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者按:全球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世界发展的潮流,这个潮流给教育界带来的影响之一就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趋势。为了适应这一趋势,各大高校纷纷加强国际交流、树立国际化视野,紧紧把握世界的发展脉搏,与时俱进,锐意改革。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作为一所外语类院校,一直坚持“国际导向”,注重树立国际意识,坚持开放办学,在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做出了突出成绩。为此,我们采访了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段建国,希望从他的办学经验中为全国高校提出值得借鉴的思想和方法。
记者: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办学的特色和优势,自建校以来二外先后与世界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那么,您认为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段建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教学手段的国际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乃至高等教育竞争的国际化。拿我们学校来说,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
一是在学校的功能定位上,树立国际化视野。
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们不仅将学校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智囊库,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把二外这样的外语院校定位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沟通的桥梁和舞台。这样的功能定位,可以促使我们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更加自觉地发挥大学在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始终关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社会需要更多的非通用语人才,我校及时开设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朝鲜语等小语种专业。在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主体学科之外,我校还根据社会需要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竞争需要的新专业。如旅游管理、会展、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贸易、新闻传播等专业或方向。同时还对原有的部分学科、专业进行了时代性的改造。如对传统的优势外语专业(英语、日语等),课程设置强调双语能力,对部分原来没有专业方向的老学科、老专业凝练出明确的教学和研究方向。
最终,我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融合而形成了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三是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国际导向”、开放办学。
作为外语院校,学校一直坚持“国际导向”,注重确立国际意识,开放办学,以交流促提高,先后与亚非、欧美、澳洲等地的7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互派教师、交换学生、召开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人才。此外,学校的多语种语言环境和学生的外语优势,也为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国际事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办学资源,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为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是在科学研究上,倡导“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的国际化”。
在科学研究上,学校以外语人才培养基地、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倡导“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的国际化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开展创造性的特色研究,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
另外,学校还注重科研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积极组织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并且大力支持我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记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归国家旅游局领导18年,在此期间,从一个单纯的外语院校开始接触旅游、经济等领域,在旅游教育、旅游人才、旅游科研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旅游业也在和世界接轨,请您介绍一下二外旅游专业在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旅游行业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段建国: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和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旅游市场从单一的入境游到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三大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旅游的主体功能已经从早期的单一创汇功能,变成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功能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我们紧紧把握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的这种变化,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首先是人才培养。从过去主要培养“外语 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转向今天培养“专业 外语 现代管理知识”为代表的复合型经营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以适应变化发展中的旅游行业。
其次是科学研究。从被动的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到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到引导行业发展趋势,是二外旅游学科科研领域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做好产业政策和旅游行政管理以及企业发展实践等热点问题的研究,强调问题导向意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旅游产业政策、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企业集团化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影响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果。此外,我们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得旅游行业的主流话语权。通过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会、行业峰会、网站、行业媒体等多个渠道,传播二外的旅游学术成果,让社会更多了解二外,让二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让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行业中有我们日益洪亮的声音。
再次是社会服务。作为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的高校,二外只有做好社会服务,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和人才培养环境。
第一,为政府服务。无论是国家旅游政策的出台、标准制定还是旅游规划,都有二外的参与。
第二,为企业服务。人才培养、专题研究、培训,为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战略规划、企业改制和国际化方面等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在国旅、中旅、首旅集团、锦江、岭南、首都机场等制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过程中,二外都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最后是国际合作。鼓励教师、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的专业协会和学术团体,如国际旅游协会、亚太旅游协会、旅游教育理事会;鼓励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国际企业如洲际集团、香格里拉集团相结合,筹建的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采用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是国际合作的结果。
记者:随着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但是分工的专业化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请问在这一方面,二外是如何协调“通才”与“专才”的培养的?
