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一位班主任都希望自己的学生个个成绩优良,但后进生却客观存在着。如何转化后进生,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是班主任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也是搞好班级工作的关键。苏霍姆林斯基说,自尊心和自信心是学生心理最敏感的角落,是学生前进的潜在力量,是学生前进的动力和向上的源泉,是学生高尚纯洁的心理品质。在后进生转化教育中,我认为,必须以培养差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突破口,帮助后进生保持良好的自尊心,树立自信心,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积极向上。
班主任没有不喜欢优生的,可对待后进生,有的班主任却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后进生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班主任就动辄发火、训斥乃至体罚,甚至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使后进生对班主任又恨又怕,以致厌学,加重自卑感。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冷落使他们失去信心,往往造成恶性循环,使他们破罐破摔。事实上,后进生比优生更需要关心。他们要的是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嘲笑。有时批评会对他们失去作用,而一点点的关怀却能使他们激动不已。因此,经常地对他们施以情和爱,会使他们渐渐地明白、渐渐地被感化,从而产生“亲师、爱师、信师”的心理效应。此时,教师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多了。要知道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班主任应深入调查,找出症结所在,分别对待。其实,后进生心理深深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他们更希望老师关心和尊重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因此,要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必须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这样,他们就会真正地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消除疑惧、自卑、隔闽、对抗等心理障碍,融洽师生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行动。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是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的。”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们除了要付出满腔的师爱以外,还应热情而有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切忌对后进生的缺点置之不顾,认为他们“不可造就”,“朽木不可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尧有不慈之名,舜有轻亲之累,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也有贪玩之癖。连圣贤伟人都有不足之处,更何况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呢?实际上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他们同样蕴藏着不少优点和潜力,同样希望获得成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可是,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的信任与帮助,最终以丧失自信心而自暴自弃,这也是后进生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必须信任后进生,而且还要启发后进生相信自己,确信自己是有潜力的,只要发愤图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赶上一般学生和优秀生。例如:李小曼同学曾是一个“调皮大王”,但他胆量大,口才好。当班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我就鼓励他“露一手”,给同学们讲故事,他的精彩讲演博得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我在班总结会上表扬了他,同时也因势利导,委婉地向他提出新的期望。通过不断的激勵、诱导,李小曼同学得到老师信任,自尊心得到很大满足,因而各方面进步很大,成绩提高了许多。事实证明,教师要多给后进生以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如让他们有出头露面的机会等。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树立自信。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与教师评价紧密相随的,如果教师对学生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就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进生尤应如此。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对于后进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适宜的教育时机,在适当场合,用适当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许多教师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后进生可实施“发展性”的鼓励评价,即坚持以“低起点、低要求、低标准、高评价”为准则,对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都给予鼓励,当他们学习一有进步便在班上进行适当的表扬,请他们谈进步的感受,充分调动他们身上有待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因素。为使后进生更快进步,可以在班上形成一个支持后进生成功的激励机制,可设立“学习进步奖”、“为班级做好事奖”、“遵规守纪奖”等。这是培养差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也是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吴迪某科成绩从30分提高到50分,教师不是因为他又是不及格而给予批评,而是给予表扬鼓励。因为,对他来说,从30分到50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只要教师采取这种进步性的鼓励评价,后进生就会真正感到教师的同情、理解和信任,他们那种忧闷、恐惧、受挫、自卑的心态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兴奋、喜悦、自尊、自信的心理,感到振奋、鼓舞;从而激励他们积极上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班主任对后进生付出更多一点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多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后进生必将成为有用之才。
