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浙商是最宝贵、最稀缺、最活跃、最高效的创业者资源。在鼓励浙商走出去的同时,如何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的有机统一,促进“浙江人经济”与“浙江经济”融合发展?如何感召浙商反哺浙江?类似问题,亟须破题。
浙商“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商人群体。如何吸引这些走出去的浙商回归浙江,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由浙江人经济向浙江经济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人员约为600万人,省外浙商在全国的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实现税收1200亿元,为投资地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受土地等要素制约,近些年来浙江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大量企业外迁,带走技术、资金、人才、税收。以温州市为例,温州商人在省外投资3.5万家工厂,6万—7万家商贸企业。以前有句话,浙商‘走出去’叫‘放出去的风筝’,但是,慢慢地这风筝的线开始断了,一些企业家甚至把户口都迁到外省了,税收贡献也在外面。”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说,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商回归”,及时而必要。
省人大代表、浙江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坦言,天能国际自2005年开始在江苏、安徽等地投资办厂,“天能国际2011年创造的10亿元税利中,有一半在省外”。
“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就是要创造便利条件,让他们回来投资创业,反哺浙江,最终实现由浙江人经济向浙江经济的转变。”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纷纷表示。
拿什么吸引浙商回归
在周德文看来,实现“浙商回归”,要把握好四个问题。一是要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如世界浙商大会就很好。市场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通过这种平台,一方面让浙商知道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和热心,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二要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等。三要推出好的项目。“资本是逐利的,政府要有长远眼光,让利于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回来。”
“同时,政府也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政府不宜干涉太多,要‘放水养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周德文代表说。
张天任代表指出,浙江受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制约,承接产业转移难度较大,“浙商回归”应该多在总部经济、新兴产业方面下功夫。
“浙商回来了,去哪里?要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如在‘三大国家战略’之外,是否可以在湖州成立‘南太湖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旅游经济,搞新兴战略产业?”张天任代表说。
“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不是把带出去的项目再带回来,而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有所发展。”曾在企业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江北区区委书记俞雷的观点与张天任不谋而合。
俞雷说,“更高层次”指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特别要依靠回归的浙商。”
俞雷建议,一要大力宣传,使浙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要提供平台,引导有限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
“浙江发展,要靠浙商”。在1月13日上午湖州代表团全团审议现场,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马以认为,“浙商回归”是政府工作报告增长战略中的一大亮点,符合我省实际。他认为,实施“浙商回归”,要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推进、考核都要落实到专人。要实行联合战略,通过企业和企业联合,省内与省外联合,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延伸等方式,实现“以凤引凤,以鸟引凤”。
“在战术上,我们可以实行‘盯人’战术,以浙江人的热情、亲情、友情、乡情来感召浙商,通过项目推介活动,以政策吸引、以服务吸引、以商机吸引浙商。”马以说,“给浙商提供发展的空间,不仅浙商会心动,省外企业同样会怦然心动。”
“浙商回归”要着眼长远、竞争明天
浙商不仅走向全国,更是迈向世界。据统计,有150多万浙商走出国门,浙江省境外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曾旅居捷克的省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陈乃科此前参加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并对此给予好评。“这次大会,让很多华侨接触到国内成功和高速发展的优质浙商企业,增加了合作机会,激发了海外华侨回国找合作、努力打拼的热情。”
陈乃科认为,华侨回国投资,一般有两个瓶颈,一是对项目评估不自信、不踏实;二是觉得人才问题难以解决,“不知请来的人是否真是高手,所以很多人一年回来考察几次,最终还是不敢投资”。
“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要设立法律顾问、投资顾问、管理顾问、面试招聘顾问,随时可给华侨提供帮助和指引。同时,鼓励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特别是一些拥有比较先进的原创技术的海归创业项目进入本地孵化,给予优惠政策。”
“此外,还应提供一些长远稳定发展的项目供海外资金投入。比如像华侨银行这样的项目,一方面对引进侨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同时也会对国内华侨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陈乃科说。
