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年,根据对各个专业领域大学本科毕业生就业调研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问题较为严重。这是一个值得各高校以及社会关注的问题。调查中发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在就业时暴露的較多问题,面试能力差、专业素养严重欠缺、只会纸上谈兵等,难以取得面试者的信任,难得得到相关企业的青睐。这就说明了现今的高校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的培养方式,难以适应当下市场的需要。所以,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要以现实需求为导向,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明确教学目标,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应用型人才。本文针对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改革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现下高校教学中,存在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即高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在目前还是一个较为青涩的专业,从其设立至今,仅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而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企业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企业培养出一个具有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人,往往要消耗较大的时间成本,所以公司在招聘相关人才时,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往往比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更受到青睐,以减少对员工培养消耗的成本,这是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团队,是一个企业取得持久、健康发展的保证。所以,从整个市场来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需求是相当大的,但是高校这方面的人才输出与市场实际需要的人才素质,还具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就应该引起相关高校的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和素养,增强工作的能力。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中,一个较为普遍又关键性的问题是,实践性能力培养的缺失。本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比如企业招聘、人事调度、员工培训、薪资设立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种类,管理者要能有效的运用专业知识,对企业内外组织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运用,达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满足组织的经营战略需求,保障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体发展效能最大化。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保障,这些工作内容,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较好的组织、统筹和交际能力。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很难学到这些方面的经验,难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只会纸上谈兵,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仍然固守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方向下,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其次,学习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导致学校对相关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践活动开展的欠缺,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进行实践能力的塑造;最后,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较少,学生仅仅依靠教材浅显的理论知识,是无法真正的理解到专业的性质,也很难在实际的情况中,迅速的将专业知识运用起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培养起良好的专业实践素养,就会增加其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这便影响了他们在应聘企业时个人综合素质的评判,影响其就业。
2.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
2.1充实和完善相关的专业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的现象,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针对这个专业制定的教材,往往一成不变。然而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与时代、市场变化关系相当密切,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领域也不断的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相关教师共同努力,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市场个性,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专家,最好再引入社会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实际运用经验,并保留和继承学科的个性化特色,将这些有效的整合在教材之中,使学生真正的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丰富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提升专业人才的学科素养。
2.2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
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求,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活动条件。可以设立相关的学科实验室,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比如招聘会。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扮演招聘者,或者应聘者,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习,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训练中,真切的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学科作业布置上,也要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企业性质,设置主题,来制定相关的工作性质说明书,起草劳动合同等具体的工作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具体的去体会到工作的具体属性。除此之外,学校要重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一些相关企业进行友好合作,建立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培养自己需要的相关人才,而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完善学生的能力培养。校方与学习要随时保持沟通,以便学校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做出分析,找出教学方式的不足,及时调整,提高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2.3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想真正的培养出,能够顺应市场发展,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的人力资源应用型人才,在该学科学生的考核上,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以卷面分论英雄的形式了。要整合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具体增加的实践性考核,可以以实践作业的方式,加入到学生的学期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真正的去理解和角色融入,从而完成相关的实践作业。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效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评估,作为综合能力考察的参考。避免往常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真正为市场输送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总之,要想培养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抓住实践能力这一关键的学科专业素养要素,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力求为社会提供真正优秀的、经得起实践考验应用型人才。相关学科的院校,要具备高度的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落后于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志洪,地方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报,2012(6).
