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如今,高层建筑越来越成为一个城市经济实力的象征,一些设计优美的高层建筑也俨然成为了一个城市的地标。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围绕着高层建筑设计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层建筑 设计 外部尺度
引言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高层建筑设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对此反应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进行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 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存在着一些设计问题, 从基本的框架到高层的叠加,每一层都存在着一些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在建筑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
一、高层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设计方案随高度变化。高层建筑不能简单地只是把楼层布置规划好,然后沿垂直方向层叠耸立起来就了事,而应该在结构和表面材质上随高度而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内部建筑方案上的要求,也可以是因应当地环境特征上的要求。高层建筑通常在城市中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因此对城市的不同区域进行视觉上的考察可以帮助你了解在结构和外饰设计中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2)新的设计规划。传统的设计规划应该因应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而改变,这种改变应该发生在两个层面上:1)高层建筑传统的功能类型;2)单个建筑中所植入的功能数目。高层建筑的多功能性应该包括除通常的办公,居住,酒店,小型零售及休闲功能外的其他功能。
(3)公共空间。应该在高楼中引入更多公共的、休闲的空间场所,而不是着力在楼层空间的每个平米中都追求最大的回报。这样的设计已经被证明可以改善内部的环境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及居民的满意度等等。
(4)外墙透光度的控制。高层建筑不能简单地设计成全玻璃的透明盒子,在讲求视野和自然光照的同时也应减少过分的采光。适当的外墙不透明度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将内部与外界温度和气候变化隔绝开来。
(5)植被的引入。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植被都应该是高层建筑一个重要的建筑元素。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所以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因而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個原因。
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某些建筑师设计的大厦也都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的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三、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技术
高层建筑对结构的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计算原则,不论是框架结构还是混合结构,都严重的影响着结构技术,高层建筑重要解决模板、混凝土、钢筋三个方面的施工技术,对小模板、大模板、各个模板均有其优点缺点和其他的适用范围,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在未来方向将面向标准化,工具化方面发展,尺度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结构分析与计算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计算确定的构件设计单位均应进行计算并提供计算书。选用标准图时应注明标准图集号及所用参数。 采用电算的,除电算计算书外,还应提供原始计算资料(如面荷载、线荷载的计算),原始数据及总信息中参数取值应校对、审查无误后再输入。因此,对于计算结果, 一定要仔细核对,不能算出结果就画图,尤其对于平面形状不规则,不是水平的构件;两根互相连接的悬挑构件;框支桁架等等。必要时应当用手算简化补充计算,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应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问题
4.1 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问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
4.2 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1)高层建筑一般由裙房、主体和顶部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人了活跃元素,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2)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4.3 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 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
4.4 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人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 ,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人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人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五、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5.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1 )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问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視觉观赏;2 )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5.2 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的序列 ,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陛,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5.3 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
结束语
高层建筑设计及设计的外部尺度问题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外部尺度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相信在众多建筑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会越来越高,外部造型也会越来越优美。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高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赵中枢,高层建筑设计理论分析[J].城市规划.2001 (10).
3、陈大昆,住宅的优化设计[J].住宅科技.2001,2.
