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新生心理普查的目的和意义,以广西某高职院校新生心理普查结果为例,阐述高职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产生的原因,提出教育策略。
【关键词】心理普查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38-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教育部及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对新生来说,校园文化、人际交往、风俗习惯、学习模式等都與中学时代有很大的差别,全新的环境需要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适应,特别是心理上的适应。而在每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均会发现一定比例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做好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新生心理普查的目的,一是使校方了解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筛查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及时发现和及时干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及早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生活。
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校方准确地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引导,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普查可以发现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者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二、高职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选用高校通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量表对广西某高职院校2013—2016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结果如表1:
各类学生较上一年增减的比例如表2所示:
一类学生属于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很差,二类学生属于次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三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或心理症状暂时不明显。
由表1和表2可知,三类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一类和二类学生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
(一)焦虑抑郁问题。高考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记忆,相对于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通常会有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心结。同时,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以及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模式适应不良等,都容易引起新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不能及时地得到干预和疏导,极易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人际交往结识更多的朋友,但要面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学情背景的同学,很多新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从而出现紧张烦躁、缺乏自信、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等情况。
(三)自卑心理问题。新生自卑心理的出现与高考失利及日常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因素息息相关,极易使其自我评价不正确或偏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分析能力和信心的缺乏以及自我否定,不善于发掘自身的优点和潜能,如未能及时克服这种心理,将会对个人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环境适应问题。高职新生环境适应不良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动力不足、作息无规律、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氛围难以适应等,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未能及时适应新的环境,将会出现厌学、逃学等不端行为,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
三、高职新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职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人格塑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环境,如教育不当,会直接影响其思想和行为。不少家庭存在对孩子标准过高、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德体、缺乏亲情关爱和夫妻间关系不和谐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学校教育。面对高考,很多高中仍然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更加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非综合素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容易导致刚刚进入高校学习的新生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经验,进而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三是个体因素。现阶段的高职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谦让、包容和理解等优良品质,自理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和环境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此外,过度依赖网络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也是高职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基于心理普查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建立动态的新生心理档案。建立完善动态的新生心理档案,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其能够针对已经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及时的干预。首先,要对新生进行分类,建档时特别要对单招、家庭经济困难以及身体残疾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排查其心理问题。其次,由于学生的心理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除了建立心理档案外,还要建立动态的心理测评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波动,对不良心理进行及时干预和化解。
