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多种表演方式对故事或童话进行再现的游戏形式。教师应选择适合的表演内容,引起幼儿游戏的愿望;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解决问题;鼓励创造性表演,支持幼儿个性化经验提升,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充足的保障,让幼儿体会到游戏表演的乐趣。
【关键词】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演出”性质的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的特点要求幼儿通过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表演性再现的方法和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有益的知识与学习经验的过程。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价值
《幼儿園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作为幼儿阶段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童年期的游戏不仅能带给幼儿欢乐,同时也是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进行学习与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表演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存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表演游戏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期是个体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表演游戏从其本质上来看是游戏的基本形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精心选择的内容和环境中进行表演游戏,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表演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载体是故事,在幼儿理解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故事中的角色行为以及通过情节所体现的道理。另外,幼儿在分配游戏角色、商讨游戏规则、编排游戏情节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当幼儿在进行游戏准备或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与同伴协商的方法等等,如在进行《小猫钓鱼》表演游戏时,幼儿可以学会做事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另外也可以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协商、互助等良好的社会品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表演游戏有助于情绪情感的发展。表演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幼儿能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同伴交流的乐趣。与此同时,幼儿在对作品进行演绎的时候,能体会到不同的情绪情感,如在进行《灰姑娘》表演游戏时,幼儿可以体会到灰姑娘童年时期快乐的情绪,被继母恶毒对待时的痛苦情绪等等。同时,也可以借助表演游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对幼儿情绪表情的识别与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演形式对故事或童话等文艺作品进行再现的游戏形式。教师应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及有效的指导,引领幼儿创造性地演绎作品,让幼儿体会到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选择适合的表演内容,引起幼儿游戏的愿望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现和自我演绎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有一定区别,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主题的时候应从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表演主题和内容,从而引起幼儿的表演愿望。
首先,在选择表演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经验等特征来考虑,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加入到表演游戏的活动中去。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应注意简单,避免太过复杂。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短小,画面感强、情节简单、语言短小且朗朗上口的作品,如《拔萝卜》,故事主要是围绕拔萝卜这一事件展开,场景只有一个,动作也是不断重复,比较适合小班幼儿表演。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注意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幼儿自身创造性的发挥,选择一些场景和对话较多的故事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金色房子》、《小熊请客》、《小蝌蚪找妈妈》等。
其次,在选择表演游戏内容的时候,应选择一些有趣而又富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内容,寓教于乐。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教师也要特别关注和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这样幼儿就可以通过自己表演,以具体生动的方式,体会所要表演对象的思想和情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二)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它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准备一个相对固定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从而带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 ]。因此,教师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创设适宜进行表演游戏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安全和有趣,愿意在环境中自主自发地游戏,给幼儿带来更为真切的体验。
首先,创设舒适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教师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表演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信。如当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否定或训斥幼儿,而是要给与他们充分的肯定,激发幼儿再次尝试的想法。
其次,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为儿童提供充足表演游戏空间。在表演游戏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表演区、走廊的公共游戏区搭建舞台效果,或者是在活动室内设置专门的表演区。在创设环境时,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其中,也可以请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场景的布置、游戏道具的摆放,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成为游戏环境创设者。 (三)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解决问题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在对作品的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幼儿表演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做出符合个人的解释。在剧目的选择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和调节,尽可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优势[ ]。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自主体验。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道具准备、出场顺序、台词表述等活动都是幼儿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应是幼儿自己通过互相观摩、讨论评议、互动学习来达成的。因此,表演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表演时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需要制作哪些道具?道具如何制作?游戏中有哪些角色?角色有哪些典型特征?角色如何分配?游戏场景如何布置?等等。在讨论时,教师应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幼儿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性。如大班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白雪公主》前,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组,每一组的幼儿针对本小组内的事物进行协商和讨论,小组间的幼儿也可以对游戏中的问题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可将幼儿的讨论进行整编,在幼儿自主讨论的基础上组织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讨论,既表现了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与喜爱,也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幼儿的主人公意识。
(四)鼓励创造性表演,支持幼儿个性化经验提升
表演游戏主要是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演绎的过程。幼儿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通常来说,幼儿的表演游戏实质是幼儿借助文学作品,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对作品的解读,创造性地演绎作品的过程。
表演游戏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一般来说,幼儿在进行故事表现时可分为两种水平:一般性表现,即幼儿说话语氣平淡,表情单薄;生动性表现,即幼儿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等逼真形象地表现角色[ ]。教师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可先引导幼儿进行一般性表现,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演,然后再进行生动性和创造性表演。教师在选定某一作品之后,带领幼儿熟悉作品的内容、分配幼儿角色、创设表演环境,最后幼儿通过自身的言语、动作、表情再现故事的情节,幼儿在再现的过程中,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如幼儿在进行《小羊和狼》表演的时候,可由最初的能通过不同声音表演不同角色,慢慢提升到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神态中创造性地表现不同角色走路的姿态、说话的神态,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增添对话或情节,进行创造性地表演。
三、结语
游戏,作为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游戏从其自身的特点来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表演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基本形式,幼儿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参与的乐趣、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新异环境刺激的乐趣,他们是在表演中游戏着,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表演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要处理好“游戏性”和“表演性”的关系,让幼儿在体验和创造中进行表演和游戏。
参考文献:
[1] 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
[2] 邱学青.学前幼儿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4.
