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粘在一起,即,这不是“物理反应”,而应该是“化学反应”;即,要素的重组,它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过程。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当代作家周国平的这句话,用在“互联网+”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一场名为“互联网+”的风潮正席卷产业及资本,犹如一针兴奋剂,打在了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者身上。于是,既有世界的平衡被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被冲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分裂的画面: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几年前在发生什么我们依稀记得,那是被门户、游戏、搜索、社交所统治的时代,缘起于技术革命,供给创造需求,核心商业模式为流量变现,在线上创造出万亿规模空间的游戏和广告市场。现在看来应该称为“第一代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进入中规中矩却不性感的状态。有人说,第一代互联网是属于极客的世界,遵循赢家通吃的规律。
当京东一骑绝尘了曾经流量第一的当当,当A股的乐视网逆袭了流量遥遥领先的优酷土豆,人们发现单纯的流量逻辑失效了。人们正进入“第二代互联网”。互联网变成一种信息能量,开始重塑现实社会的供需关系。商业模式也从单纯的流量变现,向两个方向演绎:向上升为云和大数据,向下沉为O2O。拉长的产业链使得互联网由极客的世界走向全民。
向上升的云和大数据是巨头生态圈的游戏,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沉的O2O则带来大量的新领域龙头崛起的机会。于是“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提“互联网+”,让这一概念的热度几近沸点。大家开始根据不同行业的属性,来寻找在第二代互联网里胜出的机会。
但是,“互联网+”不是一个标签,也并非想加就能加。究竟应该“加什么”、“怎么加”?
产业的选择
“互联网+”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粘在一起,即,这不是“物理反应”,而应该是“化学反应”;即,要素的重组,它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过程。
就互联网自身的特点来看,它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很多的参与者,最强的地方是可以跨业、跨区、跨领域。
而“+”的概念,会慢慢地把一些行业的特色给照出来。“+”的地方应该是透明度增加、成本降低、流动性提高、模式变化。创新的概念就是把两个平常想不到的东西结合进来,互联网和音乐本来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东西,但是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东西,开拓出新的市场。
有关金融人士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是一种必然。但各行各业人都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前景,认真做出分析。
有关专家讲到,“互联网+”可以用在金融上,可以用在社交上,也可以用在任何想象得到的地方。这个价值是什么?其实是以互联网为骨干,通过它来实现以往实现不了的,但是现在可以实现并带来更好效益的地方。总的来讲,这是一个提升效益的概念。“但是至于你是不是能够找到,是不是能够靠这个东西走出来,这是不一定的。毕竟这更像科研实验。我自己本人还是比较相信的,很多潜在的商业技术现在还没有真正用起来。”
华泰证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发现,“互联网+”对产业改造将出现两股趋势。
传统集中度高,龙头享受渠道垄断溢价的行业,将迎来互联网破坏式创新。这类传统行业的领先者享受了渠道垄断、品牌溢价,行业内公司没有动力破坏现有平衡。“成功会成为成功者的墓志铭”,互联网会以降维打击的方式,消除原有产业链的渠道、品牌成本,从而更有效率地把服务提供给需求方。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会对行业形成颠覆,所谓“破坏性创新”和“去中心化”。