段建国:通才和专才,都有偏颇之处。关于通才——我认为在分工日益精细的现代社会,培养通才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都很小,至少不能成为大学普遍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至于专才,如果没有较为宽广的通识教育做基础,则容易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使人沦为专业化的工具。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专业复合的方式,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校制宜、尽力而为地大力加强通识教育。
专业复合指的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学校教师近年主持的“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国际接轨的本科德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教改项目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通识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善于与人交流合作,从而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宏观来讲,我们实施通识教育,就是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会说外语、懂得专业的“工具”。
记者:2008年奥运会将于北京举行,使外语学习与应用掀起更高的浪潮,作为一所以外语为主要方向的院校,您认为这一时机的到来对此类学校的意义何在?二外为奥运会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
段建国:对于外语院校来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奥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届时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记者和观众将群集北京,举世瞩目。这是一项政府关注、媒体关注、社会关注、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盛事,对于学校形象的树立、影响的扩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都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奥运会的各项服务活动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语言、熟知国际惯例、能够走向世界的外语、旅游、经贸和文化等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些人才的培养,正是我院多年来形成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之所在。
其次,奥运会对外语学院学生而言是一次大规模的实践,可以检验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二外以“学用结合,注重实践”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由于北京的地理优势,我们一直将国际性的大型赛事、会议志愿服务活动等作为我们的实践良田。这次奥运会也不例外。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北京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为2008北京奥运倾力奉献:组织素质好的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奥运会筹办活动,广泛深入地传播奥运理念;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教授市民学习外语,深入社区、机关、中小学、公交车等,为北京奥运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推荐两名外语专业的副教授并选派优秀毕业生到奥组委工作,为奥组委提供专门人才。启动奥运会志愿者工程,进行贵宾陪同及语言服务、住宿接待和医疗服务三大项目的赛会专业志愿者招募和培训。现在,我校以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工作为重点,以赛会专业志愿者项目和赛时实习生项目为核心,全力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供最广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同时,学院协助北京市政府和市旅游局制定2008迎奥运旅游规划;积极响应北京市的号召,围绕“人文奥运”等重大理论课题和奥运前后的一些现实问题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学院还开展了“2008年奥运会与旅游就业扩张”、“奥运会与北京市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及其优化”、“北京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景区整合开发”、“奥运会前后的北京旅游产业影响与发展对策”等专题研究,为北京奥运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我校力求通过大型国际赛事的志愿工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现实的锻炼和实践,同时也使他们开拓眼界,对世界文化更加了解,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主动做好文化与文明的使者,传递东道主的热情与友谊,充分展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优秀风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反馈机制,听取社会各方对学生表现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以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筝
(责任编辑 谢建华)
记者: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是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以下简称“二外”)办学的特色和优势,自建校以来二外先后与世界上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的7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实质性的交流与合作。那么,您认为高等教育应如何更好地走向国际化?
段建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主要表现为人才培养要适应全球化趋势,具有国际意识、国际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表现为教师和学生的国际交流、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国际化、教学手段的国际化、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乃至高等教育竞争的国际化。拿我们学校来说,面对时代的发展变化,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积极努力:
