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设计领域里,深究下去会发觉“关”的背后会涉及到各种不同的文化艺术和理念,本文就拿非洲艺术和老庄哲学来分析,两者看似无关甚至连概念也不同,把它们放在一起研究似乎相悖;然而,研究发现二者能产生化学反应。从二者中找出各自的特点和相通处,并了解它们如何更好地相交融,在室内和园林景观设计中寻找两种文化相交融的价值,从中获得新的创意和产生新的审美感受,既能更好地为人们生存服务又能让人与环境很好地互动,使人和自然达到双赢。
关键词:非洲艺术;老子;庄子;老庄;道法自然;园林设计;相融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28-3
非洲的凿子,这里不是特指凿子,而把它当做一个符号。不仅仅是凿子,也可能是画笔、刀子,或者是一双巧手……更是非洲人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的各种美。
非洲、老庄哲学听起来风马牛毫不相及的东西。并且这是两种概念,非洲是具体的哲学思想,老庄哲学是抽象的哲学思想。但它们都指向一个东西“美”;非洲艺术的美是粗犷、质朴、浪漫、古拙的,老庄哲学也富于美学意味,可归结为:祟朴实、尚自然、求空灵。非洲艺术是一种既不属于东方艺术、也不属于西方艺术系统的,独立存在于世界艺术之林的艺术。这种艺术如其他民族的艺术一样,有其渊远流长的历史。由于非洲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其似乎在世界园林风格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但非洲有着它深厚的文化和绚烂的艺术,若在我们的设计当中多融合非洲绚丽的艺术,无疑是让生活更多姿多彩,锦上添花。似乎中国的“老庄之道”与地球的另一端完全没关系,非洲人根本就不知“老庄”是谁,但从“老庄哲学”理念上而言,道存于万事万物之中,有阴有阳就是道。老庄说的是“道法自然”“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一、非洲的凿子下绽放的美丽
前文提到凿子,所代表的是一个符号,非洲艺术的符号。非洲艺术是具象的,是非洲土壤上成长的精神文化艺术的凝结物且源源不断地创造和延续。
非洲艺术的特点:非洲有着悠久的传统艺术,其中雕刻艺术在非洲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有着令人称道的神奇魅力。非洲艺术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洲艺术,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与制作上,它那夸张、变形与抽象的造型让世人大开眼界,制作的精巧使世人叹服。西非和南非都属农业区,雕塑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在尼日利亚发现公元前500年的陶瓷人头与人像。金属品的制造始于9世纪。16—17世纪开始利用石头、木头、象牙等素材来雕刻。在非洲这个版块上,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由于非洲有各民族各部落的神灵、祖先以及习性不同,造就了他们多元化的艺术,但非洲这个土地上呈现的艺术大体上是质朴、浪漫、粗犷、古拙的。非洲几乎每件艺术品都有其宗教的存在意义,在此前提下才是一件让人欣赏的艺术品。非洲艺术正是由于融合了宗教而产生和发展,融合了宗教元素的非洲艺术也因此独特而神奇。而我们呢,了解他们所表现的图腾和象征但不必太拘泥于非洲的宗教,其呈现的艺术表达方法和元素是可以借用的。在设计里,老庄哲学就像一个容器,而容器里的内容是各种艺术。
二、老庄哲学审美思想
(一)老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什么?《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为客观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老子提出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这些思想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道”有两层含义。首先,“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次,“道”表示了世界的本源。
老庄的美学理念:在老子看来,只有符合“道”才是美的,而“道法自然”。因此,美更要合乎自然。老子认为符合“道”的美表现为“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艺术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的本真境界。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应解释为“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而老子所追求的就是那种超越感官、诉诸心灵体验、趋于无限的美——“道”之美或可称作“大美”。老子心目中的那种“道”之美,是不可言说的,而只能超越语言,另辟他途。道说什么?《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顺应人生之势,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齐一醇和之美,天地万物的生息消长相嬗替,开始和终结宛若一环,不见其规律,却达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庄子认为,天地之间无言的“大美”才是真正的美,“大美”中蕴含着真理。而圣人透过天地之美,可以通达万物运作的规律。美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社会性质,既存在于一定的物理时空,是实在的、有限的,同时又显现于无限的心灵时空,是经验的、超验的。以诗、书、画为主干的中国艺术,在审美取向上是基本一致的,都可归结为:祟简约、尚自然、求空灵。而这种审美取向也与老庄哲学思想有着内在的渊源。
(二)老庄这种审美哲学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
