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为了培养出能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学生,新的教学理念应运而生。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是新的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和实践的能力。新课程理念要求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实施有效课堂教学。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有效性主动能动性创新性区别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更新,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如何将新课程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学中来,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无疑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与传统教学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学习。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不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新课程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不同。新课程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要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与课程目标的差异及对应策略。
(四)学习评价的不同。新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在评价中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实现新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通过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途径和方法,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方面得到收益的程度。
解决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难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应着重抓住两方面:
首先,在遇到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时,先将这一个问题设计成呈现不同难度梯度的一组小问题,并启发学生把重点难点分散,从而一一击破。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然后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安排以及要求逐一讲解。如在化学教学方面,在讲解一个方程式的书写时,可先从方程式的意义着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方程式的书写。
除了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效的课堂还需要老师对学生时刻关注,留心他们的课堂反应。老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堂有效的教学还包括设计有效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思考。问题无需多,只需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课后仍能对课堂上的知识要点印象深刻。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主动能动性分为主动和能动两部分。主动性是指教师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灌输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表达者、展示者。能动性包括学生的团结合作、勇于探索和实践。学生主动能动性的发挥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实施。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多开设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师生、生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这样也便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从单一方面人手,要多方位综合,找到契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如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氛围,通过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甚至在老师讲课前就去思考、探究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积极的态度倾向,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适当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教学的成败与否,老师是否能很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情景模式是举足轻重的因素。
2.营造民主氛围
营造民主氛围的目的是便于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只有在学生能与教师和谐交流时,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更突出。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培养勇于革新的品质。课后也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保持友好关系。这种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浸润着一种创新理念,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关键词] 新课程教学有效性主动能动性创新性区别
教育体制的不断改革与更新,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对传统教育观念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同时也给教学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如何将新课程中先进的教育理念更好地落实到教学中来,并努力探索出一条适合新课程要求的教学之路,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无疑是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与传统教学的区别
新课程教学理念下的课程与传统教学的不同有以下几点:
(一)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教学的备课不同。传统教学的备课活动中,也有教学设计,但大都以书本为中心、以老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备课,它克服了这种局限,教师不再是教教材,而是把教材作为知识的载体来教。对学生进行深入了解成了教师的第一要务。教师的教学活动出发点和归结点是引导学生学习。
(二)新课程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不同。新课程的教学设计与传统的教案,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新课程教学设计并不局限于针对一种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一个单元,最重要的,它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三)学生学习的不同。新课程把教师定性为最重要的课程资源,是因为教师个人综合素质对实现课程资源的优化整合有重大影响,要确定学生已有经验和现有水平与课程目标的差异及对应策略。
(四)学习评价的不同。新课程教学评价主要是通过检验教学目标的达成,形成教学反馈,为教学设计的修改提供依据。在评价中还要引导学生参与评价过程,以便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实现新课程教学的途径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指在一定的教学目标下,通过有利于达成教学目标的环节、途径和方法,学生在知识、技能、学习方法方面得到收益的程度。
解决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的难题,首先要解决的是如何突破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笔者认为应着重抓住两方面:
首先,在遇到一个重点难点问题时,先将这一个问题设计成呈现不同难度梯度的一组小问题,并启发学生把重点难点分散,从而一一击破。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才能进一步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
其次,从学生的认知出发,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然后在学生认知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安排以及要求逐一讲解。如在化学教学方面,在讲解一个方程式的书写时,可先从方程式的意义着手,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会方程式的书写。
除了对重点难点的突破,有效的课堂还需要老师对学生时刻关注,留心他们的课堂反应。老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一堂有效的教学还包括设计有效问题,留待学生课后思考。问题无需多,只需精,要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在课后仍能对课堂上的知识要点印象深刻。
(二)培养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新课程理念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能动性。主动能动性分为主动和能动两部分。主动性是指教师把学习的权利、学习的空间、学习的机会、学习的快乐还给学生,教师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组织者、调控者,而不是灌输者、解答者、操作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让他们当好表达者、展示者。能动性包括学生的团结合作、勇于探索和实践。学生主动能动性的发挥主要通过老师的引导来实施。可在教学过程中适当地多开设一些课外实践活动。通过实践,师生、生生、组组、优弱加强合作,互补共赢,相互点评、指正、借鉴、补充。这样也便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主动能动性。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能从单一方面人手,要多方位综合,找到契合实际的有效方法,如创设教学情境、营造民主氛围,通过理性和感性两个角度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1.创设教学情境
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甚至在老师讲课前就去思考、探究问题。这就需要老师为学生创造一个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积极的态度倾向,刺激学生积极思考探索。老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完成适当的游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评价教学的成败与否,老师是否能很好地为学生创造一个适合学习的情景模式是举足轻重的因素。
2.营造民主氛围
营造民主氛围的目的是便于教师与学生的感情交流。只有在学生能与教师和谐交流时,学生的创新意识才会更突出。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不同的见解,积极参与课堂研讨,培养勇于革新的品质。课后也应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与学生保持友好关系。这种民主自由的课堂学习气氛浸润着一种创新理念,可以极大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