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朗朗上口的诗经,优美绝伦的楚辞,形态万千的唐诗、宋词、元曲……无一不体现着古代诗人的智慧结晶和民族情怀,凝聚着一个又一个时代的精华所在。今月曾经照古人,通过对古诗词的鉴赏和感悟来体会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爱国爱党爱人民的丰富情感和豁达的人生观,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现就诗词教学与文化品格有机融合的方法和策略谈谈我的浅见。
1.读出韵律,唱出美感,讲出故事
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诗词的魅力主要体现在韵律上,在讲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课时,鉴于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已经接触,所以稍加提醒,孩子们便找到了韵律的感觉,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小脑袋有节奏地跟着节奏慢悠悠地转起来,可是热情很快消逝,青春期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是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的,于是我让学生停下来,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看来大家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那我来唱首歌吧,相信大家一定很快就能学会的!”我打开提前准备好的《天净沙·秋思》视频儿歌,学生被美丽的动画吸引了,无师自通地跟着视频唱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红彤彤的笑脸洋溢着满足与快乐……听完了美妙的音乐,看完了生动的视频,我开始了新的活动——“讲故事”。结合这首古诗和所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组织语言把这首古诗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这个活动让学生又沸腾起来,就连腼腆内向的孩子都变成了演说家,最后由每组推选一个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给大家讲故事……孩子们充满智慧的语言让我欣喜不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古诗词的激发下迸发出令人惊讶的光芒!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自然的无穷奥妙,也懂得了事必躬亲的道理。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吗?
2.画出景,品出境,写出文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就是诗人总是能够寄情于景,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历经洗礼仍旧闪烁光芒的画卷。在寄情于景的佳作里,刘禹锡的《秋词》最具代表性。在讲授这首古诗的时候,我让学生闭上双眼读出韵律,想象出景色,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勾画出属于自己的一幅意境图。这种诵读方式很快便将学生的情绪融入到诗中去了。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脑海的画面以小组内合作的方式画出这首古诗的内容,一幅幅意境满满的寥廓秋景被深深地写进了画里,学生对诗的理解也更进一步。此时再来和学生一起欣赏这首画面感极强的古诗就更容易和诗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了,品出意境便是感情的升华,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无论是感悟还是鉴赏,学生都游刃有余,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篇优美又富有张力的美文。这一画,一品,一写,也把诗中之情之景深深地刻在了学生心中,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践行教、学、做合一,塑造文化品格
随着学生思想层面的日臻成熟,高阶段古典诗词开始偏重于爱国情怀之类。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们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让学生从深层次的理解上去挖掘其中的深远价值意义。我本着教学做合一的宗旨提出了几个问题启迪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发现:是什么让诗人杜甫在漏雨的茅屋里创作出旷世华章?这喜悦里又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提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资料,给他们自我探索的机会。
总之,教育的目的就是把精粹传承,让创造性的思维在涓涓文字中尽情绽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我们的智慧和持之以恒地坚守,以古典诗词为切入点,培养一批爱国、爱民族文化的天之骄子。
1.读出韵律,唱出美感,讲出故事
读在古诗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诗词的魅力主要体现在韵律上,在讲授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一课时,鉴于很多学生在课外阅读中已经接触,所以稍加提醒,孩子们便找到了韵律的感觉,一个个天真可爱的小脑袋有节奏地跟着节奏慢悠悠地转起来,可是热情很快消逝,青春期孩子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是喜欢多姿多彩的课堂活动的,于是我让学生停下来,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看来大家都已经背得滚瓜烂熟了,那我来唱首歌吧,相信大家一定很快就能学会的!”我打开提前准备好的《天净沙·秋思》视频儿歌,学生被美丽的动画吸引了,无师自通地跟着视频唱了起来,声音越来越大,红彤彤的笑脸洋溢着满足与快乐……听完了美妙的音乐,看完了生动的视频,我开始了新的活动——“讲故事”。结合这首古诗和所看的动画视频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组织语言把这首古诗以故事的形式讲出来,这个活动让学生又沸腾起来,就连腼腆内向的孩子都变成了演说家,最后由每组推选一个讲得最好的同学上台给大家讲故事……孩子们充满智慧的语言让我欣喜不已,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古诗词的激发下迸发出令人惊讶的光芒!在探索的过程中,学生领会到自然的无穷奥妙,也懂得了事必躬亲的道理。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品格吗?
2.画出景,品出境,写出文
古诗词的独特魅力就是诗人总是能够寄情于景,用优美的文字为我们展现出一幅幅历经洗礼仍旧闪烁光芒的画卷。在寄情于景的佳作里,刘禹锡的《秋词》最具代表性。在讲授这首古诗的时候,我让学生闭上双眼读出韵律,想象出景色,每个人的脑海中都会根据自己的理解勾画出属于自己的一幅意境图。这种诵读方式很快便将学生的情绪融入到诗中去了。接着,我让学生根据自己脑海的画面以小组内合作的方式画出这首古诗的内容,一幅幅意境满满的寥廓秋景被深深地写进了画里,学生对诗的理解也更进一步。此时再来和学生一起欣赏这首画面感极强的古诗就更容易和诗人产生思想上的共鸣了,品出意境便是感情的升华,这对培养学生的文学美感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内心丰富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就是很容易的事情了,无论是感悟还是鉴赏,学生都游刃有余,洋洋洒洒地写出了一篇篇优美又富有张力的美文。这一画,一品,一写,也把诗中之情之景深深地刻在了学生心中,学生的鉴赏和写作能力也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3.践行教、学、做合一,塑造文化品格
随着学生思想层面的日臻成熟,高阶段古典诗词开始偏重于爱国情怀之类。以《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为例,我们更加注重引导学生从诗词创作的历史背景入手,让学生从深层次的理解上去挖掘其中的深远价值意义。我本着教学做合一的宗旨提出了几个问题启迪学生去探索,去实践,去发现:是什么让诗人杜甫在漏雨的茅屋里创作出旷世华章?这喜悦里又藏着诗人怎样的情怀?针对我提出的问题,在学习这首诗之前,我提前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书籍搜集了大量的相關资料,给他们自我探索的机会。
总之,教育的目的就是把精粹传承,让创造性的思维在涓涓文字中尽情绽放。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义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用我们的智慧和持之以恒地坚守,以古典诗词为切入点,培养一批爱国、爱民族文化的天之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