之于诗书画,中国的园林艺术其实就是诗书画的真实实现体,一样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老庄的自然朴实、虚静空灵的意境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充分融合,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老庄哲学均祟简尚无,追求以简驭繁、以少总多、执一御万、由无为而达到无不为。中国艺术求空灵的审美取向,也是从老庄哲学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理论支持的。宋元文人山水画代表人物马远、夏圭: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断的不全之景,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大量空白表现出了极强的空间感,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空虚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求空灵的审美取向正是老庄哲学尚无思想在艺术理论上的“展开”。老子说:“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就是说,室之“用”由“无”而显,因此中国艺术也讲究一种“盛”的境界,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内敛、大气,有深刻的内涵。中式园林则更讲究其内涵和空间尺度。中国人讲究“含蓄”的性格,从古典诗词和绘画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来表达“弦外之音”。中国古典园林也是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点部分遮挡起来,使其忽隐忽现,让人步移景异。中式居住理念:中式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融合;中式园林在空间表达方面做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特点。在不同空间看到不同的景观,将空间的运用巧妙穿插在景观之中。 (三)老庄哲学的实用性
老庄哲学受《易经》影响深远,老子的道家思想受卜筮的影响。但老子并没停留于卜筮的层面,同样和《易经》一样关注人和自身生存与命运的关切下,通过静观、玄览直觉到道的本体实在性。在怎样对待命运和生存环境的问题上,人们自然就以《周易》的思想为指导来看待生存环境,以图有个好的命运和前程,这就是《周易》和风水的关系。《易经》强调的是天的法则和地的承法,人立于天地之间,仅是天地万物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要遵循天则,因此没有过分的去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创造出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追求意境的和谐安详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但凡艺术,无不取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中国园林刚好符合了这样的规则才得以形成自己的造园体系的,它还原自然界的景观,却是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为人所用。中国古代这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无疑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先定位园林和人的关系。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园林虽由人作,但仅是自然万物的一物,仍需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正确定位人和园林和谐的关系,以及园林与自然界和谐的关系,不必过于强调人在自然界的主导作用。既要满足人最大的需要,又不能违背自然界的法则。老庄哲学和《易经》一脉相承,他们之间也是相通的。一样强调天人合一的概念。一方面,庄子反对人为的损害物之本性。另一方面,他极力呼吁个体自我的觉醒,只有个体自我真正觉醒,精神真正独立,才谈得上“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向世人阐述了自然之境界。自然成为一个反映人与物共处状态的观念,是人之自然与物质自然的交融,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体现了道家对一切生命存在的普遍关怀,这是老庄自然观念中的重要人文精神。
三、老庄哲学可以和非洲艺术相融吗?
融:化,石头扔进水里,水依然是水的味道,石头依然是石头,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之为相融;如牛奶和水的融合、糖和水的融合,喝到嘴里,水是甜的,糖已经化在里面了。
(一)从上得知他们完全不同的地方
两种文化在完全不同的土壤上诞生,但非洲之于老庄哲学,非洲艺术是具象的、是非洲土壤上成长的文化艺术的凝结物,相对于老庄之“道”是小概念,老庄哲学是包涵万事万物的哲理。许多民族国家文化并无道文化的影响。非洲艺术多用于宗教祭祀,一些民族的艺术接近于原始艺术,符号性强。色彩浓烈热情。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非洲装饰艺术是无意识地表现出的朴拙而与自然的融合,而道家的是一种境界,是修行到了这种境界而达到的无意识与自然的融合。
(二)寻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哲学审美
一样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真、质朴、自然之美。非洲艺术不求写实,而是意象的表达朴实的意念,这与老庄的诉诸心灵体验亦有共通之处,“自然”从肯定方面讲,意谓自然而然,依其本性发展,“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一样的境界。非洲人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的朴素之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主张雕琢复朴的人性复归,纠正人性异化倾向,这些可在非洲文化里窥觑一二。而这些非洲艺术特有的自由烂漫,和老庄精神的自由逍遥也有其契合点。拿来主义运用得好,也是一种道。
(三)二者如何相融?
