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可可西里,人们自然就会想到那里是“万山之祖、千湖之地、动物王国、人间净土”。更让世人惊叹的是,那里是无人区,海拔在4600米以上,空气含氧量不足海平面的一半,人类长期无法生存。那里却生活着数以万计的藏羚羊、野牦牛、藏野驴、雪豹、白唇鹿和棕熊等珍稀高原野生动物。
可可西里给大多数人的意境是,大雪纷飞中,地面一片枯黄,稀疏的草原笼罩在寒冷、荒芜和强烈的紫外线下。在枯黄色的草原上,只有野生动物在悠闲地食草或追逐,野生动物身边或是河流,或是湖泊,也可能是沼泽。那里只有荒凉,没有花朵的艳丽和芳香。然而,你可曾知道,在离你头顶近5000米高的地方,在可可西里这片无人区,竟然有一个生机盎然的高原植物世界,五颜六色的高原花在可可西里组成一个美丽芬芳的高寒花园。
可可西里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大量高原特有植物的重要庇护所。可可西里生长着210多种种子植物,其中有84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全世界共有150种垫状植物,可可西里就有50种之多。
可可西里没有春天。当人间春天来临,百花盛开时,远在天边的可可西里依然雪花飘飞,湖泊冰封,大地一片枯黄。直到夏日来临,人间芳菲尽时,可可西里的雪花变成雨珠,这里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矮矮的嵩草、禾草偷偷地钻出了刚解冻的土壤,不知不觉地给寂静的大地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紧接着百草丛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宛如美丽的少女披上了一件缀满花朵的绿色长裙!最早开花的是垫状点地梅。点地梅是报春花科的植物,在青海有数十种点地梅,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从祁连山地的森林到柴达木盆地的沙漠,都有点地梅细碎而艳丽的身姿,它们最早把春天的信息报给人间。在环境条件较好的河湟谷地和林区,点地梅能长到10厘米以上,每枝开出一朵洁白或粉红的小花朵。点地梅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群体密集开放,在越潮湿的地方越密集,花朵也越艳丽。青海人就形象地起了一个“水晶晶花”的名字。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环境中,报春花也是最早开放的野花,依然肩负着报春的义务。它们改变了原本就不高的身姿,枝叶刚露出地面时就孕育出比笔尖稍大的花蕾,紧挨着地皮盛开出粉白的小花朵。每枝花都形成半球形的坚实垫状体,每丛花由多数根部发出的短枝紧密排列而成,无数株花丛紧抱在一起,抗击严酷的环境。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朦胧的粉红色云雾铺泻在沼泽地上,吞噬了大片的绿色。犹如苔藓一样密布在凸起的土包上雪白色的藓状雪灵芝是可可西里的又一垫状草本植物。藓状雪灵芝天性喜欢生长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碎石坡,为了在高寒地带繁衍生息,原本为草本植物,却有粗壮而木质化的根,在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冬日里,即使寒风冰雪摧残了地上部分,粗壮而坚硬的根系在第二年依然发芽开花,枝干高不到5厘米,同一木质根上生出许多密丛的茎,相互搀扶,互相依靠,许多花密集在一起连成一团,呈垫状半圆球形的花盘。雪灵芝是中国独有、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寒垫状植物,和城市园林中的石竹花为同一祖先,开在可可西里的石竹花显得更加小巧玲珑,它和同样矮小匍匐在地面开着白花的玲玲香青组成的花团散布在草原上,远远望去好像草原上积存了无数斑斑点点的白雪。
