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再思考

来源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243216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在去年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积极推动农民工子女平等接受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有用之才。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着力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是国家政策的应有之义,关乎国家的前途命运。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有关“留守儿童”的议案和建议越来越多。“最美孕妇”、“中国好人”彭伟平说,由于外出务工的人越来越多,留守儿童的教育和安全问题在农村地区十分突出,希望能引起国家重视。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集团董事长俞敏洪,在政协小组讨论会上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如果不能很好的解决,将为未来城市的发展,带来危害性的影响。贵州省全国人大代表姚晓英谈及去年发生在贵州毕节的五名儿童闷死垃圾桶中的惨案,她语调低沉地说:“留守儿童问题不解决,我们的小康就是有伤疤的小康!”据全国妇联统计,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由十年前的2000多万增至5000多万,而且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这个数字还会增多,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越来越成为不可忽视的普遍性社会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亟待全社会的进一步关注。
  二、现状的分析
  我校是地处苏中地区的一所农村小学,在校一千多学生中,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的全留守型儿童近三分之一,父亲或母亲在外打工,另一方留守原籍企业的半留守型儿童将近学生数的一半。这些留守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利的成长环境:其一,亲子沟通减少、亲子关系疏远,祖辈和其他亲朋无力或无心的教育使家庭教育出现严重的缺失,况且在农村,本身的家庭教育就一直落后于城市。其二,农村学校仍相对滞后于时代的飞速发展,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变化,显得被动而无应对之策。其三,留守儿童常年生活在农村,淳朴的民风、勤劳的品质给孩子积极的熏陶,但农民淳朴的背后是文化素养的低下、封建迷信思想的腐蚀及农村文化生活的贫乏又给孩子们以消极的影响。留守儿童所处的现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
  1.学习态度不正。留守儿童大多和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友生活在一起,这些老人年龄普遍偏大,身体不好,文化程度不高,不但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隔代惯现象尤为严重。同时这些老人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加之他们还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孩子的学习。因为在家少有人监管,很多学生不能完成老师布置的适量作业,更有甚者请人代而为之。部分留守儿童家庭为了方便,将孩子送至社会上无资无质的学托,同学之间互相抄袭现象严重。调查显示,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秀的不到15%,85%以上学习成绩处于中等或偏下水平。
  2.家校联系不畅。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不少家长认为孩子送到学校就是老师的事。学校搭建校信通平台,不少留守儿童家庭爷爷奶奶没有手机,有些不会读短信,老师和家庭沟通不畅。学校班级组织家长会,多半是白发老者,还有不少孩子家长根本不能参加。孩子在校生病有不少孩子家长竟无法通知,孩子不做作业竟有年老监护人说:“不做不要紧,我家孙子不想有多大出息,只要像你们一样做个小学教师就行了。”
  3.行为习惯较差。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对于孩子的行为,只要不犯大错,他们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缺乏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使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说谎、打架、玩恶作剧、欺负小同学的现象在留守儿童身上发生,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起,形成行为偏差。
  4.心理问题突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感变化,这对留守子女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不少留守儿童存在自闭症倾向,对于老师的问话一问三不答,点头摇头了事,更有少数留守儿童存在自残或施暴的倾向。
  5.安全状况堪忧。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有些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在孩子生病时不去看医生,自以为是地给孩子服药,更有甚者用迷信的方法企图祛病消灾,延误看病的最佳时机。有些监护人因打牌、农忙,散学不能按时到校接孩子。特别是在双休、寒暑假期间,脱离了学校管理回到家后,不少孩子不能好好呆在家中完成作业,而是几个留守儿童自发组成小团体,甚至发生团体冲突。这些孩子在家无人看管,一旦离开老师的监督,他们就如脱缰的野马,点野火、毁青苗、履薄冰的事情时有发生。
  三、解决的对策
  如何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现已更大程度地得到全社会的关注,在本次两会中不少代表就留守儿童的问题提出不少建设性的建议:
  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许振超提出:成立留守儿童成长档案,增设农村公办幼儿园,设立农民工“探子假”等诸多建议,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来自云南的全国人大代表铁飞燕提出:能不能解决完善留守儿童异地就学的问题,让他们随父母到哪里都能在当地的公立学校上学。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湖北省委专职副主委唐瑾提出提案:要尽快进行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二元体制,这是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本之策。
  代表们的提议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但要实实在在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必须根据农村特点,以学校为主阵地,促进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综合教育网络。