哲学做指引,凿子当手段和风情呈现。
1、运用它们的美。前面说了,它们有共性,一样是美的,朴实自然的。自然不是实体,而是境界。这种境界代表一种意义。并且非洲文化虽然不知道老庄之“道”,但其实已经融在他们的创造里了。他们放在一起突兀吗?那么,就看如何运用非洲特点的艺术了。非洲特色的土墙、原始形态的木桌、木雕皆是非洲艺术,融合的好即是道,也是可以让景观添色的。当今有些设计师在园林景观及家居设计中融合了许多“狂野”而非常“原生态”的非洲艺术元素,屋内设计模拟洞穴但在此基础上改良,依照中国传统的风水规则采光,有些地方大胆采用石块布置,家居布置也是如同从森林搬来的一样,令人产生与自然相交融之感,而达到心灵的自由。且色彩大胆浓艳的,图案也是模拟非洲民族的壁画装饰,又让人充满异域的情感。扶手采用原木,保留木头弯弯曲曲的造型。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保留木头、石头本身的形态,在边缘处削柔和避免碰撞。楼梯角也不凿刻得太锋利,而是像非洲土屋那样,像泥土特有的质感做成弧形的梯角,这样避免磕磕碰碰,即使碰到了伤不了人。院落也是以泥土本身的色彩为主,根据居住地气候可以种植非洲热带植物,地面由卵石、木材组合,卵石自然随意的铺设,蜿蜒在热带植物之中,不时在蜿蜒小路旁点缀非洲特有的陶器。随性自然,自由逍遥,有道家的向往自由清净的生活态度,在墙壁上绘着非洲风格的壁画和陶器、木雕的点缀相得益彰,又在芭蕉树中若隐若现露出绘着花纹的土屋一角。就如同音乐一样,万物各自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不是由一个东西创造它如此,而是它天然的样子。庄子说:“夫吹万物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比如有人家在院子里建了个小风车,用木本色制成,其方向朝内,以喻“藏风聚气”,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如果设计风车的时候加入非洲艺术元素,非洲木雕或者非洲图案,岂不是更有趣了吗?
2、道就如载体,而这种载体也是千变万化的,如何运用好相通的地方?装饰艺术,更讲究人精神的愉悦,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到家里应该是摆脱一切烦恼让自己放松的,而这时候人不需要那么多给自己的规矩,到了家,给你一个可以躺着、斜着、随意放肆自己的慵懒的环境,而设计适合人的生活状况,让人在身心都达到舒适就是“道”。是不是可以选择性地运用让人心理产生愉悦的健康的图案和色彩材料,以及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
3、融:和谐。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和谐的,利而不害,它调控并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和谐,指出:“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和谐就是对度的把握,如一个家庭式的景观园林,本身面积并不大,但在设计的时候并没定位好,又想过多地融入多种风格的设计;比如某一个居室,是定位中式传统风,但又在里面放着欧式古典家具,整体上就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了,如果是改良后中式传统风的居室里配少数部分的欧式风格的油画作品,反倒让居室有些古典后现代主义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度的关系。没有化学反应,而是简单的拼合,有违“融”的本意,比如有这样的家居布置:地中海风与传统的中国古典风或同时与欧美风简单拼合,这种没经过化学作用的“混搭”反倒显得乱,而用得巧的“混搭”反倒使画面更灵动。