盛开着红色花朵的是藏波罗花、柔小粉报春花和唐古特红景天。它们开放时,犹如给草原涂抹了一层或浓或淡的胭脂。藏波罗花也是喜欢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花,在可可西里能长到10厘米以上,花冠展开时能达到1厘米,算得上高山花卉了;柔小粉报春花是草本里的小草花,植株高仅1厘米,最高也长不到2厘米,开花时花葶深藏于叶丛中,个头虽小,却能开出五六朵花,淡红色的花朵组成伞形花序,和其他开白花的报春花一样,柔小粉报春花也喜欢开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沼泽草甸中,最高可出现在5300米的沼泽地;唐古特红景天是典型的高原草本植物,为了适应高寒环境,粗壮的茎埋于地下并呈現木质化,形成根状茎,在发达的根状茎的支持下,即使在严酷的可可西里,植株也能长到20多厘米,算得上是高大植物,在根茎上抽出多数丛生的植株,植株上排列着像房顶的瓦片一样相互覆盖状排列的鳞片形的叶子 ,植株顶上着生聚伞状花序。唐古特红景天个性突出,喜欢高寒且无污染的环境,一般独自生长在流石坡或石崖缝隙里。由于长期处于缺氧、低温干燥、狂风、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等环境中,唐古特红景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说起马莲,青海人就会想起田间地头、河滩边、草原上、林区山麓地带那无处不在,成片地开着蓝花的多年生宽叶草来,可很多人没见过开黄花的马莲。开黄花的马莲分布在可可西里,它的中文名叫卷鞘鸢尾,喜欢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石质山坡或干山坡,在可可西里能长到近20厘米,花开时花冠能达到5厘米,时常和开着蓝色花朵的紫花黄芪布局在干涸的沙地里,陪伴的还有开黄花的委陵菜和垂头菊。
缘毛紫菀、红紫桂竹香、蓝花卷鞘鸢尾是可可西里观赏价值较高的开蓝花的野生花卉。蓝花卷鞘鸢尾是黄花卷鞘鸢尾的变种,在没开花前枝叶和黄花卷鞘鸢尾长得很相似,难以分辨,只有它们的花开放时,用不同的颜色装扮着可可西里。夏日里,草原上开着成片的青海翠雀、蓝玉簪龙胆,远远望去,整个草原好像化身为蔚蓝色的大海,微风吹过,缤纷的色彩目不暇接。
在可可西里,最高大、最艳丽的花要数多刺绿绒蒿。多刺绿绒蒿曾经有过众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植物猎人称它为“蓝罂粟”;而在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将其命名为“欧洲罂粟”,后来更多的西方学者把它称为“喜马拉雅罂粟”;在中国,因为这一类花儿体表有柔长的浅绿色的绒毛而被统称为“绿绒蒿”,它们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是第三纪孑遗物种。目前已知的49种绿绒蒿中,除了1种分布于西欧外,其余都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分布于中国的有38种,绝大多数都为中国特有种。在可可西里广泛分布着多刺绿绒蒿,花朵如可可西里的天空一样湛蓝。也许只有在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的可可西里才会有如此蓝的颜色,那美丽的花朵几乎就是这原始荒原的象征。
可可西里的花园是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只有匍匐水柏枝和金露梅。水柏枝是柽柳科植物,青海人把柽柳科的植物都叫沙柳或红柳,因为耐旱和耐盐碱,喜欢生长在沙漠。水柏枝是沙柳中喜欢长在潮湿地带的植物,在河湟谷地的河滩中有天然种分布,高可达1米多,丛生于潮湿或季节性积水的河滩里,夏日里开出粉红色的花,吸引黄蜂、蝴蝶采蜜。河湟谷地直立生长的水柏枝,在可可西里演变成匍匐的矮灌木,紧贴地面生长在河谷沙砾地、湖边沙地、砾石山坡及冰川雪线下。金露梅也变得矮小玲珑,最高的也不会超过50厘米。 在已知的可可西里210多种植物中,80多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在这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被是植物为适应高山寒冷、干旱、强风、强辐射等环境条件,植物体从基部密集分枝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长类型。这些植物常形成一个个高约20厘米、直径一般不超过30厘米的垫状体,贴伏于地表,形如一个个覆扣的碗盆或盘碟。簇生柔子草是垫状植物中的巨草,多形成高50厘米、直径近1米的奇形怪状的巨大团垫。在严酷的环境中,同一种植物犹如一家人,枝叶紧密相靠,能有效防止大风的袭掠。
比起其他抱团生存于可可西里的植物,雪莲花家族更显得傲霜斗雪。它们都是孤傲地生存于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上。在可可西里被称作雪莲花或与雪莲花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有水母雪兔子、黑毛雪兔子、草甸雪兔子、羌塘雪兔子、肉叶雪兔子和尖苞雪兔子。作为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它们有着共同的性格,喜欢生长在环境严酷的高海拔多砾石的雪线地带,为了适应高寒和强紫外线辐射,没有明显的茎,枝叶多呈莲座状并密被白色、淡黄褐色或黑色绒毛。它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水母雪兔子有直立的茎,枝叶和花都密被白色棉毛,紫色的小花掩藏在白色棉毛下,在白色长棉毛的保护下,直立生长在海拔5600米的雪山上;黑毛雪兔子的叶片中下部密被白色或淡黄色绒毛,叶尖却密被黑色绒毛,紫色小花密被白色长棉毛,有和水母雪兔子一样坚强的性格,喜欢生长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山砾石坡上;草甸雪兔子生性懦弱,喜欢生活在海拔较低的高山草甸和沼泽地,全身无毛。
