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5月迎来了中欧建交30周年的日子。同时今年还是中欧经贸合作框架协定签署20周年。30年后的今天,中国和欧盟成了世界上的两个巨人。欧盟吸收了15个新成员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国很快也会加入进来,中国也取得了快速的发展。现有的框架协定和有关的法律与政策基础都发生了巨变,中欧双方领导人都有重新谈判的意向,以拓宽、深化双方的合作,迎接未来的挑战。中欧都在致力于制定一个全新的中欧经贸合作框架协定。
中欧关系进入最好时期
中欧双方领导人互访日益频繁。去年在海牙举行的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达成多项协议。作为中欧建交30周年的重要活动,今年7月中旬,欧盟欧洲委员会主席巴罗佐将访问中国,9月份他还会再来中国参加中欧领导人会晤。
今年还将会有很多高层互访,5月11日到12日,欧盟对外关系委员也会访问中国,5月份还将要举办科技论坛,6月份将要举办中欧民航峰会。虽然现在谈论今年中欧领导人峰会的内容还为时尚早,但中国加入“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ITER)项目的最终确认,以及与中方正式启动中欧经贸合作框架协议的谈判,为中欧的进一步合作铺平道路。谈论的问题还包括,环境、全球变暖、经济贸易、国际政治、毒品、反恐怖主义、艾滋病、禽流感、扶贫、和平等。同时还在法国文化年、德国文化年的基础上,考虑在中国搞欧洲文化年。
欧盟主要官员的频繁来临,希望向世界发出一个信号:欧洲委员会整个团队非常看重中欧关系,希望给中欧关系注入新的活力。
欧盟解读中欧经贸
无论是来自欧盟高层领导的声音,还是中欧贸易额每年23%的增长速度,以及欧盟在中国投资20%的增长率,都一再表明了中国和欧盟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好的,欧盟更多地把中国看作战略性伙伴而不是竞争对手。如果中国和欧盟之间有冲突的话,那就只有贸易冲突。而贸易纠纷越来越多,意味着中欧经贸关系更加紧密。因为中欧经贸关系接触得越多,合作越深入,贸易问题才会增多。
当然也有一些小问题,比如说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如果国产化率没达到40%以上的话就要增加税收;欧盟的银行也很有竞争力,但目前在中国却很难立足;中国在市场准入方面还有待改善。这些是欧盟非常关切的问题,但并不对双方经贸关系良好势头构成威胁。
在纺织品方面,中国加入WTO以后确实受益很多,配额在2005年1月1日就终止了,而且不会再走回头路了。欧盟相对美国来说尽管是比较克制的,但欧洲纺织业界不断向欧盟施加压力,希望欧盟能够帮助他们。欧盟不单单是为了保卫欧盟的企业,也要考虑依赖于欧盟市场的周边国家,希望以比较和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不希望周边国家出现不稳定的局面,且展开调查也是需要一定时间的。
目前欧盟对中国有很大的贸易逆差,根据欧洲统计局的数据,2004年逆差达到了783亿欧元,但是欧盟现在并不认为逆差问题是个大问题。中欧贸易增长速度这么快的原因,就是双方作为成熟的、负责任的经济大国,能够通过健康有序和对话的方式解决分歧。
关于欧盟给予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的问题,在欧盟已经作出的反倾销裁决个案中,给予了一些中国企业市场经济地位,但数量还是比较少的。欧盟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中方所关注的,也是自身利益所在。但中欧双方对全面市场经济地位的判定还有分歧,欧盟开列的所谓标准,中国目前还难以完全满足。这个问题技术层面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政治意愿的问题。
军售解禁为期不远
欧盟对华军售解禁问题,关系到欧盟给予中国全面伙伴的平等地位问题,如果在某些领域还对中国实行禁运的对待方式,对中国来讲是难以接受的,双方既然已经同意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军售也应该包括在内。如果维持欧盟对华武器禁运,那是不合时宜的,也不符合现阶段中欧所达成的要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
欧盟的扩大将为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机遇,中欧双方将继续在诸多重要领域保持共识。世界并非只有黑白之分,而是“许多不同的灰色调系列”。关于欧盟对华军售解禁的问题,一个更清楚的出口武器信号是欧盟所需要的,但是来自美国的压力会使欧盟的决定推迟。这个问题可能不会在英国接任欧盟轮值主席国的时候,即今年下半年得到解决,预计可能要到2006年才会解禁。
欧盟欧洲委员会驻华大使赛日·安博说,欧盟正朝着解除武器禁运的方向在努力,但必须满足一些条件,比如说欧盟正在起草一个行为准则,因为解除武器禁运并不是想出售更多的武器给中国,只不过是中欧双边关系的一个象征性的符号,表示双边之间战略性关系的认可。
实现“双赢”还需努力
就目前来看,欧盟中小企业对华投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同时中国的企业对欧盟国家相关领域的投资,特别是有自主知识产权、相对而言有技术优势的产品和项目未来应该加强与欧盟的合作。对于中国对欧盟存在比较大的贸易顺差,中国也应该客观看待,从贸易平稳、健康发展的角度来看,长期大规模的贸易顺差对一个特定贸易区而言,也不是一个能够长期保持的趋势,应该采取一些有效措施,从平衡双边贸易的角度来采取措施,包括促进资金的双向流动等。