(二)重视普查后的约谈工作。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对普查出来的一类和二类学生进行个体约谈是化解其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应高度重视普查后的约谈工作,对于心理问题严重或较为严重的学生,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任心理咨询教师进行约谈,问题不明显的可由兼职心理教师进行约谈。如果在谈话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明显的学生当中存在潜在重度问题的,要将其列入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分类之中。同时,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约谈方式,如电话或发送邀请函等,尽可能地提高第一次约谈的成功率。 (三)做好重度学生的转介工作。由于高职院校解决重度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和设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与当地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发现有精神病性、重度抑郁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在取得家长同意下将其转介给合作机构进行治疗,借助外力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建立四級网络工作机制。建立四级网络工作机制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新生的心理问题。一级网络,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在整个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中起着全局性的作用,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以及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二级网络,即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由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主要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等组成工作小组,工作上接受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指导。工作小组指导本系(部)心理健康协会、学生会心理健康部、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安全信息员等,定期开展心理调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执行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活动方案。三级网络,即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观察员”和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员”,他们是确保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四级网络,即宿舍安全信息员。他们和舍友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最易于发现和掌握舍友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及时主动地给予关心并上报心理委员和辅导员,确保第一时间做好心理危机干预,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创设多样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多样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能够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对此,学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心理社团、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朋辈互助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应科学化、系统化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应有侧重点,依据普查结果,应加强和深化心理适应、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新生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增强主观幸福感。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凸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而目前高职院校专职心理健康咨询师配备普遍不足,如某高职院校在校生1万余人,专职心理咨询师只有1人,课程教学专职教师只有2人,有些院校甚至没有专职的教学教师,兼职教师由于受专业性影响,其工作效果较专业教师明显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增加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课程教学专任教师的配备。此外,无论是专职心理咨询师还是专兼职课程教学教师,都应当定期参加与心理相关的培训以及考取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等,不断提升心理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正芳.试析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
[2]潘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以F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0)
[3]马姗姗,丁杰,赵思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蚌埠学院新生UPI测试结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作者简介】吴 谦(1981— ),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何 萍,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责编 丁 梦)
【关键词】心理普查 高职新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C-0138-02
近年来,我国高职新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受到了教育部及各高职院校的高度重视。对新生来说,校园文化、人际交往、风俗习惯、学习模式等都與中学时代有很大的差别,全新的环境需要他们勇敢地去面对和适应,特别是心理上的适应。而在每年的新生心理健康普查中均会发现一定比例的新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如焦虑、自卑、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不佳等,这就要求我们及时地做好心理干预和疏导工作。
一、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新生心理普查的目的,一是使校方了解新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筛查出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群体,及时发现和及时干预,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二是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及早适应新的校园环境和生活。
对新生进行心理普查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为校方准确地开展新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真实有效的参考数据,对可能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早期干预和有效引导,提高了工作的针对性。心理普查可以发现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者制定有效的教学内容和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二、高职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
选用高校通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表(UPI)》量表对广西某高职院校2013—2016级新生进行了心理普查,结果如表1:
各类学生较上一年增减的比例如表2所示:
一类学生属于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很差,二类学生属于次重点关注的学生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三类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较为良好或心理症状暂时不明显。
由表1和表2可知,三类学生所占比例逐年下降,而一类和二类学生所占比例则逐年上升,学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有:
