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字延续母亲的生命

来源 :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qin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儿子,我觉得活着没有任何意义,我想去天堂找你父亲。现在你长大了,已不需要我照顾。对于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和你父亲在一起。”一位五十多岁的母亲,努力地用双手打着手语,告诉儿子自己的想法。
  “妈妈,我很需要你。我正在写一本书,希望妈妈成为我的第一个读者。”儿子俯身在母亲面前,双手在胸前急切地比划着。
  “真的吗?大概写什么呢?”母亲眼睛有了亮光。
  “一个甜蜜的夜晚,男孩睡的正香甜,突然被一个噩梦惊醒,惊恐地望着黑夜,试图寻找梦中的怪兽,这时,妈妈轻轻地吻醒噩梦中的孩子,……。”儿子用双手努力地说服母亲。
  “那好吧,我看完这本书就去天堂找你父亲”母亲迟疑地回应。
  儿子暗自松了一口气,他想,终于暂时打消母亲去天堂的想法。
  这个年轻人叫麦伦·尤伯格,他出生一个在特殊家庭,父母都是聋哑人。麦伦的父亲和母亲相识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海滩上。那个时候,麦伦的父亲是《纽约每日新闻》的一位排字工,一个休息日,他到康尼岛沙滩上晒太阳,突然发现人群里有一个美丽的姑娘总是笑意盈盈。姑娘的笑容深深地吸引着整个沙滩年轻男子的目光,所有人都愿意围着这个漂亮的姑娘做游戏。 以后,麦伦的父亲总是来到康尼岛沙滩,总是会看见那位漂亮的姑娘,他已经知道她的名字叫沙拉。
  后来,他发现她身边的男人们只是想和这个不会说话的漂亮姑娘玩耍,从来没有想过娶她为妻。于是,他鼓足勇气向沙拉表白。他用手语告诉沙拉:“我想娶你为妻,做我的终生伴侣吧。我有工作,可以养活家庭。”沙拉被眼前的男人说服了,决定周末带他回家给父亲看看。最后沙拉的父亲同意两个相爱的年轻人在一起。
  婚后不久,沙拉就怀孕了,在1933年7月,聪明伶俐又健康的麦伦就诞生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无声家庭。
  爷爷奶奶说:“我们照顾小麦伦吧。小麦伦哭闹时候,你们听不到,怎么照顾呢?”沙拉说:“不,我们要自己照顾孩子。”
  沙拉为了照顾好麦伦,晚上睡觉的时候,就用一根绳子一头连着麦伦的两只小脚丫,一头系在自己的手臂上。只要麦伦一个轻微地翻动,绳子就会把她从睡梦中拉醒。
  为了教麦伦学说话,父亲专门买了一台收音机,让麦伦模仿收音机学说话。学会说话的麦伦,成为父母与外界交流的桥梁。父亲买菜的时候带着麦伦翻译,母亲外出的时候带着麦伦沟通。父母的需要,让麦伦在成长中体会到照顾父母的责任。
  麦伦就是在这样无限包容和爱的家庭里完成学业,并参加工作。
  儿子一天天长大,父亲自然一天天老去,直到有一天去世。麦伦的父亲去世后,家里只剩下孤独的母亲。需要上班的麦伦不能时常陪伴母亲,而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的母亲,也没有办法和外界交流。
  突然有一天,母亲告诉麦伦想去天堂寻找他的父亲。母亲的话,让麦伦感到痛心不已。麦伦记得,母亲最幸福的时光,便是父亲下班后用手语给母亲讲世界各地发生的故事。而如今,父亲不在,也没人为母亲讲故事了。麦伦想到这里,就告诉母亲,他正在写一本书,书中讲一个小男孩和母亲的故事,希望母亲成为这个故事的第一个读者。
  麦伦就花了六年时间,完成了他人生的第一部儿童文学作品。书本印刷出版后,麦伦就拿给母亲阅读。母亲阅读完后,又和麦伦说:“儿子,看到这本书,我真心感到你完全长大成人了,已经不需要我照顾了,所以我还是去天堂找你父亲。”
  麦伦接着说:“妈妈,你不知道吧,我的第二本书又开始写了,还需要你成为我的第一个读者。”
  于是,为了延续母亲的生命,麦伦写了一本又一本儿童文学作品,一直陪伴着母亲老去到天堂和父亲相见的那天。
  不知不觉中,麦伦的作品成了美国乃至世界儿童所喜爱的作品,他也成了美国顶级儿童文学家。而这一切的源泉,仅仅是一个儿子应该为母亲做的事。
  (摘自《博爱》)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我一直觉得自己的平民生活枯燥无味,缺乏幽默的细胞和快乐的分子。可有时也发现,寻常生活中的一些细节,竟然也很搞笑,我时常被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憋得肚子疼——如水的日子就在这嫣然一笑中悄然升华。  劝人向上。前些时同学聚会,遇到了我高中时的一位女同学。在我眼中她是一个勤奋的人——不到45岁却已经结了三次婚。每离一次婚,这位MM就站在大街上向全世界声讨:“我碰到的都是人渣!”这次同学聚会,她又在席