比如小米、京东、乐视;原行业内企业如参与变革,则会面临“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难以成功;而对产业有了解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历史包袱,反而更有优势。而经过一轮对传统厂商的收割之后,在传统产业站稳脚跟的互联网公司会形成更高的垄断,传统产业数据的积累甚至会使这些新龙头有机会往第二代互联网的上升模式云化、大数据化发展。“心塞行业”原有领先者将获得更大机会。原有服务痛点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体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导致整个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集中度低。这类行业称之为“心塞行业”,比较典型的有装修、金融、汽车后服务、教育、医疗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联网改善原有行业痛点。由于原有产业嗅觉灵敏者学习互联网的成本,会比纯互联网人学习该行业成本低,这时能胜出的企业往往是原有行业的领先者。这类企业在传统领域耕耘多年,对行业痛点充分了解,线下地推强大,后端能力强,辅以互联网的工具,将获得更大机会。
资本的风险
当前,处于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第一轮真正经过沉淀的产业资本亟待出口。互联网是目前最确定有未来的产业方向,因此成为资本最追捧的投资方向,在二级市场的反应则更为剧烈,与此同时泡沫化的言论和恐惧也开始弥漫。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博鳌论坛上提出了这样一个现象,他说,自从“互联网+”的概念一炮而红之后,很多A股上市公司不做主业了,全去做互联网,股票涨了两三倍。
有关金融专家分析到,这和当年的.COM的故事是一样的,当时某个公司跟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把公司在名字后面加了.COM,一下子价值增加很多。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剧烈的财富效应不是坏事,反而会刺激创新、助长全民创业潮,最终培育出经济转型的模式。
“不同于美元资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联网,人民币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切身感知和深入理解,将给予第二代互联网更强大的动能。同时,第二代互联网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使中国不会完全重蹈美国互联网泡沫的覆辙。产业资本的心态,以及资本市场的人员结构决定,二级市场将率先享受这场资本盛宴。”上述人士表示。
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伟表示,要平衡地看待这个问题。“互联网+”是方向,产业自然会去做,资本也会追逐,他以自己现在做的88财富和99众筹为例,“投入非常大,但我们还是努力在尝试。我相信今年晚些时候,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则出来,市场的风险也会全部暴露,那时一大批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会消失。但市场终究还是会看你的项目中在装一些怎样的资产,我们最近也和国外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在谈,准备装进来,也是为平衡风险,使项目更加优化。”
“那时资本会流向真正优质的资产。”他说。
“我们最熟悉的事物,往往是我们最不了解的。”当代作家周国平的这句话,用在“互联网+”身上再贴切不过了。
一场名为“互联网+”的风潮正席卷产业及资本,犹如一针兴奋剂,打在了每一个创业者和投资者身上。于是,既有世界的平衡被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被冲击,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个分裂的画面: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几年前在发生什么我们依稀记得,那是被门户、游戏、搜索、社交所统治的时代,缘起于技术革命,供给创造需求,核心商业模式为流量变现,在线上创造出万亿规模空间的游戏和广告市场。现在看来应该称为“第一代互联网”。发展至今,已经开始进入中规中矩却不性感的状态。有人说,第一代互联网是属于极客的世界,遵循赢家通吃的规律。
当京东一骑绝尘了曾经流量第一的当当,当A股的乐视网逆袭了流量遥遥领先的优酷土豆,人们发现单纯的流量逻辑失效了。人们正进入“第二代互联网”。互联网变成一种信息能量,开始重塑现实社会的供需关系。商业模式也从单纯的流量变现,向两个方向演绎:向上升为云和大数据,向下沉为O2O。拉长的产业链使得互联网由极客的世界走向全民。
向上升的云和大数据是巨头生态圈的游戏,BAT早已明了;而向下沉的O2O则带来大量的新领域龙头崛起的机会。于是“互联网+”的概念应运而生,今年两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两提“互联网+”,让这一概念的热度几近沸点。大家开始根据不同行业的属性,来寻找在第二代互联网里胜出的机会。
但是,“互联网+”不是一个标签,也并非想加就能加。究竟应该“加什么”、“怎么加”?