道的高明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个自然不是实物,而是一个境界,是自然的再创造,源于自然而还原于自然本身。而不是过多的工匠气。道是有灵性地驾驭和应用金木石水,它们就如不会说话的灵物,道是用其长处,顺应它的特点和脾性而变得有灵气。
4、二者相融的价值所在。两者相融产生新的审美感受,是和谐健康的。非洲艺术的美是实在的看得到的,老庄的哲学美是要去体会的。用东方的道去演绎非洲艺术,并在环境设计中达到完美的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1)朴实的自然审美;(2)环保低碳,使用基本的砂石、自然原木,而不过度加工,不像很多家居设计大量使用金属、以及有害的现代涂料、皮革、家装胶,对人和自然也是一种保护;(3)特有的风情,固然符合许多热爱自然的人审美;(4)符合人机工程学;(5)提高人自身的品味与对古朴文化的爱护;(6)融合东方文化、尼罗河艺术,打开人类艺术另一新的视野。所以,人和自然达到双赢,是二者相融在设计应用中的宗旨。
四、结语
当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心存老庄之道扩大视野,再进行“拿来主义”,不管是非洲的艺术还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的艺术和中国的道皆可以相交融,并获得新创意和审美感受,而如何交融就看设计师本身的“道行”了。
关键词:非洲艺术;老子;庄子;老庄;道法自然;园林设计;相融
中图分类号:J0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3)06-28-3
非洲的凿子,这里不是特指凿子,而把它当做一个符号。不仅仅是凿子,也可能是画笔、刀子,或者是一双巧手……更是非洲人用他们的巧手和智慧的头脑创造的各种美。
非洲、老庄哲学听起来风马牛毫不相及的东西。并且这是两种概念,非洲是具体的哲学思想,老庄哲学是抽象的哲学思想。但它们都指向一个东西“美”;非洲艺术的美是粗犷、质朴、浪漫、古拙的,老庄哲学也富于美学意味,可归结为:祟朴实、尚自然、求空灵。非洲艺术是一种既不属于东方艺术、也不属于西方艺术系统的,独立存在于世界艺术之林的艺术。这种艺术如其他民族的艺术一样,有其渊远流长的历史。由于非洲特殊的地理和历史,其似乎在世界园林风格体系中没有一席之地,但非洲有着它深厚的文化和绚烂的艺术,若在我们的设计当中多融合非洲绚丽的艺术,无疑是让生活更多姿多彩,锦上添花。似乎中国的“老庄之道”与地球的另一端完全没关系,非洲人根本就不知“老庄”是谁,但从“老庄哲学”理念上而言,道存于万事万物之中,有阴有阳就是道。老庄说的是“道法自然”“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
一、非洲的凿子下绽放的美丽
前文提到凿子,所代表的是一个符号,非洲艺术的符号。非洲艺术是具象的,是非洲土壤上成长的精神文化艺术的凝结物且源源不断地创造和延续。
非洲艺术的特点:非洲有着悠久的传统艺术,其中雕刻艺术在非洲传统艺术中独树一帜,有着令人称道的神奇魅力。非洲艺术主要指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区的非洲艺术,非洲雕刻艺术的特点主要表现在造型与制作上,它那夸张、变形与抽象的造型让世人大开眼界,制作的精巧使世人叹服。西非和南非都属农业区,雕塑是最重要的视觉艺术。在尼日利亚发现公元前500年的陶瓷人头与人像。金属品的制造始于9世纪。16—17世纪开始利用石头、木头、象牙等素材来雕刻。在非洲这个版块上,弥漫着浓厚的宗教气息。由于非洲有各民族各部落的神灵、祖先以及习性不同,造就了他们多元化的艺术,但非洲这个土地上呈现的艺术大体上是质朴、浪漫、粗犷、古拙的。非洲几乎每件艺术品都有其宗教的存在意义,在此前提下才是一件让人欣赏的艺术品。非洲艺术正是由于融合了宗教而产生和发展,融合了宗教元素的非洲艺术也因此独特而神奇。而我们呢,了解他们所表现的图腾和象征但不必太拘泥于非洲的宗教,其呈现的艺术表达方法和元素是可以借用的。在设计里,老庄哲学就像一个容器,而容器里的内容是各种艺术。