(一)焦虑抑郁问题。高考对每位学生来说都是挥之不去的记忆,相对于考入本科院校的学生来说,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的学生通常会有高考成绩不理想的心结。同时,社会压力、家庭压力以及新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模式适应不良等,都容易引起新生焦虑抑郁的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如不能及时地得到干预和疏导,极易导致更严重的心理问题,甚至出现心理障碍等。
(二)人际关系问题。人际交往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一个全新的学习环境,每个人都希望通过人际交往结识更多的朋友,但要面对来自不同地域和学情背景的同学,很多新生并不能很好地处理好人际关系问题,从而出现紧张烦躁、缺乏自信、不能很好地融入集体生活等情况。
(三)自卑心理问题。新生自卑心理的出现与高考失利及日常学习成绩不理想等因素息息相关,极易使其自我评价不正确或偏低,从而产生自卑心理,主要表现为对事物分析能力和信心的缺乏以及自我否定,不善于发掘自身的优点和潜能,如未能及时克服这种心理,将会对个人生活和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四)环境适应问题。高职新生环境适应不良问题主要体现在学习动力不足、作息无规律、独立生活能力差、人际氛围难以适应等,从而影响其正常的生活和学习,如未能及时适应新的环境,将会出现厌学、逃学等不端行为,严重者甚至会出现一些极端行为。
三、高职新生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
高职新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一是家庭教育。家庭是人格塑造过程中最重要的影响环境,如教育不当,会直接影响其思想和行为。不少家庭存在对孩子标准过高、重知识轻能力、重智力轻德体、缺乏亲情关爱和夫妻间关系不和谐等情况,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二是学校教育。面对高考,很多高中仍然采用应试教育模式,学校、家长甚至学生本人更加关注的是学习成绩而非综合素质,传统的教育方式以及教育思想容易导致刚刚进入高校学习的新生缺乏灵活应变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经验,进而产生焦虑、抑郁、自卑等心理问题。三是个体因素。现阶段的高职新生基本上都是“90后”,独生子女居多,很大一部分学生缺乏谦让、包容和理解等优良品质,自理能力比较差,容易产生人际关系不和谐和环境适应不良等心理问题。此外,过度依赖网络以及学习和生活压力也是高职新生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
四、基于心理普查的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策略
(一)建立动态的新生心理档案。建立完善动态的新生心理档案,能够为心理健康教育者开展相关工作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使其能够针对已经发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做出及时的干预。首先,要对新生进行分类,建档时特别要对单招、家庭经济困难以及身体残疾学生进行重点关注,排查其心理问题。其次,由于学生的心理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所以除了建立心理档案外,还要建立动态的心理测评机制,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波动,对不良心理进行及时干预和化解。
(二)重视普查后的约谈工作。每个学生的心理特征不同,对普查出来的一类和二类学生进行个体约谈是化解其心理问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应高度重视普查后的约谈工作,对于心理问题严重或较为严重的学生,要由经验丰富的专任心理咨询教师进行约谈,问题不明显的可由兼职心理教师进行约谈。如果在谈话过程中发现问题不明显的学生当中存在潜在重度问题的,要将其列入心理问题较为严重的学生分类之中。同时,还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适当的约谈方式,如电话或发送邀请函等,尽可能地提高第一次约谈的成功率。 (三)做好重度学生的转介工作。由于高职院校解决重度学生心理问题的能力和设备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心理健康咨询中心应与当地心理健康医疗机构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一旦发现有精神病性、重度抑郁等症状的学生要及时联系家长,在取得家长同意下将其转介给合作机构进行治疗,借助外力减轻或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四)建立四級网络工作机制。建立四级网络工作机制能够更加及时地发现和解决新生的心理问题。一级网络,即学院心理咨询中心,在整个心理健康工作体系中起着全局性的作用,负责全院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工作以及个体心理咨询和团体心理辅导等。二级网络,即系(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辅导站。由各系(部)分管学生工作主要领导、辅导员、班主任、班级心理健康委员等组成工作小组,工作上接受学院心理健康咨询中心的指导。工作小组指导本系(部)心理健康协会、学生会心理健康部、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宿舍安全信息员等,定期开展心理调查,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执行心理咨询中心的相关活动方案。三级网络,即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各班级心理健康委员在辅导员或班主任的指导下开展本班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他们是传播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员”、学生心理动态变化的“观察员”和班级心理健康工作的“信息员”,他们是确保学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保证。四级网络,即宿舍安全信息员。他们和舍友在一起的时间是最长的,最易于发现和掌握舍友出现的心理问题,能及时主动地给予关心并上报心理委员和辅导员,确保第一时间做好心理危机干预,把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创设多样性的心理辅导活动。多样性的心理辅导活动能够促进新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新的环境,是非常必要的。对此,学院可以通过心理健康活动月活动、心理社团、体验式心理团体辅导、朋辈互助心理辅导以及心理健康讲座等活动方式,引导学生端正心态,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积极地面对生活和学习。
(六)健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高职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应科学化、系统化和模块化。教学过程中应有侧重点,依据普查结果,应加强和深化心理适应、人际关系、情绪管理、生命教育等模块的教学,使学生更好更快地适应校园新生活,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和积极乐观的心理品质,增强主观幸福感。
(七)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我国越来越重视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逐年上升,随之而来的学生心理健康问题也不断凸显,建立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是做好该项工作的重要保障。而目前高职院校专职心理健康咨询师配备普遍不足,如某高职院校在校生1万余人,专职心理咨询师只有1人,课程教学专职教师只有2人,有些院校甚至没有专职的教学教师,兼职教师由于受专业性影响,其工作效果较专业教师明显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应增加专职心理咨询师和课程教学专任教师的配备。此外,无论是专职心理咨询师还是专兼职课程教学教师,都应当定期参加与心理相关的培训以及考取心理咨询职业资格证书等,不断提升心理知识储备和工作能力。
【参考文献】
[1]叶正芳.试析发展性心理辅导的实施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2(27)
[2]潘曦.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四级网络的构建与实施效果评估—以F大学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10)
[3]马姗姗,丁杰,赵思莉.大学新生心理问题的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蚌埠学院新生UPI测试结果[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0)
【作者简介】吴 谦(1981— ),男,广西柳州人,硕士,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何 萍,女,柳州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