“浙商回归是政府、企业共同的想法,我们企业也想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省人大代表、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说,“浙商回归”要着眼长远、竞争明天。“只要我们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相信‘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一定会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链接
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聚集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
浙商“敢为天下先、勇于闯天下”,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当今中国第一大商人群体。如何吸引这些走出去的浙商回归浙江,代表们纷纷建言献策。
由浙江人经济向浙江经济转变
据不完全统计,浙江在外经商办企业的人员约为600万人,省外浙商在全国的投资总规模超过3万亿元,实现税收1200亿元,为投资地的经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不可否认,受土地等要素制约,近些年来浙江出现资本外逃现象,大量企业外迁,带走技术、资金、人才、税收。以温州市为例,温州商人在省外投资3.5万家工厂,6万—7万家商贸企业。以前有句话,浙商‘走出去’叫‘放出去的风筝’,但是,慢慢地这风筝的线开始断了,一些企业家甚至把户口都迁到外省了,税收贡献也在外面。”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院长周德文代表说,在这种背景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浙商回归”,及时而必要。
省人大代表、浙江天能国际集团董事局主席张天任坦言,天能国际自2005年开始在江苏、安徽等地投资办厂,“天能国际2011年创造的10亿元税利中,有一半在省外”。
“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财富,实施‘浙商回归’工程,就是要创造便利条件,让他们回来投资创业,反哺浙江,最终实现由浙江人经济向浙江经济的转变。”出席会议的人大代表纷纷表示。
拿什么吸引浙商回归
在周德文看来,实现“浙商回归”,要把握好四个问题。一是要搭建一个好的平台。“如世界浙商大会就很好。市场经济是信息化的经济,通过这种平台,一方面让浙商知道省委、省政府的态度和热心,同时,也通过这个平台发布一些重要的投资信息。”二要有一些优惠政策,如土地、税收等。三要推出好的项目。“资本是逐利的,政府要有长远眼光,让利于民营企业,让民营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只有这样,他们才会愿意回来。”
“同时,政府也要创造良好的软环境。政府不宜干涉太多,要‘放水养鱼’,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的生机和活力。”周德文代表说。
张天任代表指出,浙江受土地、资源等要素的制约,承接产业转移难度较大,“浙商回归”应该多在总部经济、新兴产业方面下功夫。
“浙商回来了,去哪里?要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平台。如在‘三大国家战略’之外,是否可以在湖州成立‘南太湖经济区’,发展总部经济、旅游经济,搞新兴战略产业?”张天任代表说。
“浙商回归不是简单的回归,不是把带出去的项目再带回来,而应该在更高层次上有所发展。”曾在企业有10多年工作经验的省人大代表、宁波市江北区区委书记俞雷的观点与张天任不谋而合。
俞雷说,“更高层次”指的是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政府是主导,企业是主体,特别要依靠回归的浙商。”
俞雷建议,一要大力宣传,使浙商转变观念,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二要提供平台,引导有限资源投向战略性新兴产业;三是加大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资金投入。
“浙江发展,要靠浙商”。在1月13日上午湖州代表团全团审议现场,列席会议的全国人大代表马以认为,“浙商回归”是政府工作报告增长战略中的一大亮点,符合我省实际。他认为,实施“浙商回归”,要实行项目管理,项目的洽谈、签约、落地、推进、考核都要落实到专人。要实行联合战略,通过企业和企业联合,省内与省外联合,产业集群和产业链的延伸等方式,实现“以凤引凤,以鸟引凤”。
“在战术上,我们可以实行‘盯人’战术,以浙江人的热情、亲情、友情、乡情来感召浙商,通过项目推介活动,以政策吸引、以服务吸引、以商机吸引浙商。”马以说,“给浙商提供发展的空间,不仅浙商会心动,省外企业同样会怦然心动。”
“浙商回归”要着眼长远、竞争明天
浙商不仅走向全国,更是迈向世界。据统计,有150多万浙商走出国门,浙江省境外投资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居全国各省市区第一。
曾旅居捷克的省人大代表、国和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归国华侨联合会副主席陈乃科此前参加了首届世界浙商大会,并对此给予好评。“这次大会,让很多华侨接触到国内成功和高速发展的优质浙商企业,增加了合作机会,激发了海外华侨回国找合作、努力打拼的热情。”
陈乃科认为,华侨回国投资,一般有两个瓶颈,一是对项目评估不自信、不踏实;二是觉得人才问题难以解决,“不知请来的人是否真是高手,所以很多人一年回来考察几次,最终还是不敢投资”。
“所以,我建议有关部门要设立法律顾问、投资顾问、管理顾问、面试招聘顾问,随时可给华侨提供帮助和指引。同时,鼓励海外留学生归国创业,特别是一些拥有比较先进的原创技术的海归创业项目进入本地孵化,给予优惠政策。”
“此外,还应提供一些长远稳定发展的项目供海外资金投入。比如像华侨银行这样的项目,一方面对引进侨资是一个很好的工具,同时也会对国内华侨企业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陈乃科说。
“浙商回归是政府、企业共同的想法,我们企业也想为家乡发展多做贡献。”省人大代表、盾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说,“浙商回归”要着眼长远、竞争明天。“只要我们整合资金、人才、技术等优势资源,坚持跳出浙江发展浙江,相信‘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一定会迎来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相关链接
更加注重跳出浙江与发展浙江相协调,努力构筑竞争新优势。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有机结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扩展发展空间、吸纳优质要素、提升竞争能力。坚持“闯天下”与“强浙江”有机统一,聚集和激发天下浙商巨大能量,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融合发展,开创我省经济转型升级新局面。
——摘自《政府工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