二、老庄哲学审美思想
(一)老庄哲学思想的核心是“道”
道是什么?《系辞》曰:“一阴一阳之谓道。”“道”即为客观自然规律,人与自然合二为一;老子提出的“道”“自然”“无为”等著名的哲学概念成为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作。这些思想对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启发。“道”有两层含义。首先,“道”表示宇宙的原始状态,即“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其次,“道”表示了世界的本源。
老庄的美学理念:在老子看来,只有符合“道”才是美的,而“道法自然”。因此,美更要合乎自然。老子认为符合“道”的美表现为“大音希声,大象希形”,是一种艺术和美的最高境界。它揭示出,最完美的文艺艺术作品都必须进入道的境界,进入自然朴素的本真境界。是老子对“道”的阐释,应解释为“最美的声音就是听起来无声响,最美的形象就是看不见行迹”。大音若无声,大象若无形,至美的乐音、至美的形象已经到了和自然融为一体的境界,反倒给人以无音、无形的感觉。而老子所追求的就是那种超越感官、诉诸心灵体验、趋于无限的美——“道”之美或可称作“大美”。老子心目中的那种“道”之美,是不可言说的,而只能超越语言,另辟他途。道说什么?《庄子·知北游》说:“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顺应人生之势,天地大美是一种无是非、无差异的齐一醇和之美,天地万物的生息消长相嬗替,开始和终结宛若一环,不见其规律,却达一种真正的大和之境。庄子认为,天地之间无言的“大美”才是真正的美,“大美”中蕴含着真理。而圣人透过天地之美,可以通达万物运作的规律。美作为人类创造的一种社会性质,既存在于一定的物理时空,是实在的、有限的,同时又显现于无限的心灵时空,是经验的、超验的。以诗、书、画为主干的中国艺术,在审美取向上是基本一致的,都可归结为:祟简约、尚自然、求空灵。而这种审美取向也与老庄哲学思想有着内在的渊源。
(二)老庄这种审美哲学在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体现
之于诗书画,中国的园林艺术其实就是诗书画的真实实现体,一样在园林设计中强调老庄的自然朴实、虚静空灵的意境美。注重人与自然的充分融合,讲究天人合一的理念;老庄哲学均祟简尚无,追求以简驭繁、以少总多、执一御万、由无为而达到无不为。中国艺术求空灵的审美取向,也是从老庄哲学中获取创作灵感和理论支持的。宋元文人山水画代表人物马远、夏圭:因为构图多截取一角或片断的不全之景,画面中留下大块的空白,大量空白表现出了极强的空间感,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空虚中荡漾着‘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的道,求空灵的审美取向正是老庄哲学尚无思想在艺术理论上的“展开”。老子说:“凿户墉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也。”就是说,室之“用”由“无”而显,因此中国艺术也讲究一种“盛”的境界,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内敛、大气,有深刻的内涵。中式园林则更讲究其内涵和空间尺度。中国人讲究“含蓄”的性格,从古典诗词和绘画中都可以看出,中国人喜欢用“隐晦”的手法来表达“弦外之音”。中国古典园林也是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点部分遮挡起来,使其忽隐忽现,让人步移景异。中式居住理念:中式园林强调人与自然的充分融合;中式园林在空间表达方面做到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特点。在不同空间看到不同的景观,将空间的运用巧妙穿插在景观之中。 (三)老庄哲学的实用性