  1.发挥学校的教育功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首先学校校长要充分关注留守儿童这一群体,充分调查了解本校的留守儿童教育的状况,针对当地留守儿童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增设相关教育内容。学校要时刻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学校老师开学初就要摸清本班留守儿童的情况,要建立留守儿童的专项档案,登记父母及监护人的详细联系地址、电话,了解记录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情况,这样才能做到对每个留守儿童的“因材施教”。利用亲子电话,加强留守儿童和父母的互动、交流,经常和留守儿童的父母、监护人沟通,共商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学校心理咨询室要定时定地对留守儿童开放,引导他们正确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增强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并引导留守儿童比较全面、正确地认识自我,既能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又能看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使他们健康成长。 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各种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提高留守儿童的综合素质,使留守儿童融入到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从而使他们在心理上有所归属。教师要适时家坊,上门嘘寒问暖、辅导功课,同学间相互协作,结对子、一个或两个同学帮助一个留守学生,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让留守学生感到父母未在身边,胜过父母在身边的家的温暖,让他们孤独的心有所依靠,始终保持活泼开朗的学习和生活心态。   2.改变父母的教育方法,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首先,身教重于言教。著名教育家蒙特梭利在她的名作《有吸收力的心理》中指出,对于儿童来说最好的环境就是父母本身。建议留守儿童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加强心理修养、文化修养及日常生活修养等。在家庭中,父母的行为会给孩子的教育带来很大影响,这就要求父母身体力行。要使子女形成好的行为习惯,父母就应起到示范作用,让子女将身在远方的父母看作是自己最信赖的人。其次,努力改变外出务工方式,为子女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学习条件。如果父母双双外出,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夫妻双方都出去打工,首要问题就是选定好监护人。监护人最好是比较有文化、有责任感、能监督和指导自己孩子的亲朋好友,既不要娇惯孩子,也不要让子女干过多的家务、农活,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如是祖辈监护,一定要嘱咐其对孙辈的严格要求,加强生活和学业的监护。第三,改变教育沟通方式。如果却有困难,父母都必须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原则上最好做到每周最少交流联系一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传统的书信方式,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另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3.发挥农村的特点优势,充实留守儿童的课余生活。针对当前家庭、农村社区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机的合作与沟通状况,建立行之有效的家庭、社区和学校联动的运作机制:政府要加大对留守儿童关爱的宣传力度,培养全社会关注留守儿童的良好氛围;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可由村委会牵头,联合妇联、工会、学校和派出所,充分利用党政机关富余人员、中小学退休教师以及青年志愿者,共同构建农村中小学生健康发展的教育和监护体系。做到每个留守儿童均有人照看,使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社区的关怀。家庭、村委会和学校之间做到各负其责,及时沟通、及时了解,遇到问题及时解决,从制度上形成对留守儿童的最坚强有力的保护网,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观察 “留守儿童”生活、学习、成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处理并告知他们的法定监护人,督促监护人对孩子进行教育、指导,定期督促外出务工家长经常了解自己孩子的学习、生活、思想情况。定期免费举办各种形式的老年培训班,把老人集中起来学习一些简单的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从而使他们更好地承担起教育孙辈们的职责。
  各村可利用社区教育中心,建立“留守儿童之家”,建立村级图书室、文化室,用丰富的图书、科教影片、娱乐活动吸引留守儿童,为他们开辟活动园地,丰富他们的课余生活。继续大力推进教师进社区活动,将活动落到实处,对留守儿童进行课业辅导,并组织生动有趣的活动。要确保“乡村少年宫”的正常开放,让留守儿童自发参加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也可开辟一块实践基地,让农村孩子参加一些养殖、栽种的富有农村特色的基地实践活动。
  总之,我们应坚信:有国家的支持,代表们的提议,全社会的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定会得到实质性的进展,他们也一定会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灿烂的蓝天。
其他文献
中国集成电路设计业2016年会暨长沙集成电路产业创新发展高峰论坛于2016年10月12日-13日在长沙成功举行。
曾经,满天的星空让我感到如痴如醉,曾经,满世界的绿草如茵让我沉醉其中……但是,最让我着迷的,却是它——变幻莫测的夕阳。它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丽,陶醉在其中……  吃过晚饭,我来到阳台上,抬头仰望那蓝蓝的天空,这时,远方出现了淡淡的红光,是夕阳!看这点点红光逐渐扩大,从一个小点直到染红了天空。  天上的红云变呀变,变成了一只凶恶的老虎,张牙舞爪,好似在摆弄它那令人畏惧的力量。这时,一只狐狸大摇
为了保证船底板架在装焊过程中胎架连接板的安全性,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法模拟横骨架式船底结构的焊接过程,比较分析无约束和受胎架固定约束条件下的焊接变形,讨论胎架约束力
《数学课程标准》将“评价标准”从过分注重学业成绩转向注重学生发展的潜能。反思学习就是一种培养学生发展潜能的学习方式。反思是一个能动、审慎的认知加工过程。学生认知从最初对知识的复制、拷贝到具有个性化的观点认识、思考方式都融入了个人的主动建构之中,而不是传递的结果,这就是反思。反思,可以使学生从旁观者成为参与者,使学生从自身的生活背景、学习起点中发现数学、运用数学、创造数学。  一、从日常的生活经验入
当下很多中学老师都为语文课堂沉闷、学生的积极性不高而苦恼。究其原因,“以高中招考试为核心的考试文化遮蔽了教育的原生性目的”,增加了学生学习的功利性思想。由于学科特点的原因,语文成绩得高分不易,考分差距也不是很大,语文学习在学生心里的地位堪忧。如何改变这一现状,让学生重新热爱这门学科,这是摆在当前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难题。要解决它,需要从多方面努力。结合教学实践,从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策略的角度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