最少的是粮食作物种植和水产养殖,均占10.70%(见表1)。可见成都地区,农业仍以经济作物的种植业为主,与此同时,休闲农业在成都地区也蓬勃发展。
  4 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培训现状
  4.1 培训情况概述
  目前,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所开设的培训主要分为新增培训、更新培训、基地培训和项目培训这四种类型。新增培训针对还未成为农业职业经理人的学员,使其能够在新增培训中学到相关农业生产、经营与销售的方法,了解国家相关政策方针[7-8]。更新培训针对的是已经成为农业职业经纪人的学员,在新增培训考核通过后,培训者将取得经市农委和农林局年审合格后发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合格证。农业职业经理人可进一步参加协会组织的更新培训,进一步学习,提升各方面知识技能。当达到一定的收入、经营规模后,可向成都市农委提交申请,通过评审得到中级或高级证书。基地培训主要是组织培训者到大户的种植基地观摩学习,由大户们分享各自创业历程并相互交流,为培训者解疑释惑。项目培训主要来源于协会争取各个地方政府部门定期开展培训课的组织权,开展农业双创、扶贫、产业发展、农业技术等方面的培训课程。
  4.2 培训课程满意度
  从现有培训课程的满意情况来看(见表2),参训学员对培训课程的组织安排、讲师态度的满意程度较高,在214份有效问卷中,其非常满意的占比分别为70.23%、71.63%。而对讲课水平、时间安排的满足程度相对较低,认为一般的占比分别为5.12%、4.65%。满意程度较高说明了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在培训课程的安排、培训师资,以及相应的配套服务等方面做得较好,能够基本满足参训学员培训、提升的需要。而不满意的部分主要反映了协会在讲课方式、时间安排上还不够合理,需要进一步加强与培训学员或者培训单位的沟通。
  4.3 对培训地点的看法
  从图1中可以看出,大多数学员都表示愿意接受本县内或成都市其他区县的培训,然而能接受到外市参加培训的学员较少,仅有7人。这体现出农业职业经理人因财力、精力有限等原因,对培训地点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4.4 对培训方式的看法
  表3显示了不同性别、年龄和学历的人对培训方式的偏好。从总体上来看,被调查学员最偏好的是“生产现场教学”的模式,达67.64%,其次是“面对面授课”,占47.91%。对“单独个别辅导”和“网络远程教育”的偏好程度较低,这两项分别占7.44%和6.51%,远小于另外两项所占的比重。
  从性别的角度来看,男女对培训方式的偏好差别不大,差距最大的是“远程网络教育”,男女之间相差5.51%。从年龄的角度看,随年龄递增“生产现场教学”的受欢迎程度递减。
  从学历的角度看,中专及以下的人群更偏好“面对面教学”,而随着学历的增加,“生产现场教学”和“远程网络教学”的受欢迎程度有一定的上升,体现出高学历人群更偏好信息化、便捷化的培训方式。
  4.5 学员参与培训的收获
  学员参与协会培训的收获与培训内容和经营类别相关。从培训的收获来看(见表4),本次调查的参训学员主要认为在人脉资源、信息交流平台方面有收获,其中男性参训学员认为在人脉资源上的收获最大,占比70.42%,而女性参训学员主要认为在信息平台方面有较大的收获,占比66.67%。通过协会培训,参训学员在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以及对于政策的解读和理解方面也有一定的收获。进一步深入分析,不同经营类别的参培学员所获得的参培收获也不相同,其中小种植户、种植大户、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认为在人脉资源方面的收获较多,而经营农业生产合作社、农业生产公司的参训学员认为在信息交流平台方面的收获较多。经营农业公司的学员在信息化平台和人脉资源方面的收获较多。
  该结果表明:一方面,经营规模相对较小的经营主体,比如小种植户、家庭农场的主要劳动力以家庭成员为主,经营模式单一,对其他的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依赖程度较低。其注重通过人脉资源了解市场行情,帮助其扩大销售渠道和门路,占领市场先机,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另一方面,农村生产合作社的内部经营主体较多,合作社经营规模相对较大,在一定程度上发挥了内部的协作功能,获取和学习农业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渠道较多。加上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于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支持力度,不断推出了利于农村生产合作社等经营主体生产、经营的制度和相关政策,迫切需要农村生产合作社负责人提高相关农业专业技能,加强对农业政策的解读;而农业公司的规模较大,其内部有一套标准化的管理体系和制度保障,对于农业产品市场销售的敏感程度较高,对国家和地方的惠农政策的掌握程度也较高。这导致农业公司对市场资源的需求程度较高,而协会的培训课程恰好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和学习的机会。
  5 存在的问题
  综合调研数据,调研团队分析总结得出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协会的培训主要存在下列问题。
  5.1 培训时间地点安排不合理
  学员对协会培训的時间安排满意度相对较低,很多学员认为应当增加协会培训的次数和时长,培训地点也应尽量集中在成都市内,以便于集中参训,使协会培训的组织安排更有规律性和连续性。   5.2 实践教学不足