老庄哲学受《易经》影响深远,老子的道家思想受卜筮的影响。但老子并没停留于卜筮的层面,同样和《易经》一样关注人和自身生存与命运的关切下,通过静观、玄览直觉到道的本体实在性。在怎样对待命运和生存环境的问题上,人们自然就以《周易》的思想为指导来看待生存环境,以图有个好的命运和前程,这就是《周易》和风水的关系。《易经》强调的是天的法则和地的承法,人立于天地之间,仅是天地万物之一,认为一切事物都要遵循天则,因此没有过分的去强调人在自然界中的主导地位,而是创造出以“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追求意境的和谐安详的中国古典园林风格。但凡艺术,无不取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中国园林刚好符合了这样的规则才得以形成自己的造园体系的,它还原自然界的景观,却是高于自然的艺术品,为人所用。中国古代这种“源于自然而高于自然”的造园思想无疑是我们的宝贵财富。因此,在园林设计中,要先定位园林和人的关系。阴阳和则生,阴阳离则灭,阴阳平则佳。园林虽由人作,但仅是自然万物的一物,仍需遵循自然界的法则,所以在园林设计中要正确定位人和园林和谐的关系,以及园林与自然界和谐的关系,不必过于强调人在自然界的主导作用。既要满足人最大的需要,又不能违背自然界的法则。老庄哲学和《易经》一脉相承,他们之间也是相通的。一样强调天人合一的概念。一方面,庄子反对人为的损害物之本性。另一方面,他极力呼吁个体自我的觉醒,只有个体自我真正觉醒,精神真正独立,才谈得上“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思想又向世人阐述了自然之境界。自然成为一个反映人与物共处状态的观念,是人之自然与物质自然的交融,表达了一种理想的生存状态,体现了道家对一切生命存在的普遍关怀,这是老庄自然观念中的重要人文精神。
三、老庄哲学可以和非洲艺术相融吗?
融:化,石头扔进水里,水依然是水的味道,石头依然是石头,那么这种情况就不能称之为相融;如牛奶和水的融合、糖和水的融合,喝到嘴里,水是甜的,糖已经化在里面了。
(一)从上得知他们完全不同的地方
两种文化在完全不同的土壤上诞生,但非洲之于老庄哲学,非洲艺术是具象的、是非洲土壤上成长的文化艺术的凝结物,相对于老庄之“道”是小概念,老庄哲学是包涵万事万物的哲理。许多民族国家文化并无道文化的影响。非洲艺术多用于宗教祭祀,一些民族的艺术接近于原始艺术,符号性强。色彩浓烈热情。老子说:“恬淡为上,胜而不美”。非洲装饰艺术是无意识地表现出的朴拙而与自然的融合,而道家的是一种境界,是修行到了这种境界而达到的无意识与自然的融合。
(二)寻找它们之间有什么共性、哲学审美
一样的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真、质朴、自然之美。非洲艺术不求写实,而是意象的表达朴实的意念,这与老庄的诉诸心灵体验亦有共通之处,“自然”从肯定方面讲,意谓自然而然,依其本性发展,“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一样的境界。非洲人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的朴素之美。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老子讲要复归于婴孩,返朴,主张雕琢复朴的人性复归,纠正人性异化倾向,这些可在非洲文化里窥觑一二。而这些非洲艺术特有的自由烂漫,和老庄精神的自由逍遥也有其契合点。拿来主义运用得好,也是一种道。
(三)二者如何相融?