【关键词】高层建筑 设计 外部尺度
引言
高层建筑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裙房、主体和顶部,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入了活跃元,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高层建筑设计对于一个城市而言, 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对此反应了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高层建筑的塔楼部分虽然变化的余地不大,但是底层部分却可以运用一些巧妙的方法进行处理来丰富空间形式。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得尤为重要。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 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我国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迅速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高层建筑也存在着一些设计问题, 从基本的框架到高层的叠加,每一层都存在着一些设计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我们在建筑中存在着一些风险问题。
一、高层建筑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设计方案随高度变化。高层建筑不能简单地只是把楼层布置规划好,然后沿垂直方向层叠耸立起来就了事,而应该在结构和表面材质上随高度而有所变化。这种变化可以是内部建筑方案上的要求,也可以是因应当地环境特征上的要求。高层建筑通常在城市中具有较为广阔的视野,因此对城市的不同区域进行视觉上的考察可以帮助你了解在结构和外饰设计中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变化。
(2)新的设计规划。传统的设计规划应该因应城市可持续性发展而改变,这种改变应该发生在两个层面上:1)高层建筑传统的功能类型;2)单个建筑中所植入的功能数目。高层建筑的多功能性应该包括除通常的办公,居住,酒店,小型零售及休闲功能外的其他功能。
(3)公共空间。应该在高楼中引入更多公共的、休闲的空间场所,而不是着力在楼层空间的每个平米中都追求最大的回报。这样的设计已经被证明可以改善内部的环境素质,提升工作人员的效率及居民的满意度等等。
(4)外墙透光度的控制。高层建筑不能简单地设计成全玻璃的透明盒子,在讲求视野和自然光照的同时也应减少过分的采光。适当的外墙不透明度可以使我们更容易将内部与外界温度和气候变化隔绝开来。
(5)植被的引入。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植被都应该是高层建筑一个重要的建筑元素。
二、高层建筑主体设计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高层建筑往往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象征性。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经济水平和发展程度,所以选择合理的造型就显的尤为重要。高层建筑由于其结构形式的限制以及使用功能的要求,在造型上往往追随于建筑的结构形式,而不能有太多的变化,有的高层建筑甚至直接将结构形式外露不加修饰。高层建筑的主体部分是它的塔楼,塔楼的表现形式对高层建筑的造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现今国外和国内的许多高层建筑都有着独特的外形和明显的识别性,因而对一个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可以说是高层建筑存在的一個原因。
随着近年来资源短缺问题的出现,全球提出了可持续发展,而高层建筑就环保节能方面来说是很浪费的,随之就出现了“生态型”建筑的概念。如某些建筑师设计的大厦也都利用空中开放空间连通建筑内外,贯彻“生物气候大楼”的思想,引入了大量的植物,立面上螺旋上升的垂直绿化和底部斜坡的绿化都有助于调节气候,尽可能地拉近了人与自然的距离,较好地完成了室内外空间的过渡与衔接,同时对形成良好的城市空间环境也是一种深化。可以看出目前高层建筑设计的一个新要求就是要实现“生态节能型”。
高层建筑主体的下部分——裙房虽然对整个城市影响较小,但它对于街道的尺度和人情化空间的创造等方面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建筑的裙楼立面设计一般不同于上部立面,需要进行细致的设计,从而使下部空间丰富多彩而不至于感到苍白,并要体现人的尺度,因为裙房部分跟公众视觉接触较密切,对街道空间感影响也较大。而高层建筑的最上部分——屋顶对整个建筑形象起到强化个性的作用,虽然它较少影响到生态环境,但对塑造建筑的标志性、丰富城市天际线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应根据建筑的基座、楼身等因素加以塑造。
三、高层建筑的结构设计技术
高层建筑对结构的设计有着严格的要求和计算原则,不论是框架结构还是混合结构,都严重的影响着结构技术,高层建筑重要解决模板、混凝土、钢筋三个方面的施工技术,对小模板、大模板、各个模板均有其优点缺点和其他的适用范围,对于高层建筑的设计在未来方向将面向标准化,工具化方面发展,尺度是在不同空间范围内,建筑的整体及各构成要素使人产生的感觉,是建筑物的整体或局部给人的大小印象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问题。