  在调查中了解到,课程内容以理论学习为主,主要涉及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产品销售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对于生产实际的指导性和实用性不足。由于参训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因此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掌握有一定困难,实践教学本应是促使其迅速理解现代农业经营理念和方式方法的重要途径,而由于资金的限制和组织的难度大,协会在设置课程时对这方面内容考虑较少,占培训学时的比例极少。访谈及问卷调查显示,产业实用技术仍是学员关注的重点之一,而在职业经理人培训课程设置中,实用技术实践类的课程偏少。
  5.3 培训内容与方式不合理
  根据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不同经营类别的参训学员对于培训内容的需求不同,而协会培训内容多为统一安排且较为单一,对参与培训主体的明确性不足,致使培训的针对性不强,欠缺针对不同参训学员需求的专业化培训,学员对讲课方式的满意度较低。
  5.4 培训之后的跟踪反馈及评价缺失
  通过对协会的调查了解到,在培训课程结束之后,协会欠缺对培训的评价、意见及建议的收集。成都市相关负责单位也未制定相关规则,要求培训机构主动收集学员的反馈意见,缺少培训对象对培训实施的评价环节。该环节的缺失,不利于培训组织者和实施者了解培训对象的需求,必然会导致供给与需求不平衡,从而降低培训效果。
  6 对策建议
  6.1 优化培训对象
  通过调查发现参训学员情况差距很大,部分学员培养潜质不高。建议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应有所取舍。按照“自愿+ 推荐+审查”原则,重点将村组干部、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领办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人等作为重点培育对象。除此之外,要广泛吸纳返乡农民工、毕业大学生等非本地人群参加培训,以期将本地学员在传统生产上的优势与非本地学员在智慧农业、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有机结合,提高培训工作的资源利用效率,使不同来源的学员能够优势互补。
  6.2 创新课程内容
  根据调查发现,不同学员对于培训课程的需求各不相同,为了改善培训效果,必须坚持因材施教,采取模块化培训教学,重点涉及农业法规、生产技术、规模经营等课程;结合从业背景,增加特色农业、电子商务、品牌创建等模块。根据市场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置培训内容,更加注重职业素养和经营管理能力提升,开展农业开发(基地管理、合同管理)、财务会计、营销策划、人资管理、领导素质等培训,及时传达惠农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以及农业发展趋势等培训内容。坚持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相结合,以各级各类农业园区、农业企业和农民合作社等为实训教学基地,提高参与性和针对性。延伸培训工作链条,建立起由单纯技术培训服务提升到人员选择、培训管理、推荐使用的培养管理体系[9-10]。
  6.3 改进培训方法
  改进培训的硬件与软件,利用云计算、大数据、互联网、智能装备等现代信息技术提高培训效能;使培训更加灵活便捷。同时改进培训大班授课的形式,推行小班课、师徒制等更有针对性的培训形式,以满足学员多层次的培训需求。优化培训师资队伍,聘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的优秀教师、知名专家和有突出业绩的农技推广人员组建培训团队,满足学员多层次、多形式、广覆盖、经常性、制度化的教育培训需求。
  6.4 加强培训的评价跟踪
  据调查发现部分参训学员在培训后不能完全掌握所学内容,没有将所学内容很好地运用到实践中,无法对促进收入的提高产生显著作用。为此,协会在培训过程中要加强反馈机制,培养参训学员的积極主动意识,实行分级评级、动态管理的方法。政府将所辖地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按照高、中、初三个等级进行评价,对已取得证书的农业职业经理人,每两年由市和区(市)县农业部门分别组织对其进行职业素养、业绩、诚信等情况的考核,考核合格和业绩突出的继续维持或提升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级,考核不合格的降低农业职业经理人等级或取消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格。通过评价机制有效地追踪评价培训效果,保证经过培训学员的能力有切实提高。
  参考文献
  [1] 朱启臻,胡方萌.新型职业农民生成环境的几个问题[J].中国农村经济,2016(10):61-69.
  [2] 董杰,张社梅.农业职业经理人发展现状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分析——基于崇州市的调查[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5, 40(2):24-27.
  [3] 严蓉,杨洁.基于农业供给侧改革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实践——以成都模式为例[J].粮食科技与经济,2017,42(5):12-15.
  [4] 晏志谦,姚利梅,王瑾瑜.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培养路径探索——以成都市为例[J].现代农业科技,2018(24):281-283.
  [5] 金瑾.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育机制改革——以四川现代农业职教集团为例[J].职业技术教育,2018, 39(21):31-35.