一是在学校的功能定位上,树立国际化视野。
面对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我们不仅将学校定位为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国际化人才的摇篮,为中央和地方政府解决实际问题提供科学依据的智囊库,知识创新、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而且在一个更广的层面上把二外这样的外语院校定位为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窗口、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与世界先进文明成果交流沟通的桥梁和舞台。这样的功能定位,可以促使我们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更加自觉地发挥大学在国际交往和文化交流与融合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是在学科、专业建设上,始终关注和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和国际交往的日益广泛而深入,社会需要更多的非通用语人才,我校及时开设了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朝鲜语等小语种专业。在传统的外国语言文学主体学科之外,我校还根据社会需要建设了一批适应现代化建设和国际化竞争需要的新专业。如旅游管理、会展、市场营销、金融学、国际贸易、新闻传播等专业或方向。同时还对原有的部分学科、专业进行了时代性的改造。如对传统的优势外语专业(英语、日语等),课程设置强调双语能力,对部分原来没有专业方向的老学科、老专业凝练出明确的教学和研究方向。
最终,我们根据社会发展需要,不断调整、融合而形成了一所以外国语言文学为主体学科、以旅游管理为特色学科,文学、经济学、管理学、哲学、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
三是在人才培养上,坚持“国际导向”、开放办学。
作为外语院校,学校一直坚持“国际导向”,注重确立国际意识,开放办学,以交流促提高,先后与亚非、欧美、澳洲等地的79所高校和教育机构建立了长期的交流与合作关系,通过彼此互派教师、交换学生、召开学术会议等多种途径,加强教学科研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具有跨文化交流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性人才。此外,学校的多语种语言环境和学生的外语优势,也为学生了解世界文化和国际事务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办学,引进先进的办学理念和优质的办学资源,积极拓展国际教育市场,为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四是在科学研究上,倡导“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的国际化”。
在科学研究上,学校以外语人才培养基地、旅游发展研究基地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基地为平台,倡导“研究问题的本土化、研究方法的国际化和研究成果的产业化”,开展创造性的特色研究,并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
另外,学校还注重科研领域内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教师参与国外学术交流活动,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积极组织承办国际性学术会议,并且大力支持我校的专家、学者在国际学术组织中担任领导职务。
记者: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曾归国家旅游局领导18年,在此期间,从一个单纯的外语院校开始接触旅游、经济等领域,在旅游教育、旅游人才、旅游科研上都有很大的发展,目前,中国旅游业也在和世界接轨,请您介绍一下二外旅游专业在主动适应、积极引领旅游行业发展方面做出的努力。
段建国:近年来,中国旅游产业和市场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旅游市场从单一的入境游到出境游、入境游、国内游三大旅游市场协调发展;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结构相对完善;国际交往日趋活跃,旅游的主体功能已经从早期的单一创汇功能,变成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功能越来越突出。这些都对人才培养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我们紧紧把握旅游行业和旅游产业的这种变化,从以下四个方面不断提升自己的办学水平。
首先是人才培养。从过去主要培养“外语 操作”的应用型人才,转向今天培养“专业 外语 现代管理知识”为代表的复合型经营人才和行业管理人才,以适应变化发展中的旅游行业。
其次是科学研究。从被动的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到主动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到引导行业发展趋势,是二外旅游学科科研领域孜孜以求的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一方面做好产业政策和旅游行政管理以及企业发展实践等热点问题的研究,强调问题导向意识,同时加强基础理论的研究,在旅游产业政策、旅游标准化建设、旅游企业集团化与国际化、旅游目的地开发与影响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明显成果。此外,我们积极扩大社会影响,力争取得旅游行业的主流话语权。通过国际国内的学术研讨会、行业峰会、网站、行业媒体等多个渠道,传播二外的旅游学术成果,让社会更多了解二外,让二外更好地为社会服务。同时让全国乃至世界的旅游行业中有我们日益洪亮的声音。
再次是社会服务。作为与中国旅游产业共同成长的高校,二外只有做好社会服务,才能获得更好的资源和人才培养环境。
第一,为政府服务。无论是国家旅游政策的出台、标准制定还是旅游规划,都有二外的参与。
第二,为企业服务。人才培养、专题研究、培训,为中国旅游企业的集团化、战略规划、企业改制和国际化方面等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专业保障。在国旅、中旅、首旅集团、锦江、岭南、首都机场等制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过程中,二外都提供了及时有效的专业化服务。
最后是国际合作。鼓励教师、机构积极参与国际的专业协会和学术团体,如国际旅游协会、亚太旅游协会、旅游教育理事会;鼓励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与国际企业如洲际集团、香格里拉集团相结合,筹建的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采用的产学研合作的模式也是国际合作的结果。
记者:随着经济体制的市场化,社会更加需要复合型人才,但是分工的专业化也在时刻提醒我们要注重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请问在这一方面,二外是如何协调“通才”与“专才”的培养的?
