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始建1978年,隶属于江苏省交通运输厅,占地550亩、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员工476人,专任教师中有正高级职称11人,副高级职称41人,高级技师48人,全国交通技术能手15人,省级以上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36人次、江苏交通100人才工程4人。全日制在校生6300多人,年在职培训8000多人次。1981年由江苏省汽车技工学校和镇江交通职工技术学校合并组建为江苏省镇江交通技工学校。1997年被国家劳动部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2000年由江苏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批准成立江苏省交通技师学院。2007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江苏省首批重点技师学院。
学院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管理系、航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公共基础课部,开设道路桥梁、汽车维修、机电设备、信息管理、航空制造、建筑施工等40多个专业。五年制大专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航空物流、建筑工程技术7个专业。同时,学院与江苏大学、长安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联合办学,开展本科、大专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
学院先后获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校企合作的意义
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必须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只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首先是国家政策鼓励校企合作。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综上所述,国家把校企合作放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校企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战略等宏伟战略、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国外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
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学制为2~3.5 年, 面向中学毕业生,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三分之二时间在企业, 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企业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新学徒制”,即学徒和雇主达成雇佣意向后,在学徒制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学徒、雇主和培训机构进行协商沟通后,三方签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的能力单元以及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学徒培训按培训计划正式开始,培训在企业和培训机构之间交替进行。当学徒完成学徒制时,雇主向培训机构提供学徒岗位能力证明;培训机构向学徒颁发资格认证,雇主就可以获得“学徒制完成激励经费”。
总结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工学结合学制灵活;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教育真正做到了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探索
学院的发展史就是校企合作史。学院经历校企合作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校外辅导员制,20世纪90年代的校董事会制,2000年以后的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請企业人事部门的领导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在省交通厅的领导下,成立由18个企事业单位为成员的校董事会,共商办学大计;2000年以来,学院成立了由合作企业积极参与的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定期聚会,谋划学院发展大计。在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了专业合作委员会。学院利用每年双选会、校友会、校友论坛之机,邀请合作企业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商学院发展大计。
依托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各专业建立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实现校企合作“三共同”: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教育资源校企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深度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资格,与企业共同研讨,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教学过程校企共管。近年来,先后聘请了58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把一线最新技术理念带到课堂,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选派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三是教育资源校企共享。近年来,与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天泓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省厅公路局等企业合作开发编写了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出版教材20余本。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人社厅关心支持下,建设专项公共实训基地5个,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与省交通工程集团、海外集团、江苏瑞沃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新建、改建土木工程综合实训室、EDA实训室、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室、汽车整车保养实训室等25个实训室,实训条件明显优化。
四是积极开展企业订单、冠名培养。学院先后与上海隧道、江苏润通、镇江公交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开设冠名、订单、定向培养班。