在结构分析与计算阶段,如何准确,高效地对工程进行内力分析并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和处理,是决定工程设计质量好坏的关键。由于新规范的推出对结构整体计算和分析部分相当多的内容进行了调整和改进,计算确定的构件设计单位均应进行计算并提供计算书。选用标准图时应注明标准图集号及所用参数。 采用电算的,除电算计算书外,还应提供原始计算资料(如面荷载、线荷载的计算),原始数据及总信息中参数取值应校对、审查无误后再输入。因此,对于计算结果, 一定要仔细核对,不能算出结果就画图,尤其对于平面形状不规则,不是水平的构件;两根互相连接的悬挑构件;框支桁架等等。必要时应当用手算简化补充计算,结构工程师也应该相应地对这一阶段比较常见的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四、高层建筑设计中的外部尺度问题
4.1 城市尺度
高层建筑是一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因其体量巨大,高度很大,是城市的重要景点,对城市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对城市各构成要素也产生重大的影响,高层建筑的位置、高度的确定,也应充分地考虑该城市尺度、传统文化。不当的尺度会对城市产生不良的影响,改变了城市传统的历史文化,也改变了原来城市各构成要素之问有机协调的比例关系。
4.2 整体尺度
整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各构成部分,如:裙房、主体和顶部等主要体块之间的相互关系及给人的感觉。整体尺度是设计师十分注重的。关于建筑的整体尺度的均衡理论有许多种,但都强调整体尺度均衡的重要性。因此,建筑物的整体尺度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在设计时要注意下面的两点:(1)高层建筑一般由裙房、主体和顶部三个部分组成的,也有些建筑在设计中加人了活跃元素,以使整栋建筑造型生动活跃起来。一个造型美的高层建筑是建立在很好地处理了这几个部分之间的尺度关系,而这三个部分尺度的确定,应有一个统一的尺度参考系,不能每一部分的尺度参考系都不同,这样易使整个建筑含糊、难以把握;(2)高层建筑各部分细部尺度的划分是建立在整体尺度的基础上的,各个主要部分应有更细的划分,尺度具有等级性,才能使各个部分造型构成丰富。尺度等级最高部分为高层建筑的某一整个部分(裙房、主体和顶部),最低部分通常采用层高、开间的尺寸、窗户、阳台等这些为人们所熟知的尺寸,使人们观察该建筑时很容易把握该部分的尺度大小。一般在最高和最低等级之间还有1—2个尺度等级,也不易过多,太多易使建筑造型复杂而难以把握。
4.3 街道尺度
街道尺度是指高层建筑临街面的尺度对街道行人的视觉影响。这是人对高层建筑近距离的感知,也是高层建筑设计中重要的一环。临近街道的高层建筑部分的尺度确定,主要考虑到街道行人的舒适度,高层建筑主体因为尺度过大,易向后退,使底层的裙房置于沿街部分, 减少了高层建筑对街道的压迫感。为了保持街道空间及视觉的连续性,高层建筑临街面应与沿街的其他建筑相一致,宜有所呼应。
4.4 近人尺度
近人尺度是指高层建筑最底部分及建筑物的出人口的尺寸给人的感觉。这部分经常为使用者所接触,也易被人们仔细观察,也是人们对建筑直接感触的重要部分。其尺度设计应以人的尺度为参考系,不宜过大或过小,过大易使建筑缺少亲近性 ,过小则减小了建筑的尺度感,使建筑犹如玩具。在近人尺度处理中,应特别注意建筑底层及人口的柱子、墙面的尺度划分,檐口、门、窗及装饰的处理,使其尺度感比以上几个部分更细。对人口部分及建筑周边空间加以限定,创造一个由街道到建筑的过渡缓冲的空间,使人的心理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
五、高层建筑外部尺度设计的原则
5.1建筑与城市环境在尺度上的统一
注意高层建筑布置对城市轮廓线的影响,因为在城市轮廓线的组织中,起最大作用的是建筑物,特别是高层建筑,因而它的布置应遵行有机统一的原则进行:1 )高层建筑聚集在一起布置,可以形成城市的“冠”,但为避免其相互干扰,可以采用一系列不同的高度,或虽采用相仿高度,但彼此问距适当,组成有关的构图。也可以单栋高层建筑布置在道路转弯处,以丰富行人的視觉观赏;2 )若高层建筑彼此间毫无关系,随处随地而起不到向心的凝聚感,则不会产生令人满意的和谐整体;3)高层建筑的顶部不应雷同或减少雷同,因为这会极大影响轮廓线的优美感。
5.2 同一高层建筑形象中,尺度要有序
高层建筑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建筑的城市尺度、整体尺度、街道尺度、近人尺度、细部尺度的序列 ,在某一尺度设计中要遵守尺度的统一陛,不能把几种尺度混淆使用,才能保证高层建筑物与城市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局部与局部之间,以及与人之间保持良好的有机统一。
5.3 高层建筑形象在尺度上须有可识别性
高层建筑物上要有一些局部形象尺度,能使人把握其整体大小,除此之外,也可用一些屋檐、台阶、柱子、楼梯等来表示建筑物的体量。
结束语
高层建筑设计及设计的外部尺度问题是高层建筑设计中十分重要的问题,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历史,从其出现之日起就成为城市的焦点,其形式和风格也不断的发展变化着,我国的高层建筑虽然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晚,但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像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的高层建筑可以说代表了中国高层建筑的发展史,高层建筑设计与外部尺度也正不断的完善发展。相信在众多建筑设计师的共同努力下,高层建筑的设计水平会越来越高,外部造型也会越来越优美。
参考文献
1、阮仪三,王景慧,王林,高层建筑[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2、赵中枢,高层建筑设计理论分析[J].城市规划.2001 (10).
3、陈大昆,住宅的优化设计[J].住宅科技.2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