可可西里的生长期只有盛夏和初秋短短的一百天左右。在这一百来天里,每株花草都必须完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否则它们就不能完成产生种子的任务,也就无法在可可西里繁衍生息。在短暂的生长过程中,恶劣的天气时常对它们的生存、生长进行无情的、突如其来的考验,或是一场漫天大雪,将它们严密覆盖;或是一阵密集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下来,打得花草们缺枝少叶;或是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撕扯着花草幼小的躯体。只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即使同一种植物,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长得高大,而在可可西里要有独特的生存和生长方式,以不同的生活形态适应极端恶劣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绝大多数植物具有矮化、匍匐、垫状、丛生、莲座状、叶面缩小成刺、被毛等特点。
令人惊奇的是,许多植物个体矮小,花朵却硕大而艳丽,花期短暂。个体矮小可以减少水分蒸腾和在瘠薄的土地上节约养分。花朵大可以在动物稀少的环境中招蜂引蝶,传粉受精,繁衍后代。面对强烈紫外线的辐射,花瓣们只能增加体内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吸收紫外线,保护遗传基因。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增加可使花瓣呈现黄色,花青素增加可使花瓣为红色、蓝色或紫色。紫外线越强烈,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就越多,花瓣的颜色也就越丰富多彩,卷鞘鸢尾的花嫰黄欲滴,藏波罗花红艳悦目,蓝玉簪龙胆蓝得晶莹剔透。每朵花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可可西里的花草大部分都是药用植物。生活在高原的各族群众用草药治病的历史悠久。唐古特红景天为常用传统药材,具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刺激神经系统、增加工作效率、消除疲劳和预防高山缺氧反应等作用,民间常用来煎水或泡酒,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雪莲花药用历史也很悠久,藏医学文献《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上都有记载,具有散寒除湿、止痛、活血通经、暖宫散瘀、强筋助阳等功效。
散布在可可西里的野花就像天上的星空灿烂绚丽。
作者简介:董得红,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開始业余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青海日报》《青海湖》《中国林业》《散文世界》和《生态文化》等。出版生态散文集《行走在江河源》《江河源拾韵》《江河源随笔》等。
可可西里给大多数人的意境是,大雪纷飞中,地面一片枯黄,稀疏的草原笼罩在寒冷、荒芜和强烈的紫外线下。在枯黄色的草原上,只有野生动物在悠闲地食草或追逐,野生动物身边或是河流,或是湖泊,也可能是沼泽。那里只有荒凉,没有花朵的艳丽和芳香。然而,你可曾知道,在离你头顶近5000米高的地方,在可可西里这片无人区,竟然有一个生机盎然的高原植物世界,五颜六色的高原花在可可西里组成一个美丽芬芳的高寒花园。
可可西里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这里是大量高原特有植物的重要庇护所。可可西里生长着210多种种子植物,其中有84种是青藏高原特有种。全世界共有150种垫状植物,可可西里就有50种之多。