对于纺织品的争端问题,不仅仅存在于中欧之间,自从全球纺织品配额取消之后,纺织品领域回归到WTO所倡导的自由贸易的轨道上来,在回归的过程当中,由于各国纺织品服装领域的出口竞争力不一,纺织品贸易正处于重新整合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应该遵从自由竞争的原则来对待世界纺织品、服装业的重新定位。实际上,现在纺织品主要生产国之间在出口方面存在竞争,在纺织品主要进口国也在考虑实现进口来源的多样化以保持均衡。所以主要出口国和主要进口国也会产生矛盾,这个问题的产生其实很自然。
原有的格局被打破之后,再建立一个新的格局是需要时间的,其中有可能由贸易问题引发政治问题,人们有理由相信中欧纺织品贸易问题还只是在技术层面,逐步会寻找出妥善解决的办法,目前中国政府和业界包括行业协会也正在采取一些措施为纺织品出口降温。包括欧盟在内的主要进口国也应该给予充分考虑。
中欧双方在一些重大的国际政治方面的态度有很多共同点和共同利益,已经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环保、社会发展等各个领域的合作有新的进展,在经贸领域有突出表现,去年欧盟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这是一个重大突破。随着欧盟的进一步扩大,中欧关系还将更加积极地拓展。但中欧之间的关系要上升到战略高度的,这需要高层次的探讨,仅靠每年的中欧领导人会晤那是远远不够的。
中欧关系大事记
1975年5月,欧委会委员克里斯多弗·索姆斯爵士访华之后,欧共体同中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索姆斯强调指出,共同体的所有成员国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欧共体将不与台湾保持任何官方关系或缔结任何协定。
1978年4月,中国同欧洲经济共同体之间的贸易协定在布鲁塞尔签字。这是一个有效期五年的贸易协定。其中包括创建欧共体—中国联合会,协定目的在于加强双方的贸易往来。
1985年5月,欧共体和中国在布鲁塞尔签署了贸易经济合作协议。
1988年10月,欧洲委员会在北京设立代表团。
1998年3月,欧洲委员会通过了《同中国建立全面伙伴关系》的政策性文件。
1998年4月,第二次亚欧会议(ASEM)在伦敦举行。第一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伦敦举行。
1999年12月,第二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
2000年5月,欧盟和中国结束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而进行的双边谈判。
2000年10月,第三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第一次欧盟—中国打击非法移民和人口贩运高层磋商在布鲁塞尔举行。
2001年6月,欧洲委员会发布新的声明《欧盟对中国的战略:1998年声明的执行情况与今后使欧盟政策更为有效的措施》。
2001年9月,第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布鲁塞尔举行。
2002年9月,第五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哥本哈根举行。欧盟、世界银行和中国举行大连环境会议,共同讨论、分享可持续发展模式,交流环保的经验和技术。
2003年10月,欧盟理事会签署了新的欧盟对华政策:一个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中欧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面临的挑战。中国政府发布《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 欧盟对此表示欢迎。欧盟理事会表示: 中国是欧盟的主要伙伴,鉴于双方突出的国际地位和日益强大的政治和经济实力,欧盟和中国应共同努力促进全球稳定、和平和可持续发展。
2003年10月,第六次中欧领导人会晤于2003年10月30日在北京举行。
2004年2月,中欧签署《旅游目的地国地位备忘录》。这是中国迄今为止对外签署的最大规模的“旅游目的地国地位”协议。
2004年4月,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访华,国家主席胡锦涛于14日会见了普罗迪。胡锦涛表示中国支持欧盟扩大和一体化进程,愿与欧盟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磋商与协调。普罗迪说,目前欧盟同中国的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希望进一步密切同中国的战略关系,全面加强同中国在各领域的合作。
2004年5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访问欧盟,同欧洲委员会主席普罗迪进行了会谈。
2004年12月,第七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海牙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