[3] 刘焱.幼儿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4.
[4] 陶金玲,李雪.传统戏曲融入幼儿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J] .早期教育,2020(09).
[5] 刘焱.幼儿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08.
【关键词】幼儿园;表演游戏;指导策略
表演游戏是一种带有“演出”性质的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或童话等文学作品的内容和情节,通过扮演角色、运用语言、动作和表情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 ]。表演游戏的“表演性”的特点要求幼儿通过运用包括语言、表情、动作姿势等在内的手段来再现特定的故事,这种表演性再现的方法和过程对于幼儿来说是多种能力的学习与锻炼的过程,也是幼儿获得有益的知识与学习经验的过程。
一、幼儿园表演游戏的价值
《幼儿園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游戏,作为幼儿阶段的基本活动,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童年期的游戏不仅能带给幼儿欢乐,同时也是能帮助幼儿按自己特有的生活方式进行学习与发展的有价值的活动[ ]。表演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重要形式而存在,对幼儿的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首先,表演游戏有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幼儿期是个体长远发展的基础工程,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时期,幼儿园表演游戏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一方面,表演游戏从其本质上来看是游戏的基本形式,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得到了良好的锻炼,身体的协调和平衡能力也能得到较好的提升。另一方面,幼儿在教师精心选择的内容和环境中进行表演游戏,可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点,从而增强自信心。
其次,表演游戏有助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表演游戏的载体是故事,在幼儿理解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学会故事中的角色行为以及通过情节所体现的道理。另外,幼儿在分配游戏角色、商讨游戏规则、编排游戏情节都需要与同伴合作完成。当幼儿在进行游戏准备或游戏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很多无法解决或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可以以此为契机,引导学会问题解决的方法、与同伴协商的方法等等,如在进行《小猫钓鱼》表演游戏时,幼儿可以学会做事应该一心一意、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另外也可以在与同伴合作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协商、互助等良好的社会品质,为日后的学习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三,表演游戏有助于情绪情感的发展。表演游戏是幼儿游戏的重要形式,在活动中,幼儿能充分体验合作的乐趣、同伴交流的乐趣。与此同时,幼儿在对作品进行演绎的时候,能体会到不同的情绪情感,如在进行《灰姑娘》表演游戏时,幼儿可以体会到灰姑娘童年时期快乐的情绪,被继母恶毒对待时的痛苦情绪等等。同时,也可以借助表演游戏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对幼儿情绪表情的识别与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二、幼儿园表演游戏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表演形式对故事或童话等文艺作品进行再现的游戏形式。教师应为幼儿的表演游戏提供足够的安全保障及有效的指导,引领幼儿创造性地演绎作品,让幼儿体会到表演游戏的乐趣。
(一)选择适合的表演内容,引起幼儿游戏的愿望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对作品进行再现和自我演绎的过程,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由于生活经验、兴趣等方面的不同,对作品的理解也有一定区别,因此,教师在选择游戏主题的时候应从多方面加以综合考虑,选择适宜的表演主题和内容,从而引起幼儿的表演愿望。
首先,在选择表演内容的时候应结合幼儿的兴趣、经验等特征来考虑,让每一位幼儿都能加入到表演游戏的活动中去。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在选择作品的时候应注意简单,避免太过复杂。可以选择一些内容短小,画面感强、情节简单、语言短小且朗朗上口的作品,如《拔萝卜》,故事主要是围绕拔萝卜这一事件展开,场景只有一个,动作也是不断重复,比较适合小班幼儿表演。对于中班和大班的幼儿,教师在选择作品时应注意幼儿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幼儿自身创造性的发挥,选择一些场景和对话较多的故事内容,充分调动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如《金色房子》、《小熊请客》、《小蝌蚪找妈妈》等。
其次,在选择表演游戏内容的时候,应选择一些有趣而又富有社会教育意义的内容,寓教于乐。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教师也要特别关注和充分挖掘作品所蕴含的教育价值,这样幼儿就可以通过自己表演,以具体生动的方式,体会所要表演对象的思想和情感,引起幼儿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在游戏的过程中接受德育的熏陶。