段建国:通才和专才,都有偏颇之处。关于通才——我认为在分工日益精细的现代社会,培养通才的现实性和必要性都很小,至少不能成为大学普遍性的人才培养目标。至于专才,如果没有较为宽广的通识教育做基础,则容易导致人的片面发展,使人沦为专业化的工具。根据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思路是:通过专业复合的方式,以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专门人才为基本目标,同时结合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要求,因校制宜、尽力而为地大力加强通识教育。
专业复合指的是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培养复合型人才是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学校教师近年主持的“日语本科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国际接轨的本科德语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旅游管理专业培养模式与教学方法创新”等教改项目都产生了较好的影响。
通识教育既是大学的一种理念,也是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其目标是培养完整的人,即具备远大眼光、通融识见、博雅精神和优美情感的人,而不仅仅是某一狭窄领域的专精型人才。通识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学有专长,术有专攻,而且在智力、身心和品格各方面能协调而全面地发展;不仅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独立思考以及善于探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主动有效地参与社会公共事务,成为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公民。通识中的“通”不是通才的“通”——什么都知道,而是贯通的“通”,即不同学科的知识能够相互通融,遇到问题能够从比较开阔的、跨学科的视角进行思考,善于与人交流合作,从而达到不同文化和不同专业之间的沟通。宏观来讲,我们实施通识教育,就是把青年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是把学生仅仅培养成会说外语、懂得专业的“工具”。
记者:2008年奥运会将于北京举行,使外语学习与应用掀起更高的浪潮,作为一所以外语为主要方向的院校,您认为这一时机的到来对此类学校的意义何在?二外为奥运会的到来做了哪些准备?
段建国:对于外语院校来说,北京奥运会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奥运会是一个国际性的盛会,届时世界各地的运动员、官员、记者和观众将群集北京,举世瞩目。这是一项政府关注、媒体关注、社会关注、学生愿意积极参与的盛事,对于学校形象的树立、影响的扩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增强都是非常有利的。
首先,奥运会的各项服务活动急需一大批精通国际语言、熟知国际惯例、能够走向世界的外语、旅游、经贸和文化等方面的人才,对于这些人才的培养,正是我院多年来形成的办学优势和办学特色之所在。
其次,奥运会对外语学院学生而言是一次大规模的实践,可以检验我们的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我们的教育教学改革。二外以“学用结合,注重实践”作为自己的办学特色。
由于北京的地理优势,我们一直将国际性的大型赛事、会议志愿服务活动等作为我们的实践良田。这次奥运会也不例外。学校充分利用地处北京的优势,积极组织学生为2008北京奥运倾力奉献:组织素质好的学生志愿者,积极参与奥运会筹办活动,广泛深入地传播奥运理念;根据自身学科特色和优势,组织学生利用双休日教授市民学习外语,深入社区、机关、中小学、公交车等,为北京奥运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推荐两名外语专业的副教授并选派优秀毕业生到奥组委工作,为奥组委提供专门人才。启动奥运会志愿者工程,进行贵宾陪同及语言服务、住宿接待和医疗服务三大项目的赛会专业志愿者招募和培训。现在,我校以奥运会、残奥会赛会志愿者工作为重点,以赛会专业志愿者项目和赛时实习生项目为核心,全力为2008年奥运会、残奥会打造一支高水平的专业志愿者队伍,培育一批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提供最广泛的人力和智力支持。
同时,学院协助北京市政府和市旅游局制定2008迎奥运旅游规划;积极响应北京市的号召,围绕“人文奥运”等重大理论课题和奥运前后的一些现实问题为政府和企业的决策提供前瞻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学院还开展了“2008年奥运会与旅游就业扩张”、“奥运会与北京市旅游产业的互动关系及其优化”、“北京旅游资源的优势与景区整合开发”、“奥运会前后的北京旅游产业影响与发展对策”等专题研究,为北京奥运旅游的发展建言献策,提供智力支持。
我校力求通过大型国际赛事的志愿工作,使学生的语言能力、沟通协调能力等多方面得到现实的锻炼和实践,同时也使他们开拓眼界,对世界文化更加了解,在每一次活动中都能主动做好文化与文明的使者,传递东道主的热情与友谊,充分展示中国当代大学生的优秀风采。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建立了良好的沟通、协调和反馈机制,听取社会各方对学生表现的反映,适时调整教学计划、教学方法等,以更加适应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筝
(责任编辑 谢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