可可西里没有春天。当人间春天来临,百花盛开时,远在天边的可可西里依然雪花飘飞,湖泊冰封,大地一片枯黄。直到夏日来临,人间芳菲尽时,可可西里的雪花变成雨珠,这里完全变成了另外一番景象。矮矮的嵩草、禾草偷偷地钻出了刚解冻的土壤,不知不觉地给寂静的大地抹上了一层淡淡的绿。紧接着百草丛中百花盛开、姹紫嫣红,宛如美丽的少女披上了一件缀满花朵的绿色长裙!最早开花的是垫状点地梅。点地梅是报春花科的植物,在青海有数十种点地梅,从河湟谷地到三江源,从祁连山地的森林到柴达木盆地的沙漠,都有点地梅细碎而艳丽的身姿,它们最早把春天的信息报给人间。在环境条件较好的河湟谷地和林区,点地梅能长到10厘米以上,每枝开出一朵洁白或粉红的小花朵。点地梅总是一大片一大片的群体密集开放,在越潮湿的地方越密集,花朵也越艳丽。青海人就形象地起了一个“水晶晶花”的名字。在可可西里严酷的环境中,报春花也是最早开放的野花,依然肩负着报春的义务。它们改变了原本就不高的身姿,枝叶刚露出地面时就孕育出比笔尖稍大的花蕾,紧挨着地皮盛开出粉白的小花朵。每枝花都形成半球形的坚实垫状体,每丛花由多数根部发出的短枝紧密排列而成,无数株花丛紧抱在一起,抗击严酷的环境。远远望去,好似一片朦胧的粉红色云雾铺泻在沼泽地上,吞噬了大片的绿色。犹如苔藓一样密布在凸起的土包上雪白色的藓状雪灵芝是可可西里的又一垫状草本植物。藓状雪灵芝天性喜欢生长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山草甸和碎石坡,为了在高寒地带繁衍生息,原本为草本植物,却有粗壮而木质化的根,在气温零下40多摄氏度的冬日里,即使寒风冰雪摧残了地上部分,粗壮而坚硬的根系在第二年依然发芽开花,枝干高不到5厘米,同一木质根上生出许多密丛的茎,相互搀扶,互相依靠,许多花密集在一起连成一团,呈垫状半圆球形的花盘。雪灵芝是中国独有、青藏高原特有的高寒垫状植物,和城市园林中的石竹花为同一祖先,开在可可西里的石竹花显得更加小巧玲珑,它和同样矮小匍匐在地面开着白花的玲玲香青组成的花团散布在草原上,远远望去好像草原上积存了无数斑斑点点的白雪。
盛开着红色花朵的是藏波罗花、柔小粉报春花和唐古特红景天。它们开放时,犹如给草原涂抹了一层或浓或淡的胭脂。藏波罗花也是喜欢生长在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花,在可可西里能长到10厘米以上,花冠展开时能达到1厘米,算得上高山花卉了;柔小粉报春花是草本里的小草花,植株高仅1厘米,最高也长不到2厘米,开花时花葶深藏于叶丛中,个头虽小,却能开出五六朵花,淡红色的花朵组成伞形花序,和其他开白花的报春花一样,柔小粉报春花也喜欢开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沼泽草甸中,最高可出现在5300米的沼泽地;唐古特红景天是典型的高原草本植物,为了适应高寒环境,粗壮的茎埋于地下并呈現木质化,形成根状茎,在发达的根状茎的支持下,即使在严酷的可可西里,植株也能长到20多厘米,算得上是高大植物,在根茎上抽出多数丛生的植株,植株上排列着像房顶的瓦片一样相互覆盖状排列的鳞片形的叶子 ,植株顶上着生聚伞状花序。唐古特红景天个性突出,喜欢高寒且无污染的环境,一般独自生长在流石坡或石崖缝隙里。由于长期处于缺氧、低温干燥、狂风、紫外线照射、昼夜温差大等环境中,唐古特红景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
说起马莲,青海人就会想起田间地头、河滩边、草原上、林区山麓地带那无处不在,成片地开着蓝花的多年生宽叶草来,可很多人没见过开黄花的马莲。开黄花的马莲分布在可可西里,它的中文名叫卷鞘鸢尾,喜欢生长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石质山坡或干山坡,在可可西里能长到近20厘米,花开时花冠能达到5厘米,时常和开着蓝色花朵的紫花黄芪布局在干涸的沙地里,陪伴的还有开黄花的委陵菜和垂头菊。
缘毛紫菀、红紫桂竹香、蓝花卷鞘鸢尾是可可西里观赏价值较高的开蓝花的野生花卉。蓝花卷鞘鸢尾是黄花卷鞘鸢尾的变种,在没开花前枝叶和黄花卷鞘鸢尾长得很相似,难以分辨,只有它们的花开放时,用不同的颜色装扮着可可西里。夏日里,草原上开着成片的青海翠雀、蓝玉簪龙胆,远远望去,整个草原好像化身为蔚蓝色的大海,微风吹过,缤纷的色彩目不暇接。
在可可西里,最高大、最艳丽的花要数多刺绿绒蒿。多刺绿绒蒿曾经有过众多的名字,早期的西方植物猎人称它为“蓝罂粟”;而在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林奈将其命名为“欧洲罂粟”,后来更多的西方学者把它称为“喜马拉雅罂粟”;在中国,因为这一类花儿体表有柔长的浅绿色的绒毛而被统称为“绿绒蒿”,它们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是第三纪孑遗物种。目前已知的49种绿绒蒿中,除了1种分布于西欧外,其余都分布于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分布于中国的有38种,绝大多数都为中国特有种。在可可西里广泛分布着多刺绿绒蒿,花朵如可可西里的天空一样湛蓝。也许只有在空气稀薄、紫外线强烈的可可西里才会有如此蓝的颜色,那美丽的花朵几乎就是这原始荒原的象征。