产业的选择
“互联网+”不是想加就能加,不是简单地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粘在一起,即,这不是“物理反应”,而应该是“化学反应”;即,要素的重组,它是互联网改造传统产业的生产方式、经济模式、产业结构的过程。
就互联网自身的特点来看,它是一个很大的市场,有很多的参与者,最强的地方是可以跨业、跨区、跨领域。
而“+”的概念,会慢慢地把一些行业的特色给照出来。“+”的地方应该是透明度增加、成本降低、流动性提高、模式变化。创新的概念就是把两个平常想不到的东西结合进来,互联网和音乐本来是两个互不相关的东西,但是把它们结合起来,就可以创造很多新的东西,开拓出新的市场。
有关金融人士表示,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调整是一种必然。但各行各业人都要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的前景,认真做出分析。
有关专家讲到,“互联网+”可以用在金融上,可以用在社交上,也可以用在任何想象得到的地方。这个价值是什么?其实是以互联网为骨干,通过它来实现以往实现不了的,但是现在可以实现并带来更好效益的地方。总的来讲,这是一个提升效益的概念。“但是至于你是不是能够找到,是不是能够靠这个东西走出来,这是不一定的。毕竟这更像科研实验。我自己本人还是比较相信的,很多潜在的商业技术现在还没有真正用起来。”
华泰证券在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中讲述了这样一个发现,“互联网+”对产业改造将出现两股趋势。
传统集中度高,龙头享受渠道垄断溢价的行业,将迎来互联网破坏式创新。这类传统行业的领先者享受了渠道垄断、品牌溢价,行业内公司没有动力破坏现有平衡。“成功会成为成功者的墓志铭”,互联网会以降维打击的方式,消除原有产业链的渠道、品牌成本,从而更有效率地把服务提供给需求方。这种情况下,互联网会对行业形成颠覆,所谓“破坏性创新”和“去中心化”。
比如小米、京东、乐视;原行业内企业如参与变革,则会面临“左右互搏”的尴尬境地,难以成功;而对产业有了解的互联网企业没有历史包袱,反而更有优势。而经过一轮对传统厂商的收割之后,在传统产业站稳脚跟的互联网公司会形成更高的垄断,传统产业数据的积累甚至会使这些新龙头有机会往第二代互联网的上升模式云化、大数据化发展。“心塞行业”原有领先者将获得更大机会。原有服务痛点多,信息不透明,缺乏信用体系,或存在政策限制,导致整个行业发展不成熟,行业集中度低。这类行业称之为“心塞行业”,比较典型的有装修、金融、汽车后服务、教育、医疗等。其首要需求是利用互联网改善原有行业痛点。由于原有产业嗅觉灵敏者学习互联网的成本,会比纯互联网人学习该行业成本低,这时能胜出的企业往往是原有行业的领先者。这类企业在传统领域耕耘多年,对行业痛点充分了解,线下地推强大,后端能力强,辅以互联网的工具,将获得更大机会。
资本的风险
当前,处于转型经济下的中国,第一轮真正经过沉淀的产业资本亟待出口。互联网是目前最确定有未来的产业方向,因此成为资本最追捧的投资方向,在二级市场的反应则更为剧烈,与此同时泡沫化的言论和恐惧也开始弥漫。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谢平在博鳌论坛上提出了这样一个现象,他说,自从“互联网+”的概念一炮而红之后,很多A股上市公司不做主业了,全去做互联网,股票涨了两三倍。
有关金融专家分析到,这和当年的.COM的故事是一样的,当时某个公司跟互联网没有任何关系,只是把公司在名字后面加了.COM,一下子价值增加很多。
但是也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剧烈的财富效应不是坏事,反而会刺激创新、助长全民创业潮,最终培育出经济转型的模式。
“不同于美元资本催生的第一代互联网,人民币资本对产业发展的切身感知和深入理解,将给予第二代互联网更强大的动能。同时,第二代互联网相对清晰的商业模式,使中国不会完全重蹈美国互联网泡沫的覆辙。产业资本的心态,以及资本市场的人员结构决定,二级市场将率先享受这场资本盛宴。”上述人士表示。
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伟表示,要平衡地看待这个问题。“互联网+”是方向,产业自然会去做,资本也会追逐,他以自己现在做的88财富和99众筹为例,“投入非常大,但我们还是努力在尝试。我相信今年晚些时候,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规则出来,市场的风险也会全部暴露,那时一大批小的互联网金融平台会消失。但市场终究还是会看你的项目中在装一些怎样的资产,我们最近也和国外几家大的保险公司在谈,准备装进来,也是为平衡风险,使项目更加优化。”
“那时资本会流向真正优质的资产。”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