期刊
在那个干冷的寒假,我走进家门,你放下手中的活儿,把我安放在炕头,找来一个小薄被盖在我的脚上。  在你忙里忙外的时候,我恍然发现:妈妈,您的头上赫然有了白发!  它们伴随着时光潜滋暗长,青丝到白头,其间要经历怎样的辛劳!  妈妈闪闪的白发在这个瞬间慌乱了我的眼睛,灼痛了我的心神。  我坐不住了,拉过您的手,那粗糙的手上有一道道龟裂的口子,我端详着这双手,轻轻地把它们放进我的掌心。  此后的寒假,我都
期刊
一、离婚没离情  1996年夏季的一天,上海虹桥机场,31岁的钟小萍带着6岁的儿子霍尊等在到达厅的出闸口,拥挤的人流里,出现了一个高大魁梧的“大胡子”,小霍尊一见,立刻大喊起来:“爸爸!”  “大胡子”正是当时的歌坛红歌手火风。火风一个箭步奔过去,将儿子紧紧地揽在怀里:“尊尊,爸爸亲亲!”大胡子扎得小霍尊嘻笑着左闪右躲。一旁的钟小萍眼里一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  钟小萍是上海轻音乐团的歌唱演员,
期刊
因双方父母都在外地,我请家政公司帮忙介绍一个保姆。  第二天,家政公司的人便把一个叫丁香的四川女孩带来了。小姑娘又瘦又小,看上去也就十五六岁的样子,穿着件宽大的旧衬衫,配上紧巴巴的裤子,一点也不合身。我看她老实,本想雇她,可又觉得她太小了。小姑娘看出我的心思,就说:“叔叔,您放心,我7岁就开始煮全家人的饭了,有不懂的您只要告诉我,叫我啷个做我就啷个做,保证听您的话!”我心一软,就是她了。  谁知第
期刊
母亲的鼾歌,对我这个年过五十的儿子来说,仍然是一支催眠曲。  在我的记忆里,她的鼾声是一支生活的晴雨表。那个年月,我从晋阳劳改队回来,和母亲、儿子躺在那张吱呀吱呀作响的旧床板上,她没有打过鼾。她睡得很轻,面对着我侧身躺着,仿佛一夜连身也不翻一下;惟恐把床弄出声响,惊醒我这个远方游子的睡梦。夜间,我偶然醒来,常常看见母亲在睁着眼睛望着我,她可能是凝视我眼角上又加深了的鱼尾纹吧!  “妈妈,您怎么还没
期刊
悲苦的生活犹如水塘中的沉渣,在气温高时常泛起,让人至今仍唏嘘不已。  年轻时的娘很好强,里里外外是一把好手,不管粗事细活她都打理得条条枝枝的。如在穿的方面将姐姐穿小的棉袄加个外套,改给我穿;穿破了,剪裁一下又传给了弟弟;最不济时也要用来纳鞋底。生活逼迫着娘十分善于精打细算。  可吃的东西是吃一口少一口,再巧的手也不能做无米之炊。 我所在的生产队,是村中十七个队中最穷的。年终分红,一劳动日就值一毛九
期刊
我是一位退休了9年的农村小学教师,为了一纸大学文凭和写几篇文字的梦想,孜孜矻矻努力了50多年。  51年前的“大暑”日(那年7月23日,大暑)结束高考,走出考场,我与同学说:“此生,即便进不了大学,我也一定要赶超上了大学的同学!”此后我回乡学习董加耕,加入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队伍。在出力流汗修地球的同时,我自学了四年江苏函授大学农学课程。解放军“四清”工作队说我是个可教育好的子女,推荐我当了村小
期刊
2013年10月9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早早地吃过午饭,湖南邵阳的肖艳红就开始了出门前的最后准备。她拿出新买的嫩黄色运动衣和紫色旅游鞋换上,认真梳理好头发,46岁的她很快焕然一新。只有暗黄的脸色,以及鼻梁上一副镜架生锈、左镜面碎掉一小块的眼镜,泄露了她生活的简朴和岁月的风霜。  出门前,肖艳红把布制的感恩信装进手提袋,并再次检查了行李夹层里一个精心包裹好的小袋,里面装的是几封早已发黄的信。 
期刊
告别的时候到了。85岁的吴乃宜躺在床上,使劲握住来访者的手。他其实已经没有力气了,手上虎口处一点肉都没有,薄得像层纸,可以被扯起来。他于2014年1月19日凌晨在家中去世,走的时候还不到90斤,已经很长时间吃不下任何东西。  7年多前的夏天,这个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的老渔民也是这样,躺在床上不吃不喝。那一年,4个儿子出海捕鱼遇到“桑美”台风,老三被桅杆砸中,老四被渔网缠住,老大把救生圈扔给弟弟自己沉
期刊
中国古代的读书理论肇自孔子。“读书”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先进》:“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显然,孔子认为“为学”是要“读书”的,他收集鲁、周、宋诸国的文献档案,先后整理、删订《六经》,他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所教弟子达三千之众,他不仅教书不厌,诲人不倦,而且自己读书也异常勤奋,留下了“晚年读易,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