五是产学研一体化。首先依托行业,成立江苏省快递发展研究中心。学院与江苏省邮政管理局进行战略合作,成立省快递发展研究中心。省邮政管理局协助学院开展快递相关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指导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院建立江苏省快递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对快递业发展研究,做好快递业务员技能鉴定,积极争创邮政行业培养示范基地,申报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此战略协议对加强大交通与邮政业深度融合,推进技能型快递人才队伍建设和行业产学研体系建设,更好统筹江苏交通运输职教资源,推动学院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地区快递行业发展和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学院设有道路与桥梁工程系、车辆工程系、机电工程系、信息管理系、航空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和公共基础课部,开设道路桥梁、汽车维修、机电设备、信息管理、航空制造、建筑施工等40多个专业。五年制大专开设道路桥梁工程技术、工程机械运用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安全技术管理、航空物流、建筑工程技术7个专业。同时,学院与江苏大学、长安大学、中国民航大学联合办学,开展本科、大专层次的成人高等教育。
学院先后获得国家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全国交通职业教育示范院校、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单位、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等省部级以上荣誉。
校企合作的意义
职业院校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是为行业企业服务的,必须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有的放矢地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只有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共同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才能培养出行业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
首先是国家政策鼓励校企合作。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企业的密切结合。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以提高质量为重点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调动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四项重大任务,三项直接与校企合作密切相关。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突出职业院校办学特色,强化校企协同育人。”
综上所述,国家把校企合作放在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位置,校企合作是实现“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制造2025”长江经济带战略等宏伟战略、培养大国工匠精神的必由之路。
国外校企合作的先进经验
德国实行的是“双元制”教育,学制为2~3.5 年, 面向中学毕业生,教学分别在企业和职业学校里交替进行, 约三分之二时间在企业, 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企业对学员进行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培训学校完成相应的理论知识的培训。
澳大利亚实行的是“新学徒制”,即学徒和雇主达成雇佣意向后,在学徒制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学徒、雇主和培训机构进行协商沟通后,三方签署培训计划,明确培训目标、培训的能力单元以及三方的权利和义务。之后学徒培训按培训计划正式开始,培训在企业和培训机构之间交替进行。当学徒完成学徒制时,雇主向培训机构提供学徒岗位能力证明;培训机构向学徒颁发资格认证,雇主就可以获得“学徒制完成激励经费”。
总结德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校企合作模式,具有以下几个共同特点:工学结合学制灵活;企业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学校教育真正做到了以就业为导向,与企业岗位要求紧密结合。
校企合作探索
学院的发展史就是校企合作史。学院经历校企合作三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校外辅导员制,20世纪90年代的校董事会制,2000年以后的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学院在20世纪80年代請企业人事部门的领导担任学生校外辅导员,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20世纪90年代初,在省交通厅的领导下,成立由18个企事业单位为成员的校董事会,共商办学大计;2000年以来,学院成立了由合作企业积极参与的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定期聚会,谋划学院发展大计。在发展咨询委员会的基础上建立了专业合作委员会。学院利用每年双选会、校友会、校友论坛之机,邀请合作企业召开专业建设研讨会,共商学院发展大计。
依托发展咨询委员会和专业合作委员会,各专业建立由行业、企业领导专家组成的工作小组,实现校企合作“三共同”: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教育资源校企共享。具体措施如下。
一是培养方案校企共定。深度对接行业标准和企业岗位资格,与企业共同研讨,形成了各具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是教学过程校企共管。近年来,先后聘请了58名行业企业的技术人员或能工巧匠担任校外兼职教师,把一线最新技术理念带到课堂,提升实践教学质量。同时,选派青年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锻炼、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技能竞赛,提升职业技能水平。
三是教育资源校企共享。近年来,与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南京天泓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柳工机械有限公司、镇江市路桥工程总公司、省厅公路局等企业合作开发编写了符合企业人才需求的出版教材20余本。在省交通运输厅、省人社厅关心支持下,建设专项公共实训基地5个,投入建设资金500多万元。与省交通工程集团、海外集团、江苏瑞沃等大中型企业合作共建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新建、改建土木工程综合实训室、EDA实训室、飞机机电设备维修实训室、数控加工综合实训室、汽车整车保养实训室等25个实训室,实训条件明显优化。
四是积极开展企业订单、冠名培养。学院先后与上海隧道、江苏润通、镇江公交有限公司等12家企业开设冠名、订单、定向培养班。
五是产学研一体化。首先依托行业,成立江苏省快递发展研究中心。学院与江苏省邮政管理局进行战略合作,成立省快递发展研究中心。省邮政管理局协助学院开展快递相关专业全日制学历教育,指导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建设。学院建立江苏省快递发展研究中心,加强对快递业发展研究,做好快递业务员技能鉴定,积极争创邮政行业培养示范基地,申报全国邮政行业人才培养基地等。此战略协议对加强大交通与邮政业深度融合,推进技能型快递人才队伍建设和行业产学研体系建设,更好统筹江苏交通运输职教资源,推动学院拓宽人才培养渠道、实现转型发展,促进地区快递行业发展和构建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