可可西里的花园是以草本植物为主,木本植物只有匍匐水柏枝和金露梅。水柏枝是柽柳科植物,青海人把柽柳科的植物都叫沙柳或红柳,因为耐旱和耐盐碱,喜欢生长在沙漠。水柏枝是沙柳中喜欢长在潮湿地带的植物,在河湟谷地的河滩中有天然种分布,高可达1米多,丛生于潮湿或季节性积水的河滩里,夏日里开出粉红色的花,吸引黄蜂、蝴蝶采蜜。河湟谷地直立生长的水柏枝,在可可西里演变成匍匐的矮灌木,紧贴地面生长在河谷沙砾地、湖边沙地、砾石山坡及冰川雪线下。金露梅也变得矮小玲珑,最高的也不会超过50厘米。 在已知的可可西里210多种植物中,80多种为青藏高原特有种,在这里形成了世界罕见的大面积垫状植被景观。垫状植被是植物为适应高山寒冷、干旱、强风、强辐射等环境条件,植物体从基部密集分枝而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生长类型。这些植物常形成一个个高约20厘米、直径一般不超过30厘米的垫状体,贴伏于地表,形如一个个覆扣的碗盆或盘碟。簇生柔子草是垫状植物中的巨草,多形成高50厘米、直径近1米的奇形怪状的巨大团垫。在严酷的环境中,同一种植物犹如一家人,枝叶紧密相靠,能有效防止大风的袭掠。
比起其他抱团生存于可可西里的植物,雪莲花家族更显得傲霜斗雪。它们都是孤傲地生存于海拔4700米以上的高山流石滩上。在可可西里被称作雪莲花或与雪莲花有密切血缘关系的有水母雪兔子、黑毛雪兔子、草甸雪兔子、羌塘雪兔子、肉叶雪兔子和尖苞雪兔子。作为同一个家族的成员,它们有着共同的性格,喜欢生长在环境严酷的高海拔多砾石的雪线地带,为了适应高寒和强紫外线辐射,没有明显的茎,枝叶多呈莲座状并密被白色、淡黄褐色或黑色绒毛。它们也有自己的个性,水母雪兔子有直立的茎,枝叶和花都密被白色棉毛,紫色的小花掩藏在白色棉毛下,在白色长棉毛的保护下,直立生长在海拔5600米的雪山上;黑毛雪兔子的叶片中下部密被白色或淡黄色绒毛,叶尖却密被黑色绒毛,紫色小花密被白色长棉毛,有和水母雪兔子一样坚强的性格,喜欢生长在海拔5000米左右的雪山砾石坡上;草甸雪兔子生性懦弱,喜欢生活在海拔较低的高山草甸和沼泽地,全身无毛。
可可西里的生长期只有盛夏和初秋短短的一百天左右。在这一百来天里,每株花草都必须完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的全过程,否则它们就不能完成产生种子的任务,也就无法在可可西里繁衍生息。在短暂的生长过程中,恶劣的天气时常对它们的生存、生长进行无情的、突如其来的考验,或是一场漫天大雪,将它们严密覆盖;或是一阵密集的冰雹,劈头盖脸砸下来,打得花草们缺枝少叶;或是一场遮天蔽日的沙尘暴,撕扯着花草幼小的躯体。只有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即使同一种植物,在条件好的地方可以长得高大,而在可可西里要有独特的生存和生长方式,以不同的生活形态适应极端恶劣的环境,才能生存和繁衍下去。绝大多数植物具有矮化、匍匐、垫状、丛生、莲座状、叶面缩小成刺、被毛等特点。
令人惊奇的是,许多植物个体矮小,花朵却硕大而艳丽,花期短暂。个体矮小可以减少水分蒸腾和在瘠薄的土地上节约养分。花朵大可以在动物稀少的环境中招蜂引蝶,传粉受精,繁衍后代。面对强烈紫外线的辐射,花瓣们只能增加体内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吸收紫外线,保护遗传基因。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增加可使花瓣呈现黄色,花青素增加可使花瓣为红色、蓝色或紫色。紫外线越强烈,花瓣中的类胡萝卜素和花青素就越多,花瓣的颜色也就越丰富多彩,卷鞘鸢尾的花嫰黄欲滴,藏波罗花红艳悦目,蓝玉簪龙胆蓝得晶莹剔透。每朵花都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可可西里的花草大部分都是药用植物。生活在高原的各族群众用草药治病的历史悠久。唐古特红景天为常用传统药材,具有两千多年的药用历史,具有刺激神经系统、增加工作效率、消除疲劳和预防高山缺氧反应等作用,民间常用来煎水或泡酒,以消除劳累或抵抗山区寒冷。雪莲花药用历史也很悠久,藏医学文献《月王药诊》和《四部医典》上都有记载,具有散寒除湿、止痛、活血通经、暖宫散瘀、强筋助阳等功效。
散布在可可西里的野花就像天上的星空灿烂绚丽。
作者简介:董得红,青海省作家协会会员。上世纪80年代中期開始业余文学创作,作品散见于《青海日报》《青海湖》《中国林业》《散文世界》和《生态文化》等。出版生态散文集《行走在江河源》《江河源拾韵》《江河源随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