一、关心和尊重后进生
班主任没有不喜欢优生的,可对待后进生,有的班主任却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后进生稍有不尽如人意之处,班主任就动辄发火、训斥乃至体罚,甚至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使后进生对班主任又恨又怕,以致厌学,加重自卑感。同学们的嘲笑、老师的冷落使他们失去信心,往往造成恶性循环,使他们破罐破摔。事实上,后进生比优生更需要关心。他们要的是更多的关心和温暖,而不是简单的批评和嘲笑。有时批评会对他们失去作用,而一点点的关怀却能使他们激动不已。因此,经常地对他们施以情和爱,会使他们渐渐地明白、渐渐地被感化,从而产生“亲师、爱师、信师”的心理效应。此时,教师再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就容易多了。要知道后进生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班主任应深入调查,找出症结所在,分别对待。其实,后进生心理深深隐藏着对平等和尊重的强烈要求,他们更希望老师关心和尊重自己,希望得到老师的同情、理解和帮助。因此,要转化后进生,教师首先必须根据后进生的心理特点,从感情上亲近他们、从学习上帮助他们,从生活上关心他们,从兴趣上引导他们,满足他们的自尊需要。这样,他们就会真正地感受到教师的诚意,消除疑惧、自卑、隔闽、对抗等心理障碍,融洽师生感情,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行动。正如马卡连柯所说:“我们的基本原则是尽可能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对我们所不尊重的人,是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的。”
二、信任和帮助后进生
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对待每一位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我们除了要付出满腔的师爱以外,还应热情而有耐心地帮助他们改正自己的缺点,切忌对后进生的缺点置之不顾,认为他们“不可造就”,“朽木不可雕”。人不可能十全十美,尧有不慈之名,舜有轻亲之累,大发明家爱迪生小时也有贪玩之癖。连圣贤伟人都有不足之处,更何况这些十几岁的孩子呢?实际上后进生并非样样都差,他们同样蕴藏着不少优点和潜力,同样希望获得成功,赢得老师和同学的尊重和认可。可是,他们往往得不到老师的信任与帮助,最终以丧失自信心而自暴自弃,这也是后进生难以转化的重要原因。所以,教师必须信任后进生,而且还要启发后进生相信自己,确信自己是有潜力的,只要发愤图强,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就可以赶上一般学生和优秀生。例如:李小曼同学曾是一个“调皮大王”,但他胆量大,口才好。当班内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我就鼓励他“露一手”,给同学们讲故事,他的精彩讲演博得同学们的一阵阵掌声。我在班总结会上表扬了他,同时也因势利导,委婉地向他提出新的期望。通过不断的激勵、诱导,李小曼同学得到老师信任,自尊心得到很大满足,因而各方面进步很大,成绩提高了许多。事实证明,教师要多给后进生以成功的机会,尽可能给他们创造获得成功的条件,如让他们有出头露面的机会等。对后进生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地给予表扬和鼓励,让他们能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尊,树立自信。
三、给后进生以“发展性”的鼓励评价
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与教师评价紧密相随的,如果教师对学生能作出恰当的评价,就会给他们带来积极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对后进生尤应如此。每个人都有成就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清代教育家颜昊先生说:“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师对于后进生的评价,应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具体情况,善于寻找和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捕捉适宜的教育时机,在适当场合,用适当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许多教师的教育实践表明,对后进生可实施“发展性”的鼓励评价,即坚持以“低起点、低要求、低标准、高评价”为准则,对他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都给予鼓励,当他们学习一有进步便在班上进行适当的表扬,请他们谈进步的感受,充分调动他们身上有待进步和发展的积极因素。为使后进生更快进步,可以在班上形成一个支持后进生成功的激励机制,可设立“学习进步奖”、“为班级做好事奖”、“遵规守纪奖”等。这是培养差生自尊心和自信心的重要方法,也是转化后进生最有效的手段。比如,吴迪某科成绩从30分提高到50分,教师不是因为他又是不及格而给予批评,而是给予表扬鼓励。因为,对他来说,从30分到50分是一个不小的进步。只要教师采取这种进步性的鼓励评价,后进生就会真正感到教师的同情、理解和信任,他们那种忧闷、恐惧、受挫、自卑的心态就会产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出兴奋、喜悦、自尊、自信的心理,感到振奋、鼓舞;从而激励他们积极上进。
功夫不负有心人,只要班主任对后进生付出更多一点的爱心、耐心和信心,多培养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千方百计地使他们向好的方面转化,后进生必将成为有用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