[2]黄利梅,以就业为导向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2(7)
[3]张宏如,基于提升就业能力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就业需求人才培养模式
引言:
现下高校教学中,存在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即高校人才培养难以满足社会需求。人力资源管理在目前还是一个较为青涩的专业,从其设立至今,仅经历了20年左右的时间。而人力资源管理在一个企业中,又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企业培养出一个具有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的人,往往要消耗较大的时间成本,所以公司在招聘相关人才时,具备实际操作经验的人往往比刚刚走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更受到青睐,以减少对员工培养消耗的成本,这是导致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困难的一个重要原因。而一个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团队,是一个企业取得持久、健康发展的保证。所以,从整个市场来看,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的人才需求是相当大的,但是高校这方面的人才输出与市场实际需要的人才素质,还具有相当大的距离,这就应该引起相关高校的重视,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增加实践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运用能力和素养,增强工作的能力。
1.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
在高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人才培养中,一个较为普遍又关键性的问题是,实践性能力培养的缺失。本身,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相关工作,比如企业招聘、人事调度、员工培训、薪资设立等实践性较强的工作种类,管理者要能有效的运用专业知识,对企业内外组织相关的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运用,达到人力资源价值最大化,满足组织的经营战略需求,保障企业整体与员工个体发展效能最大化。可见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是一个企业健康运行的保障,这些工作内容,意味着人力资源管理人才需要具备较强的执行能力,较好的组织、统筹和交际能力。但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学校很难学到这些方面的经验,难以培养这方面的能力,只会纸上谈兵,难以适应市场需要。这主要是由于高校在培养人才时,仍然固守传统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大方向下,学生的实践锻炼机会较少;其次,学习对实践能力培养的忽视,导致学校对相关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实践活动开展的欠缺,学生没有一个良好的实践场所,进行实践能力的塑造;最后,是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较少,学生仅仅依靠教材浅显的理论知识,是无法真正的理解到专业的性质,也很难在实际的情况中,迅速的将专业知识运用起来的,这需要一个过程。学生在学习时无法培养起良好的专业实践素养,就会增加其毕业后适应工作的时间,这便影响了他们在应聘企业时个人综合素质的评判,影响其就业。
2.以就业为导向的应用型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培养策略分析
2.1充实和完善相关的专业教学内容
目前,高校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与现实需要脱节的现象,无法满足当下市场对人力资源管理人才的实际需求。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针对这个专业制定的教材,往往一成不变。然而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与时代、市场变化关系相当密切,对于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对人力资源管理这个专业领域也不断的提出新的挑战、新的要求。针对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和相关教师共同努力,不同的高校可以根据不同地域的市场个性,组织相关领域的教师、专家,最好再引入社会相关领域工作者的实际运用经验,并保留和继承学科的个性化特色,将这些有效的整合在教材之中,使学生真正的能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丰富学生学习的课程内容,提升专业人才的学科素养。
2.2提高实践教学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
学校要针对学生的实践活动要求,完善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实践活动条件。可以设立相关的学科实验室,模拟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比如招聘会。学生可以在这样的情境中,扮演招聘者,或者应聘者,让学生分组进行模拟演习,让学生在这样的课堂训练中,真切的体验到比较系统、全面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高工作的实际运用和应变能力。同时,在学生的学科作业布置上,也要更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比如要求学生针对不同的企业性质,设置主题,来制定相关的工作性质说明书,起草劳动合同等具体的工作内容,使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具体的去体会到工作的具体属性。除此之外,学校要重视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一些相关企业进行友好合作,建立在互助共赢的基础上,企业通过这样的方式参与培养自己需要的相关人才,而学校也可以通过企业完善学生的能力培养。校方与学习要随时保持沟通,以便学校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能力做出分析,找出教学方式的不足,及时调整,提高学校对人才培养的实用性。
2.3改革学生的考核方式
人力资源管理属于实践性要求较高的学科。要想真正的培养出,能够顺应市场发展,具备良好的分析能力、实践能力、应变能力的人力资源应用型人才,在该学科学生的考核上,就不能仅仅满足于传统的以卷面分论英雄的形式了。要整合学生理论和实践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考核。具体增加的实践性考核,可以以实践作业的方式,加入到学生的学期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工作内容,真正的去理解和角色融入,从而完成相关的实践作业。老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效果对学生的实践能力作出评估,作为综合能力考察的参考。避免往常出现的“高分低能”现象,真正为市场输送优秀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总之,要想培养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应用型人才,就要抓住实践能力这一关键的学科专业素养要素,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力求为社会提供真正优秀的、经得起实践考验应用型人才。相关学科的院校,要具备高度的市场意识,与时俱进,在人才的培养上不能落后于现实需求。
参考文献:
[1]周志洪,地方高校人力资源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湘南学院报,2012(6).
[2]黄利梅,以就业为导向地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究[J].农业网络信息,2012(7)
[3]张宏如,基于提升就业能力地人力资源管理实践性教学创新[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