(二)创设宽松的游戏环境,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活动中重要的教育资源,它能有效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在幼儿园表演游戏中,教师应为幼儿准备一个相对固定的封闭或半封闭的空间,从而带给幼儿认同感和安全感[ ]。因此,教师应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为幼儿创设适宜进行表演游戏的环境,让幼儿感觉安全和有趣,愿意在环境中自主自发地游戏,给幼儿带来更为真切的体验。
首先,创设舒适的心理环境。心理环境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对幼儿产生影响。因此,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教师应注意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为幼儿提供一个宽松自由表演氛围,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快乐、自信。如当幼儿在进行角色表演的时候,教师不要随意否定或训斥幼儿,而是要给与他们充分的肯定,激发幼儿再次尝试的想法。
其次,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物质环境主要是指为儿童提供充足表演游戏空间。在表演游戏物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班级的表演区、走廊的公共游戏区搭建舞台效果,或者是在活动室内设置专门的表演区。在创设环境时,可以让幼儿一起参与其中,也可以请幼儿共同参与游戏场景的布置、游戏道具的摆放,让幼儿和教师共同成为游戏环境创设者。 (三)尊重幼儿主体地位,鼓励幼儿主动解决问题
幼儿园表演游戏是幼儿在对作品的理解、想象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有经验进行再创造的过程。教师要尊重幼儿表演游戏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幼儿以自己的方式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并做出符合个人的解释。在剧目的选择上,教师也可以适当引导和调节,尽可能使每个幼儿都能发挥自身优势[ ]。教师应尊重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地位,尊重幼儿的自主体验。
表演游戏中的角色分配、道具准备、出场顺序、台词表述等活动都是幼儿主体性充分体现的过程,而不是教师“教”的过程,应是幼儿自己通过互相观摩、讨论评议、互动学习来达成的。因此,表演游戏活动组织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幼儿参与讨论表演时需要做哪些准备。比如需要制作哪些道具?道具如何制作?游戏中有哪些角色?角色有哪些典型特征?角色如何分配?游戏场景如何布置?等等。在讨论时,教师应也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调动大多数幼儿的积极性,真正发挥幼儿在整个过程中的主体性。如大班幼儿在进行表演游戏《白雪公主》前,教师将幼儿分成不同的组,每一组的幼儿针对本小组内的事物进行协商和讨论,小组间的幼儿也可以对游戏中的问题发表他们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可将幼儿的讨论进行整编,在幼儿自主讨论的基础上组织游戏。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讨论,既表现了幼儿对角色的理解与喜爱,也凝聚了他们的智慧与创造,同时也大大加强了幼儿的主人公意识。
(四)鼓励创造性表演,支持幼儿个性化经验提升
表演游戏主要是对幼儿文学作品进行演绎的过程。幼儿在熟悉作品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对作品的理解,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扮演,通常来说,幼儿的表演游戏实质是幼儿借助文学作品,在自己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对作品的解读,创造性地演绎作品的过程。
表演游戏以“文学作品”为题材的特点决定了其具有较强的“表演性”,从选择和确定所要表演的故事或作品的那一刻起,表演游戏就已经有了一个规范游戏者的框架。一般来说,幼儿在进行故事表现时可分为两种水平:一般性表现,即幼儿说话语氣平淡,表情单薄;生动性表现,即幼儿能用夸张但适宜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等逼真形象地表现角色[ ]。教师在组织表演游戏的时候,可先引导幼儿进行一般性表现,理解故事中角色的语气、语调、动作表演,然后再进行生动性和创造性表演。教师在选定某一作品之后,带领幼儿熟悉作品的内容、分配幼儿角色、创设表演环境,最后幼儿通过自身的言语、动作、表情再现故事的情节,幼儿在再现的过程中,也可结合自己的理解对故事进行改编或续编。如幼儿在进行《小羊和狼》表演的时候,可由最初的能通过不同声音表演不同角色,慢慢提升到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自己的言行举止和神态中创造性地表现不同角色走路的姿态、说话的神态,并尝试在此基础上,增添对话或情节,进行创造性地表演。
三、结语
游戏,作为幼儿阶段的主要活动形式,在幼儿园的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游戏从其自身的特点来说,具有很强的自主性、愉悦性和创造性,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充分体验和享受游戏带给他们的欢乐。表演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基本形式,幼儿在表演游戏的过程中,体验到的是参与的乐趣、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新异环境刺激的乐趣,他们是在表演中游戏着,同时也是在游戏中表演着。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表演游戏的教育价值,要处理好“游戏性”和“表演性”的关系,让幼儿在体验和创造中进行表演和游戏。
参考文献:
[1] 杨枫.学前儿童游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4.
[2] 邱学青.学前幼儿游戏[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24.
[3] 刘焱.幼儿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24.
[4] 陶金玲,李雪.传统戏曲融入幼儿表演游戏的策略研究[J] .早期教育,2020(09).
[5] 刘焱.幼儿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