  [6] 韩文龙,谢璐.农业职业经理人市场的形成机制与工资合约——基于崇州市农业“共营制”的现实观察[J].财经科学,2017 (6):58-69.
  [7] 杨建宏,赵婵娟,熊泽明.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下农业职业经理人职业标准探索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6(2):196-198.
  [8]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Z]. 2018-01-12.
  [9] 成都市农委办公室.成都市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管理办法[Z].2015-09-17.
  [10]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的意见[Z].2018-05-11.
  收稿日期:2019-10-29
  作者简介:阎鹏宇,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新型职业农民。
其他文献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二元结构逐渐被打破,工业化和城市化快速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农业劳动人口不断下降。在稳定农业生产方面,保障粮食安全、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经成为我国“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应当广泛关注。本文以亳州市谯城区为例,将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典型代表,通过实地调研访谈,分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政策支持、劳动监
期刊
截至6月17日,全国已收获冬小麦3.05亿亩,大规模小麦机收基本结束,机收率达97%。其中黄淮海地区小麦机收率、玉米机播率分别达99%、93%,连续15天日机收过千万亩,均创历史新高。“三夏”机械化水平提高,确保了在疫情常態化防控条件下夏粮颗粒归仓、秋粮播在丰产期,为全年粮食丰收赢得主动。  据悉,今年全国大规模小麦跨区机收从5月25日开始由南向北迅速推进,小麦联合收获、秸秆还田离田、玉米免耕播种
期刊
根据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和去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精神,按照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关于做好2020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的要求,6月2日,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称《通知》),部署2020年培育高素质农民100万人,推进农民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有效衔接。  《通知》部署了今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重点任务,包括全面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分类培育现
期刊
6月19日上午,國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北京粮油市场保供稳价情况调度视频会议,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根据国务院应对疫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生活物资保障组要求,进一步安排部署北京市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会议要求,全力做好北京粮油市场保供稳价工作。  会议指出,首都“米袋子”供应,不仅关系广大北京市民的基本生活,更关系稳定人心、稳定预期、稳定社会秩序的大局,对有力有序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  会
期刊
摘 要:中国于2006年实施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旨在促进小麦增产,保障农民利益。为探究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的增产效应,在分析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对产量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本文选取14个小麦主产省1994—2017年的相关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政策实施能够实现小麦增产1 080.56万t。  关键
期刊
[摘要]在我国粮食仓储行业中,环流熏蒸工艺是应用较为广泛的储粮害虫治理技术,其中环流风机进风口方向与粮堆上层相通、出风口方向连接风道口是普遍采用的环流熏蒸工艺。本文结合超高大平房仓(堆粮高度8m)磷化氢环流熏蒸技术,采用磷化铝片剂表面施药法,将环流风机进风口方向与风道口连接、出风口方向与粮堆上层相通,并分析粮仓空间、粮堆表层和粮堆底层磷化氢浓度分布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采用表面施药方法进行环流熏蒸时,
期刊
6月3日,《中国农业产业发展報告2020》(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该《报告》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组织专家编写。据悉,该《报告》继续突出战略导向、定量分析的特点,基于统计数据和中国农业产业模型( CASM )等前沿研究方法,从农业—食物系统的视角回顾与展望了国内外宏观经济和农业产业走势。  《报告》显示,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2019年中国农业发展稳中有进、
期刊
[摘要]本文根据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的内容,基于层次一灰色关联分析法,建立了3层评价体系。以四川省564户种植业农尸为例,根据计算出的关联度对生产行为安全性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四川省种植业农户生产行为安全性较低,种植技术的薄弱、安全认知的缺乏是导致农户生产行为安全性低的主要原因,农户在施肥、农药方面表现出较高的安全性。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思路。  [关键词】层次一灰色关联分析法;安全性
期刊
[摘要]稻米适度加工不仅能保留营养物、提高出品率,还能降低碾磨能耗,符合国家政策、健康消费、节能降耗的导向。本文以华南地区主要的籼稻品种——美香占为对象,研究了不同碾磨程度下稻米基本成分(水分、灰分、脂肪、蛋白质、直链淀粉、粗纤维)、矿物质、蒸煮食用品质等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籼稻基本成分(直链淀粉除外)、矿物质与碾减率成反比,直链淀粉、蒸煮食用品质与碾减率成正比。综合考虑籼稻营养价值和蒸煮食用品
期刊
6月15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湖南局纪检组长魏国栋一行赴茅坪乡长兴村调研脱贫攻坚工作。  魏国栋一行先后到长兴茶叶基地、太空鸡养殖基地等实地察看了产业帮扶情况,勉励驻村工作队员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驻村帮扶工作经历,做好服务群众工作。鼓励贫困群众要坚定脱贫信心,转变传统观念,积极克服困难,逐步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在详细了解了长兴村茶叶种植基地、太空鸡养殖基地等项目运营情况、项目监管情况、扶贫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