哲学做指引,凿子当手段和风情呈现。
1、运用它们的美。前面说了,它们有共性,一样是美的,朴实自然的。自然不是实体,而是境界。这种境界代表一种意义。并且非洲文化虽然不知道老庄之“道”,但其实已经融在他们的创造里了。他们放在一起突兀吗?那么,就看如何运用非洲特点的艺术了。非洲特色的土墙、原始形态的木桌、木雕皆是非洲艺术,融合的好即是道,也是可以让景观添色的。当今有些设计师在园林景观及家居设计中融合了许多“狂野”而非常“原生态”的非洲艺术元素,屋内设计模拟洞穴但在此基础上改良,依照中国传统的风水规则采光,有些地方大胆采用石块布置,家居布置也是如同从森林搬来的一样,令人产生与自然相交融之感,而达到心灵的自由。且色彩大胆浓艳的,图案也是模拟非洲民族的壁画装饰,又让人充满异域的情感。扶手采用原木,保留木头弯弯曲曲的造型。老子说“曲则全,枉则直”,保留木头、石头本身的形态,在边缘处削柔和避免碰撞。楼梯角也不凿刻得太锋利,而是像非洲土屋那样,像泥土特有的质感做成弧形的梯角,这样避免磕磕碰碰,即使碰到了伤不了人。院落也是以泥土本身的色彩为主,根据居住地气候可以种植非洲热带植物,地面由卵石、木材组合,卵石自然随意的铺设,蜿蜒在热带植物之中,不时在蜿蜒小路旁点缀非洲特有的陶器。随性自然,自由逍遥,有道家的向往自由清净的生活态度,在墙壁上绘着非洲风格的壁画和陶器、木雕的点缀相得益彰,又在芭蕉树中若隐若现露出绘着花纹的土屋一角。就如同音乐一样,万物各自发出自己特有的声音,不是由一个东西创造它如此,而是它天然的样子。庄子说:“夫吹万物不同,而使其自己也。”比如有人家在院子里建了个小风车,用木本色制成,其方向朝内,以喻“藏风聚气”,利于生态的最佳风水格局。如果设计风车的时候加入非洲艺术元素,非洲木雕或者非洲图案,岂不是更有趣了吗?
2、道就如载体,而这种载体也是千变万化的,如何运用好相通的地方?装饰艺术,更讲究人精神的愉悦,当代人生活节奏快,到家里应该是摆脱一切烦恼让自己放松的,而这时候人不需要那么多给自己的规矩,到了家,给你一个可以躺着、斜着、随意放肆自己的慵懒的环境,而设计适合人的生活状况,让人在身心都达到舒适就是“道”。是不是可以选择性地运用让人心理产生愉悦的健康的图案和色彩材料,以及符合人机工程学的设计?
3、融:和谐。老子认为:“天之道”是和谐的,利而不害,它调控并维持着事物的动态和谐,指出:“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和谐就是对度的把握,如一个家庭式的景观园林,本身面积并不大,但在设计的时候并没定位好,又想过多地融入多种风格的设计;比如某一个居室,是定位中式传统风,但又在里面放着欧式古典家具,整体上就不能很好的融合在一起了,如果是改良后中式传统风的居室里配少数部分的欧式风格的油画作品,反倒让居室有些古典后现代主义了,所以在设计的时候,要把握好这个度的关系。没有化学反应,而是简单的拼合,有违“融”的本意,比如有这样的家居布置:地中海风与传统的中国古典风或同时与欧美风简单拼合,这种没经过化学作用的“混搭”反倒显得乱,而用得巧的“混搭”反倒使画面更灵动。
道的高明在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这个自然不是实物,而是一个境界,是自然的再创造,源于自然而还原于自然本身。而不是过多的工匠气。道是有灵性地驾驭和应用金木石水,它们就如不会说话的灵物,道是用其长处,顺应它的特点和脾性而变得有灵气。
4、二者相融的价值所在。两者相融产生新的审美感受,是和谐健康的。非洲艺术的美是实在的看得到的,老庄的哲学美是要去体会的。用东方的道去演绎非洲艺术,并在环境设计中达到完美的融合,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呢?(1)朴实的自然审美;(2)环保低碳,使用基本的砂石、自然原木,而不过度加工,不像很多家居设计大量使用金属、以及有害的现代涂料、皮革、家装胶,对人和自然也是一种保护;(3)特有的风情,固然符合许多热爱自然的人审美;(4)符合人机工程学;(5)提高人自身的品味与对古朴文化的爱护;(6)融合东方文化、尼罗河艺术,打开人类艺术另一新的视野。所以,人和自然达到双赢,是二者相融在设计应用中的宗旨。
四、结语
当设计师在设计之时心存老庄之道扩大视野,再进行“拿来主义”,不管是非洲的艺术还是其他任何民族和国家的艺术和中国的道皆可以相交融,并获得新创意和审美感受,而如何交融就看设计师本身的“道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